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跷跷板:夫妻博弈的平衡法则 黄军装 气象出版社 9787502948887

婚姻跷跷板:夫妻博弈的平衡法则 黄军装 气象出版社 9787502948887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黄军装 著
图书标签:
  • 婚姻
  • 夫妻关系
  • 情感
  • 心理学
  • 沟通
  • 家庭教育
  • 平衡
  • 博弈论
  • 自我成长
  • 亲密关系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欣欣佳和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气象出版社
ISBN:9787502948887
商品编码:29705714101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0-0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婚姻跷跷板:夫妻博弈的平衡法则

定价:26.00元

作者:黄军装

出版社:气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1-01

ISBN:9787502948887

字数:

页码:203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生动的实例,诙谐的言语,深奥的哲理! 在日常生活中,夫妻之间究竟会在那些方面发生博弈呢?夫妻博弈应该如何掌握平衡呢?夫妻怎样通过博弈去建立统一的认知从而达到解惑就在本书中!

内容提要


婚姻是什么?有人说,婚姻就是夫妻两个人你争我夺的勾心斗角。更是两个人相依为命的牵手扶持。不同的人对婚姻的理解不一样,给出的答案也是不尽相同。在所有对于婚姻的认知中,有这样一种共识,那就是:“婚姻生活,实际上是一个不断博弈的过程!”
事实就是这样,当一对新人含羞带笑、满怀憧憬地吹灭洞房的花烛之时,“博弈”便也开始了!
夫妻之间的博弈,是一个的的确确的西西佛斯的神话,双方正是通过周而复始的矛盾、博弈和谅解,终磨合出动态的平衡和无限的乐趣。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夫妻之间究竟会在那些方面发生博弈呢?夫妻博弈应该如何掌握平衡呢?夫妻怎样通过博弈去建立统一的认知从而达到
解惑就在《婚姻跷跷板:夫妻博弈的平衡法则》中!

目录


老公向左,老婆向右
老公向左
老公是什么?
老公是男人
女人想要什么样的老公?
老婆向右
老婆是什么?
老婆是女人
男人想要什么样的老婆?
当博穿论邂逅婚姻
“围城”中的博弈
走入“囚徒困境”
有情人终成眷属
小猪为什么能“剥削”丈猪?
谁是邓头“智猪”?
狭路相逢的“斗鸡博弈”
争争吵吵,相伴到老
重新走入“囚徒困境”
夫妻间的负和、零和与正和博弈
夫妻如何避免“负和博弈”?
夫妻之间无私就好吗?
夫妻博弈为哪般?
男主外,女主内?
谁更应“滚”出这个家?
在家里谁说了算?
谁赚钱多谁就说了算?
为什么咱俩不平等?
夫妻“各执一词”
夫妻博弈知多少
两口子吵架谁服谁?
从“鸡毛蒜皮”到“家庭大计”
夫妻吵架博弈分析
夫妻吵架难辨是非
夫妻吵架心理差异大
夫妻吵架是一门学问
如何使夫凄吵架更具建设性?
爱有时就意味着“服软”
赖皮才是硬道理
一笑泯恩仇
当大女人遇到大男人
夫妻吵架摔什么东西划算
女人为什么唠叨?
“唠叨老婆”便宜卖
唠叨老婆的“进化史”
无唠叨,不女人
唠叨是爱情的坟墓
女人,要想办法远离唠明
老公该怎么办?
老婆,你不当歌星真是屈才了
我先接一个电话
家务活儿怎么来分配?
没有家务难成家
没人想做“仆人”
夹蜜家务博弈分析
老婆总是先忍不住
为什么老公能忍得住?
走入“误区”的女人
做老公心里的一朵“花”
老公心甘,老婆情愿
翻身“仆妇”做“主人”
石头,剪子,布,
谁是“当家的”?
洞房里的约定
夫妻“谁当家”博奔分析
当家就要“掌好柜”
老婆是“掌柜的”
男人“私房钱”的来历
男人要“私房钱”干什么?
老婆总爱翻腾我的兜儿
男人攒“私房钱”的五个绝招
老公都把“私房钱”藏哪儿了?
老公,大事不好了!
存钱还是消费?
“双薪”家庭起波澜
夫妻存钱还是消费博弈分析
确立共同的“标是关键
求同存异“分开理财”
“双薪”但不“双心”
逛街,老公向左,老婆向右
老婆的“逛街瘾”又犯了
从“智猪博弈”剑“斗鸡博弈”
面条PK巧克力
“猪坚强”是怎样炼成的?
不想陪老婆逛街怎么办?
陪老婆逛街好处也足不少嘀
陪老婆逛街完全手册
陪老婆逛街如何速战速决?
让老公陪逛街宝典
教育孩子谁说了算?
谁来照顾孩子?
教育孩子谁说了簿?
夫妻“谁说了算”博弈分析
养不教,“母”之过
孩子为什么不听话?
夫妻要唱一台戏
一个喝红脸,一个唱白睑
孩子富养还是穷养?
老公,别抽烟了行不行?
老公戒饭不成烟
夫妻关于抽烟的博弈
女人的“唠叨”男人顶不住
对老公实施“经济封锁”
实施“行为转移”
老公被“吓”得不敢抽烟了
禁烟全体总动员
实施“性制裁”
缘何老妻少夫性生活?
女犬三,抱金砖
男女平等婚爱时代到来
老妻少夫正是两性博弈的结果
女人越“性”福越美丽
如何避孕才能获得离“性”福指数?
避孕,育龄夫妻永远的心结
夫妻避孕博弈分析
不懂“博弈”会怎样?
夫妻避孕方式的佳选择

作者介绍


文摘


老公是什么?老公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那个怕你的工作餐带得不够,又悄悄往饭盒里添菜的“坏男人”。
◆那个你将碗里吃剩的饭像倒垃圾一样倒进他碗里,而他还吃得像小猪一样欢天喜地的“傻男人”。
◆那个白天吵架不理你、闹得不可开交,而半夜为你拉好踢开的被角的“小气男人”。
◆那个钱包里只剩300大洋,却全力劝你买下你看中的一件700大洋的衣服,帮你刷卡而自己顾不得买条领带的“笨男人”。
◆那个你偷懒跟他撒娇,要他为你倒水洗脚而明知中计还乐不可支中套的“可爱男人”。
◆就是那个冬天怕你脚冷,而将你一双没有洗的脚紧紧抱在怀里的那个不怕臭的男人,简称“臭男人”。
◆那个吃了你放多了盐和辣椒的菜,一边擤鼻涕一边猛喝茶,还不忘流着泪摇头晃脑说“老婆做的菜真好吃”的“可怜男人”。
◆那个星期六早晨你睡眼朦胧去卫生间,他突然从门角跳出来抱你将你吓一大跳的“可恨男人”。
◆那个你“老朋友”来时,默默为你泡好红糖水,帮你买卫生巾时怕被熟人看见而匆忙间抓错东西抱头鼠窜回来挨骂的“倒霉男人”。
◆那个陪你吃饭、陪你逛街、陪你回家、过马路紧紧牵着你小手的“男人”。
◆那个下雨时将自己外套脱下,用胳膊为你遮风挡雨自己一身湿的“大男人”。
◆那个不让你吃亏的男人……
老公是男人,老公的思维以及行为都很男人。
男人用左脑思考问题——
◆在遇到各种问题,譬如情感、工作、交往等,男人更多地习惯于理性去对待。女人会抱怨他做事太原则,凡事都太讲道理:“去你的什么大道理吧!去你的什么逻辑论!我只要你说喜欢还是不喜欢。”
◆男都很“大男人”或者说很“爷们儿”。男都很爱面子,他可以接受一顿狠揍,但他不愿意听到别人说他“不行”,否则他会和某某人拼命;男人固执地坚持“男儿有泪不轻弹”的理论,无论生活和工作压力有多大,在外他决不会表现得脆弱和不堪一击,回到家里他也许希望自己的女人可以给他放一首《男人哭吧不是罪》;男人有话不多语,在女人面前他会显得永远不占理,他说不过女人,但小心他的拳头;男人有愧不认错,女人会觉得他死犟死犟,其实说到底还是在女人面前拉不下面子。
◆男人目标性较强,凡事多以结果为导向,譬如买东西,他会直接奔向具体地点去完成购买的行为。“回来得挺快的啊!”“啊!没啥可逛的,买到东西就回来呗!”
◆男人在婚姻中,大多希望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来表现自己对婚姻、对自己女人的忠诚度。
◆男人很“粗”,男人天生不“善解人意”,确切地说不善解女人的心意,他不会很快就能明白女人数落他其实是为了他好。

序言



婚姻的艺术:如何在爱与独立之间找到和谐共处之道 作者:[此处填写虚构作者姓名,例如:林薇] 出版社:[此处填写虚构出版社名称,例如:时代文萃出版社] ISBN:[此处填写虚构ISBN号,例如:978-7-5123-4567-8] 字数:约1500字 --- 简介:在“我们”与“我”之间重塑亲密关系 在现代社会,婚姻不再仅仅是责任的捆绑或传统的延续,它更是一场精妙的、需要终身学习的“二人舞蹈”。随着个体意识的觉醒和社会角色的多元化,夫妻双方如何在保持独立自我的同时,维系深厚的亲密联结,成为摆在每对伴侣面前的共同课题。本书《婚姻的艺术:在爱与独立之间找到和谐共处之道》并非提供一套僵硬的“成功公式”,而是深入剖析了当代亲密关系中那些微妙的张力点——需求的平衡、界限的设立、冲突的建设性转化,以及如何将“一体化”的传统观念,升级为“共生式独立”的现代模型。 本书的写作旨在为那些在婚姻中感到迷失、渴望提升关系质量,却又不想牺牲个人成长的伴侣们,提供一套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指导的路线图。 第一部分:现代婚姻的结构性转变与内在需求 1. 告别“完美伴侣”的幻象: 我们首先需要直面一个现实:理想化的伴侣形象往往是社会叙事构建的产物,而非现实的映射。本书开篇即探讨了现代人对婚姻的三重期待——知己、情人、合作伙伴——这些高标准的叠加如何制造了隐形的压力。我们将通过对历史婚姻模式的简要回顾,帮助读者识别出哪些是自己真正的情感需求,哪些是社会强加的期待。 2. 独立需求的觉醒: 当代人对“自我实现”的追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婚姻中的“我”不再是“我们”的附属品。本章详细分析了“个体空间”、“职业发展”与“亲密关系”之间的正向和负向互动。当一方过度迁就而另一方持续发展时,关系的天平将如何倾斜?我们探讨了如何识别并表达对独立性的渴望,以及如何让伴侣理解这种需求不是疏远的信号,而是关系长久发展的基石。 3. 情感账户的动态平衡: 借鉴心理学中的“情感账户”概念,本书提出,婚姻的稳固性取决于双方持续的“存款”行为。然而,这种存款并非一味地付出,而是在付出与索取之间建立一种透明且可预测的机制。我们将深入解析“有效倾听”、“非暴力沟通”中关于需求表达的关键技巧,着重强调识别“被忽视感”和“过度卷入感”的早期预警信号。 第二部分:界限的艺术——清晰与连接的悖论 界限,常被误解为拒绝与排斥,但在成熟的亲密关系中,它是“尊重”的体现,是安全感的物理和心理边界。 4. 建立健康的“心理领土”: 本书详细区分了三种常见的界限类型:物理界限(例如个人时间安排)、情感界限(例如不对伴侣的情绪负责)和信息界限(例如关于个人隐私的分享程度)。我们将提供具体的案例,展示如何礼貌而坚定地设定这些界限,避免“情感勒索”或“边界模糊”带来的慢性内耗。 5. 冲突的导航:从战争到谈判桌: 冲突是必然的,逃避或压制只会让问题转入地下,最终以更具破坏性的方式爆发。本章的核心在于将冲突视为“信息传递的窗口”。我们提供了一套“建设性冲突模型”,它要求双方在争执时,首先暂停对“谁对谁错”的判断,转而关注“我们共同的需求是什么”。重点在于如何有效“叫停”无效争吵,并将焦点拉回到问题的实质解决上。 6. 亲密与疏远的周期性: 研究表明,健康的长期关系常常呈现出一种“拉近—拉远—再拉近”的周期性律动。过度追求时刻的亲密反而会扼杀激情和个体空间。本书探讨了如何识别和尊重这种自然周期,认识到偶尔的“战略性疏远”——例如独处、培养个人爱好——实际上是为下一次更深入的连接积蓄能量。 第三部分:重塑联结——在共生中实现共赢 关系不是静止的契约,而是持续的创造过程。成功的婚姻需要双方不断地“重新签约”。 7. 欣赏与反馈的文化构建: 长期相伴的伴侣往往会陷入“习以为常”的陷阱,将对方的付出视为理所当然。本书强调了“积极关注点”的重要性。我们提供了多种实用工具,帮助夫妻建立起日常化的“感恩仪式”和“肯定反馈机制”,确保对方的努力和价值被持续地看见和确认。这并非空洞的赞美,而是针对具体行为的真诚认可。 8. 共同愿景与个体轨迹的交汇: 婚姻需要一个共同的远景,但这远景必须是动态的、双方都愿意投入的蓝图。本章引导读者思考:五年后,我们希望彼此在事业、家庭和个人成长上达到什么状态?然后,探讨如何确保个人的发展路径与共同的目标区域保持“交集”。当个体轨迹与共同愿景产生分歧时,如何进行智慧的取舍和调整,避免一方“掉队”或一方“被拖累”。 9. 修复裂痕的勇气与智慧: 任何关系都会有被背叛、误解或伤害的时刻。本书专门辟出一章,讨论关系修复的必要步骤,重点不在于惩罚或追责,而在于“重建信任基础”。这要求高水平的责任感、彻底的透明度,以及愿意从创伤中学习并共同成长的意愿。我们阐述了“修复性对话”的结构,帮助伴侣安全地谈论那些最痛苦的经历。 结语:永不止步的动态平衡 婚姻的艺术不在于找到一个完美平衡点,因为生活本身就是波动的。真正的艺术在于,当一侧开始下沉时,另一侧有能力和意愿及时地、带着爱意地调整自身重量,使整体结构重新稳定下来。本书期望成为伴侣们手中那份关于自我认知、沟通技巧和关系维护的实用手册,帮助他们在爱与独立之间,跳出“跷跷板”的零和博弈,迈向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相互成就的亲密伙伴关系。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最近在浏览书店时,被《婚姻跷跷板:夫妻博弈的平衡法则》这个书名吸引了。这本书的作者是黄军装,由气象出版社出版,ISBN是9787502948887。虽然我暂时无法告诉你这本书的具体内容,但这个书名本身就充满了哲学意味,而且非常贴近生活。婚姻,特别是长久的婚姻,确实像一个动态的平衡系统,需要双方在情感、物质、责任、自由等等诸多方面找到一个可以接受的“点”。 “跷跷板”的比喻,直观地展现了婚姻中可能存在的各种力量对比和相互作用。有时候,关系是和谐的,双方都在享受着共同的乐趣;有时候,一方可能感觉承载了过多的重量,而另一方却显得轻松。而“博弈”这个词,更是引人深思。它暗示了夫妻之间的互动并非简单的顺从或对抗,而是包含了策略、权衡和调整。这让我想到,在婚姻中,我们是否需要学习一些“技巧”,来更好地理解对方的动机,也更有效地表达自己的需求,最终达到一种双赢的局面?这本书会不会提供一些具体的分析框架,帮助我们洞察婚姻中的“游戏规则”?

评分

我最近偶然看到了一本书,叫做《婚姻跷跷板:夫妻博弈的平衡法则》,作者是黄军装,由气象出版社出版,书号是9787502948887。虽然我还没机会阅读这本书的内容,但这个书名就让我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觉得它非常具有洞察力。婚姻,从来都不是一条直线,而更像是一个充满起伏的旅程,需要两个人共同努力去维系。 “跷跷板”这个意象,本身就带有动态平衡的含义。它形象地描绘了夫妻关系中可能存在的各种力量的此消彼长,有时是甜蜜的合作,有时是紧张的对抗,关键在于如何找到那个恰到好处的支点。而“博弈”这个词,则让我觉得这本书可能不是一本简单的情感慰藉的书,而是会深入探讨夫妻之间互动模式背后的逻辑和策略。我想象着,书中或许会分析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夫妻双方是如何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着一场场“博弈”,而这本书的目的,就是揭示这些“游戏规则”,并指导我们如何运用智慧,在“博弈”中实现真正的“平衡”,让双方都能在婚姻这座“跷跷板”上,感受到稳定与幸福。

评分

最近我被一本书的封面和名字深深吸引住了——《婚姻跷跷板:夫妻博弈的平衡法则》。作者是黄军装,气象出版社出版,书号是9787502948887。光是这个书名,就让我觉得它非常有深度,而且非常贴近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婚姻关系。我一直觉得,婚姻就像一场需要双方共同参与的“游戏”,里面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互动和策略。 “跷跷板”的比喻,简直太形象了!想想看,生活中总会有一些时候,一方觉得压力很大,而另一方却显得比较轻松,或者反过来。这种感觉就像坐上了不平衡的跷跷板,让人有些不舒服。而“博弈”这个词,更是增加了这本书的神秘感和吸引力。它不是那种软绵绵的情感宣泄,而是暗示了夫妻之间存在着一种智慧的较量,一种为了维持关系平衡而进行的策略性互动。我很好奇,这本书会如何解读这种“博弈”,又会提出哪些“平衡法则”,能够帮助夫妻双方找到那个最舒适的支点,让婚姻这座“跷跷板”始终保持着那种和谐的、上升的动感。

评分

我最近入手了一本新书,书名叫做《婚姻跷跷板:夫妻博弈的平衡法则》,作者是黄军装,由气象出版社发行,书号为9787502948887。虽然还没深入阅读,但光是名字就让我心头一震。它似乎在用一种非常形象的比喻,勾勒出婚姻生活中那种微妙的、时而胶着时而协调的状态。我们都知道,婚姻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需要双方不断地调整和适应,就像一个精密的仪器,需要持续的校准才能正常运转。 “跷跷板”的比喻,让我联想到自己在婚姻中的一些经历。有时觉得自己在用力支撑,而对方似乎在懈怠;有时又觉得对方付出了很多,而自己像个旁观者。这种不对等的感觉,是不是就是“跷跷板”失衡的表现?而“博弈”这个词,则增添了一层更深层次的意味。它不是简单的你争我斗,而更像是一种策略性的互动,一种为了共同目标而进行的智慧较量。这本书会不会揭示一些我们习以为常但实际上可能在消耗关系的沟通模式?或者提供一些能够打破僵局、实现共赢的“游戏规则”?我迫切地想知道,作者如何解读这种“博弈”,以及如何“平衡”它。

评分

最近被一本叫做《婚姻跷跷板:夫妻博弈的平衡法则》的书深深吸引了,虽然我还没来得及细细品读,但光是这个书名就激起了我强烈的好奇心。想象一下,婚姻就像一个跷跷板,需要双方的力量和智慧来维持平衡,一方太重或者太轻,都会导致失衡。这本书的作者是黄军装,由气象出版社出版,书号是9787502948887。这些信息都让我觉得这本书不像市面上那些泛泛而谈的“如何经营婚姻”的鸡汤文。 “博弈”这个词更是点睛之笔,它暗示了婚姻中存在着策略、妥协、甚至一些“算计”,但这种“算计”并非负面,而是为了达成更长远的和谐。我一直在思考,在一段长久的亲密关系中,如何能够在保持自我的同时,又能顾及对方的需求,如何在付出与获得之间找到一个健康的节奏?这本书会不会提供一些颠覆性的视角,让我们重新审视夫妻间的互动模式?我特别期待书中是否会通过真实的案例,或者作者多年的观察与研究,来解读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日常互动中,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博弈法则”,以及如何从中找到那个微妙的平衡点。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