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ADI放大器应用笔记(册)
:39.00元
售价:28.5元,便宜10.5元,折扣73
作者:ADI公司译
出版社: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7-01
ISBN:978751240404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00kg
本书由ADI工程师亲自参与设计、调试并验证的放大器应用笔记。通过这些应用笔记,为许多通用应用提供解决方案。每款放大器电路包含详细的设计文档。电路功能和性能已经过硬件验证。
本书将是广大工程技术人员、高等学校师生进行电路设计的参考书。
部分 放大器产品的应用
AN-0990应用笔记:在单端输入应用中连接差分放大器
AN-1026应用笔记:高速差分ADC驱动器设计考虑
AN-106应用笔记:放大器应用漫谈
AN-211应用笔记:Alexander电流反馈型音频功率放大器
AN-244应用笔记:IC仪表放大器用户指南
AN-245应用笔记:利用仪表放大器解决非常规设计问题
AN-539应用笔记:仪表放大器应用中的误差与误差预算分析
AN-581应用笔记:单电源应用中的偏置和去耦运算放大器
AN-584应用笔记:AD813x的运用
AN-589应用笔记:差动放大器性能优化方法
AN-649应用笔记:ADI有源滤波器设计工具的使用
AN-669应用笔记:有效地使用AD628精密增益模块
AN-671应用笔记:降低仪表放大器电路中的射频干扰整流误差
AN-692应用笔记:通用精密运算放大器评估板
AN-827应用笔记:放大器与开关电容ADC接口的匹配方法
AN-849应用笔记:将运算放大器用作比较器
AN-937应用笔记:放大器电路设计:如何避免常见问题
AN-938应用笔记:数字CMOS麦克风前置放大器ASIC的数字和模拟测量单位
AN-940应用笔记:佳噪声性能:低噪声放大器选择指南
AN-968应用笔记:电流源:方案与电路
第二部分 放大器基本概念指标和测试评估
AN-356应用笔记:用户指南:运算放大器规格参数的应用和测量
AN-358应用笔记:噪声与运算放大器电路
AN-359应用笔记:运算放大器的建立时间
ADI公司,AnalogDevices,Inc.(简称ADI)将创新、业绩和作为企业的文化支柱,并基此成长为该技术领域持久高速增长的企业之一。ADI公司是业界广泛认可的数据转换和信号处理技术全球的供应商,拥有遍布世界各地的60000客户,涵盖了全部类型的电子设备制造商。作为业界40多年的高性能模拟集成电路(IC)制造商,ADI的产品广泛用于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处理领域。公司总部设在美国马萨诸塞州诺伍德市,设计和制造基地遍布全球。
这本书的叙事节奏和内容组织非常有层次感,它不像某些技术手册那样堆砌公式和参数,而是像一部精心编排的交响乐。开头从最基础的直流精度和失调校正讲起,逐步过渡到复杂的动态性能分析,最后才触及到实时嵌入式系统的接口挑战。我尤其欣赏它对不同应用场景下设计权衡的阐述。例如,在电池供电的便携式设备中,功耗是第一优先级,书中清晰地对比了低功耗CMOS放大器和低噪声BJT放大器在不同工作电流下的性能曲线,帮助读者在“续航时间”和“信噪比”之间做出明智的取舍。我记得书中提到一个关于“休眠模式(Shutdown Mode)”的优化技巧,通过精细控制上电顺序,避免了在系统启动瞬间产生的瞬态电流冲击,保护了下游的微控制器。这些都是教科书上鲜少提及的,但却是实际工程设计中决定产品成败的关键细节,读来令人拍案叫绝,感觉像是拿到了一份内部的“最佳实践”文档。
评分对于那些需要将模拟前端与数字化后端无缝集成的系统架构师而言,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建立了一座连接“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桥梁。它不仅关注放大器本身,还深入探讨了如何选择合适的ADC驱动器以及如何处理高精度模拟信号到数字域的转换误差。书中关于“量化噪声”与“系统噪声”的叠加分析,以及如何利用适当的滤波器在采样前进行预处理,使我彻底理解了为何在某些高精度测量中,一个设计良好的抗混叠滤波器比一个更昂贵的放大器更能提升最终系统的表现。更具启发性的是,它探讨了不同接口标准(如SPI、I2C在数据传输时的潜在噪声引入)对敏感模拟信号链的影响。这促使我重新审视了我正在开发的一个数据采集模块的整体布局,特别是数字逻辑部分的布线,确保它不会对敏感的输入缓冲器产生干扰。这种宏观的系统视角,让这本书超越了单纯的元件应用指南的范畴。
评分对于那些在老旧系统升级或进行高频设计时遇到稳定性瓶颈的工程师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来看待反馈回路的补偿问题。我过去总是习惯于使用教科书上最基础的相移裕度(Phase Margin)和增益裕度(Gain Margin)来判断稳定性,但实际操作中,很多时候即使裕度看起来足够,电路依然会振荡。这本书的精妙之处在于,它引入了“环路增益”在不同工作点下的动态变化分析,并强调了电源去耦电容对高频响应的隐蔽影响。书中有一章专门讨论了PCB布局对信号完整性的破坏,比如地弹效应(Ground Bounce)和串扰,这些往往是仿真软件不易捕捉到的物理现象。我尝试书中介绍的一种多层板的电源平面设计策略,配合其推荐的旁路电容组合,解决了困扰我数周的高速ADC驱动电路的毛刺问题。这不是一本简单的“参数手册”,而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设计导师,在跟你分享他在无数次失败中总结出来的“工程智慧”,特别是关于如何处理寄生电容和电感对反馈回路的影响,这部分的深入探讨,远超我预期的收获。
评分这本关于ADI放大器应用的“秘籍”对我这个电路设计新手来说,简直是一场及时雨。我记得我刚开始接触信号调理电路时,面对市场上琳琅满目的运算放大器型号和各种复杂的参数表格,简直摸不着头脑。比如,输入偏置电流和输入失调电压到底该怎么权衡?为什么在某些低噪声应用中,即使是微小的失调也会导致整个系统的精度下降?这本书并没有直接给我标准答案,而是通过深入浅出地剖析了不同拓扑结构下的实际案例,让我明白了“为什么”要选择某个特定的放大器配置。它详细讲解了仪表放大器的共模抑制比(CMRR)如何影响高精度测量,以及在交流耦合电路中,如何通过巧妙的反馈网络来优化带宽和稳定性。特别值得称赞的是,书中对噪声模型的建立和分析非常到位,它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公式上,而是结合ADI芯片的实际噪声特性曲线,手把手教你如何进行“噪声预算”,这对于追求极限性能的系统工程师来说,绝对是价值连城的经验之谈。我通过书中提到的一个关于医疗传感器的应用实例,成功优化了我自己的一个低频信号采集前端,性能提升了不止一个数量级。
评分我必须承认,这本书的深度远超我最初对“应用笔记”的刻板印象。它没有回避那些真正棘手的工程难题,比如处理温度漂移引起的长期稳定性问题,或者在极端温度环境下(如汽车电子或工业控制)如何确保放大器的线性度不下降。书中通过分析半导体材料特性随温度的变化,解释了不同工艺制程的放大器在极端环境下的固有局限性。我特别关注了其中关于“自举电路(Bootstrap Circuitry)”在驱动大电容负载时的动态响应分析,这对我设计一个需要快速响应压电致动器的系统非常有帮助。它展示了如何利用负电阻补偿技术来抵消电容负载带来的相位滞后,从而在不牺牲增益带宽积的前提下,保证了系统的瞬态响应和稳定性。这本书的难度系数不低,它要求读者具备扎实的线性代数和控制理论基础,但对于那些渴望从“会用”跨越到“精通”的资深工程师来说,这无疑是一份沉甸甸的、值得反复研读的宝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