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下一次浪潮:信息通信技术驱动的社会与政治创新
:30.00元
售价:20.4元,便宜9.6元,折扣68
作者:达雷尔·M·韦斯特,廖毅敏 ,高世楫 校
出版社:上海远东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8-01
ISBN:978754760633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22kg
1.本书作者是美国布鲁金斯研究所智囊成员之一,是美国技术与行政研究领域*重要的专家之一。
2.本书涵盖了许多热门话题,作者对下一次数字技术革命浪潮对社会和政治创新的影响进行了展望,堪比托夫勒的名著《第三次浪潮》。
在托夫勒之后,美国布鲁金斯学会技术创新中心主任韦斯特预言,人类社会即将面对的下一波是信息通信技术驱动的社会与政治创新。技术很少能独自驱动的变革。诸如云计算、高速宽带、数字新媒体等新技术的应用将分别对个人行为、社会运行和运作产生怎样的影响?如何克服其中可能遇到的瓶颈和阻碍?民众能否从中享受到更多的福利?在本书中,作者探讨了美国应对下一波信息化浪潮的各种举措,值得转型中的中国思考和借鉴。
丛书总序吴敬琏推荐序高世楫致谢 1 分析框架PartⅠ 技术创新效用 2 提升绩效 3 改造医疗卫生服务PartⅡ 新的技术平台 4 云计算 5 高速宽带PartⅢ 政策影响 6 创新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 7 移动通信PartⅣ 规范性的问题 8 个性化医疗及医疗信息技术 9 新数字媒体 10 保护隐私和安全PartV 结论与建议 11 促进创新索引
达雷尔·M·韦斯特(Darrell M.West),是美国布鲁金斯研究所治理研究项目组的副组长、技术创新中心主任。他的著作包括:布鲁金斯研究所出版的《人才回流:美国移民政策的再思考》(BrainGain: Rethinking U.S. ImmigrationPolicy)和《数字医疗:互联网时代的医疗卫生服务》(Digital Medicine: Health Care in theInter Era),以及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数字:技术与公共领域绩效》(Digital Government:Technology and Public Sector Performance)。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令人眼前一亮,封面那种深邃的蓝色调,配上抽象的光影线条,立刻就让人联想到高速流动的数据流和复杂交织的全球网络。初翻阅时,我特别留意了作者的叙事笔触,发现他并没有采用那种高高在上、充满术语的学院派语言,反而更像是一位资深行业观察者在娓娓道来一场正在发生的变革。他擅长用极具画面感的描述,将那些原本枯燥的技术名词转化为生动的社会场景。比如,书中对某个新兴通信基础设施如何在偏远山区实现“最后一公里”连接的描述,那种细腻到让你仿佛能感受到电缆铺设的艰辛与随之而来的希望,非常触动人心。我喜欢作者那种不急于下结论的风格,他似乎更热衷于展示多方面的证据和不同的声音,引导读者自己去建构对“浪潮”的理解,而不是简单地接受一个预设的答案。阅读过程中,我多次停下来,思考作者提出的那些关于技术与权力结构之间微妙平衡的问题,这绝不是一本能囫囵吞枣读完的书,它需要你投入精力去咀嚼和回味那些精妙的比喻和深刻的洞察。
评分我必须承认,这本书的论证逻辑严谨得像是一台精密的仪器,每一个章节的推进都遵循着清晰的因果链条,让人在阅读时产生一种强烈的“原来如此”的顿悟感。作者在梳理信息通信技术如何重塑政治参与形态时,没有停留在对社交媒体上“点赞”和“转发”的表面讨论,而是深入挖掘了底层算法如何筛选信息流,从而影响公众心智模型构建的深层机制。这种自下而上的分析路径,使得全书的观点充满了坚实的基础。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处理争议性议题时的那种克制与审慎,他不像某些评论家那样急于将技术描绘成万能的救世主或彻底的毁灭者,而是极其冷静地剖析了技术本身的中立性与应用环境的复杂性之间的张力。每次读完一个章节,我都会感到自己的认知边界被轻轻推开了一点,仿佛站在一个更高的制高点,重新审视那些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互动模式,确实,这不只是一本关于科技的书,它更像是一本关于“人类如何在新媒介中重新定义组织”的社会学专著。
评分从阅读的舒适度上来说,这本书的排版和字体选择非常人性化,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这对于一本内容密度如此之高的著作来说至关重要。当然,更引人入胜的是作者在案例选择上的独到眼光。他避开了那些已经被无数次提及的、相对陈旧的例子,转而聚焦于那些正在发生的、但尚未被主流媒体充分报道的前沿实践。比如,书中关于跨国非政府组织如何利用去中心化账本技术来优化其援助物资分配链条的案例分析,细节之丰富,数据之详实,读来让人感到振奋。这不仅仅是理论的展示,更是对技术潜力的一种切实可行、充满希望的证明。在我的理解中,这本书成功地搭建了一座桥梁,将前沿的、看似遥远的科技概念,与我们日常所见的社会治理难题连接了起来,让读者真切地感受到,我们正身处于这场深刻变革的核心地带,而非仅仅是旁观者。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其跨学科的广度与深度。作者显然拥有扎实的工程学背景,但他的思考却轻易地跨越了技术鸿沟,深入到哲学、伦理学乃至公共政策的领域。尤其是在探讨数字主权与数据伦理的章节,作者的论述充满了思辨的力量,他没有提供简单的“非黑即白”的答案,而是构建了一系列复杂的伦理困境供读者自行权衡。这种处理方式,使得这本书的价值超越了单纯的信息传递,它更像是一份邀请函,邀请所有关心未来社会形态的人参与到这场严肃的对话中来。我甚至觉得,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更接近于与一位学识渊博、思维敏捷的智者进行深度对谈,你会不断地被挑战,也会不断地被启发。对于任何希望在信息爆炸时代保持清醒认知和批判性思维的人来说,这都是一本不可或缺的案头参考书。
评分要用最简洁的语言来概括这本书给我的整体印象,那就是“充满力量和紧迫感”。作者似乎总是在提醒我们,技术的发展速度正在超越社会制度的适应能力,而这种“落差”正是当前社会摩擦力的主要来源。他不仅仅是对现状的描绘者,更像是一位精准的预警者,用冷静的笔调揭示了不作为可能带来的沉重代价。书中对于新兴技术如何影响到传统权力结构中的弱势群体的分析尤其深刻,那种对潜在不平等的敏锐捕捉,让这本书的社会关怀维度得以充分彰显。读完之后,我最大的感受是,我不能再以过去的方式去看待我们周围正在发生的一切,这种由内而外的认知重塑,才是这本书最宝贵的馈赠。它迫使我们将目光投向地平线,去迎接那即将到来的、由信息流重塑的新世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