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Android开发与实践
:59.00元
售价:40.1元,便宜18.9元,折扣67
作者:李文琴,李翠霞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8-01
ISBN:978711535407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李文琴、李翠霞主编的这本《Android开发与实践(附光盘软件开发类)》作为Android课程的教材,系统全面地介绍了Android应用开发所涉及的各类知识。全书共分为21章,内容包括搭建Android开发环境,Android模拟器与工具,用户界面设计,Android 常用组件,深入理解Activity,Intent和 BroadcastReceiver广播,用户资源的使用, Android事件处理,通知、对话框与警告,Android程序调试,图像与动画处理技术,利用OpenGL实现3D图形,多媒体应用开发,Android数据存储技术, Content Provider实现数据共享,线程与消息处理, Service应用,网络通信技术,综合案例—家庭理财通,课程设计—猜猜鸡蛋放在哪只鞋子里,课程设计 —简易涂鸦板。全书每章内容都与实例紧密结合,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应用知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本书附有配套DVD光盘,光盘中提供了本书所有实例、综合实例、实验、综合案例和课程设计的源代码,制作精良的电子课件PPT及教学录像,其中,源代码全部经过了精心测试,能够在Windows XP、 Windows 2003、Windows 7、Windows 8系统下编译和运行。
本书可作为应用型本科计算机专业、软件学院、高职软件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教材,同时也可作为 Android爱好者以及初、中级Android应用开发人员的参考工具书。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排版和设计确实让人眼前一亮,作者在视觉传达上花了不少心思。从封面到内页的字体选择,再到代码块的配色方案,都透露出一种现代、清爽的感觉。尤其是对一些复杂概念的图示说明,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优秀。我记得其中一个关于Fragment生命周期的流程图,我只看了一遍就完全明白了,之前在其他地方看了好几遍都模模糊糊的知识点,一下子就清晰了。这本书的纸张质量也非常好,拿在手里很有分量感,不是那种轻飘飘的感觉,感觉可以长久地保存和翻阅。而且,书中的插图和截屏都非常清晰,即便是分辨率要求很高的细节图,也丝毫没有模糊不清的情况,这对于我们这些需要对照屏幕操作的开发者来说,简直太重要了。通常很多技术书籍在这方面都很敷衍,但这本书的处理方式显得非常专业和尊重读者。
评分这本书的配套资源和社区支持无疑是其一大亮点,大大增强了学习的连贯性。作者不仅在书中提到了许多实用的工具和开源库,还贴心地附上了所有示例代码的托管链接,并且保持了定期的更新。我尝试着下载了几个核心示例项目,发现它们结构清晰,依赖管理规范,几乎可以做到“零配置”直接运行,这对于初学者解决环境配置带来的挫败感非常有帮助。更重要的是,作者似乎在幕后维护着一个活跃的交流渠道,当我遇到一个关于书中某个特定场景的疑问时,通过社区反馈得到了快速且有建设性的解答。这种“书本+实践+互动”的完整学习闭环,是很多纯粹的纸质书无法比拟的优势。
评分这本书在对新技术领域的覆盖上表现得相当积极和及时。我注意到,它并没有沉溺于讲解那些已经成为历史的旧API,而是将大量的篇幅用于探讨当前业界主流的技术栈和最佳实践。例如,在处理异步操作时,它对协程(Coroutines)的介绍详尽而透彻,不仅仅是API层面的讲解,还深入分析了其背后的调度机制和取消策略,这在很多老旧的教材中是看不到的。这种与时俱进的态度,让我确信这本书能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其参考价值。对于一个技术人来说,手边有一本能跟上技术迭代步伐的书籍,比拥有一本内容陈旧但篇幅厚重的书要重要得多。
评分坦率地说,初次翻阅时,我对这本书的广度感到有些担忧,毕竟安卓技术栈庞杂,想要面面俱到实属不易。然而,这本书成功地在“广度”与“深度”之间找到了一个微妙的平衡点。它既没有像某些入门书籍那样过于浅尝辄止,只停留在API调用的层面,也没有像某些理论著作那样过度陷入底层源码的细节而让人迷失方向。它似乎精准地把握了“一个合格的Android工程师应该掌握的知识范围”,在每一个关键技术点上,都给出了足够的讲解深度,足够支撑你在实际项目中进行二次开发和问题排查。特别是对于性能优化和内存管理的那几个章节,提供了大量经过实战检验的技巧,这些可操作性极强的建议,比单纯的理论知识更有价值。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方式极其引人入胜,完全不像一本枯燥的技术手册。作者仿佛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前辈,坐在你对面,用一种讲故事的方式,将那些原本晦涩难懂的底层原理娓娓道来。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讲解设计模式时,不是直接抛出定义,而是先描述一个现实中遇到的场景,然后自然而然地引出为什么需要这种模式,最后再深入剖析其实现细节。这种“问题—思考—解决方案”的逻辑链条,极大地提高了我的理解效率和记忆深度。读起来完全没有阅读压力,常常一不小心就读到了深夜,感觉自己不是在学习,而是在和一位高人切磋技艺。这种教学风格,着实让我在枯燥的编码之余,享受到了阅读的乐趣,也让我对安卓开发的整体架构有了更宏观的认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