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新编成语词典
:35.00元
售价:23.8元,便宜11.2元,折扣68
作者:兰东辉
出版社:中国书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1-01
ISBN:978750681687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64开
商品重量:0.409kg
本词典共收录8400余条成语及少量常用熟语。
翻译准备、简明,标明本义和引申义,明确成语用法。
例句丰富多样。选录古文体现成语来源,表明成语的文化背景,引用近现代书证体现成语现代意义。
后附词目笔画索引,便于检索。
采用双色印刷,方便读者使用。
一部中型成语词典,适合中高等文化程序读者的需要。
凡例
词目首字音序表
正文
词目笔画索引
这本《新编成语词典》的出现,简直是为我们这些常年与文字打交道的人雪中送炭。我最近接手了一个非常繁琐的文案策划项目,需要大量的古典意象和成语来润色,一开始我完全束手无策,那些陈旧的词典翻起来费时费力,信息量太大,检索效率极低。直到我无意中发现了这本新编的词典。它的编排逻辑非常人性化,不仅仅是简单的字母或笔画排序,它还巧妙地增设了“情境关联索引”,这一点我必须大力点赞。比如,当你思考如何描述“悲伤”时,你可以直接查到从“黯然神伤”到“泣不成声”的一系列相关成语,并且每条释义后都紧跟着一句现代汉语的例句,生动直观,瞬间就能理解其适用场景。更别提它对那些容易混淆的成语之间的细微差别做了翔实的辨析,这对于我们避免在正式场合用错词语,维护专业形象至关重要。说实话,这本书已经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了,更像是一个时刻待命的语言顾问,让我的工作效率提升了不止一个档次。
评分我对语言的追求,一直停留在对“美感”的极致苛求上,这也是我购买这本《新编成语词典》的主要动因。坦白说,市面上很多成语词典都过于学院派,枯燥乏味,充满了晦涩难懂的古代语境解释,读起来就像在啃石头。然而,这本“新编”的成品,在装帧设计上就透露出一种现代的雅致。纸张的质感温润,油墨的印制清晰锐利,捧在手里有一种难以言喻的愉悦感。更让我欣喜的是,它对成语背后的文化典故的挖掘和阐释,达到了令人赞叹的深度。它没有敷衍了事地给出简单的出处,而是深入到历史事件的背景、人物的性格侧重点,甚至是当时的社会风气,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文化图景。阅读这些注解的过程,与其说是查阅,不如说是一种沉浸式的文化漫游。我发现自己不仅学会了如何使用一个成语,更是理解了那个成语在千年历史长河中沉淀下来的厚重感。对于追求文字深度和文化底蕴的读者来说,这本词典的价值,远超出了其标价。
评分作为一个业余的古籍爱好者,我对于文字的精确性和版本考据一向比较较真。我对很多老旧词典的收录标准感到不满,总觉得有些常用的、具有时代特色的成语被遗漏,或者对一些流传已久但其实存在争议的用法处理得过于草率。因此,我抱着将信将疑的态度翻开了《新编成语词典》。让我眼前一亮的是,它对“新”字的体现得淋漓尽致。它不仅收录了传统四大典籍中的经典成语,还非常审慎地纳入了近现代语境中形成并广为流传的新成语,并且对这些新成语的“成型时间”和“使用范围”做了清晰的标注,避免了混淆。在处理一些有多个异体字或不同读音的成语时,它采取了非常科学的“主流-非主流”标注法,既尊重了规范,又照顾了实际应用中的多样性。这种与时俱进的修订态度,使得这本词典的生命力远超那些墨守成规的旧版本,确保了我们学习到的语言知识是鲜活且具有前瞻性的。
评分我退休后一直致力于编写家谱和地方志,这对文字的严谨性要求极高,尤其是在描述祖辈的品德和事迹时,一个恰如其分的成语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早先我依赖家里的老词典,但常常发现,在描述某位先人“坚韧不拔”的精神时,总觉得“愚公移山”这类过于广为人知的成语显得力度不足,缺乏新意。正是抱着寻找更精准、更具文学冲击力的词汇的目的,我购入了《新编成语词典》。这本书最大的魅力在于它提供的“同义异构”词组推荐。例如,在我需要一个表示“迅速完成”的词时,它不仅列出了“雷厉风行”,还紧接着推荐了“一挥而就”、“斫轮成器”等,这些词汇的语境张力明显更强,更适合用在正式的书面记载中。这种细致的语义梯度分析,帮助我精准地匹配到了最能体现先人风骨的词句,让我的家谱文字瞬间提升了不止一个层次的庄重感和历史厚度。我感觉自己像是发掘了一个隐藏的宝库,极大地丰富了我的文字表达工具箱。
评分说实话,我买过至少五六本不同版本的成语词典,它们唯一的共同点就是——厚重得像砖头,携带极其不便。我经常出差,总希望能随时随地翻阅查验,但那些大部头常常让我望而却步。这本《新编成语词典》在“便携性”上的设计堪称业界良心。它巧妙地利用了先进的纸张技术,在保证了字号适中、阅读舒适的前提下,将整本书的厚度控制在一个非常合理的范围内。它不是那种为了追求小巧而牺牲清晰度的袖珍本,而是做到了“鱼和熊掌兼得”。而且,它的装帧非常结实耐用,边角做了加固处理,即便是经常被塞进背包里摩擦挤压,书脊和封面依然保持着良好的形态。这体现了出版方对读者实际使用场景的深刻理解——工具书就是要能用、好用、耐用,而不是放在书架上供人观赏的艺术品。对于经常在咖啡馆、图书馆或者旅途中学习的人来说,这简直是完美的移动学习伴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