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早期儿童自我意识情绪发生发展研究
:68.00元
售价:46.2元,便宜21.8元,折扣67
作者:杨丽珠,姜月,淘沙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4-01
ISBN:9787303174157
字数:334000
页码:34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本书展示了早期儿童自我意识情绪领域的研究成果,对于情绪心理学和自我心理学的拓展是一次有益的尝试,探索了促进儿童社会性情绪发展的有效教育途径和方法,为早期儿童的科学教育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本书系统地探讨了1-6岁儿童的尴尬、自豪、羞耻和内疚等自我意识情绪的测评工具、发生时间、发展特点和影响因素,该研究有助于发现我国早期儿童自我意识情绪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对于促进早期儿童自我意识情绪的发展,培养儿童社会适应性能力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杨丽珠,辽宁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及博士后合作导师、心理学学科带头人。兼任辽宁省心理学会理事长等职。主要从事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等43项,出版著作、教材19部,发表学术论文220余篇,获教学名师奖、全国劳模等、省部级奖励。
姜月,大连医科大学讲师,心理学博士,主要从事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医学心理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参与课题3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陶沙,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心理学会理事、中国心理学会发展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等职。主要从事儿童心理发展与个体差异的科研工作。主持并参与、省部级项目多项,出版著作、发表学术论文70余项。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的触动,在于它将“自我意识”的形成与“情绪”的产生,看作是紧密相连、相互促进的生命之舞。在早期儿童阶段,孩子的自我意识是 nascent 的,他们的情绪体验也是 raw and unfiltered 的。作者似乎在用一种非常学术但又充满人文关怀的方式,揭示了孩子如何通过感知自己的身体、辨认自己的形象、理解他人的反应,从而逐渐建立起“我”的概念。而这个“我”的概念,又反过来塑造了他们对各种情绪的感知和体验。例如,当孩子意识到自己是因为某件事情而感到不开心时,这本身就是一种自我意识的体现,而这种不开心又能促使他们更深入地去理解自己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感受。书中对早期儿童情绪表达的细致观察和理论建构,让我对那些看似无端的哭闹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不再仅仅将其视为“问题行为”,而是看作孩子内在世界正在发生的、与自我认知相关的信号。
评分一本真正引发思考的著作。它触及了儿童发展中最核心的两个命题:自我意识的建立以及情绪的生成。我理解作者并非仅仅是在描述孩子会有哪些情绪,或者如何认识自己,而是去探索这两个复杂的过程是如何在早期儿童身上“发生”的。这种“发生”的视角,在我看来,是动态的、演进的、且高度个体化的。我尤其对书中关于“自我意识”如何为情绪的产生奠定基础的部分充满期待。例如,孩子是如何从对身体的模糊感知,逐渐发展出对“我”的清晰认知,而这种认知的形成,又如何影响他们对喜悦、悲伤、愤怒等情绪的体验和表达。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更深层次的理解框架,让我们能够超越表面现象,去洞察孩子内心世界的微妙变化,从而更好地陪伴他们走过情绪发展的关键时期。
评分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超出了我的预期。它没有停留在对早期儿童情绪的简单分类或行为指导,而是深入探讨了“自我意识”在这一发展过程中的核心作用。我尤其欣赏作者对“发生”这一概念的强调,这意味着情绪并非凭空产生,而是与孩子对自身、对他人、对环境的理解和互动息息相关。书中可能详细梳理了孩子是如何从最基本的生理信号,逐渐发展出对情绪的感知、识别和表达能力,而这个过程中,自我意识的萌芽和发展扮演了怎样的关键角色。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对孩子在不同发展阶段,例如婴儿期、学步期、幼儿期,其自我意识和情绪发生之间相互作用的具体案例分析,从而帮助我们这些家长和教育者,更精准地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动机,并提供更有效的支持和引导。
评分读罢此书,我仿佛走进了一个充满好奇与探索的儿童内心世界。它并非简单地罗列情绪名称或教导家长如何“管理”孩子的情绪,而是着眼于孩子“情绪如何发生”的内在机制。那种“发生”的过程,在我看来,是孩子与世界互动、自我认知不断深化、情绪体验逐渐丰富的动态过程。书中对早期儿童情绪发生发展各个节点,比如对他人反应的觉察、对自身状态的辨别、以及由这些基础发展出的复杂情绪,都有详尽的剖析。我特别喜欢书中那种对孩子内在体验的尊重和捕捉。很多时候,我们成年人习惯于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孩子的情绪,而这本书则鼓励我们去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去理解他们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情绪,以及这些情绪是如何与他们对自身以及对周围环境的理解交织在一起的。这种视角让我觉得,育儿不再是单纯的“管教”,而更像是一场陪伴孩子自我发现和成长的旅程。
评分一本让我眼前一亮的书,它不像市面上那些泛泛而谈的儿童心理学著作,而是深入到“自我意识”和“情绪发生”这两个极为核心且相互关联的议题。我一直觉得,孩子如何认识自己,如何感知和表达情绪,是他们未来人格独立和健康社交的基石。这本书似乎就是为探究这个“基石”如何铸就而展开的。当我翻开书页,首先被吸引的是其对“自我意识”发展不同阶段的细腻描绘。从最初的身体感知,到后来的自我识别,再到更复杂的自我概念形成,作者似乎用一种抽丝剥茧的方式,将这些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可感。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没有回避早期儿童情绪表达的复杂性和看似“失控”的状态,反而将其置于“自我意识”萌芽期的特殊情境下进行解读。这让我开始重新审视孩子那些哭闹、发脾气、甚至是沉默的时刻,仿佛能看到背后涌动的、正在形成的自我认知和情绪需求。这本书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我期待它能提供更具操作性的视角,帮助家长和教育者理解并引导孩子的情绪成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