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专家谈糖尿病饮食技巧
定价:21.00元
售价:14.7元,便宜6.3元,折扣70
作者:袁申元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07-01
ISBN:978711704983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食物多样,各类恰当。
多吃蔬菜,蛋白适量。
清淡少油,炖煮为佳。
总量控制,结构调好。
平衡膳食,合理营养。
生活美好,健康防老。
内容提要
糖尿病的饮食治疗是终身的治疗,糖尿病人若要生活得丰富多彩,饮食自然要多变化。北京市糖尿病防治办公室为大家精心策划,竭力推荐,突出了交换份这一新概念,以图为主,每个菜标出交换份的量,也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含量和热量,病人可将一天总热量按表1算出一天可吃的交换份,减去主食、牛奶及鸡蛋相对恒定的交换份后,便是可吃菜肴的交换份,您就可从菜谱图中交换搭配您的副食,就可以科学方便地变化着每天的选菜内容。
由于本书篇幅有限,在力争照顾到南北风味的同时,书中很难兼顾鲁、粤、川、淮等菜系,只能供朋友们按此思路拓展。
交换份的热量千卡,为了便于操作,均为四舍五入,希望读者朋友们不要忘记以经常监测血糖的结果来做相应的调整。
希望您能保持理想的体重,在治疗糖尿病的前进道路上跑在正确的轨道上,使病情得到满意的控制,以饱满的精力投入;工作,在此祝您生活和家庭幸福。
目录
糖尿病人饮食误区
糖尿病治疗的原则
糖尿病病人饮食“交换份”新概念
“食品交换份”的提出
您每天需要多少个食品交换份
具体应用举例
不同交换份的菜肴供您选用
0.5 交换份的菜肴
凉拌莴笋丝
芝麻菠菜
拌小甘蓝
炝圆白菜柿子椒
酸辣瓜条
三色银芽
素拌三丝
凉拌苦瓜
拌苤蓝丝
姜汁扁豆
金钩芹菜
蓑衣黄瓜
1个交换份的菜肴
甘蓝沙拉
双色菜花
蕃匣豆腐汤
氽肉片汤
黄瓜柿子椒豆腐丝
1.5个交换份的菜肴
香菜拌豆腐丝
蚝油芥蓝
四色素菜
素烧南瓜
五彩鸡丁
海米白菜心
烧二冬
奶汁扒白菜
白菜鸡翅
西红柿茄片
麒麟鱼
白灼基围虾
海带黄豆
烩素宝
白斩鸡配菜
竹笋香菇
2个交换份的菜肴
碧绿八角
……
作者介绍
袁申元教授,生于1931年7月,1955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医疗系,毕业至今一直在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同仁医院工作,现任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教授、中国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北京消化系病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市糖尿病防治办公室主任等数职。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开篇部分,作者用一种非常学术的口吻,深入探讨了宏量营养素在糖尿病管理中的作用机制,这部分内容涉及了大量的生化知识和人体代谢路径的讲解。我个人对这方面有基础了解,但即使如此,阅读起来也需要频繁地停下来查阅一些专业名词的含义。比如,关于胰岛素抵抗的分子生物学基础,书中用了近二十页的篇幅进行详细论述,引用了大量的研究数据和图示,对于希望了解“为什么”要这样吃的读者来说,这无疑是一座知识的宝库。然而,对于更关心“怎么做”的实践型读者,比如我希望立刻知道早餐应该吃什么、外食时如何点菜,初期的理论铺垫可能会让人感到有些冗长和枯燥。这种写作风格的优点在于其深度和说服力,读者能感受到作者扎实的专业背景,但缺点也很明显,它拉高了入门的门槛,让一些对科学细节不感兴趣的读者可能会在中途放弃。我期望更多的实际案例和生活化的场景模拟,而不是纯粹的理论推导。
评分这本书在介绍“特殊人群”饮食调整的部分处理得相当保守和审慎。比如,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以及需要进行高强度体力活动的年轻患者,书中的建议往往是基于最安全、最保守的原则来制定的,并反复强调“务必咨询您的主治医师或注册营养师”。这体现了作者强烈的职业责任感和对风险的规避,这一点值得肯定。然而,这种过度的谨慎,也导致在一些特定场景下的指导性建议略显空泛。例如,对于那些需要通过调整饮食来提升运动表现的患者,书中只是笼统地建议“增加复合碳水摄入”,却没有深入探讨训练前后的具体时机和比例搭配。与其说它是一本“技巧”指南,不如说它更像是一本高质量的“风险提示与基础知识普及读本”。它为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真正让你在复杂生活中灵活应变的“技巧”,可能还需要读者在实践中摸索,或者去寻找其他更侧重实践经验分享的书籍来补充。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相当朴素,蓝白相间的配色,中间是醒目的黑色宋体字,标题《专家谈糖尿病饮食技巧》占据了中心位置,给人的感觉非常专业,但同时也少了一丝吸引力。我拿到书的时候,首先被它的厚度吓了一跳,感觉像是一本工具书,而不是一本能轻松阅读的指南。书的装帧质量中规中矩,纸张偏薄,印刷清晰度尚可,但内页排版略显拥挤,字体大小也偏小,对于视力不太好的读者来说,阅读起来会有些吃力。翻开目录,内容结构似乎划分得非常细致,从基础的碳水化合物计算到具体食材的选择,再到不同生活场景下的饮食调整,显得非常全面。我特别注意了一下“附录”部分,里面似乎包含了一些图表和数据,这确实体现了其“专家谈”的定位,但对于普通读者来说,这些专业内容可能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去消化和理解。整体而言,这本书的外观和初步印象传递出一种严谨、学术的基调,适合那些希望深入钻研糖尿病饮食原理的读者,但对于追求快速上手或轻松阅读体验的人来说,可能需要做好心理准备去面对它略显“硬核”的风格。
评分在探讨具体食物选择的章节,这本书的详尽程度令人印象深刻,但同时也让我感到一丝不知所措。它不是简单地告诉读者“少吃米饭,多吃蔬菜”,而是对每一种常见食物——从不同品种的豆类到各种烹饪油的脂肪酸构成——都进行了细致的营养成分剖析和升糖指数(GI)的对比。例如,在讲解水果时,它不仅仅列出了苹果和香蕉的含糖量,还细分了不同成熟度对血糖的影响,甚至讨论了不同种植环境对营养价值的微小差异。这种“显微镜式”的分析,对于追求极致控制的患者来说,无疑是极具价值的参考。但对于日常采买和烹饪来说,这种细致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反而让人感到焦虑和复杂化了本应简单的生活决策。我常常在想,如果我今天买的这个西红柿的GI值和书上写的有偏差怎么办?这本书似乎更侧重于建立一个精确的理论模型,而不是提供一个灵活、可适应的、能融入忙碌生活的操作指南。
评分本书的章节结构安排上,逻辑性很强,层层递进,但似乎缺少了对“心理调适”和“社交困境”这些糖尿病患者常常面临的非生理性挑战的关注。在谈到饮食计划的长期坚持性时,我期待看到更多关于如何应对节假日聚餐、如何处理家人不理解、如何处理突发饥饿感的心理技巧。然而,这本书的笔墨几乎全部集中在食物的量化和营养配比上,对于“人”在管理疾病过程中的情感和行为变化,着墨甚少。我阅读完关于长期饮食方案的章节后,感觉自己更像是一个精密的营养计算器,而不是一个懂得如何与这个慢性病和平共处的人。这使得这本书的实用性在“可持续性”这一维度上打了折扣。毕竟,最完美的饮食方案如果无法长期执行,其价值也大打折扣。我希望未来修订版能加入一些关于动机维持和情绪化进食应对策略的内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