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 |
| 商品名称: | 天命可违——诸葛亮行为决策的心理传记学分析 心理学 书籍 |
| 作者: | 舒跃育 |
| 定价: | 58.0 |
| 出版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 出版日期: | 2018-05-01 |
| ISBN: | 9787302488576 |
| 印次: |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大32开 |
| 内容简介 | |
| 如果说认识人类自身是我们的目标之一,那么,完成如此艰巨的任务势要多学科的协力。心理传记学是一个建立在心理学、历史学等诸多临近学科基础上的试图增进人类理解自身领域的学科。本书在介绍心理传记学的基础上,通过运用“感理论”来分析一代贤相诸葛亮人生经历中的诸多悬疑性问题。本书以“择主”和“北伐”为主线,涉及诸葛亮幼年重大事件年代心理学意义的分析诸葛亮的君臣和同僚关系等问题,在展示一个更加复杂而真实的诸葛亮的同时,旨在以史为镜,通过历史中的人和事来反观我们自己,增进我们对自己的理解,也为从跨学科视野来理解历史人物提供一种可供借鉴的解释模式。 |
| 目录 | |
绪论抗争与人性1 章传记、历史与心理传记9 节历史的意义10 第二节非凡人物传记的诱惑16 第三节心理传记: 历史与艺术24 第二章心理传记学概述27 节历史与现状28 第二节心理传记学研究模式探索43 第三章令人困惑的智者:分析的起点49 节诸葛亮: 跨学科视野与价值50 第二节诸葛亮生平54 第三节悬疑性问题60 第四章解释的理论基础77 节心理学与人类基本动机78 第二节确定性与不确定性82 第三节感与控制感88 第四节感与个体发展93 第五章心理传记学视野下的诸葛亮105 节择主之谜106 第二节北伐之谜141 第三节补充分析186 第六章总结与反思223 节诸葛亮的心路历程224 第二节理解历史的两条线索228 第三节在历史与艺术之间231 参考文献234 后记241 |
| 编辑 | |
| 展现诸葛亮鲜为人知的一面明知汉室难兴,为什么还要努力兴复汉室?明知北伐难成,为什么还要屡屡北伐?明知刘禅非明主,为什么依然怀有赤诚之心?心理传记学分析,为你还原一个真实而复杂、有血有肉的诸葛亮。 |
这本书的书名实在是太吸引人了!“天命可违——诸葛亮行为决策的心理传记学分析”,光是听名字就觉得里面蕴含着无穷的智慧和故事。我一直对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充满好奇,尤其是像诸葛亮这样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传奇人物。我们看到的他,通常是神机妙算、鞠躬尽瘁的形象,但他的每一个决策背后,究竟是什么样的心理驱动?是什么样的考量让他走向了某一条路,又放弃了另一条路?“心理传记学分析”这个角度更是让我眼前一亮,它不像传统的历史叙述那样侧重于事件的发生和结果,而是试图深入挖掘人物的内在逻辑,去理解他之所以成为他,以及他之所以那样做的原因。我特别期待这本书能带我走进诸葛亮的内心深处,去感受他面对抉择时的纠结、权衡,甚至是那些不为人知的挣扎。这本书似乎能将历史的厚重感与心理学的深度相结合,这本身就是一件极具挑战性和吸引力的事情。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将这些复杂的心理学理论运用到一位古代人物身上的,又是如何通过细致的史料解读,来构建出这样一个立体丰满的诸葛亮形象的。这本书,在我看来,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历史人物的传记,更可能是一堂关于人性、关于决策、关于选择的深刻课程。
评分这本《天命可违》的书名,瞬间就击中了我的“历史+心理”的阅读偏好。我一直觉得,历史的宏大叙事往往忽略了个体命运的微观挣扎,而诸葛亮,无疑是那个时代最耀眼的个体之一。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但也必然伴随着无数艰难的抉择。“天命可违”这四个字,更是点睛之笔,它暗示了诸葛亮并非被动接受命运的安排,而是在尽力地去影响和改变。我很想知道,作者是如何解读他“违逆天命”的那些时刻?是基于怎样的心理动因?是自信,是责任,是野心,还是其他更复杂的情感纠葛?“行为决策的心理传记学分析”这个副标题,让我看到了这本书的学术深度。这绝不是一本简单的故事会,而是带着严谨的分析框架,去解构诸葛亮的关键决策。我特别好奇,作者会采用哪些心理学理论?是认知心理学关于信息处理和偏差的解释?还是人格心理学关于特质和动机的剖析?亦或是社会心理学在情境影响下的行为分析?如果这本书能将这些理论巧妙地融入到诸葛亮的故事中,那么读起来一定会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不失心理学的思辨乐趣。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揭示出,在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这位伟大的智者,是如何在错综复杂的局面中,做出那些影响历史走向的决定。
评分读到《天命可违——诸葛亮行为决策的心理传记学分析》这个书名,我脑海里立刻浮现出无数关于诸葛亮的画面——隆中对的豪情、赤壁之战的决绝、五丈原的悲壮。然而,这些画面都是我们站在上帝视角看到的“结果”,这本书似乎是要带我们去“过程”,去探究那个做出这些决策的“人”。“心理传记学分析”,这个词组本身就极具吸引力。它不像传统的人物传记那样,仅仅罗列事迹,而是要深入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去理解其行为背后的心理机制。我一直认为,伟人的成功,除了天赋和机遇,更在于他们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决策模式。这本书如果能够剖析诸葛亮在面对生死攸关的抉择时,他的恐惧、他的希望、他的顾虑、他的坚持,那将会是多么精彩的阅读体验!我特别好奇,作者是如何找到支撑这些心理分析的史料依据的?是只凭推测,还是有扎实的文献支撑?这本书能否让我们看到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挣扎的诸葛亮,而不是那个被神化的符号?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打破我们对诸葛亮的刻板印象,用一种全新的视角,去重新认识这位千古名相,去理解他“天命可违”背后,那一份深沉的智慧和不屈的精神。
评分《天命可违——诸葛亮行为决策的心理传记学分析》这个书名,立刻吸引了我。我一直对那些深刻影响历史进程的决策者充满好奇,而诸葛亮无疑是其中最耀眼的一颗星。我们常常惊叹于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神迹,但很少去深入探究,在那些关键时刻,他究竟是如何思考的?他的内心世界是怎样的?“心理传记学分析”这个角度,正是切中了我的兴趣点。它不是简单的历史事件的堆砌,而是试图从心理学的视角,去剖析人物的动机、认知偏差、情绪反应,以及这些内在因素如何影响了他的行为决策。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为我揭示出,诸葛亮在面对“天命”之时,是如何运用他的智慧和心理洞察力,去做出那些“可违”的选择的。这本书能否让我们看到,在他运筹帷幄的表象之下,隐藏着怎样的思想斗争?他的每一次战略部署,是基于冷酷的理性,还是夹杂着复杂的情感?这本书的价值,或许就在于它能让我们从一个全新的维度,去理解诸葛亮这个人物,去感受那个时代背景下,一个伟大战略家所经历的心理博弈。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天命可违——诸葛亮行为决策的心理传记学分析》光是听着就让人觉得内容一定非常有料。我对诸葛亮这个人物一直非常着迷,但总觉得我们对他的了解,更多的是停留在“诸葛亮是谁”和“他做了什么”的层面,而对于“他为什么这样做”的深层原因,尤其是他决策过程中的心理活动,了解得并不多。这本书的“心理传记学分析”这个角度,简直是直击我的阅读痛点。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领我走进诸葛亮的内心世界,去理解他做出每一个重大决策时的思想过程,他的顾虑、他的考量、他的取舍,甚至是他可能存在的心理弱点。我特别期待看到书中是如何将历史事实与心理学理论相结合的,比如,他是否会受到某种认知偏差的影响?他的决策模式是怎样的?他的情绪在关键时刻扮演了什么角色?这本书如果能以一种严谨又不失趣味的方式,将这些内容呈现出来,那将是一本极具价值的读物。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更深刻地理解,为什么这位伟大的智者,能够做出那些在当时看起来“天命难违”却最终被他影响和改变的决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