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DSP技术实验指导书(含盘)
:25.90元
售价:17.6元,便宜8.3元,折扣67
作者:彭启琮,管庆,徐胜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5-01
ISBN:978704029080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22kg
本书为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教学,设计了丰富而系统的实验内容,包括算术运算、DSP算法理论、DSP处理器芯片原理、CCS的高级调试工具DSP/BIOS的应用、DSP的接口、控制类和硬件扩展设计共七大类实验,基本涵盖了DSP开发应用的基础知识点。本书所设计的实验与数字信号处理的实际应用紧密结合,注重实验的实用性和综合性。
本书为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技术的教学设计了丰富而系统的实验内容,包括算术运算、DSP算法、DSP处理器芯片、CCS的高级调试工具DSP/BIOS的应用、DSP的接口、控制类和硬件扩展设计等,共七大类实验,基本涵盖了DSP开发及应用所涉及的基础知识。
本书所设计的实验,与数字信号处理的实际应用紧密结合,注重实验的实用性和综合性。书中的DSP实验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每个实验从原理介绍开始,阐述相关DSP基础知识,然后给出完整的实验步骤以及实现的详细代码。通过这些实验步骤,可以逐渐了解和掌握本实验的知识点,后通过完成实验后的思考题,检验、巩固以及拓展这些知识点。实验的主要任务是完成那些思考题,而不是简单重复指导书上的实验步骤。
书中设计的一些大型综合性实验,不仅涉及DSP的相关软硬件知识,还有数字电路、模拟电路、接口电路等其他方面的知识,能够对读者进行综合能力的训练。读者可以通过电路设计、调试,进一步掌握DSP硬件开发技能。同时,还要求读者编制相应的应用软件,以强化理论知识的实际工程应用。
本书可用于本科及研究生的DSP技术教学(开设包含实验技能培训在内的DSP技术课程)。对于专业从事DSP开发及相关领域的工程师,阅读本书也有一定的帮助。
实验一 DES综合外设实验
1.1 实验目的
1.2 实验原理
1.3 系统初始化程序
1.4 思考题
实验二 基本算术运算
2.1 实验目的
2.2 实验原理
2.3 实验内容
2.4 思考题
实验三 C54xx的浮点数的算术运算
3.1 实验目的
3.2 实验原理
3.3 实验内容
3.4 思考题
实验四 BSP串口操作
4.1 实验目的
4.2 实验要求
4.3 实验原理
4.4 实验内容
4.5 思考题
实验五 HPI接口操作
5.1 实验目的
5.2 实验要求
5.3 实验原理
5.4 实验内容
实验六 定时器与数字振荡器
6.1 实验目的
6.2 实验要求
6.3 实验原理
6.4 实验内容
6.5 思考题
实验七 FIR数字滤波器
7.1 实验目的
7.2 实验要求
7.3 实验原理
7.4 实验内容
7.5 思考题
实验八 快速傅里叶变换(FFT)的实现
8.1 实验目的
8.2 实验原理
8.3 实验内容
8.4 思考题
实验九 双音多频DTMF技术
9.1 实验目的
9.2 实验要求
9.3 实验原理
9.4 实验内容
9.5 思考题
实验十 外部中断、按键、LED控制实验
10.1 实验目的
10.2 实验内容
10.3 思考题
实验十一 LCD显示实验
11.1 实验目的
11.2 实验内容
11.3 思考题
实验十二 语音信号采样及IIR滤波实验
12.1 实验目的
12.2 实验内容
12.3 思考题
实验十三 卷积算法实验、离散余弦变换(DCT)算法实验
13.1 实验目的
13.2 实验内容
13.3 思考题
实验十 CCS中DSP/BIOS工具的使用
14.1 实验目的
14.2 实验原理
14.3 实验内容
实验十五 TMS320VC5402的BOOTLOADER技术
15.1 实验目的
15.2 实验要求
15.3 实验原理
15.4 实验内容
15.5 思考题
实验十六 硬件扩展设计实验
16.1 实验目的
16.2 实验要求
16.3 DES320E各功能模块
16.4 实验内容
实验十七 小均方误差(LMS)自适应滤波算法的应用
17.1 实验目的
17.2 实验要求
17.3 实验原理
17.4 实验内容
17.5 思考题
实验十八 USB通信实验
18.1 实验目的
18.2 实验内容
实验十九 以太网通信实验
19.1 实验目的
19.2 实验内容
实验二十 电话通信实验
20.1 实验目的
20.2 实验内容
实验二十一 语音编解码实验
21.1 实验目的
21.2 实验内容
21.3 思考题
实验二十 DSP/BIOS中线程的使用
22.1 实验目的
22.2 实验原理
22.3 实验内容
22.4 思考题
实验二十三 任务线程的同步
23.1 实验目的
23.2 实验原理
23.3 实验内容
23.4 思考题
实验二十四 使用信号量旗语发送信息
24.1 实验目的
24 2 实验原理
24.3 实验内容
24.4 思考题
实验二十五 利用旗语解决冲突
25.1 实验目的
25.2 实验原理
25.3 实验内容
25.4 思考题
实验二十六 使用邮箱发送信息
26.1 实验目的
26.2 实验原理
26.3 实验内容
26.4 思考题
实验二十七 DTMF在DSP/BIOS下的实现
27.1 实验目的
27.2 实验原理
27.3 实验内容
27.4 思考题
附录
附录一 DES320E简介
F1.1 功能特点
F1.2 XDS510仿真调试器
F1.3 对外的扩展接口
F1.4 DES320E功能模块图
附录二 DES320E驱动程序的安装
F2.1 安装驱动程序
F2.2 安装CCS T的硬仿真器驱动程序
附录三 DES320E实验系统资源一览
F3.1 实验系统按键说明
F3.2 存储器映射一览表
参考文献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相当朴实,黑白为主色调,透着一股老派工科教材的严谨劲儿。拿到手里沉甸甸的,感觉内容一定扎实。不过,光看名字,《DSP技术实验指导书(含盘)》,我首先想到的就是那些深奥的数字信号处理理论,什么FFT、滤波器设计、Z变换……光是想象这些概念在实验环节中要如何落地,就已经让我有点头皮发麻了。我期待这本书能用最直观的方式,将那些抽象的数学模型转化为可以触摸、可以验证的硬件操作。如果它只是堆砌晦涩难懂的公式和不加解释的代码片段,那对我们这些初学者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更重要的是,那个“含盘”的标注让我非常在意,希望里面的配套资源不仅仅是参考代码,而是包含了完整的测试数据、仿真环境配置说明,甚至是一些调试技巧和常见错误解析的文档。毕竟,DSP的实验往往陷阱重重,一个微小的时钟频率设置错误,或者一个错误的内存映射,都可能导致整个系统看似正常运行,实则结果谬以千里。我希望这本书能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在我迷失在复杂的硬件接口和软件流程中时,能及时伸出援手。
评分对于工科学习资料,我向来是抱着批判性的眼光去审视的,特别是这种强调“实践”的指导书。《DSP技术实验指导书(含盘)》能否真正达到“指导”的目的,关键在于其理论深度和实践操作的完美结合度。我希望它不仅仅是一个操作手册,更是一个启发思维的工具箱。比如,在介绍完一个基本的傅里叶变换实验后,它能否引导读者去思考:如果我们把采样率提高一倍,内存占用会如何变化?如果我们要处理的信号是非平稳的,经典的FFT是否还适用,我们该引入什么新的算法来替代?如果这本书能在每个实验的末尾,设置一些开放性的思考题或者“下一步可以探索的方向”,那就太棒了。这能将我们从“照着做”的模式中解放出来,真正开始“设计”和“创新”。一个优秀的指导书,最终目的是培养出能够独立面对未知问题的工程师,而不是只会复制粘贴代码的熟练工。这本书的成败,就在于它能否在提供具体步骤的同时,植入这种探索精神。
评分说实话,我对这类实验指导书的期望值总是处于一种矛盾的状态。一方面,我希望它内容详尽到连最基础的启动流程都掰开了揉碎了讲清楚,生怕遗漏了哪个关键步骤导致我浪费大量时间在无谓的排错上;另一方面,我又害怕它过于“保姆式”的讲解,剥夺了我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机会,最终只是让我沦为一个机械的“操作员”,而不是一个真正的“工程师”。对于DSP这种对时序和资源敏感的领域,《DSP技术实验指导书(含盘)》的深度和广度至关重要。它应该清晰地划分出理论背景、实验目标、所需软硬件清单,以及详细的步骤指南。如果实验设计能紧密贴合当前工业界的热点,比如某种新型ADC的数据采集或者特定算法的硬件加速实现,那就太棒了。仅仅停留在教科书上的经典案例,虽然安全,却缺乏足够的实战价值。我更看重的是那些“陷阱警告”和“进阶挑战”部分,这些往往体现了编者对实际工程问题的深刻理解,也是区分一本优秀指导书和平庸指南的关键所在。
评分拿到一本实验指导书,最让人感到沮丧的就是那些过时或错误的软件环境描述。尤其是在DSP领域,工具链的更新速度非常快,一个新版本的编译器或者一个补丁更新,可能就会让旧的配置方法彻底失效。所以我迫切想知道,《DSP技术实验指导书(含盘)》在软硬件环境的兼容性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它指导的实验是基于哪一年的SDK版本?配套光盘里的代码是使用C语言还是汇编?如果是后者,那么代码的注释是否足够详细,能够让非汇编专家也能理解底层逻辑?我更希望看到的是一种模块化的实验结构,即每个实验的底层驱动部分可以相对独立,方便读者根据自己实际使用的芯片型号或开发板进行替换和适配。如果这本书的实验设计能够巧妙地涵盖从基础的数字滤波到稍微复杂一些的通信算法(比如简单的调制解调),并且每一步骤的切换都逻辑清晰,那么它就能成为一本经久耐用的参考手册,而不是一次性用完就束之高阁的“快餐书”。
评分我最近在学习一些基于DSP的嵌入式系统开发,遇到的最大瓶颈就在于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巨大鸿沟。看书时一切都井井有条,仿佛算法天生就该如此优雅地运行;可一旦上手搭建实验平台,各种驱动问题、中断冲突、缓存一致性等等“拦路虎”便层出不穷。因此,我非常关注这本《DSP技术实验指导书(含盘)》在“调试与优化”部分的处理方式。一个优秀的实验指导书,不应该只教你如何让程序跑起来,更要教你如何让它跑得“对”且“快”。我希望看到针对目标DSP芯片(比如TI的C6000系列或是ADI的SHARC系列,虽然名字没提,但内容必然会倾向于某类主流架构)的特定寄存器配置技巧,以及如何利用芯片自带的性能分析工具来定位瓶颈。如果实验指导中能包含一些关于实时性保证的讨论,例如如何使用硬件加速器、如何避免流水线停顿,那这本书的价值将立刻提升一个档次。否则,它可能就仅仅是另一个版本的在线教程,缺乏独立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培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