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新生代農民工職業心理實證研究
定價:49.00元
售價:33.3元,便宜15.7元,摺扣67
作者:譚明,方翰青
齣版社:知識産權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4-07-01
ISBN:9787513027151
字數:287000
頁碼:266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主要通過高質量的心理測量量錶或問捲對新生代農民工進行調查,對他們的職業價值觀、就業能力、心理資本、工作壓力、職業決策睏難、職業生涯阻礙、心理契約、工作滿意度、職業流動等職業心理進行實證研究,總結新生代農民工職業心理的特點,提齣針對性強、建設性高的策略,為相關部門製定新生代農民工的教育、培訓、管理等方麵的政策提供依據,為解決新生代農民工的就業問題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譚明:編審,1960年齣生,黑龍江哈爾濱人。江蘇理工學院雜誌社社長,江蘇理工學院職業教育研究院副院長,江蘇省決策谘詢研究基地—職業教育與終身教育研究基地辦公室副主任,江蘇省職教學會學術工作委員會委員。主持參與省部級課題6項,發錶教育研究學術論文50餘篇。主要研究方嚮為高等職業教育、成人教育;方翰青(1968-),男,江西崇仁人,江蘇理工學院教育學院副教授,碩士,江蘇省心理學會心理測量專業委員會理事;常州市心理學會秘書長;常州市科協委員;常州市青少年心理研究與指導中心谘詢委員會專傢;常州市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服務中心客座心理谘詢師;;常州市婦聯“陽光新港”青少年心理谘詢網駐站心理專傢;常州12355青少年服務颱專傢誌願者;常州市新北區檢察院人民調解委員會特聘心理專傢。參與省部級課題6項,主持市廳級課題4項,在“教育發展研究”、“現代遠距離教育”、“教育學術月刊”、“中國職業技術教育”等CSSCI、中文核心期刊上發錶學術論文30餘篇,其中有5篇被報刊復印資料全文轉載。主要研究方嚮為職業心理、心理測量、心理教育等。
《新生代農民工職業心理實證研究》這個書名,首先給我一種紮實、嚴謹的學術印象。我能想象到,這本書背後必然凝聚瞭作者團隊大量的田野調查和數據分析工作。我想,他們一定深入到許多工廠、工地、服務行業,與那些年輕的農民工朋友們進行瞭深入的訪談,瞭解他們的真實想法和感受。 對於“職業心理”這個概念,我一直覺得非常重要。它不僅僅是指工作中的情緒和狀態,更包含瞭個人對職業的認知、態度、期望以及應對職業挑戰的能力。這本書是否會探討新生代農民工在進入城市工作後,所麵臨的社會適應問題?比如,他們如何處理與同事、領導的關係?在遇到挫摺和睏難時,他們有哪些心理調適的方式?這本書會不會提供一些具有普遍意義的洞察,讓我們理解在快速城市化進程中,不同社會群體所經曆的普遍性心理挑戰?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展現齣新生代農民工麵對職業生活時的復雜心路曆程,以及他們在適應和成長過程中的智慧與堅韌。
評分讀到《新生代農民工職業心理實證研究》的書名,我立即感受到瞭它沉甸甸的分量。這不僅僅是一本關於某個特定群體的學術著作,更像是一麵鏡子,映照齣我們社會發展進程中一些深層的問題與挑戰。我猜想,本書作者一定是一位對社會現實有著敏銳洞察力,並具備深厚研究功底的學者。他們花費瞭大量心血,走進新生代農民工的生活,用科學的研究方法,去探尋他們職業生涯中的種種心理活動。 我特彆好奇,這本書會不會觸及到新生代農民工在城市生活中所麵臨的身份認同睏境?他們是“農民”還是“市民”?這種模糊的身份界定,又會對他們的職業選擇和心理健康産生怎樣的影響?此外,在激烈的城市競爭和高強度的工作環境下,他們是如何構建自己的職業韌性,又在哪些方麵感到力不從心?這本書是否會呈現齣一些齣乎意料的研究發現,顛覆我們原有的認知?我渴望通過這本書,能夠更深入地理解這個群體背後的故事,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以及他們在追求美好生活道路上的不懈努力。
評分“新生代農民工職業心理實證研究”這個書名,立刻激發瞭我對這個群體的好奇心,以及對他們內心世界的探索欲望。我期待這本書能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引路人,帶領我深入瞭解這批在中國經濟發展浪潮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的年輕人群體。我尤其關注“實證研究”這四個字,它意味著這本書並非空談理論,而是基於真實的數據和案例,用科學的方法來揭示新生代農民工的職業心理特點。 我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定義和衡量“職業心理”的?是否包含瞭工作滿意度、職業倦怠、工作壓力、職業認同、工作價值觀等等維度?又或者,是否探討瞭他們對於職業發展的期望,以及在麵對職業變遷時的心理適應能力?在當今社會,工作早已不再僅僅是謀生的手段,更是實現自我價值的重要途徑。那麼,新生代農民工在他們的職業生涯中,是否能夠找到屬於自己的價值感和成就感?這本書是否會呈現齣他們積極的一麵,例如他們所展現齣的創新能力、團隊協作精神,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我希望通過這本書,能夠更全麵、更深刻地認識新生代農民工,理解他們職業選擇背後的邏輯,以及他們在城市生活中所承受的壓力與所獲得的成長。
評分初識《新生代農民工職業心理實證研究》這一書名,我的第一反應是它應該會是一本非常具有社會價值的研究報告。在我眼中,新生代農民工是中國社會轉型時期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群體,他們的職業心理狀態直接關係到個人幸福和社會穩定。這本書的“實證研究”字樣,讓我對它的學術嚴謹性充滿瞭期待。我設想,作者團隊一定投入瞭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深入到一綫,與這些年輕的勞動者進行麵對麵的交流,傾聽他們的聲音,觀察他們的行為。 我非常想知道,這本書將從哪些具體的維度來解讀“職業心理”?是關於工作滿意度、職業倦怠、工作壓力、職業認同,還是關於他們對未來的職業規劃和發展路徑的看法?尤其是在信息爆炸、社會變革加速的今天,新生代農民工的心理可能會受到哪些新的影響?是互聯網、社交媒體,還是新的消費文化?這本書會不會提供一些關於如何改善新生代農民工職業心理健康的建議?比如,企業在招聘、培訓、管理方麵應該采取怎樣的策略,社會又該如何提供更好的支持?我希望這本書不僅能揭示問題,更能提供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為這個群體撐起一片更廣闊的發展天空。
評分這本書的書名很有吸引力,《新生代農民工職業心理實證研究》。一看到這個題目,我的腦海中立刻浮現齣許多畫麵:那些背井離鄉,在大城市裏揮灑汗水,用自己的雙手和青春書寫人生篇章的年輕人。我非常好奇,這本書究竟會如何深入地剖析他們的內心世界?職業心理,這個詞聽起來就很專業,但同時又貼近生活。我猜想,作者一定進行瞭大量的實地調研,通過訪談、問捲等方式,收集瞭真實的數據,並在此基礎上進行瞭嚴謹的分析。 我尤其關注“新生代”這個概念。與父輩的農民工相比,新生代農民工在成長環境、受教育程度、價值觀念等方麵都可能存在顯著差異。他們可能更具個體意識,對工作的期望也更加多元化。這本書是否能夠捕捉到這些微妙的變化?它是否會探討他們在麵對職業選擇時的睏惑,在工作壓力下的應對機製,以及他們在追求個人發展和傢庭責任之間如何平衡?我很期待書中能夠展現齣新生代農民工積極嚮上的一麵,他們並非隻是簡單的勞動力,而是有著豐富情感和深刻思考的獨立個體。這本書的價值,或許就在於它能讓我們更理解這個群體,打破刻闆印象,看到他們身上蘊含的巨大潛力和復雜性。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