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硬件是指新的信息技术和传统硬件设备相结 合,具备联网通信能力、人机交互能力、软件处理能 力的硬件设备。智能硬件的兴起将促使中国经济从“ 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本书是一本介绍智 能硬件开发的科普性读物,全书共分6章,第1章智能 硬件无处不有——初识智能硬件,第2章智能硬件的 控制——嵌入式处理器的应用,第3章智能硬件的感 知——传感器的应用,第4章智能硬件的互连——物 联网(IOT)的应用,第5章智能硬件开发的工具——云 平台应用,第5章智能硬件的开发与案例。
刘修文、阮永华、陈铿、俞建编著的这本《智能 硬件开发入门》适合于广大创客、电子技术爱好者、 青少年学生、智能硬件产业技术人员阅读,也可作为 高职院校有关专业的教材。
前言
第1章 智能硬件无处不有——初识智能硬件
1.1 什么是智能硬件
1.2 智能硬件的组成
1.3 智能硬件的主要应用领域
1.4 智能硬件技术发展趋势
第2章 智能硬件的控制——嵌入式处理器的应用
2.1 嵌入式处理器的基础知识
2.2 嵌入式处理器编程语言简介
2.3 嵌入式处理器外围接口电路及其应用
2.4 嵌入式处理器应用系统的抗干扰技术
第3章 智能硬件的感知——传感器的应用
3.1 传感器的基础知识
3.2 常用传感器及其应用
3.3 传感器接口电路及信号转换处理
第4章 智能硬件的互连——物联网《IOT)的应用
4.1 物联网(IOT)
4.2 无线传感器网络
4.3 几种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及应用
4.4 几种无线传感器网络芯片简介
第5章 智能硬件开发工具——云平台应用
5.1 智能云平台的概念
5.2 几种智能云平台简介
第6章 智能硬件的开发与案例
6.1 智能硬件的开发流程
6.2 智能硬件的开发规范管理
6.3 智能硬件开发案例简介
附录 基于Linux嵌入式软件开发
参考文献
这本书的标题是《智能硬件开发入门》,但里面的内容却更像是一本关于高级嵌入式系统底层架构的深度剖析,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也可能是因为我期望的“入门”概念和作者理解的有所偏差吧。我本来是希望能找到一些关于如何快速上手搭建一个简单物联网设备,比如通过几个清晰的步骤教我如何连接传感器、配置Wi-Fi模块,然后通过一个现成的云平台进行数据可视化。然而,我翻开目录,映入眼帘的是对实时操作系统(RTOS)内核调度算法的详尽讲解,接着就是深入到特定微控制器(MCU)的寄存器级别编程,甚至详细对比了ARM Cortex-M系列不同流水线结构的性能差异。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这些内容无异于天书,我甚至需要反复查阅大量的计算机体系结构和操作系统原理的教科书才能勉强跟上作者的思路。书中对C语言指针和内存管理的讨论占据了相当大的篇幅,这固然是底层开发的基础,但对于只想快速做出一个能“跑起来”的Demo来说,未免过于沉重和理论化了。这本书更像是一本面向有志于成为专业嵌入式软件工程师的读者的进阶读物,而非面向“入门者”的友好指南。如果出版商能更准确地定位其受众,或许能避免像我这样充满期待的读者感到迷茫。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对软件工程实践的推崇达到了近乎偏执的程度,这在关于“智能硬件入门”的书籍中是极为罕见的。书中花费了大量篇幅讨论了版本控制的最佳实践——不仅仅是Git的基本命令,而是涉及到复杂的Git Flow模型在多团队协作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利用Merge Request/Pull Request机制进行代码审查的流程规范。更有甚者,作者竟然用好几章的篇幅来详细讲解如何编写符合MISRA C标准的程序代码,以及如何使用静态分析工具(如Coverity或PC-Lint)来自动化检查潜在的内存泄漏和并发问题。我原本以为入门级的书籍会侧重于介绍Arduino IDE或PlatformIO的便捷环境,让读者快速体验到“硬件响应”的乐趣,但这本书却将重点放在了如何构建一个“可维护、可扩展、高可靠性”的开发体系上。这无疑提升了整体的专业高度,但对于渴望快速看到成果的“入门者”来说,这种对工程流程的过度强调,使得实际的硬件操作环节被极大地稀释了,仿佛我买到的是一本《嵌入式软件质量保证手册》,而不是一本开发入门指南。
评分这本书的论述风格非常严谨且学术化,几乎找不到任何轻松或幽默的笔触来缓解阅读的枯燥感。它更像是一篇篇经过同行评审的学术论文集,而不是一本旨在激发学习热情的教程。例如,在介绍传感器数据采集时,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展示如何调用库函数读取模拟值,而是花费了大量的篇幅去推导采样定理(Nyquist-Shannon Theorem)在特定应用场景下的实际限制,并详细分析了如何通过数字滤波器(如IIR和FIR)来消除环境噪声,其数学推导过程之复杂,足以让数学基础薄弱的读者望而却步。书中充斥着大量的希腊字母、复杂的积分和微分方程,每一个结论都建立在坚实的理论基础之上。虽然从知识的深度来看,这本书无疑是优秀的,它构建了一个无懈可击的知识体系,但对于那些希望通过模仿和实践来学习的动手型读者而言,这种“先证后用”的结构显得过于迂回和高高在上,缺乏即时的成就感反馈。
评分我注意到这本书对特定硬件平台的依赖性极强,而且选用的平台似乎并非当前市场上最主流或对初学者最友好的那种。它将大量的篇幅聚焦于一个相对小众的、侧重于安全和实时性的特定品牌微控制器系列,而不是选用更普及的ESP32或树莓派Pico等具有庞大社区支持的平台。书中提供的所有代码示例都严格围绕这个特定系列的SDK(Software Development Kit)展开,这意味着一旦读者手头没有完全对应的开发板和编译器版本,书中的所有例程都可能无法编译或运行。这种局限性极大地阻碍了“入门”的普适性。一个好的入门书籍,应该能够引导读者理解通用的概念,并能轻松迁移到不同的硬件载体上。这本书却像是为这个特定芯片撰写的一份深度技术手册,它教你的知识点虽然深刻,但其适用范围被工具链的限制牢牢锁死了,使得读者在尝试将所学应用到其他硬件项目时,会发现自己需要从零开始学习一套全新的配置和驱动接口,这与“入门”的开放性和灵活性背道而驰。
评分这本书的硬件选型和项目案例陈旧得令人担忧,这对于一个声称面向“智能硬件”的现代读物来说,是一个致命的缺陷。当我期待看到关于Matter协议、最新的低功耗广域网(LPWAN)技术,或者至少是关于主流云服务API集成的介绍时,书中展示的项目案例却停留在多年前流行的基于GSM模块发送短信的远程控制系统,以及使用老旧的MQTT版本进行数据上报。连网络协议栈的介绍,都花了不少时间讲解TCP/IP协议栈在嵌入式环境下的内存碎片化问题,而对更轻量级、更适合物联网的CoAP或HTTP/2协议几乎只字未提。这种内容的时效性缺失,使得这本书提供的知识和实践经验,与当前行业的发展速度严重脱节。读者学到的很多技巧,可能在如今的商业产品中早已被更高效、更安全的替代方案所取代。它更像是一本记录了上一个技术时代的优秀实践的档案,而不是指引我们走向未来的“入门”指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