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通信原理学习辅导(第2版)(高等院校信息与通信工程系列教材)
定价:23.00元
作者:张甫翊、张若渊著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1-01
ISBN:978730226540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22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通信原理学习辅导(第2版)》以张甫翊、徐炳祥、吴成柯等教授编著的《通信原理(修订版)》一书中的内容和习题以及某些大学近期的“通信原理”考研入学试题为研讨对象。内容涉及通信系统基本概念、确定、*过程、信道、模拟通信系统、数字基带传输、正弦载波数字传输、模拟信号数字传输、数字信号*接收、信道编码、伪*序列和同步等原理。
各章提供教学大纲知识点,以明确教学要求。解题中都指出解题根据,给㈩解题过程,以便于读者理解。书末给出通信中常用公式和补误差函数表,以方便读者在阅渎时随时查用。书中提供大量通信专业名词的中英对照,以利于渎者提高阅读和查找英文有关参考文献的能力。
《通信原理学习辅导(第2版)》可作为“通信原理”课程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辅导书,也可作为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参考书。同时可作为相关大学教师和科学技术人员的参考资料。
目录
章 绪论
1.1 本章教学大纲的知识点
1.2 习题精解
第2章 确定
2.1 本章教学大纲的知识点
2.2 习题精解
第3章 随机过程
3.1 本章教学大纲的知识点
3.2 习题精解
第4章 信道
4.1 本章教学大纲的知识点
4.2 习题精解
第5章 模拟通信系统
5.1 本章教学大纲的知识点
5.2 习题精解
第6章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
6.1 本章教学大纲的知识点
6.2 习题精解
第7章 正弦载波数字调制解调系统
7.1 本章教学大纲的知识点
7.2 习题精解
第8章 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
8.1 本章教学大纲的知识点
8.2 习题精解
第9章 数字信号的佳接收
9.1 本章教学大纲的知识点
9.2 习题精解
0章 差错控制编码
10.1 本章教学大纲的知识点
10.2 习题精解
1章 伪随机序列
11.1 本章教学大纲的知识点
11.2 习题精解
2章 同步原理
12.1 本章教学大纲的知识点
12.2 习题精解
3章 硕士入学试题精解
13.1 2000年硕士入学试题精解
13.2 2001年硕士入学试题精解
13.3 2002年硕士入学试题精解
13.4 2003年硕土入学试题精解
13.5 2004年硕士入学试题精解
13.6 2005年硕士入学试题精解
4章 高教自学本科试题解
14.1 某省套试题解
14.2 某省第二套试题解
14.3 某省第三套试题解
14.4 某省第四套试题解
附录a 常用公式
附录b 补误差函数表
附录c 英文缩写名词对照表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着实吸引人,那种老派的理工科教材风格,带着一丝丝的复古感,一下子就把我拉回了大学时代。我拿到书的时候,第一感觉是它沉甸甸的,内容肯定很扎实。翻开内页,字体清晰,排版工整,这种对细节的注重让人感到安心。我对通信原理这门课一直抱着敬畏之心,因为它涉及的数学推导和物理概念都相当抽象。我希望能找到一本能将这些复杂理论清晰阐释出来的“救星”,而不是那种只会堆砌公式却缺乏直观解释的教科书。我最期待的是,它能在关键的知识点上给出足够多的实例和图示,比如信道编码的原理,傅里叶变换在系统分析中的应用,这些都是我以往学习中的难点。如果这本书能用更生活化的例子来解释傅里叶级数的展开与收敛性,那简直是功德无量。毕竟,理论是骨架,生动的解释才是血肉,能让人真正理解“为什么”而不是死记“是什么”。这本书的厚度预示着内容的深度,希望它能够成为我攻克这门课程的有力武器,而不是又一本束之高阁的“工具书”。
评分拿到手后我就迫不及待地翻阅了几个章节,尤其是关于随机过程和数字调制解调的部分。坦白说,很多教材在讲解这些内容时,总是在一个很高的抽象层面上打转,让人摸不着头脑。但这本书的叙述方式似乎更注重循序渐进,它没有急于抛出复杂的数学模型,而是先从一些基础的信号特性和噪声对信号的影响入手,构建起一个完整的认知框架。我特别欣赏它在处理卷积积分和相关函数时所展现出的耐心,那种逐步展开、层层递进的讲解思路,仿佛身边有一位经验丰富的教授在耐心为你剖析难题。它不像某些著作那样,把“显然”留给读者自行推导,而是把每一步的逻辑推演都清晰地展示出来。这对于我这种需要反复确认每一步推导的读者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如果能再多一些对不同调制方式(如PSK、QAM)在不同信噪比条件下的性能对比分析,那就更加完美了,毕竟实际应用中的性能权衡是至关重要的。
评分这本书的配套资源似乎非常丰富,从目录的编排就能看出作者对教学体系的整体把握非常到位。它不仅仅是一本知识的汇编,更像是一份结构化的学习地图。我对其中穿插的“自测与反思”部分特别感兴趣,这通常是区分优秀辅导书和普通教材的关键点。好的自测题不应只是重复课本例题的换汤不换药,而应该能够考察学生对知识的融会贯通能力,比如设计一些需要结合不同章节知识点才能解答的综合性问题。我希望这些练习题不仅能检验我的记忆,更能激发我的批判性思维。如果书后附带的习题解析足够详尽,能够解释“为什么选这个答案”以及“为什么其他选项是错的”,那这本书的价值将翻倍。在学习通信原理的过程中,很多陷阱都隐藏在对细节的忽略中,清晰的解析能够帮助我们避开这些思维误区,真正做到举一反三。
评分从版面布局来看,作者明显下了很大功夫来优化阅读体验。大段的纯文字堆砌往往是劝退读者的第一要素,但这本书通过使用不同的字体样式、加粗关键术语、以及合理运用空白区域,成功地保持了视觉上的清爽感。特别是那些复杂的公式推导,它们被分割得井井有条,每一个变量的定义和每一步变换的依据都标注得非常明确,这极大地降低了阅读的认知负荷。我注意到,在介绍热噪声和白噪声时,它似乎没有直接跳到功率谱密度,而是先花了篇幅介绍噪声在时域和频域的表现,这种铺垫非常到位。我个人的阅读习惯是喜欢在书页边缘做大量的批注和疑问记录,这本书的页边距设计得比较宽裕,为我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了便利空间。一本好的教材,应该能让人愿意拿起,并能长时间沉浸其中而不感到疲惫,从这个角度看,这本书的设计是成功的。
评分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似乎在同类教材中处于一个非常平衡的位置。它既没有为了追求学术前沿而陷入过度细枝末节的讨论,也没有为了迎合初学者而流于表面。它精准地卡在了“应知应会”的核心领域,确保读者在掌握基础理论的同时,能对现代通信系统有一个宏观的认知。例如,在介绍香农定理时,我期待它能清晰地阐述信息熵和信道容量的内在联系,并用一个简洁的模型来展示带宽与信噪比之间的“此消彼长”关系,而不是仅仅给出一个公式让读者去记忆。如果它能在介绍完经典理论之后,能有简短的章节来串联这些理论在现代5G、物联网等技术中的实际应用背景,那就更好了。这不仅能满足我对知识架构的好奇心,也能让我更明确学习这些理论的最终目的和价值所在,将理论学习转化为对未来技术的洞察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