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电子机械工程设计手册
定价:100.00元
售价:68.0元,便宜32.0元,折扣68
作者:王健石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05-01
ISBN:978750663949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1.38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电子设备结构设计手册》1993年出版后,深受广大电子设备结构设计师的欢迎。由于该手册提供了电子结构设计所需的大量资料、技术数据、公式和图表,使该手册成为设计师案头的工具书。
时隔13载,电子工业得到了高速的发展,为适应现代电子工业的发展,满足广大电子结构师的需要,决定对手册进行修订,并更名为《电子机械工程设计手册》。这次修定主要是充实内容,完善不足,更新资料,突出专业特色,扩大信息含量,加强实用性,方便读者。
手册荟萃了电子机械工程设计时常用的基础资料和专业资料。内容极其丰富、数据可靠,它将为电子机械设计人员迅速完成各种设计任务助一臂之力。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说实话,我本来对这种“手册”类的书籍持保留态度,总觉得它们要么内容过时,要么泛泛而谈,缺乏深度。但《电子机械工程设计手册》完全打破了我的刻板印象。我最近在做一个需要适应极端温度环境的传感器封装项目,传统的材料热膨胀系数计算和应力分析总是让我难以把握公差链的累积效应。这本书里专门用了一整节内容来讨论异种材料在宽温域下的界面应力管理,它不仅仅给出了理论公式,更提供了基于实际失效案例的反推设计准则,这才是真正有价值的工程经验。它的语言风格非常务实,没有太多花哨的修辞,直击核心问题。例如,在讨论高速PCB信号完整性与相邻结构件电磁耦合时,它不是简单地建议加屏蔽罩,而是给出了详细的屏蔽材料导电率与穿透深度的关系图谱,并基于此推荐了最佳的结构布局密度。我对比了手上几本国外引进的同类书籍,这本手册在对国内标准和常用元器件兼容性方面的考虑,明显要周到得多,这一点对于我们日常的采购和制造环节来说,是决定性的优势。它真正做到了“设计即实现”的理念指导。
评分对于一个刚毕业,正在摸索如何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工程能力的新手来说,这本《电子机械工程设计手册》简直是我的“救星”。我感觉自己就像是拿到了一份顶级工程师的十年工作笔记。我之前学课本时,对如何精确计算齿轮箱的背隙公差以及如何通过调整伺服控制器的PID参数来消除低频共振的“死区”一直很迷茫。这本书用非常清晰的流程图和对比表格,将这些看似孤立的知识点串联了起来。例如,它在讲解电机驱动电路时,并没有止步于H桥的拓扑结构,而是深入探讨了IGBT和MOSFET在不同开关频率下的热损耗模型,并提供了快速估算散热片面积的简化方法。更值得称道的是,它对“设计裕度”的理解非常到位。它没有教我们盲目地增加安全系数,而是通过统计学方法,教我们如何根据元器件的失效率曲线和预期的工作寿命,合理地分配有限的设计冗余。我花了两个下午研读了关于柔性电子和可穿戴设备中应力分散设计的章节,里面的微纳加工技术与结构柔顺性设计的结合思路,让我对未来产品形态有了全新的认识。这本书的知识密度和实用性是压倒性的。
评分我是一个在跨国公司负责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的工程师,我的主要任务是确保老旧产品的升级换代能够平稳过渡,并满足最新的法规要求。这本《电子机械工程设计手册》在合规性设计这一块做得尤其出色。它系统地整理了如RoHS、REACH等对材料选择的限制,并提供了一套快速评估新旧设计方案环境影响的矩阵。更关键的是,它对“可维护性设计”(Design for Maintainability)这一常常被忽略的环节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书中关于模块化装配与拆卸工具要求的章节,让我对如何设计更易于现场维修的设备接口有了新的思路。我们之前的一个设备,因为一个关键传感器被焊死在主控板上,导致一次简单的现场更换需要耗费半天时间,极大地影响了客户满意度。现在,我正根据书中推荐的卡扣式和热插拔接口设计规范,着手优化下一代产品的设计文档。这种从用户体验和售后成本角度出发的设计理念,在很多技术手册中是缺失的。这本书的价值已经超越了单纯的技术参考,它提供的是一套完整的、面向商业可持续性的工程方法论。
评分我是一名业余的机器人爱好者,主要精力放在搭建能够自主避障和路径规划的移动机器人上。虽然我不是专业的机械工程师,但对精密传动和传感器融合的知识非常渴望。我发现这本书的某些章节对于我这种进阶爱好者来说,简直是“屠龙之技”——虽然用不上全部,但学到的原理足以让我受益匪浅。比如,关于惯性测量单元(IMU)的姿态解算部分,它详细对比了卡尔曼滤波、扩展卡尔曼滤波以及更先进的粒子滤波在不同噪声模型下的性能差异,并给出了实际的误差收敛曲线图。这比我之前在网上找到的教程要严谨得多。另外,书中对“运动学逆解”的讨论,特别是如何处理机械臂在奇异点附近的运动控制,让我明白了为什么我自制的四自由度机械臂在某些角度会突然失去响应。虽然我可能不需要设计工业级的精密齿轮箱,但它关于摩擦力矩补偿和间隙补偿的章节,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校准我现有的减速电机。这本书无疑是工业级知识通俗化和工程化的一次典范,让我这个非专业人士也能窥见高端工程设计的严谨与魅力。
评分这本《电子机械工程设计手册》的出现,对于我们这个行业来说,简直是久旱逢甘霖。我所在的团队主要负责精密仪器的研发,日常工作中经常会遇到机械设计与电子控制系统集成方面的瓶颈。过去,我们不得不翻阅堆积如山的标准文档和零散的论文资料,效率低下不说,兼容性和可靠性也常常令人头疼。这本书的结构设计非常贴合实际应用场景,不像很多教科书那样晦涩难懂。它将复杂的电磁兼容性(EMC)设计规范与结构件的有限元分析(FEA)紧密地结合起来,提供了大量的工程实例和参数速查表。比如,书中关于步进电机选型与驱动电路匹配的那一章,详细列举了不同负载和精度要求下的电流纹波控制策略,这比我之前依赖的厂商白皮书要系统和全面得多。更让我惊喜的是,它竟然还涵盖了面向增材制造(3D打印)的结构设计优化技巧,这在传统的机械手册里是绝对看不到的。我甚至发现,我们最近在一个高动态响应平台上遇到的振动抑制问题,通过应用书中提到的基于主动阻尼的机械-电子耦合模型,找到了非常有效的解决思路。这套书无疑将成为我们设计部门的案头必备工具书,极大地缩短了从概念到原型的周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