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2016全国无线及移动通信学术大会论文集
定价:200.00元
售价:136.0元,便宜64.0元,折扣68
作者:中国通信学会无线及移动通信委员会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12-01
ISBN:978711543957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28开
商品重量:0.4kg
2016全国无线及移动通信学术大会论文集共收录论文93篇,内容涵盖无线通信技术与研究、移动互联网发展与创新、频谱资源管理、通信网络运维与规划、物联网研究与应用等领域,全面反映我国在这些领域的研究、部署、创新以及应用等全新进展,充分体现我国产业链各方在这些领域的积极创新和深入探索。
内容提要2016全国无线及移动通信学术大会论文集共收录论文93篇,内容涵盖无线通信技术与研究、移动互联网发展与创新、频谱资源管理、通信网络运维与规划、物联网研究与应用等领域,全面反映我国在这些领域的研究、部署、创新以及应用等全新进展,充分体现我国产业链各方在这些领域的积极创新和深入探索。本论文集可供全国无线及移动通信领域的运营人员、科研工作者和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本书由中国通信学会无线及移动通信委员会主编。共收录论文93篇,内容涵盖无线通信技术与研究、移动互联网发展与创新、频谱资源管理、通信网络运维与规划、物联网研究与应用等领域,全面反映我国在这些领域的研究、部署、创新以及应用等全新进展,充分体现我国产业链各方在这些领域的积极创新和深入探索。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采用了深邃的宝蓝色作为主色调,搭配烫金的字体,显得既庄重又不失现代感。纸张的质感摸上去非常舒服,有一定的厚度和韧性,让人感觉这是一本值得珍藏的资料汇编。翻开内页,排版清晰工整,字体大小适中,行间距处理得当,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尤其是那些技术图表的呈现,色彩还原度很高,线条锐利,细节之处处理得非常到位,这对于理解那些复杂的无线通信原理和系统架构至关重要。我注意到编排的逻辑性很强,从基础理论到前沿技术,循序渐进,过渡自然流畅,这无疑为读者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框架。看得出来,编辑团队在校对和审阅上花费了大量的心思,几乎没有发现印刷上的瑕疵或文字上的错误,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充分体现了其作为一次重要学术会议论文集的专业水准。这本书不仅仅是信息的载体,更像是一件精心打磨的艺术品,体现了对知识的尊重。
评分从会议组织和内容选择的层面来看,这本论文集的选录标准显然是极为严格和审慎的。每一篇被收录的文章,都像是经过了同行评审的“千锤百炼”,其论证过程和实验结果都经得起推敲。我尤其欣赏编委会对技术热点与领域平衡的把握。在一些当时尚未完全成熟但极具潜力的领域,如可见光通信(VLC)与无线网络的融合探索,也有高质量的论文入选,这表明了会议不仅关注主流技术,更具备前瞻性的视野,愿意给新兴领域提供展示的平台。这种平衡性确保了论文集不会沦为单一技术路径的宣传册,而是成为一个多元化、全景式的技术生态展示窗口。对于希望全面了解2016年中国无线通信研究版图的学者或机构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他们案头必备的权威参考资料,其内容覆盖的深度和广度,至今仍令人称道。
评分坦白说,作为一名并非专攻无线通信理论的工程师,初次接触这本论文集时,确实感受到了相当的专业壁垒。有些涉及高深数学建模或复杂硬件实现的章节,阅读起来需要极大的专注力和相应的背景知识储备。不过,即便如此,这本书的整体结构依然展现出了良好的“可读性引导”。那些介绍应用层和系统集成方面的论文,即使细节晦涩,其引言和结论部分也清晰地勾勒出了技术解决的具体痛点和最终效能提升。我发现,通过阅读不同作者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解决思路的描述,即使不能完全理解所有数学细节,也能在宏观层面把握住研究的“脉络”——即当前行业关注的焦点在哪里,以及学界正在尝试用哪些范式去突破现有限制。这套书更像是一本面向高水平研究人员的“工具箱”,里面装着各种精密的“螺丝刀”和“扳手”,虽然需要专业知识才能完全发挥其效用,但其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力量的象征。
评分对我而言,这本书最核心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高质量的“时间胶囊”,精准地捕捉了2016年那个时间点上,学术界对无线通信技术发展趋势的集体判断和集中攻关方向。回顾过去几年技术的发展轨迹,对照论文中预判的难点,可以清晰地看到哪些问题已经被成功攻克,哪些仍在持续演进中。这对于指导我们进行长期的技术规划和项目预研具有不可替代的参照意义。例如,关于大规模物联网(mMTC)接入协议的探讨,当时提出的几套解决方案,现在看来,已成为后续标准化工作的重要参考基石。这些“一手”的学术成果,避免了经过多年沉淀和筛选后可能出现的失真或片面性,保留了原始的研究激情与第一手的实验数据。收藏这样一套会议论文集,无异于拥有了一份珍贵的历史文献,见证了一个技术周期的重要节点。
评分深入研读这些论文集中的内容后,我感受到了国内无线通信领域研究的蓬勃生机与前沿探索的深度。特别是关于5G/6G技术演进的几篇重量级综述,作者们对毫米波、太赫兹通信的挑战与机遇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剖析,数据支撑非常扎实,各种仿真结果和性能分析图表直观有力,让人对未来无线频谱的利用效率有了更宏观的认识。论文的广度也令人印象深刻,不仅覆盖了传统的信道编码、MIMO技术,还涉及到了新兴的边缘计算、网络切片在无线环境下的优化部署,甚至触及了基于AI的无线资源动态调度这一热点方向。这种跨学科、多维度的内容整合,为从事不同细分领域研究的人员提供了极佳的交叉学习机会。阅读过程中,我常常需要停下来思考作者提出的新颖算法或模型,其背后的数学推导严谨而巧妙,体现了国内学者深厚的理论功底和创新能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