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通信原理学习辅导(第2版)(高等院校信息与通信工程系列教材)
:23.00元
售价:16.8元,便宜6.2元,折扣73
作者:张甫翊、张若渊著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1-01
ISBN:978730226540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22kg
《通信原理学习辅导(第2版)》以张甫翊、徐炳祥、吴成柯等教授编著的《通信原理(修订版)》一书中的内容和习题以及某些大学近期的“通信原理”考研入学试题为研讨对象。内容涉及通信系统基本概念、确定、*过程、信道、模拟通信系统、数字基带传输、正弦载波数字传输、模拟信号数字传输、数字信号*接收、信道编码、伪*序列和同步等原理。
各章提供教学大纲知识点,以明确教学要求。解题中都指出解题根据,给㈩解题过程,以便于读者理解。书末给出通信中常用公式和补误差函数表,以方便读者在阅渎时随时查用。书中提供大量通信专业名词的中英对照,以利于渎者提高阅读和查找英文有关参考文献的能力。
《通信原理学习辅导(第2版)》可作为“通信原理”课程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辅导书,也可作为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参考书。同时可作为相关大学教师和科学技术人员的参考资料。
章 绪论
1.1 本章教学大纲的知识点
1.2 习题精解
第2章 确定
2.1 本章教学大纲的知识点
2.2 习题精解
第3章 随机过程
3.1 本章教学大纲的知识点
3.2 习题精解
第4章 信道
4.1 本章教学大纲的知识点
4.2 习题精解
第5章 模拟通信系统
5.1 本章教学大纲的知识点
5.2 习题精解
第6章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
6.1 本章教学大纲的知识点
6.2 习题精解
第7章 正弦载波数字调制解调系统
7.1 本章教学大纲的知识点
7.2 习题精解
第8章 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
8.1 本章教学大纲的知识点
8.2 习题精解
第9章 数字信号的佳接收
9.1 本章教学大纲的知识点
9.2 习题精解
0章 差错控制编码
10.1 本章教学大纲的知识点
10.2 习题精解
1章 伪随机序列
11.1 本章教学大纲的知识点
11.2 习题精解
2章 同步原理
12.1 本章教学大纲的知识点
12.2 习题精解
3章 硕士入学试题精解
13.1 2000年硕士入学试题精解
13.2 2001年硕士入学试题精解
13.3 2002年硕士入学试题精解
13.4 2003年硕土入学试题精解
13.5 2004年硕士入学试题精解
13.6 2005年硕士入学试题精解
4章 高教自学本科试题解
14.1 某省套试题解
14.2 某省第二套试题解
14.3 某省第三套试题解
14.4 某省第四套试题解
附录a 常用公式
附录b 补误差函数表
附录c 英文缩写名词对照表
参考文献
这本书的排版和装帧设计真的太用心了,拿到手上就感觉物有所值。封面设计简洁而不失专业感,那种深沉的蓝色调让人立刻联想到严谨的学术氛围。内页纸张的质感也很好,印刷清晰锐利,即便是那些复杂的公式和图表,看起来也毫不费力。我特别喜欢它在章节结构上的安排,逻辑性非常强,从基础概念的引入,到理论推导的逐步深入,再到具体应用的实例分析,层层递进,让人读起来很有掌控感。而且,书中的插图和示意图绘制得非常精美且准确,很多抽象的信号处理过程,通过这些图示,一下子就变得可视化了。这对于初学者来说简直是救星,因为它极大地降低了理解那些高深莫测的数学模型的门槛。阅读过程中,我发现作者在细节处理上也非常到位,比如对一些易混淆概念的区分,或者对历史发展脉络的简要梳理,都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学术功底和强烈的教学责任感。总之,从物理形态到内在编排,这本书都展现出了一流的水准,让人爱不释手,非常适合作为长时间的学习伴侣。
评分我花了相当长的时间对比了市面上几本主流的通信原理教材,最终决定选择这一本作为我攻读研究生阶段的核心参考书,一个非常重要的考量因素是它对“习题”和“自我检测”模块的重视程度。很多教材往往只是在章节末尾草草了事地给几道题,但这本书的习题部分简直就是一本独立的辅导手册。它的题型覆盖面极广,从基础的定义判断、公式推导,到需要综合运用多个章节知识的综合大题,应有尽有。更难能可贵的是,它并没有直接给出最终答案,而是提供了详尽的解题步骤和思路引导。对于那些卡壳的地方,我常常是先参考它的解题思路,自己再动手完成后续的计算,这种“半引导式”的学习过程,远比直接抄袭答案有效得多。此外,书后还附带了模拟考试和历年真题的分析,这对于备考国家级考试的学生来说,提供了无价的实战演练机会。每次完成一组练习,我都能清晰地感受到自己对知识点掌握深度的提升,这种即时的反馈机制,是自学过程中最宝贵的财富。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实在太“接地气”了,完全没有一般技术书籍那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冰冷感。作者似乎非常懂得如何用最直白的日常语言去解释那些最复杂的数学原理。比如,在讲解香农定理时,他没有直接堆砌一大堆信息熵的数学定义,而是用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来阐述“信道容量”的物理意义,一下子就让原本晦涩的概念变得生动起来。在处理傅里叶变换这类核心工具时,作者没有急于求成,而是先花了好几页篇幅回顾了前置的微积分知识,确保读者不会因为基础知识的薄弱而跟不上节奏。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讲解算法和流程图时的清晰度,他擅长使用“场景化”的描述方式,让你感觉自己不是在读一本枯燥的教科书,而是在听一位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在给你做项目讲解。这种亦师亦友的写作口吻,极大地减轻了学习过程中的挫败感,让我能够保持持续的热情和专注力,一步步攻克难关。
评分作为一名已经工作多年的工程师,我更关注的是理论知识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和验证。这本书在这方面的深度和广度着实让我感到惊喜。它不仅仅停留在理论模型层面,而是花了大量的篇幅讨论了现代通信系统中的实际挑战和解决方案。例如,在讲解数字调制技术时,它没有只停留在星座图的理论推导,而是深入探讨了相位噪声、载波同步等实际系统设计中必须面对的难题,并给出了相应的工程近似处理方法。书中对信道编码的讨论也十分到位,不仅涵盖了传统的卷积码和分组码,还引入了Turbo码和LDPC码的初步概念,这对于我们跟进前沿技术非常有帮助。阅读这些章节时,我常常会对照自己过去的项目经验,发现书中的理论指导完美解释了我们当时为了解决某个性能瓶颈所采取的“经验主义”措施。这种理论与实践的高度契合,使得这本书的价值远远超出了普通教材的范畴,更像是一本难得的工程实践宝典。
评分我发现这本书在处理不同学习阶段读者的需求方面做得非常平衡。对于初次接触通信原理的学生来说,前几章的铺垫非常扎实,基础概念的引入循序渐进,确保了知识体系的连贯性。而对于像我这样需要快速回顾和深化理解的进阶读者,这本书的高级章节则提供了足够的深度和挑战。特别是关于功率谱密度、随机过程在通信中的应用,以及最优检测理论等内容的处理方式,展现出一种兼顾理论严谨性和可读性的高超技巧。它不像某些专著那样为了追求数学上的完美而牺牲了读者的理解,也不像某些入门读物那样为了追求简单而忽略了关键的数学细节。它找到了那个完美的平衡点,使得无论是想应付考试的学生,还是想夯实基础的研发人员,都能从中获得巨大的收益。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告诉你“是什么”,更重要的是它细致地解释了“为什么是这样”,以及在不同场景下“该如何应用”,这种全方位的知识构建体系,才是它最强大的地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