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标准化指南:2017:2017 电子与通信 书籍

信息技术标准化指南:2017:2017 电子与通信 书籍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信息技术
  • 标准化
  • 通信
  • 电子
  • 指南
  • 2017
  • 技术规范
  • 行业标准
  • 电子通信
  • 信息技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读品汇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1331008
商品编码:29744777913

具体描述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商品名称:信息技术标准化指南:2017:2017 电子与通信 书籍
作者: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
定价:118.0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12-01
ISBN:9787121331008
印次: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大16开

  内容简介
本书在概述我国标准化工作和我国IT领域标准制定工作程序以及国内外IT领域标准化技术组织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了信息技术领域标准化工作的国内外*进展情况,汇集了信息技术领域已制定和近期正在制定的*国内标准、相关的法律法规文件及专利政策和标准中吸纳专利的统计资料。

  目录
目 录
第1章 我国标准化法律法规1
  1.1 我国标准化工作的法律基础1
  1.2 与信息技术标准化有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1
第2章 我国IT领域标准制定工作程序3
  2.1 国家标准制定工作程序3
  2.1.1 标准制定阶段划分和流程3
  2.1.2 各阶段流程和工作3
  2.2 行业标准制定工作程序6
第3章 IT领域标准化技术组织13
  3.1 我国IT领域相关标准化组织13
  3.2 相关部门和组织间的关系16
  3.3 IT领域主要标准化技术组织16
  3.4 JTC 1标准制定程序22
  3.4.1 目标日期22
  3.4.2 项目制定的可选方案23
第4章 我国IT领域标准化工作概要29
  4.1 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017年度工作29
  4.2 全国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017年度工作要点29
  4.3 各专业领域标准化工作概要31
  4.3.1 编码字符集31
  4.3.2 信息33
  4.3.3 软件工程39
  4.3.4 文档处理42
  4.3.5 网络通信和信息交换43
  4.3.6 传感器网络45
  4.3.7 SOA47
  4.3.8 智慧城市48
  4.3.9 嵌入式软件50
  4.3.10 射频识别51
  4.3.11 信息技术服务55
  4.3.12 云计算59
  4.3.13 信息技术设备互连61
  4.3.14 多媒体与音视频编码63
  4.3.15 数据库65
  4.3.16 数据65
  4.3.17 实时定位系统66
  4.3.18 生物特征识别68
  4.3.19 卡及身份识别69
  4.3.20 IC卡注册管理70
  4.3.21 OID标识技术73
  4.3.22 用户界面76
  4.3.23 移动支付78
  4.3.24 教育信息化和电子书81
  4.3.25 电子政务软件应用83
  4.3.26 信息技术设备84
  4.3.27 图形图像与混合现实86
  4.3.28 信息技术与可持续发展88
  4.3.29 物联网89
  4.3.30 大数据91
  4.3.31 智能制造93
第5章 JTC 1及其各SC业务计划98
  5.1 JTC 1战略业务计划(2016)98
  5.2 各SC工作概要100
  5.2.1 SC 2 业务计划(2016年10月—2017年9月)100
  5.2.2 SC 6 业务计划(2016年3月—2017年1月)103
  5.2.3 SC 7 业务计划(2015年6月—2016年5月)106
  5.2.4 SC 17 业务计划(2015年10月—2016年9月)110
  5.2.5 SC 22 业务计划(2015年10月—2016年9月)114
  5.2.6 SC 23 业务计划(2015年10月—2016年9月)117
  5.2.7 SC 24业务计划(2016年8月—2017年7月)119
  5.2.8 SC 25 业务计划(2016年9月—2017年9月)122
  5.2.9 SC 27 业务计划(2016年10月—2017年9月)125
  5.2.10 SC 28 业务计划(2015—2016)133
  5.2.11 SC 29 业务计划(2015年9月—2016年8月)135
  5.2.12 SC 31 业务计划(2015年1月—2015年12月)139
  5.2.13 SC 32 业务计划(2016年6月—2017年7月)141
  5.2.14 SC 34 业务计划(2015年10月—2016年9月)144
  5.2.15 SC 35 业务计划(2016年10月—2017年9月)146
  5.2.16 SC 36 业务计划149
  5.2.17 SC 37 业务计划(2015年10月—2016年9月)153
  5.2.18 SC 38 业务计划(2015年5月—2016年9月)156
  5.2.19 SC 39 业


《数字时代的技术脉搏:理解与应用信息技术标准》 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标准无疑是连接技术创新与实际应用、促进全球协作与互通的关键基石。从微小的芯片到庞大的网络,从个人的数字生活到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无处不闪烁着信息技术标准的智慧光芒。本书并非一本具体的某一年份的电子与通信类信息技术标准汇编,而是一部旨在深入剖析信息技术标准化体系的宏观指南,旨在引导读者理解标准在现代社会中的核心作用,掌握如何有效地学习、应用与参与信息技术标准的制定过程。 本书的编写初衷,是为了填补市面上关于信息技术标准化理论与实践的系统性知识的空白。我们深知,技术本身的发展速度令人目眩,而支撑这些技术得以健康、有序、高效运行的标准,其重要性往往被忽视。许多技术从业者,甚至是初学者,对于“什么是信息技术标准”、“为什么我们需要标准”、“标准是如何制定的”、“标准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场景”等问题,可能只停留在模糊的认识层面。本书正是为了解决这些认知上的“盲点”,提供一个清晰、全面且具有操作性的视角。 第一部分:信息技术标准的概念、价值与演进 我们将从最基础的层面出发,清晰地界定“信息技术标准”的内涵。标准并非一成不变的僵化规则,而是经过多方博弈、广泛 consensus 达成的,能够解决特定技术问题、促进互操作性、保障安全性、提升效率、降低成本的规范性文件。我们将探讨标准的多样性,包括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等不同层级,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 更重要的是,我们将深入阐述信息技术标准存在的价值。为什么企业和组织必须关注并遵循标准?标准如何赋能技术创新,避免“重复造轮子”,加速产品和服务的上市?标准如何构建信任,保障用户权益,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我们将通过丰富的案例分析,生动地展示标准在不同技术领域,如网络通信、软件开发、数据安全、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方面的关键作用。 同时,我们也会回顾信息技术标准的发展历程。从早期通信协议的统一,到互联网时代的 TCP/IP 协议族,再到如今更加复杂和多元化的技术标准体系,我们将勾勒出信息技术标准不断演进的脉络,理解标准化如何与技术发展同频共振,甚至在某些时期引领技术方向。这部分内容将帮助读者建立对信息技术标准化“前世今生”的宏观认知。 第二部分:信息技术标准的类型、特征与制定过程 信息技术标准并非千篇一律,它们有着不同的侧重点和作用。本书将详细介绍常见的技术标准类型,例如: 互操作性标准: 确保不同厂商、不同平台的产品和系统能够无缝协同工作,例如网络通信协议(如 TCP/IP、HTTP)、数据交换格式(如 XML、JSON)等。 性能与质量标准: 规定技术产品或服务的性能指标、可靠性、可用性等,例如软件测试标准、服务水平协议(SLA)等。 安全标准: 涉及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数据加密、身份认证等方面,例如 ISO 27001、TLS/SSL 协议等。 兼容性标准: 确保产品能够与现有系统或配件兼容,例如 USB 接口标准、蓝牙标准等。 术语与定义标准: 统一行业内的术语和概念,避免歧义,促进沟通,例如 ITIL 中的术语定义等。 流程与方法论标准: 规范技术开发、项目管理、服务交付等过程,例如敏捷开发方法论(Scrum、Kanban)、IT 服务管理框架(ITIL)等。 我们将分析这些标准各自的特征,以及它们如何服务于不同的技术应用场景。 接下来,我们将揭示信息技术标准的“诞生”过程。标准的制定并非一蹴而就,它是一个复杂、严谨且需要广泛参与的过程。我们将详细介绍国际标准化组织(如 ISO、ITU、IEC)、国家标准化机构(如 ANSI、BSI、SAC)以及各类行业联盟和标准化团体(如 W3C、IETF、3GPP)在标准化活动中的角色。 我们将深入解析标准草案的提出、技术审查、意见征集、投票表决、发布生效等关键环节。对于有志于参与到标准化进程中的读者,我们将提供一些实操性的建议,例如如何加入标准化组织、如何提交技术提案、如何参与技术研讨会等。理解这个过程,不仅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现有标准的来龙去脉,更能为他们参与未来的标准化工作奠定基础。 第三部分:信息技术标准在关键领域的应用与实践 本部分将聚焦于信息技术标准在不同核心领域的实际应用。我们将选取几个与现代社会和经济发展紧密相关的技术领域,深入剖析标准如何支撑这些领域的进步: 通信网络与互联网: 从 5G、Wi-Fi 标准到互联网协议、域名系统,标准是构建全球互联互通通信基础设施的基石。我们将探讨这些标准如何保障数据传输的速度、稳定性和安全性,以及它们如何推动移动通信、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 软件工程与开发: 软件标准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软件开发的效率和质量。我们将介绍软件开发生命周期(SDLC)中的各种标准,如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维护等环节,以及像 UML、API 设计原则等在促进软件互操作性和可维护性方面的重要性。 数据管理与分析: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标准化变得尤为重要。我们将探讨数据格式、数据模型、数据质量、数据安全等方面的标准,以及它们如何确保数据的准确性、一致性和可重用性,为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应用提供坚实基础。 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 在日益复杂的网络环境中,信息安全标准是保障数字资产安全和用户隐私的生命线。我们将深入研究各类安全标准,如认证、授权、加密、审计、风险管理等,以及它们在应对网络攻击、数据泄露等威胁方面的作用。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相关的标准化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本书将介绍 AI 伦理、数据标注、模型评估、可解释性等方面的标准化探索,以及这些标准如何引导 AI 技术朝着更负责任、更可信的方向发展。 物联网(IoT)与智慧城市: 物联网设备的爆炸式增长,对互联互通和数据交换提出了巨大挑战。我们将探讨 IoT 设备的通信协议、数据格式、安全连接等方面的标准化进展,以及它们如何构建更智能、更高效的城市生活。 在每个领域,我们都将提供具体的标准案例,解释这些标准在实际产品、系统或服务中是如何体现和应用的。通过这些生动的实例,读者将能够更直观地理解标准的力量,并将其与自身工作或学习联系起来。 第四部分:如何学习、应用与影响信息技术标准 对于希望深入掌握信息技术标准化知识的读者,本书的最后一部分将提供实操性的指导: 学习资源与方法: 我们将推荐获取标准信息的途径,包括标准发布机构的官方网站、行业协会的资源库、相关的学术期刊和会议等。同时,我们将分享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如何解读复杂的技术标准文档,如何进行标准的对比分析,如何将其应用于实际项目。 标准的应用策略: 对于企业和开发者而言,如何将标准有效地融入到产品设计、技术选型、项目管理等环节,将是提升竞争力的关键。本书将探讨制定企业内部技术标准、评估和采纳行业标准、应对标准变化等策略。 参与标准化活动: 对于有志于影响技术发展方向的专业人士,我们将提供参与标准化活动的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这包括了解相关标准化组织的运作模式、准备技术提案、参与技术会议、以及如何与同行进行有效沟通和协作。 结语 信息技术标准的学习和应用,是每一位技术从业者、管理者乃至普通用户的必修课。它不仅仅是技术文档的堆砌,更是构建数字世界秩序、推动技术进步、实现普惠互联的重要力量。本书希望通过对信息技术标准化体系的全面梳理和深入解读,为读者打开一扇通往理解和应用技术规则的大门, empowering 您在数字时代中更加自信、高效地前行。我们相信,掌握了信息技术标准,就如同掌握了数字时代的“语言”,能够更顺畅地进行沟通,更有效地进行协作,更深刻地理解和塑造我们所处的数字未来。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关于信息技术标准化的书籍,我刚翻了几页,感觉内容上似乎有些偏向于宏观的政策解读和顶层设计,对于我这种具体想在日常工作中落实到某个特定技术领域的标准操作流程的读者来说,可能稍显不够“接地气”。我期待看到更多关于具体通信协议、数据格式或者系统架构层面的标准解读和实践案例。比如,在讨论物联网(IoT)的标准时,希望能深入到传感器数据采集、网络层协议选型(如LoRaWAN、NB-IoT与5G的兼容性分析)以及云端数据处理的安全规范等细节。然而,目前的章节结构似乎更侧重于介绍标准制定的历史沿革、国际组织(如ISO/IEC、ITU)的角色定位,以及国内在标准化工作中的战略布局。这对于理解标准化的宏观背景无疑是有益的,但对于迫切需要指导如何在新项目中选用最新版标准、避免技术选型误区的工程师来说,可能需要自己去查找更多补充材料。总体来说,这本书更像是一本面向管理者或政策研究者的导论,而非一线技术人员的实操手册。我希望它能增加一些实际的“如何做”的指南,而不是停留在“为什么需要”的层面。

评分

我购买这本书的初衷是想了解当前电子与通信领域在数据传输和设备互联方面的最新标准是如何平衡性能、效率与安全的。书中确实提到了互操作性的重要性,也强调了标准在促进市场竞争中的作用。但是,实际内容给我的感受是,它更像是一部“标准理论百科全书”的节选,而非一本实用的“操作手册”。对于某个具体的技术问题,比如如何确保跨不同厂商的VoIP设备能够无缝对接,这本书可能只会泛泛地提到“应遵循XXX标准”,而不会深入分析在实际部署中,哪个子标准项是关键,不同厂商对该标准的实现是否存在常见的兼容性陷阱,或者推荐使用哪些已经被业界验证的配置模板。这种“点到为止”的描述方式,使得对于需要即刻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读者来说,指导意义有限。我希望能看到更多关于标准实施过程中常见问题的故障排除(Troubleshooting)章节,或者至少是来自一线专家的经验总结,这样才能真正将“指南”的价值发挥出来。

评分

这本书的行文风格相当严谨,带有明显的官方文件或学术专著的色彩,逻辑链条清晰,从宏观到微观的层层递进结构设计值得称赞。然而,这种严谨性似乎也带来了一些可读性的挑战。大量的专业术语和复杂的概念被密集地抛出,而缺乏足够生动的图示或类比来帮助非标准化领域专家快速入门。例如,在解释信息安全标准(如ISO/IEC 27000系列)如何应用于通信基础设施时,如果能结合一个具体的网络攻击场景,然后展示标准是如何提供防御框架的,效果可能会更好。另外,这本书似乎对软件定义网络(SDN)和网络功能虚拟化(NFV)这些新兴的、对传统标准化带来巨大冲击的领域着墨不多,或者说,对它们带来的标准化挑战分析得不够深入。对于一个旨在提供“指南”的书籍来说,对当前技术热点(如边缘计算的安全标准)的覆盖广度和深度都略显不足,这让读者感觉它更侧重于对既有框架的巩固,而非对未来趋势的预判和引导。

评分

坦白讲,我是在寻找一本能帮我梳理当前电子通信行业核心标准的工具书,但这本书读下来,感觉更像是一本“标准战略纲要”。它花费了大量篇幅讨论标准化工作的顶层架构和合规性要求,这无疑是重要的,尤其对于需要进行合规审计或制定部门内部规范的人员来说。但是,对于我们这些日常与设备接口、协议栈打交道的工程师而言,我们需要的是清晰的图表、明确的术语定义和版本间的差异对比。例如,书中对某个通信接口标准(假设是X.25或某个较老的协议)的描述,似乎停留在了多年前的版本,而当前业界主流已经在采用更加现代化的、基于IP的服务接口。这种信息滞后性使得我无法直接用它来指导当前项目中的具体技术选型。如果能增加一个详细的附录,列出现行有效的核心通信标准列表,并附上最新的版本号和关键修订点的摘要,这本书的实用价值将大大提升。目前的结构更偏向于知识的普及而非技能的赋能。

评分

读完这本关于“电子与通信”领域的标准化指南,我的第一印象是它在理论阐述上做得相当扎实,尤其是在描述信息技术生态系统中标准化的重要性时,引用了大量学术观点和行业趋势分析。作者对于标准在促进互操作性、保障网络安全以及支持技术创新方面的核心作用进行了深入探讨,这使得我对标准化工作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然而,美中不足的是,在涉及具体技术标准版本迭代和技术演进路径的描述上,略显保守和笼统。例如,当我们讨论到5G及未来6G的演进时,标准的变化速度极快,一个年度出版的书籍很难完全跟上最新的草案和批准动态。我希望书中能提供一个更灵活的框架,指导读者如何持续追踪这些快速变化的标准,而不是仅仅呈现一个特定时间点上的“快照”。书中对于某个特定技术领域,比如射频识别(RFID)或特定频段的管理规范,介绍得比较宽泛,如果能加入几个具体的案例研究,分析不同标准体系下的优劣势对比,我想会更有助于读者理解标准选择的复杂性和权衡之道。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