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硬件是指新的信息技术和传统硬件设备相结 合,具备联网通信能力、人机交互能力、软件处理能 力的硬件设备。智能硬件的兴起将促使中国经济从“ 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本书是一本介绍智 能硬件开发的科普性读物,全书共分6章,第1章智能 硬件无处不有——初识智能硬件,第2章智能硬件的 控制——嵌入式处理器的应用,第3章智能硬件的感 知——传感器的应用,第4章智能硬件的互连——物 联网(IOT)的应用,第5章智能硬件开发的工具——云 平台应用,第5章智能硬件的开发与案例。
刘修文、阮永华、陈铿、俞建编著的这本《智能 硬件开发入门》适合于广大创客、电子技术爱好者、 青少年学生、智能硬件产业技术人员阅读,也可作为 高职院校有关专业的教材。
前言
第1章 智能硬件无处不有——初识智能硬件
1.1 什么是智能硬件
1.2 智能硬件的组成
1.3 智能硬件的主要应用领域
1.4 智能硬件技术发展趋势
第2章 智能硬件的控制——嵌入式处理器的应用
2.1 嵌入式处理器的基础知识
2.2 嵌入式处理器编程语言简介
2.3 嵌入式处理器外围接口电路及其应用
2.4 嵌入式处理器应用系统的抗干扰技术
第3章 智能硬件的感知——传感器的应用
3.1 传感器的基础知识
3.2 常用传感器及其应用
3.3 传感器接口电路及信号转换处理
第4章 智能硬件的互连——物联网《IOT)的应用
4.1 物联网(IOT)
4.2 无线传感器网络
4.3 几种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及应用
4.4 几种无线传感器网络芯片简介
第5章 智能硬件开发工具——云平台应用
5.1 智能云平台的概念
5.2 几种智能云平台简介
第6章 智能硬件的开发与案例
6.1 智能硬件的开发流程
6.2 智能硬件的开发规范管理
6.3 智能硬件开发案例简介
附录 基于Linux嵌入式软件开发
参考文献
这本书简直是为我这种对硬件编程一窍不通的新手量身定制的!它的讲解方式非常平易近人,完全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技术术语堆砌感。我特别喜欢作者在介绍每一个基本概念时,都会配上一个非常直观的例子。比如,当讲到传感器数据采集时,它不是简单地罗列公式,而是会模拟一个“给植物浇水”的场景,让你一下子就能明白为什么需要定时采样和阈值判断。初学者最怕的就是“纸上谈兵”,但这本书从一开始就强调动手实践,每章后面都有明确的“实战挑战”,这些挑战难度设置得循序渐进,上次我按照书上的指导,成功地用一个简单的微控制器点亮了LED灯并让它根据环境光线变化闪烁频率,那种成就感真是无与伦比。而且,书中对开发工具的选择和环境配置也做了极其详尽的图文说明,我甚至不需要去网上搜索额外的教程,按照书上的步骤一步步操作,机器就能跑起来。这种全流程的无缝衔接,极大地降低了入门的心理门槛。对于想要跨入物联网(IoT)这个热门领域,但又苦于找不到一本能真正带你“入门”的书的人来说,这本书绝对是首选的敲门砖。它没有追求覆盖所有前沿技术,而是扎扎实实地打地基,让人对后续的深入学习充满信心。
评分阅读体验上,这本书的编排逻辑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优秀。它没有像许多技术书籍那样,将理论知识一股脑地抛给读者,而是采用了“问题导向”的叙事结构。每一章节的开头,都会抛出一个实际的应用场景或者一个读者可能会遇到的难题,然后顺藤摸瓜地引出解决这个难题所需的硬件原理和编程技巧。这种方式让学习过程不再是枯燥的知识点记忆,而更像是在解谜。我尤其欣赏它对“架构设计”的探讨。在讲解如何连接不同模块时,作者没有直接给出最终的代码,而是先花篇幅讨论了为什么选择这种通信协议而不是另一种,不同的数据传输速率对功耗有什么影响,以及如何权衡实时性和资源占用。这种深度思考的训练,远比单纯复制粘贴代码要有价值得多。它培养的不是一个只会写代码的“操作员”,而是一个懂得“为什么”的“工程师”。书中的插图清晰且信息量适中,无论是电路图还是流程图,都处理得恰到好处,不会因为过于复杂而让人望而却步,也不会因为过于简化而失真。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带着一种恰到好处的“务实感”,它没有过多渲染智能硬件的“高大上”,而是聚焦于如何将想法变为现实。我欣赏它在介绍复杂概念时所采用的类比手法,生动而不失严谨。比如,在解释中断机制时,作者将其比作“电话呼叫”,而不是传统的“异步请求”,这个比喻立刻让概念清晰起来。再者,它在内容选材上的“克制”也值得称赞。它没有试图涵盖ARM、FPGA、Linux驱动等过于深奥的领域,而是稳扎稳打地聚焦于当前最容易上手的平台,确保大多数读者能在短时间内看到成果。这种策略极大地增强了读者的学习动力。如果说有什么遗憾,那就是我希望作者能再多提供几组关于网络通信和云端数据上报的综合案例。但即便如此,这本书也已经出色地完成了它的使命——为我铺平了通往智能硬件世界的坚实第一步,让我对未来利用现有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充满信心。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成功地平衡了“硬件”与“软件”的权重分配。很多市面上的入门书籍要么过于偏重底层电路设计,让软件工程师感到头疼,要么就是专注于代码实现,对硬件选型和调试一笔带过。而这本《智能硬件开发入门》,则做到了真正的“双轮驱动”。在讲解软件部分时,它清晰地区分了底层驱动、中间件处理和应用逻辑的界限,代码示例简洁且注释到位。但在涉及硬件交互的章节,它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如何通过软件去“驯服”那些物理世界的信号。比如,在处理模拟信号到数字信号的转换时,它不仅展示了ADC读取函数,还详细解释了采样定理和量化误差的概念,并提供了一个简单的数字滤波算法作为优化方案。这种对工程细节的关注,使得读者在未来遇到真实世界的“噪声”和“漂移”问题时,能够找到软件层面的应对策略,而不是束手无策。对于希望快速将创意落地为可工作原型的创客来说,这种软硬结合的思维模式至关重要。
评分坦白说,我对很多技术书籍的最终效果持怀疑态度——买了之后往往束之高阁。然而,这本《智能硬件开发入门》却成了我书桌上使用频率最高的一本书。它不仅仅是提供了一套技术流程,更重要的是,它植入了一种解决问题的系统性思维。我注意到,作者在讲解每一个模块时,都会预设几种可能的失败情景,并给出相应的排查步骤,这种“故障树”式的分析方法非常实用。例如,当传感器读数异常时,书中提示读者应该首先检查电源电压是否稳定,其次是信号线的抗干扰处理,最后才是代码逻辑错误。这种自底向上的调试顺序,帮我省去了大量的摸索时间。此外,书中对于开源硬件社区资源的利用也做了很好的引导,推荐了一些官方文档和论坛资源,让读者明白学习是一个持续连接和获取外部支持的过程,而不是孤立地跟读一本书就能结束的。这种面向未来的学习导向,远比单纯的知识灌输要宝贵得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