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盆風華: 明清花器特展圖錄》
作者:陳玉秀 出版社:故宮博物院
出版日期:2014/11/01 商品語言:中文/繁體
ISBN 13:9789575627188 裝訂:平裝
頁數:296 尺寸:21.6X30.3CM
裝訂:平裝 語言:中文/繁體
內容簡介
插花、賞花、種植盆栽或營造盆景,已有千年以上發展史。
至今仍生氣盎然,蓬勃發展,並衍生出許多流派,豐富著人們的生活。
通過「瓶盆 風華—明清花器特展」,當更能理解古典花藝與 現今流派的聯結,期盼對當今花藝創作者有所助益。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那种沉稳又不失雅致的色调,一下子就把人带入了那种古典的氛围之中。我特别喜欢它纸张的质感,拿在手里沉甸甸的,翻阅起来那种沙沙的触感,简直是阅读体验的加分项。而且,作为一本特展图录,图片的选择和排版都非常讲究,色彩还原度高,细节之处的纹理和光影捕捉得非常到位。每次翻开一页,都像是在与那些久远器物进行一场无声的对话,能清晰地感受到工匠们的心血和那个时代的审美趣味。比如,有些瓶子上的釉色变化,在书里呈现出的那种微妙的过渡,比在博物馆里隔着玻璃看要更加直观和深刻。印刷质量的精良,无疑是对展出艺术品的最大尊重,也让这本书本身成为了一件值得收藏的工艺品。我甚至觉得,光是欣赏这些高清的图片,就已经值回票价了,对于那些无法亲临现场的朋友来说,这本图录简直就是一座浓缩的艺术宝库。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一种跨越时空的宁静和对精致生活的向往。在如今这个快节奏、信息爆炸的时代,能静下心来,细细品味这些数百年前的艺术品,本身就是一种难得的体验。图录中呈现的花器造型之优雅,线条之流畅,那种“含蓄内敛的美”,与当代许多追求张扬和功能性的设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它提醒着我们,生活的美感可以如此简单、纯粹,仅仅在于对器物形态的精雕细琢和对自然意趣的捕捉。阅读完毕后,我感觉自己的内心都沉静了许多,对生活中的器物也多了一份审视和珍惜,不再把它们视为简单的“容器”,而是将其看作承载着历史温度和审美哲思的媒介。这不仅仅是一本展览记录,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慢观世界”的指南。
评分我对这本书的编辑排版简直要竖起大拇指,它成功地做到了学术的严谨与大众的可读性之间的完美平衡。以往很多专业图录,要么是图片质量感人,要么是文字晦涩难懂,让人望而却步。但这一本却恰到好处地避开了这些陷阱。布局上,主图醒目居中,次要细节图分布得宜,既保证了视觉的冲击力,又方便读者对照文字进行深入观察。更重要的是,它在图录的间隙穿插了一些关于收藏和鉴赏的小贴士,这些小小的“彩蛋”内容,虽然不构成主体学术论述,但对于初入门者来说,是极其实用的指引,展现了编者强烈的服务读者的意识。这种将知识点润物细无声地融入到精美视觉呈现中的编排手法,让阅读过程变成了一种享受而非负担,令人爱不释手。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部分,虽然篇幅不是最多的,但其学术深度和洞察力绝对不容小觑。作者对于明清时期花器的研究,绝非浮光掠影的介绍,而是深入到了器物背后的社会文化背景和审美演变脉络之中。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论述不同时期风格差异时所展现出的那种细腻的笔触,比如,如何从宣德时期的端庄肃穆过渡到康熙时期的清雅秀丽,那种转变并非突兀,而是循序渐进,书中通过对具体器物案例的剖析,将这种历史的连续性和断裂感展现得淋漓尽致。阅读过程中,我忍不住会停下来,去思考,原来一个看似简单的花瓶,背后竟然承载了如此多时代的印记和文人的情怀。它不仅仅是在描述“它是什么”,更是在探讨“它为何是这样”,这种由表及里的探讨,极大地提升了我的理解层次,让我对中国古代的陈设艺术有了更深一层的敬畏。
评分作为一名对古代瓷器和铜器工艺颇有兴趣的爱好者,我发现这本书在器物分类和功能性的阐述上做得极为到位。它不仅仅是罗列了各种瓶、盆、罐,更是细致地讲解了它们在当时生活场景中的具体用途,比如哪些适合插供花,哪些是文房清玩,哪些又是用于祭祀场合。这种结合使用场景的介绍,让那些静止的展品瞬间“活”了起来,仿佛能想象到它们在古代书房、闺阁或厅堂中被使用的情景。书中对不同材质——无论是精美的青花瓷,还是质朴的宜兴紫砂,抑或是温润的玉石器——的工艺特点都有精准的描述。这种多维度的梳理,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明清花器知识体系,对于我们这些想要深入了解古代生活美学的读者来说,提供了非常扎实和清晰的脉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