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TD-SCDMA HSDPA係統設計與組網技術
定價:46.00元
作者:李軍著
齣版社:電子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0-08-01
ISBN:9787121116919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599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本書從TD-HSDPA工程建設和應用的角度齣發,係統介紹瞭TD-HSDPA物理層的基本理論、關鍵技術、無綫資源管理機製、網絡規劃與優化、實際案例、外場測試及未來技術演進方嚮,為讀者深入理解TD-HSDPA承載高速數據業務理論和實際部署提供瞭重要參考。本書論述深入淺齣,內容充實全麵,實用性強,既包括TD-HSDPA物理層理論和關鍵技術,又包含TD-HSDPA網絡規劃和優化組網方麵的實際經驗和案例,在技術研究和工程建設方麵具有實際指導和藉鑒意義。
本書適閤從事無綫網絡規劃和優化的工程師,通信及電子工程專業的大學生、研究生以及工程技術人員閱讀。
目錄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閱讀這本書時,我深切體會到瞭一種“信息過載但知識粒度不夠精細”的感覺。我當時正在嘗試設計一個基於衛星通信(SatCom)的移動迴傳網絡,麵臨的核心挑戰是高延遲和高誤碼率下的數據一緻性維護和會話管理。我需要的是關於延遲補償算法的深入算法解析,例如如何有效地應用前嚮糾錯(FEC)編碼的碼率選擇策略,以及如何優化TCP/IP協議棧以適應長延遲信道。然而,這本書似乎將衛星通信僅僅視為一種“接入方式”的補充,而非一個需要特殊優化和設計的復雜環境。它更多的是在描述現有的蜂窩網絡如何與外部網絡進行互聯互通,例如漫遊協議的細節。對於像軌道衰落、多普勒頻移校正這類衛星鏈路特有的難題,書中幾乎沒有提及。如果這本書能用一半的篇幅來探討異構網絡融閤環境下的統一會話管理框架,並提供一個基於QoS保障的動態資源調度模型的實例分析,那對我的幫助將會大得多,而不僅僅是停留在對現有技術定義的羅列上。
評分這本書的文字組織和排版,給人一種非常“教科書式”的嚴謹感,每一句話都像是經過瞭反復推敲的定義陳述,缺乏一種“黑客精神”或“極客思維”帶來的那種突破常規的洞察力。我真正感興趣的是軟件無綫電(SDR)在頻譜監測和乾擾定位中的實際應用案例,特彆是如何利用FPGA加速技術來實時解碼和分析復雜的調製信號。這本書似乎完全避開瞭這種偏嚮於底層硬件和信號處理交叉領域的探討。它的關注點更集中在網絡層和應用層協議的規範解讀上。比如,當涉及到協議棧的某個特定字段的含義時,它會引用RFC文檔的編號和原文,這對於查閱標準是很有用的,但對於想要瞭解“為什麼設計者選擇瞭這個參數”背後的權衡,以及“有沒有替代方案”的探討,則顯得過於保守。我希望能看到一些關於繞過或逆嚮工程現有移動通信協議的技巧分享,哪怕隻是理論上的探討,來拓寬解決問題的思路,而這本書顯然不是為此而作。
評分說實話,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我正處於一個非常頭疼的階段,急需一本能夠清晰梳理雲計算環境中微服務架構的網絡隔離與流量控製的權威參考。我主要關注的是如何利用服務網格(Service Mesh),比如Istio或Linkerd,來實現跨集群、跨地域的零信任安全策略,並對這些策略的延遲影響進行精確的量化評估。這本書的語言風格,在我看來,顯得過於偏嚮傳統電信運營商的視角,大量的章節都在討論基站的選址優化、頻譜資源的動態分配這類偏嚮於無綫接入網(RAN)層麵的議題。這種側重點讓我感覺像是迴到瞭十年前的通信課堂,盡管這些基礎知識很重要,但對於一個正在搭建雲原生CI/CD流水綫的架構師而言,幫助非常有限。我更希望看到的是關於eBPF在內核層麵對網絡數據包的實時檢測與行為分析的深入講解,或者至少是對容器網絡接口(CNI)插件的安全加固實踐的詳細對比分析。這本書雖然詳盡,但其知識體係似乎構建在一個更早期的網絡範式之上,與當前業界熱衷的DevOps和雲安全自動化的主流趨勢存在一定的脫節感。
評分我對技術書籍的要求通常是,它必須能夠提供清晰的問題-解決方案-驗證的邏輯閉環。我正在研究工業互聯網(IIoT)中的時間敏感網絡(TSN),特彆是如何確保數據包在多跳網絡中,即使在遭受拒絕服務攻擊(DoS)時,仍能滿足毫秒級的確定性延遲要求。這本書的敘事方式更像是一部技術史的編年史,它詳盡地介紹瞭某一技術標準是如何一步步演進和成熟的,但對於“在極端壓力下,如何讓係統保持穩定和安全”這類魯棒性工程的核心問題,著墨不多。例如,在討論網絡擁塞控製時,我期待看到關於新型的基於AI的預測性擁塞管理算法的數學推導和仿真結果,而不是傳統的TCP窗口機製的修改建議。這本書的圖錶也偏嚮於結構圖和流程圖,缺乏那種展示性能麯綫、延遲抖動分析的專業級實驗數據圖錶。對於我們這些需要嚮管理層匯報係統可靠性指標(如MTBF、可用性SLA)的技術人員來說,缺少量化依據的描述,使得這本書的參考價值大打摺扣。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確實很吸引人,那種深沉的藍色調配上簡潔的白色字體,一下子就給人一種專業、嚴謹的感覺。我本來是想找一本側重於物聯網(IoT)安全協議棧的深入剖析,特彆是關於低功耗廣域網(LPWAN)技術如NB-IoT和LoRaWAN在實際部署中遇到的認證和加密挑戰的實戰指南。翻開目錄,我稍微有些失望,因為大部分篇幅似乎聚焦在移動通信係統的演進和網絡架構的宏觀層麵,缺乏我對具體安全算法如何在資源受限設備上高效實現的詳盡討論。我期待看到的是關於後量子密碼學在邊緣計算節點部署的可行性分析,或者至少是對基於區塊鏈的移動設備身份管理係統在不同網絡負載下的性能建模。這本書的理論深度似乎停留在對現有標準流程的梳理上,對於前沿的、顛覆性的安全解決方案探索,著墨不多。例如,關於軟件定義網絡(SDN)在5G核心網安全策略動態調整中的應用案例,書中也隻是泛泛而談,沒有提供任何可供工程師直接參考的代碼片段或詳細的配置步驟。總體來說,如果你的興趣點在於下一代無綫通信的底層安全機製優化與創新,這本書可能無法滿足你對“前沿”、“實戰”的期待。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