书名:TD-SCDMA HSDPA系统设计与组网技术
定价:46.00元
售价:31.3元,便宜14.7元,折扣68
作者:李军著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8-01
ISBN:978712111691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599kg
本书从TD-HSDPA工程建设和应用的角度出发,系统介绍了TD-HSDPA物理层的基本理论、关键技术、无线资源管理机制、网络规划与优化、实际案例、外场测试及未来技术演进方向,为读者深入理解TD-HSDPA承载高速数据业务理论和实际部署提供了重要参考。本书论述深入浅出,内容充实全面,实用性强,既包括TD-HSDPA物理层理论和关键技术,又包含TD-HSDPA网络规划和优化组网方面的实际经验和案例,在技术研究和工程建设方面具有实际指导和借鉴意义。
本书适合从事无线网络规划和优化的工程师,通信及电子工程专业的大学生、研究生以及工程技术人员阅读。
本书的配图质量,是本次阅读体验中一个需要被重点提及的部分。总的来说,图表的数量是足够的,而且在解释那些难以用纯文字描述的流程和结构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那些关于时频同步和多址接入的流程图,它们用简洁的方框和箭头清晰地勾勒出了信号从调制到解调的完整路径,有效地降低了初次接触这些复杂概念时的认知负荷。然而,图注的清晰度和一致性方面,我发现了一些小瑕疵。有些图表中的缩写(如Rake接收机中的指纹表示)在图注中没有得到明确的首次定义,或者在后续章节中,同样的概念使用了不同的符号表示,这在快速查阅时造成了一点点阅读上的卡顿。此外,部分复杂的波形图,虽然在概念上是正确的,但如果能使用更高分辨率的矢量图来展现,尤其是在涉及频谱和时域分析的图示部分,其精度和信息密度将能得到显著提升,让那些对波形细节敏感的读者能获得更精确的视觉反馈。
评分这本书的索引和章节划分,体现出作者在知识体系构建上的深思熟虑,结构布局清晰得像一张精心绘制的电路图。首先,它并没有急于跳入深奥的协议细节,而是通过一个宏观的背景介绍,将读者带入了2G/3G时代的技术演进脉络之中。这种循序渐进的引导方式,对于那些需要从基础概念重新梳理知识框架的工程师来说,是极大的福音。每一章节的开头,通常会有一段简短的“本章目标”或“核心概念预告”,这使得我在开始阅读前就能对本节内容的侧重点有大致的把握,极大地提高了阅读效率。更值得称赞的是,它在关键技术点之间设置了大量的“知识点串联”或“与XXX技术的对比”小节,这些地方巧妙地将前面铺垫的理论知识与后续复杂内容的实现机制联系起来,避免了知识点的孤立存在。例如,当讲解到某一特定信道编码方案时,作者会立刻回顾之前关于信道估计的章节内容,这种内部的知识引用机制,让整本书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不是零散的技术堆砌。
评分从阅读体验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可读性”与它的“专业性”之间进行了一场艰难的平衡。作者的行文风格总体上保持了学术的严谨性,句式结构完整,逻辑链条清晰,没有出现过多网络化交流中常见的口语化表达或过于随意的跳跃。这使得在需要进行正式学习和记录笔记时,这本书的文本可以直接被引用或作为严谨的参考资料。但是,这种极端的严谨性也带来了阅读上的些许疲惫感。在连续攻读较长的理论推导章节后,我发现自己需要时不时地停下来,进行消化和放松。如果能增加一些更具启发性的案例分析,或者以“工程师笔记”的形式穿插一些轻松的、带有个人色彩的经验总结,哪怕是几段话的休息区,想必能更好地维持读者的持续专注力。对于一本技术专著而言,能让读者在保持高度专注的同时,不至于感到阅读过程过于枯燥,是衡量其最终价值的重要标准之一。
评分内容深度方面,这本书的特点是“广而不失精”,但这种平衡的拿捏似乎在不同章节间存在微妙的波动。在介绍核心的物理层处理流程时,作者展现了扎实的理论功底,公式推导详实而严谨,连一些教科书中常被一笔带过的细节,也进行了详尽的展开和分析,这对于希望深入理解底层算法的读者来说,绝对是宝藏。然而,当涉及到系统级集成和网络优化部分时,我感觉笔墨略有收敛,可能受限于篇幅或保密协议,一些实际组网中可能遇到的“灰色地带”问题探讨得不够充分。例如,在讨论干扰协调策略时,虽然列举了几种标准化的方法,但对于不同运营商网络环境下,这些策略的实际部署瓶颈和现场调优的“黑魔法”着墨不多,这使得从理论到实践的跨越感稍显陡峭。总体而言,它更偏向于一个“标准实现指南”的深度,而非一个“实战故障排查手册”的广度,对于初入行者建立知识体系十分有利,但对于资深专家寻求突破性的优化思路,可能需要结合其他资料作为补充。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坦白说,初拿到手时并没有给我带来太多的惊喜。封面设计偏向于典型的技术书籍风格,使用了相对沉稳的蓝色和白色作为主色调,字体选择也比较中规中矩,缺乏一些能立刻抓住眼球的视觉元素。内页的纸张质量尚可,印刷清晰度基本满足阅读需求,但对于如此专业且厚重的题材,我个人会期待一种更具质感和耐翻阅性的纸张,毕竟这不太可能是一本读完一遍就束之高阁的书籍。装订部分,书籍的整体结构还算牢固,翻开大跨度的章节时,书页没有出现明显的松动迹象,这对于经常需要对照查阅的读者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加分项。不过,书脊的胶装在反复翻折后,我隐隐有些担忧其长期耐用性。从版式上看,图表的排布相对紧凑,虽然努力想在有限的篇幅内塞入更多的信息,但在某些复杂的结构图下方,留白略显不足,使得那些密集的连接线和参数显得有些拥挤,偶尔需要凑近屏幕或灯光才能更清楚地辨认细微的标注。总而言之,外观上,它更像是一位严谨的学者,而非一位追求时尚的先锋,实用性优先于美观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