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专用英汉词典

小学生专用英汉词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罗列,肖庆华主编廖熠峤,潘一乐绘图 著
图书标签:
  • 小学生
  • 英语词典
  • 英汉词典
  • 儿童
  • 学习
  • 教育
  • 工具书
  • 词汇
  • 基础英语
  • 小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文轩网少儿专营店
出版社: 四川辞书出版社
ISBN:9787557903466
商品编码:29729522873
出版时间:2018-06-01

具体描述

作  者:罗列,肖庆华 主编;廖熠峤,潘一乐 绘图 著作 定  价:38 出 版 社:四川辞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年06月01日 页  数:472 装  帧:精装 ISBN:9787557903466 使用说明
凡例
正文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部分目录

内容简介

本词典依照《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共收录词条近3000条,其中列出的小学二级基本词汇423个,在本词典中用★标注;二级基本词汇表中没有列出数字、星期、月份等,此类词汇也为二级基本词汇,故也用★标注。此外,为给学生提供拓展阅读推荐的词汇知识,同时也更好地与初中英语学习对接,本词典收录部分五级词汇表(九年级毕业要求)中的单词,用☆标注。其他未做标注的词汇为拓展词汇,以充分满足学生阅读初级英文原版书籍的需求。一、词目编排本词典的词目用黑体字印刷,按英语字母顺序排列。拼写相同而词性不同的词,分列词条,在词目右上角标注序号,如:shop1、shop2。二、词目注解1.音标。本词典参考靠前音标和《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8版》标注读音。2.词性。词性分为14类:  n.名词、adj.形容词、adv.副词、v.动词、art.冠词、conj.连词、in等 罗列,肖庆华 主编;廖熠峤,潘一乐 绘图 著作 罗列,西南财经大学经贸外语学院教授、副院长,硕士生导师。2007年毕业于四川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获文学博士学位,2009年进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翻译学研究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2011年9月出站。2009-2010年在加拿大渥太华大学翻译学院访学。主要研究方向:翻译学、儿童认知心理学、英语教学法。主要学术成果:共计50余项,其中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部,主编、参编教材5部、辞书2部,译著2部。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四川省教育厅科研项目1项,西南财经大学课题6项。学术专著《女性形象与女权话语》荣获成都市第十次哲学社会科学很好成果奖二等奖;《通用大学英语听力教程》荣获西南财经大等
好的,这是一本与《小学生专用英汉词典》内容完全无关的图书简介,字数将控制在1500字左右。 --- 《失落的星轨:卡戎的挽歌》 献给所有仰望星空,却在迷雾中寻找方向的旅人 这是一部融合了硬科幻的精确推演、太空歌剧的宏大叙事,以及对人类文明终极命运深刻反思的史诗巨著。 --- 第一部分:序曲——灰烬中的低语 公元2742年,人类文明已抵达其物理扩张的极限。地球早已成为遥远的传说,被称作“摇篮之墓”。残存的人类散布在星际联邦的数千个殖民星系中,依赖着“曲率航道”进行维系。然而,和平的表象下,涌动着深刻的危机。 本书的开篇,将读者直接抛入“奥德赛之墙”的阴影之下。奥德赛之墙,并非一堵实体的高墙,而是一系列基于量子纠缠技术构建的、用于隔离被认为“异变”星域的能量屏障。在墙的另一侧,是“无光区”——那里是联邦引以为傲的航行技术失灵的禁地,是无数探险队和殖民船的终点站。 主角,伊莱亚斯·凡尔纳,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英雄。他是一名在星际考古机构任职的档案管理员,一个沉迷于解析已消亡文明遗迹的“清道夫”。他的工作,是清理那些被联邦认定为“无价值的、危险的”历史碎片。伊莱亚斯的人生信条是:“文明的终结,往往隐藏在被遗忘的注释之中。” 故事从一个意外的发现开始。在清理一艘坠毁于木卫二冰盖下,编号为“赫尔墨斯-17”的早期曲率试验船残骸时,伊莱亚斯发现了一块无法被任何已知加密算法破译的记忆晶体。晶体内部,储存的不是数据,而是一种近乎原始的、以神经频率编码的“回响”——那是船上最后一名船员在极端恐惧和绝望中留下的意识碎片。 这些回响揭示了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真相:曲率航道并非联邦声称的那样安全和可控。每一次跃迁,都伴随着对空间结构不可逆转的“撕裂”,而这种撕裂正在唤醒沉睡在宇宙深处的某种东西——“卡戎”。 第二部分:航行——迷宫与悖论 伊莱亚斯被联邦秘密安全局(SSB)视为眼中钉。他的发现动摇了联邦统治的基石——对科技绝对掌控的信仰。为了逃避追捕,他窃取了一艘退役的货运飞船“渡鸦号”,踏上了前往无光区的旅程,他坚信,所有的答案都隐藏在那些被联邦刻意屏蔽的星图之外。 旅途中,伊莱亚斯结识了两位关键人物: 1. 赛琳娜·洛克:一位声名狼藉的“空间走私犯”,她拥有改装和驾驭那些被认为已经报废的、老式超光速飞船的天赋。赛琳娜的目标单纯而炽热——找到她失踪在无光区中,进行首次深空探索的兄长。她为伊莱亚斯提供了技术支持和掩护,但对“卡戎”的传说嗤之以鼻,直到他们亲身经历了第一次“幽灵跳跃”。 2. X-7(代号:哲人):一个来自已知星系之外的、拥有类人外形但由纯粹能量构成的实体。X-7通过模拟人类的语言和情感,与伊莱亚斯进行了一系列漫长而晦涩的哲学辩论。它声称卡戎并非生物,而是一种宇宙熵增的必然反作用力,是空间结构自我修复的“免疫反应”。X-7的介入,使得这段逃亡之旅,变成了一场关于存在意义的追问。 小说重点描绘了穿越奥德赛之墙的过程。他们没有使用常规跃迁,而是通过解析赫尔墨斯-17的残骸数据,找到了一条早已被废弃的、通过“引力透镜效应”进行的“微缩折叠通道”。这段描写将充分展现硬科幻的魅力:对空间几何学、高维物理的细致构建,以及在极端环境下,人类对物理定律的挑战与恐惧。 在通道中,他们目睹了“时间畸变”的恐怖景象——过去的、现在的、未来的光线在同一片虚空中交织,船员的感官被彻底瓦解。 第三部分:深空——卡戎的挽歌 抵达无光区后,一切都变了。这里的恒星仿佛被“吸干”了光芒,星云呈现出不自然的、病态的紫色和深红。联邦的科技在这里彻底失效,导航仪指向虚无,通讯设备只能捕捉到规律性的、低沉的“嗡鸣”。 伊莱亚斯和赛琳娜最终找到了线索的源头——一颗被遗弃的、环绕着黑洞运行的行星,代号“冥河”。这座行星上坐落着一个前人类文明建立的巨大观测站,它不是为了观察宇宙,而是为了“倾听”宇宙。 在这里,他们终于解码了那块记忆晶体中全部的信息。卡戎的真相,远比恐惧更令人绝望: 卡戎,是宇宙中“信息过载”的具象化。 人类每一次进行超光速旅行、每一次建立大规模的意识网络、每一次对信息进行近乎无限的复制和存储,都在增加宇宙的“计算负荷”。卡戎,是宇宙为了维持其基础物理定律的稳定性,而主动释放的“清除程序”。它不带有恶意,只是纯粹的、冰冷的物理平衡。 观测站的记录显示,人类的曲率航行,已经使宇宙的“噪音”累积到了临界点。现在,清除已经开始,它表现为空间结构本身的崩塌和信息熵的失控。 结局的抉择:回响与沉默 在冥河观测站的核心,伊莱亚斯面临最终的抉择。X-7(哲人)告诉他,卡戎已经锁定人类文明的核心数据存储区——地球轨道上的一个巨型信息方舟。要阻止它,唯一的办法是进行一次终极的“信息逆转”:将所有人类文明积累的、超过宇宙可承载上限的信息,以一种定向的脉冲形式,反向注入卡戎的“接收端”。 代价是毁灭性的:这将抹去过去三千年人类文明积累的大部分技术、艺术和历史记录,使幸存者倒退回前信息时代。 赛琳娜发现,她哥哥并非死于意外,而是自愿将自己意识上传到一个“隔离节点”,试图以牺牲个人全部信息为代价,换取一丝延缓。 伊莱亚斯看着眼前被卡戎的能量场扭曲的星空,他意识到,生存的意义不在于保存信息,而在于延续“存在”本身。他启动了逆转程序。 结局: 巨大的信息洪流冲向无光区的深处,星空短暂地恢复了它应有的平静,然后,一切归于寂静。渡鸦号带着幸存的伊莱亚斯和赛琳娜,逃出了冥河。 当他们返回联邦控制区时,发现世界没有毁灭,但历史却发生了微妙的偏移。联邦的曲率航行技术变得异常缓慢且不稳定,大量的“知识断层”出现,人们忘记了复杂的量子理论,但却保留了最基本的人性与生存本能。 伊莱亚斯和赛琳娜成为了“新时代的遗民”。他们是极少数记得“大寂静”前世界的人。他们没有带来英雄式的胜利,只带来了一份沉重的、关于谦卑的教训:宇宙不关心你的成就,它只计算你的代价。 《失落的星轨:卡戎的挽歌》是一部关于科技的傲慢、记忆的重量,以及在宇宙的宏大背景下,生命本质的哲学探索。它邀请读者思考:如果文明的代价是宇宙的安宁,我们是否应该选择遗忘? --- 关键词: 硬科幻、太空歌剧、哲学思辨、反乌托邦、宇宙物理、文明存续、信息熵。

用户评价

评分

第一段评价: 这本书的排版和装帧设计简直是艺术品级别的享受!打开它的时候,那种纸张的触感和油墨的清香,瞬间将我带入了一种对知识的虔诚与期待之中。封面那淡雅的色彩搭配上精致的烫金字体,即便是放在书架上,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内页的字体选择非常考究,既保持了清晰易读的原则,又在细节之处流露出一种古典的韵味,对于长时间阅读的眼睛来说,简直是莫大的友好。我尤其欣赏它对插图的处理,那些细致入微的手绘图画,不仅仅是内容的辅助说明,更像是一扇扇通往不同文化场景的窗口。每一次翻阅,都像是一场视觉的盛宴,让人忍不住想多看几眼那些精美的边框和巧妙的留白布局。这种对阅读体验的极致追求,让学习过程不再是枯燥的任务,而是一种身心的愉悦体验,极大地激发了我探索未知的热情。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摆在案头,都让人心生欢喜。

评分

第二段评价: 我之前用过好几本号称“权威”的词典,但大多要么是内容过于陈旧,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要么就是释义过于晦涩难懂,让学习者望而却步。然而,这本书在内容编排上展现出的那种“与时俱进”的生命力,让我深感佩服。它收录了大量现代生活和网络交流中频繁出现的词汇和表达,这对于正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中学习语言的孩子们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更难得的是,它在解释复杂概念时,总是能找到最贴合儿童认知水平的语言,用生动的比喻和情境化的例子来阐述,使得那些原本拗口的定义变得鲜活起来。我试着让我的孩子查阅了一些他最近在动画片里听到的新词,结果发现里面的解释既准确又有趣,他不再需要我过多干预就能自己理解。这种深度与易懂性的完美平衡,是很多同类书籍难以企及的高度。它真正做到了让知识“落地”,让学习者能够即学即用。

评分

第三段评价: 这本书的实用性和检索效率设计得极其人性化,真正体现了“工具书”的本质价值。我一直认为,一本好的词典,查找起来就应该像呼吸一样自然流畅,毫不费力。这本书的关键词索引系统做得非常巧妙,不仅遵循了标准的字母顺序,还在关键的复合词和常用搭配上做了特殊的标记和引导,让孩子在查找单个词汇的同时,也能自然地掌握词语的组合规律。特别是它在例句部分的编排,简直堪称典范。每一个例句都力求自然、简洁,且紧密贴合小学阶段的实际生活场景,而不是那些脱离地气的“假大空”句子。这极大地帮助了孩子建立起对词语在真实语境中运用的直观感受。我发现,仅仅是对比查阅不同的例句,孩子对词义的理解维度就拓宽了不少。这种系统化的学习引导,远胜于死记硬背孤立的词汇。

评分

第四段评价: 作为一名注重培养孩子批判性思维的家长,我非常欣赏这本书在文化背景和词源学上的细致处理。它并非只是机械地给出翻译,而是偶尔会穿插一些简短而有趣的“小知识点”,比如某个词汇的文化渊源,或者一个特定表达在不同文化中的细微差别。这些点缀,如同散落在知识海洋中的珍珠,极大地丰富了阅读的层次感。它鼓励孩子们去思考“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停留在“是什么”的层面。这种潜移默化的引导,对于培养孩子的跨文化理解能力至关重要。我注意到,书中对一些具有文化特定性的词汇处理得尤为审慎和到位,既保证了准确性,又避免了文化上的误读或简化。这种严谨而又不失趣味性的态度,让这本书超越了一般的学习辅助工具,更像是一部微型的文化导览手册。

评分

第五段评价: 这本书的耐用性设计,简直是为“熊孩子”量身定做的!我家的孩子对书籍的爱护程度嘛,大家懂的,经常会有各种不小心的“事故”发生。但这本书的材质选择让我感到非常放心。它的封面材料似乎经过了特殊的抗污处理,即便是沾染了少量墨水或食物的痕迹,用湿布轻轻一擦就能恢复原貌,这一点对保持学习环境的整洁有着莫大的帮助。装订工艺也相当扎实,经过数周的高频率翻阅和多次被粗暴打开,书脊依然完好无损,没有出现任何散页的迹象。这种对物理质量的坚持,体现了出版方对产品生命周期的尊重。一本可以陪伴孩子度过完整小学阶段的工具书,其物理上的坚固程度与知识的深度同等重要。它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和孩子们的“热情检验”,物超所值。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