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社锋著的《优化阵列信号处理(下模态处理与 方位估计)(精)》系统地介绍传感器阵列优化信号处 理理论、方法及其应用。全书共14章,分为上、下两 册,上册主要讨论波束设计的问题,介绍阵列信号处 理基本概念与模型、窄带阵列信号处理,以及宽带阵 列信号处理的理论与方法;下册主要讨论模态阵列处 理与方位估计的问题,介绍声学阵列模态处理理论与 方法,以及目标方位谱估计理论与方法。书中融入了 作者近二十年来从事阵列信号处理方面科研工作的实 际经验,纳入了作者在**外重要刊物发表的数十篇 论文,同时采纳了少量散见于各种文献中的部分相关 内容。
本书可作为声呐、雷达、麦克风阵列、无线通信 等阵列信号处理相关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和教师的 参考书,也可供相关专业科学研究与工程技术人员参 考。
前言
**O章 圆环阵阵列处理
10.1 引言
10.2 连续圆环阵
10.2.1 均匀加权连续圆环阵
10.2.2 圆环阵常规波束形成
10.2.3 相位模式激励
10.3 均匀圆环阵
10.4 本章小结
**1章 圆环阵模态波束形成
l1.1 引言
11.2 连续圆环阵与圆模态
11.2.1 圆模态
11.2.2 圆环相位模式波束
11.2.3 时延求和波束形成
1l.3 均匀圆环阵
11.3.1 均匀圆环阵数学模型
11.3.2 圆谐波域波束形成
11.3.3 圆谐波域指标表述
11.4 圆谐波域波束形成器设计
11.4.1 相位模式波束设计
11.4.2 时延求和波束设计
11.4.3 圆谐波域MvDR波束形成器
11.4.4 *大指向性波束形成器
11.4.5 平面各向**噪声场中MvDR波束形成器
11.4.6 *大白噪声增益波束形成器
11.4.7 多约束波束形成器
11.5 对称圆谐波波束形成器
11.5.1 加权向量设计
11.5.2 波束形成结构
11.6 圆谐波域宽带波束形成
11.6.1 频域宽带圆谐波域波束形成
11.6.2 时域宽带圆谐波域波束形成
11.7 本章小结
**2章 球面阵模态波束形成
12.1 引言
12.2 连续球面阵与球模态
12.2.1 球模态
12.2.2 球面相位模式波束
12.2 13时延求和波束形成
12.3 球面阵
12.3.1 球谐波域波束形成
12.3.2 球谐波域指标表述
12.4 球谐波域波束形成器设计
12.4.1 多约束优化波束设计
12.4.2 球谐波域MvDR波束形成器
12.4.3 *大指向性波束形成器
12.4.4 *大白噪声增益波束形成器
12.4.5 稳健高增益波束形成器
12.5 旋转对称球谐波波束形成器
刚翻开这本书,就被那种直击灵魂深处的严谨和深度给“镇”住了。它不是那种轻松的读物,更像是通往更高阶信号处理殿堂的一把精巧钥匙。作者对理论的把握简直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每一个公式的推导都像是艺术品一样,逻辑清晰到让人忍不住拍案叫绝。特别是关于某些经典算法的演进和改进,书中给出了非常独到的见解,很多我自学时感觉模糊不清的地方,在作者的笔下一下子变得豁然开朗。这简直就是为那些渴望从“会用”到“精通”的工程师和研究人员量身定做的宝典。读完第一部分,感觉自己的知识体系被彻底重塑了,对信号在复杂环境中的行为有了全新的、更深刻的理解。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告诉你“是什么”,更深入地解释了“为什么会这样”,以及“如何才能做得更好”。绝对是案头必备的参考书,可以反复研读其中的精妙之处。
评分这本书的实战指导意义简直超乎想象,它完美地平衡了理论的深度和工程实践的可操作性。市面上很多书籍要么理论过于抽象,读完后不知如何落地;要么过于偏向工程实现,忽略了底层原理的支撑。但这一本不同,它在阐述复杂算法时,总能巧妙地结合实际应用场景进行剖析,比如在处理真实世界中遇到的噪声和多径效应时,作者提供的解决方案和权衡考量非常到位。我特别欣赏其中关于系统建模和仿真验证的部分,提供了不少可以立即上手借鉴的思路和技巧,对于我们目前正在进行的某个特定场景下的目标定位项目,这本书简直是雪中送炭。它教会我的不是简单的套用公式,而是如何根据具体环境去“设计”一个最优的处理流程,这才是真正有价值的知识积累。
评分从排版和结构上看,这本书也体现了极高的专业素养。每一章节的过渡都非常自然,仿佛有一条无形的线索贯穿着整个知识体系,引导着读者的思维层层递进。作者在讲解高难度概念时,善于使用类比和图示来辅助理解,使得那些原本枯燥的数学描述变得生动起来。虽然内容本身具有一定的难度,但其清晰的逻辑编排大大降低了学习曲线。我个人尤其喜欢作者在章节末尾设置的“思考与拓展”部分,这些开放性的问题总是能激发我进一步去探索和验证,而不是满足于书本上的既有结论。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读完一遍就束之高阁,而在于它能成为一个持续的思维伙伴,在你后续研究和工作中不断为你提供新的视角和解决问题的思路。
评分坦率地说,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一次对心智的“高强度拉练”。它要求读者必须具备扎实的数学基础和一定的信号处理背景,否则很容易在深层次的推导中迷失方向。但这恰恰是它精英化的体现。作者没有为了迎合初学者而稀释内容的密度,而是坚持了高标准的学术要求。每一次攻克书中的一个难题,都伴随着巨大的成就感。它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思维习惯的培养——教会你如何像顶尖专家那样去审视和分解复杂问题。我发现,自从开始系统学习这本书后,我对其他领域(比如机器学习中的某些优化问题)的理解似乎也间接受到了启发,这说明其核心思想的普适性极强。它像是一块磨刀石,把我的专业思维打磨得更加锋利。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其前瞻性和对前沿技术的整合能力。它并没有停留在对经典理论的复述上,而是深入探讨了当前领域内尚未完全成熟但极具潜力的方向。作者对未来信号处理技术发展趋势的判断非常精准,并且在书中穿插了许多结合了最新研究成果的讨论,这使得这本书的“保质期”非常长。对于希望走在行业前沿的研究人员来说,这本书提供的不仅仅是当前的工具箱,更是未来的路线图。它鼓励读者跳出固有的思维框架,去思考如何用更高效、更鲁棒的方式解决未来的挑战。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未来几年的研究方向都有了更清晰的规划,这远超了一本技术专著的范畴,更像是一次高屋建瓴的行业战略指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