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近代國人對西方體育認識的嬗變:(1840~1937)
定價:43.0元
售價:19.4元,便宜23.6元,摺扣45
作者:張曉軍著
齣版社:東北師範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5-03-01
ISBN:9787568103183
字數:
頁碼:
版次:2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本書通過梳理1840年到1937年這一曆史時期,近代中國社會各個階層對於西方傳入的體育活動認識與理解的變化過程,來分析與解釋當前我國各種體育觀念形成的曆史原因,並進一步以西方體育為切入點來探討近代以來我國對西方文化的移植以及本土化的相關問題。
目錄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非常引人注目,封麵色調沉穩又不失古典韻味,那種泛黃的紙張質感,讓人在翻閱之前就仿佛穿越迴瞭那個波譎雲詭的年代。內頁排版考究,字體大小和行距拿捏得恰到好處,閱讀起來非常舒適,即使是麵對長篇的曆史論述,眼睛也不會感到疲勞。裝幀的細節處理也看得齣齣版方的用心,比如書脊處的燙金工藝,低調地彰顯瞭學術分量。整體而言,它不僅僅是一本學術著作,更像是一件精心製作的文化載體,讓人愛不釋手,光是捧在手裏,就能感受到一種曆史的厚重感和對知識的尊重。這種對物理實體的重視,在當下快餐式閱讀的時代顯得尤為珍貴,它鼓勵讀者慢下來,去品味文字背後的時間和精神。
評分初讀此書的章節結構,我立刻被作者那嚴謹而又充滿洞察力的邏輯框架所摺服。敘事綫索的組織,猶如一位高明的導演在調度曆史的群像戲,從零星的零散記載,到逐漸匯聚成清晰的脈絡,每一步過渡都顯得自然而然,毫無牽強附會之感。作者似乎擁有將紛繁復雜的史料抽絲剝繭的能力,他沒有滿足於簡單的羅列事實,而是深入探究瞭不同時期、不同階層國人對“體育”概念的認知是如何受到政治風雲、文化衝突和教育思潮的深刻影響而發生位移的。這種層層遞進的分析,使得全書的學術張力十足,讓人在閱讀過程中不斷思考:“原來過去的人們是這樣理解‘強身健體’的。”
評分坦白說,作為一名對近代史抱有濃厚興趣的普通讀者,我原本擔心這類專題研究會過於晦澀,充滿枯燥的術語和概念堆砌。然而,這本書成功地避開瞭這種陷阱。它不僅提供瞭堅實的知識體係,更重要的是,它提供瞭一種理解曆史的全新視角——即“身體與運動”不再是曆史的附屬品,而是觀察社會文化變遷的有效切入點。它迫使我反思,我們今天所習以為常的體育觀念,究竟有多少是天然形成的,又有多少是經過百年前那些先行者痛苦摸索、艱難引進的結果。讀完後,我對於近代中國在尋求現代化轉型中的復雜性,有瞭更為立體和深刻的理解,這絕對是一部極具啓發性的佳作。
評分這本書最讓我感到驚喜的,是其廣闊的史料視野和細緻的考證功夫。它並非隻局限於幾個耳熟能詳的大事件或標誌性人物,而是深入挖掘瞭大量鮮為人知的地方誌、體育社團的內部簡報,甚至是對當時西方體育傳入路徑的地理追蹤。這種“地毯式”的搜集和比對,極大地增強瞭論點的可信度和厚度。通過這些詳實的文獻支撐,作者成功地重構瞭一個動態演變的認知圖景,讓我們得以窺見,西方“競技”、“健身”、“國民精神”這些概念是如何在中國本土的土壤上進行艱難的本土化適應與轉化的。這種紮實的學問底蘊,讓人對其結論深信不疑。
評分全書的語言風格,對我來說,是一種既有學術深度又不失文學美感的享受。它沒有陷入純粹的“史學陳述腔”,而是大量引用瞭那個時代知識分子、報刊雜誌甚至民間書信中的鮮活語匯,使得曆史的場景如同電影慢鏡頭般在眼前徐徐展開。讀到那些描述早期體育活動場景的段落時,我幾乎能想象齣那些穿著改良服飾的青年,在操場上進行著略顯笨拙但充滿朝氣的訓練的畫麵。作者的筆觸細膩之處,在於他對情感和觀念轉變的捕捉,那種從最初的排斥、誤解,到後來的接納、推崇,每一次觀念的鬆動和重塑,都被刻畫得入木三分,展現齣曆史洪流中小人物個體意識覺醒的掙紮與興奮。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