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1分钟高效能爸爸:爸爸与孩子有效沟通的45个方法
:23.80元
售价:16.2元,便宜7.6元,折扣68
作者:纪康宝
出版社:石油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05-01
ISBN:978750215455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322kg
《1分钟高效能爸爸》中,为您提供了7种教育孩子的方法:“1分钟接触”、“1分钟激励”、“1分钟矫正”、“1分钟表扬”、“1分钟批评”、“1分钟惩戒”、“1分钟示爱”。这些方法简便易行,且行之有效,相信您阅读本书后,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体会到为人父亲的真正内涵。
看看《1分钟高效能爸爸》的教育方法,你将知道如何帮助自己能够轻而易举的教育孩子;也将明白自己如何教育者的角色,成为一个完美合格的父亲。
有些爸爸在为事业拼博、大显身手的同时,却忘了给孩子一片亲情、一缕阳光。这样的爸爸不是孩子所需要的。其实,孩子需要的并不多,只要1分钟即可,给孩子1分钟的关爱,1分钟的教导。各位爸爸们,为了孩子的未来,请满足孩子这个要求吧!
篇 1分钟触碰
1 用真情触碰孩子
我不想做作业
“小懒鬼”阿丹
给爸爸的建议
2 做孩子的好朋友
与孩子做游戏
能告诉我为什么吗
给爸爸的建议
3 让孩子主动认错
人小鬼大
网虫吉米
给爸爸的建议
4 与孩子一起游戏
认识身体各个部位
战斗游戏
给爸爸的建议
5 做孩子的保护者
打开孩子的嘴巴
你是棒的
给爸爸的建议
6 把热情传递给孩子
我们都是好朋友
坐不住的瑞克
给爸爸的建议
7 该道歉时就道歉
我讨厌学习
你怎么又晚了
给爸爸的建议
第二篇 1分钟激励
8 激发孩子对事物的兴趣
一课大树
小号手杰克
给爸爸的建议
9 用奖励的方法激发孩子的每一点进步
扳手指
霸道的贾尔斯
给爸爸的建议
10 孩子有错,也要责备
我不要回家
你聊够了没有
给爸爸的建议
11 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
杂乱的工具间
给我建议就行了
给爸爸的建议
12 培植孩子的自信心
“我不会”
大考之前的烦恼
给爸爸的建议
13 激发孩子多写多说
一个小秘密
……
第三篇 1分钟矫正
第四篇 1分钟表扬
第五篇 1分钟批评
第六篇 1分钟惩戒
第七篇 1分钟示爱
后记
这本书的排版和设计也让我印象深刻,我很少会留意这些细节,但这次必须提一下。它不像那种密密麻麻的学术著作,而是采用了大量的图示和情景模拟。每一条“方法”都有一个明确的编号,就像一个工具箱里的扳手一样,让你清楚地知道现在该拿哪个。我尤其喜欢它在每个方法后面附带的“失败案例”分析。比如,当我们试图在孩子做作业时讨论重要问题,通常我们会说:“儿子,停一下,爸爸跟你说件事。”书中会分析为什么这种“打断式”沟通效率极低,因为你破坏了孩子的专注流。然后,它会立刻给出替代方案,比如“等你做完这道题,我们再讨论,好吗?”这种“先破后立”的结构,让理论不再空泛。我是一个非常注重效率的人,这本书的实用主义路线非常符合我的脾胃。它真正做到了“拿来即用”,我甚至不需要去背诵那些专业术语,只需要记住那些关键的行动指令。这使得我可以在通勤路上快速翻阅,然后在当天晚上就能找到对应的场景去实践,形成了一个非常高效的反馈闭环。
评分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其实是有点将信将疑的。市面上关于“如何做个好父亲”的书太多了,大多都是理论大于实践,读完一堆大道理,面对孩子时还是一头雾水。但这本书的标题——“45个方法”——一下子抓住了我的注意力。我特别喜欢这种结构清晰、可以直接操作的指南。我是一个典型的“忙碌的上班族爸爸”,平时工作压力大,下班回家只想瘫在沙发上,陪孩子的时间本就有限,更别提进行什么高质量的沟通了。我最害怕的就是,孩子问我一个问题,我随口敷衍一句,事后又后悔不已。这本书的优势就在于,它没有大谈什么父爱如山或者教育哲学,而是直接给出了场景化的解决方案。比如,孩子考试考砸了,我过去是不是应该先指责一通?或者孩子沉默不语时,我该如何打开他的心扉?我发现书里提供的那些小技巧,比如“蹲下来,与他平视交谈”或者“设定一个‘不被打扰’的十分钟”,看似简单,但真正在实践中运用起来,效果立竿见影。它让我意识到,沟通的质量不在于时间的长短,而在于你是否真的“在场”。这种即插即用的感觉,对我这种时间碎片化的父亲来说,简直是救命稻草。它不是一本让你读完后觉得“我懂了”的书,而是让你读完后能立刻“试试看”的书。
评分坦白说,我本来对任何声称能在“45个方法”内解决所有亲子沟通难题的书都抱有怀疑态度,因为教育是一个动态且复杂的课题。然而,这本书提供的“45个方法”更像是一套精炼的“工具箱”,而不是一套详尽的“操作手册”。它的价值不在于那数字“45”,而在于这45个方法背后所体现的底层思维逻辑——即尊重、倾听和非暴力反馈。我最欣赏的是,它非常注重“爸爸”这个特定角色的定位。很多育儿书都是以母亲为主要读者群设计的,那些方法或多或少都带着“温柔的坚持”的影子,这对我这个习惯于直截了当的男性来说,执行起来有天然的隔阂感。这本书的语言更阳刚一些,更倾向于“策略部署”而非“情感渗透”。它让我明白了,爸爸的爱和陪伴,如果不用合适的方式传达出去,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它成功地将“沟通”这个模糊的概念,分解成了一系列可量化、可执行的步骤,极大地降低了我们这些“沟通笨拙型”父亲的入门门槛。这本书真正做到了,用最少的时间投入,撬动亲子关系最大的改变。
评分我曾经尝试过一些强调“情绪管理”的育儿书籍,但往往会陷入一个误区:它们教会了我如何管理我自己的焦虑,却没能告诉我如何应对孩子那种突如其来的、毫无逻辑的情绪爆发。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将“爸爸的情绪管理”和“孩子的情绪引导”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它不要求父亲成为一个永远冷静的圣人,而是承认父亲也会有不耐烦的时候,并提供了一种“缓冲机制”。例如,当孩子因为一件小事大发雷霆时,书里建议的不是立刻压制,而是先给自己一个“五秒钟深呼吸”的时间,然后用一种中性的、不带评判的语气去描述现场情况,而不是直接指责行为本身。这一点对我重塑与孩子的互动模式至关重要。我发现,当我不再急于“纠正”孩子的情绪时,孩子反而会更快地从情绪中走出来。这本书不是在教我如何“控制”我的孩子,而是在教我如何与我的孩子“共处”于一个充满情绪波动的环境中。这种以退为进的沟通策略,让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掌控感——不是对孩子的控制,而是对自己反应的掌控。
评分说实话,这本书给我的冲击是颠覆性的,我一直以为“有效沟通”就是多说话、多鼓励,结果我错了,大错特错。这本书的核心魅力在于它教会了我“少说多听”的精髓,而且是带着技巧去听,而不是机械地等待孩子说完。我过去沟通最大的问题就是“急于解决问题”。孩子跟我说他今天在幼儿园被小朋友欺负了,我的第一反应通常是:“下次你要勇敢地告诉老师!你不能软弱!”但看完这本书后,我明白了,当孩子向你倾诉困难时,他首先需要的不是一个“军师”或“裁判”,而是一个“安全的树洞”。我开始尝试使用书里教的“镜像回应法”,重复孩子的情绪:“听起来你今天很沮丧,因为你感觉自己很无助,对吗?”仅仅是把他的感受说出来,孩子接下来的话就多了起来,而且语气明显放松。这让我体会到,沟通的“有效”不是指你输出的信息有多高明,而是指对方接收到的情绪是否被安抚。我以前总觉得和青春期的儿子关系紧张,现在看来,那是因为我总是用“成年人的逻辑”去套“少年的情绪”。这本书的语调非常温和,没有居高临下的说教感,更像是邻家一位经验丰富的老父亲在分享他的心得体会,这种真诚感是很多育儿书籍所欠缺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