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前必读】:
本店销售的书籍品相可能因为存放时间长短关系会有成色不等,请放心选购。
付款后,不缺货的情况下,48小时内发货,如有缺货的情况下,我们会及时在聊天窗口给您留言告知。
发货地北京,一般情况下发货后同城次日可以到达,省外具体以快递公司运输为准。
望每位读者在收货的时候要验货,有什么意外可以拒签,这是对您们权益的保护。
注意:节假日全体放假,请自助下单;如需帮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祝您购物愉快!商家热线:010-57272736
基本信息
书名:鲁迅:国学杂谈
定价:42.00元
作者:鲁迅
出版社:当代世界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1-01
ISBN:978750901155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鲁迅先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不可或缺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他在国学方面的研究,似乎更偏重于在独自咀嚼中对自身存在的求证。《鲁迅:国学杂谈》汇集了鲁迅先生在国学发展以及文学创作上的思考和著述,为读者立体展现这位国学大师在徘徊中的反思历程。
目录
作者介绍
鲁迅(1881-1936),幼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青年时代留学日本学医,后转而从事文艺工作,曾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18年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文摘
序言
这本《国学杂谈》的装帧设计实在是让人眼前一亮,尤其是封面那种略带复古又充满现代感的排版,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我通常对这类“国学”主题的书籍抱有一种敬畏又挑剔的态度,但看到这本的细节处理,比如纸张的纹理和油墨的质感,就能感觉到出版方是下了真功夫的。书本的开本拿在手里非常舒适,既方便携带,又保证了阅读时足够的舒展空间。内页的字体选择也很有考究,宋体和楷体的穿插使用,使得在阅读那些较为严肃的历史论述时,能保持一种庄重感,而在解读一些文人轶事时,又显得轻盈灵动。装订的工艺也十分扎实,我翻阅了好几遍,书脊都没有出现任何松动的迹象,这对于一本会经常被我带在身边阅读的书来说,简直是太重要了。总而言之,从拿到书的那一刻起,它就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精心打磨的工艺品,让人忍不住想细细品味每一个角落。
评分坦白说,我对市面上很多打着“国学”旗号的书籍都持保留态度,很多要么是过度神化古人,要么就是牵强附会地将现代概念塞进古代文本里。然而,这本《国学杂谈》给我的感觉是极其“克制”和“真诚”的。作者的笔法里有一种不动声色的力量,他很少用强烈的语气去评判对错,而是以一种近乎于旁观者的冷静,细致地描摹出历史的肌理和思想的脉络。举个例子,在讨论某一时期文人间的论辩时,他没有简单地将一方定性为“正统”,另一方定性为“异端”,而是清晰地展示了双方立论的时代背景和逻辑支撑,让读者自己去体会其中的复杂性。这种尊重历史原貌的写作态度,非常难得,也让我对书中的观点产生了更深层次的信任感。
评分这本书最让人佩服的一点,或许是它那种跳脱出固定框架的思维导图能力。很多国学书籍往往会按时间线或者主题线索进行机械化的铺陈,读起来容易产生疲劳感。但这本《杂谈》的名字取得很妙,内容上确实充满了“杂”的特性,但这种“杂”是高度提炼后的、富有启发性的关联。比如,前一章还在讲魏晋风度的洒脱,下一章可能就自然而然地过渡到了宋代市民阶层的审美趣味转变,作者总能找到一条看不见的线索,将看似不相关的文化现象串联起来,揭示出背后共同的人性底色。这种知识体系的建构方式,极大地拓展了我对传统文化整体面貌的认知,不再是零散的碎片,而是一个有机的生命体。
评分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与其说是在“学习”,不如说是在进行一场与古人智慧的深度对话。作者的叙事风格极为老辣,绝非那种堆砌辞藻、故作高深的古文解读。他似乎拥有一种魔力,能将那些看似遥远、晦涩的古代思想和文化现象,用一种极其贴近我们现代人生活经验的视角来重新阐释。我印象最深的是其中一段关于“士”的身份变迁的论述,作者没有停留在简单的历史分期上,而是深入挖掘了士大夫在不同历史时期精神内核的微妙偏移,那种洞察力,简直如同手术刀般精准。阅读时,我常常需要停下来,合上书本,在脑海中反复咀嚼他抛出的观点,甚至会引发我对自己所处时代价值体系的重新审视。这不是一本能让你囫囵吞枣的书,它需要你的心神完全沉浸其中,才能真正领略到那种“拨云见日”的豁然开朗。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绝对不是那种一蹴而就的快餐式消费。我发现自己每隔一段时间重读其中的某一章节,都会有新的感悟。这可能源于我自身的阅历增长,也可能源于作者文字本身的密度和张力。特别是那些对古代生活细节的描摹,比如一次宴饮的礼仪、一幅字画背后的心境,都写得入木三分,充满了画面感。它不光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一种情境的再现,让你仿佛能闻到那个时代特有的气息。我身边不少朋友都对这类书籍敬而远之,觉得太“学术化”,但我会极力推荐他们试试这本,因为它真的做到了将深奥的学问,用最富有人情味和洞察力的语言,重新包装并呈现出来,让人在不自觉中就被深深吸引,甘愿沉溺其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