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实验技术

电路实验技术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薛同泽,李翠英 著
图书标签:
  • 电路实验
  • 实验技术
  • 电子技术
  • 电路分析
  • 模拟电路
  • 实验指导
  • 高等教育
  • 理工科
  • 教学参考
  • 实践教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广影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114655
商品编码:29692497310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03-08-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电路实验技术

定价:14.00元

售价:9.5元,便宜4.5元,折扣67

作者:薛同泽,李翠英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08-01

ISBN:978711511465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共分两部分。部分为实验内容,主要包括直流电路、交流电路、系统时域分析、系统频域分析及可编程控制器等方面的综合性实验。第二部分为仪器仪表及使用,主要包括常用电工电子仪器仪表的原理及使用方法。
  本书可作为《电路》、《电工技术》的配套实验教材,也可作为《电路实验》独立设课教材。


目录

部分 实验内容 1
实验课须知 1
实验一 电路元件的伏安特性 3
实验二 受控源 6
实验三 基尔霍夫定律和叠加定理 10
实验四 电阻电路的故障检查 13
实验五 万用表电路的设计 16
实验六 线性含源二端网络 22
实验七 特勒根定理和互易定理 26
实验八 示波器的使用 30
实验九(1) 一阶电路的研究 35
实验九(2) 一阶电路的研究 39
实验十 二阶电路的研究 43
实验十一 交流元件参数的测定 46
实验十二 感应式单相电度表的校验 50
实验十三 感性电路功率因数的提高 53
实验十四 串联谐振电路 56
实验十五 RC选频网络特性测试 60
实验十六 互感电路 63
实验十七 单相变压器 68
实验十八 三相交流电路电压和电流的测量 72
实验十九 三相功率的测量 75
实验二十 负阻抗变换器及其应用 79
实验二十一 回转器及其应用 84
实验二十二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电路 88
实验二十三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Y-△启动 90
实验二十四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能耗制动 92
实验二十五 磁滞回线的测定 94
实验二十六 可编程控制器的应用设计 96

第二部分 仪器仪表及使用 109
一、DG01型电源控制屏 109
二、DG04-1型稳压电源、恒流源 110
三、D31-2型存储式智能直流电压、毫安、安培表 111
四、MF500-B型万用电表 113
五、MF47F型万用电表 116
六、D37型存储式智能真有效值电流表 119
七、D38型存储式智能真有效值电压表 121
八、D82型双单相交流电参数智能测试仪 122
九、DG03型多功能数控智能函数信号发生器 124
十、CA1640P-02型函数信号发生器 126
十一、D83-1型真有效值交流毫伏表 128
十二、6502型示波器 128
十三、CA8020型示波器 134
十四、可编程控制器 137

参考文献 143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电磁波谱与现代通信》 内容梗概: 本书深入探讨了贯穿我们现代生活方方面面的电磁波谱,并追溯了其如何驱动了今日通信技术的革命性发展。从早期对电磁现象的科学探索,到如今无处不在的无线通信、卫星导航、广播电视以及互联网,本书将带您领略电磁波的奥秘及其在人类社会进步中的关键作用。 第一部分:电磁波谱的基石 麦克斯韦方程组的优雅与力量: 追溯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如何凭借其卓越的洞察力,将电、磁现象统一于一套简洁而强大的数学方程组之中。我们将解析麦克斯韦方程组的物理意义,理解它不仅预测了电磁波的存在,更揭示了光本身就是一种电磁波。这部分内容将以直观的类比和图示,而非繁复的数学推导,来展现其核心思想,帮助读者理解这一理论的革命性。 电磁波谱的分类与特性: 详细介绍从低频无线电波到高能伽马射线的整个电磁波谱。我们将逐一剖析不同波段的特性,包括它们的波长、频率、能量以及与物质相互作用的方式。例如,我们会讨论无线电波如何用于通信,微波如何用于雷达和加热,红外线如何与热辐射相关,可见光如何让我们看见世界,紫外线如何影响生物体,X射线如何用于医学成像,以及伽马射线在天体物理学中的应用。每种波段的介绍都将附带其典型的应用场景,使其更加生动具体。 电磁波的产生与传播: 深入浅出地解释电荷的加速运动如何产生电磁波。我们将通过生动的例子,如振荡电荷产生无线电波,以及带电粒子在天体中加速产生射电波,来阐述这一基本原理。同时,本书还将重点介绍电磁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性,包括反射、折射、衍射、吸收和散射等现象,并分析这些现象对通信信号的影响,例如信号衰减、多径效应等,并初步引入一些应对策略。 第二部分:通信技术的演进之路 从莫尔斯电码到无线电广播: 回顾马可尼如何利用赫兹发现的电磁波实现远距离的无线电报通信,这是人类首次摆脱导线束缚实现信息传递的伟大飞跃。我们将描述早期无线电通信的设备和技术,以及其在航海、军事等领域的早期应用。随后,我们将聚焦于声音的电信号转换和无线电广播的诞生,讲述AM和FM广播的工作原理,以及它们如何深刻改变了信息的传播方式和人们获取信息渠道。 电视的诞生与演进: 探讨电视技术的发展历程,从早期的机械扫描电视到电子扫描电视,再到彩色电视的普及。我们将解释图像信号的采集、编码、传输和显示过程,以及射频传输和同轴电缆传输在电视信号传播中的作用。本书还将简要提及数字电视的出现,以及它如何带来更高画质和更多频道。 移动通信的黎明: 详细阐述第一代(1G)模拟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以及它所面临的频谱拥挤、容量有限等问题。随后,我们将聚焦于第二代(2G)数字移动通信的兴起,重点介绍GSM、CDMA等标准,以及它们如何通过数字编码、信道复用等技术显著提升了通信容量和语音质量。这部分内容将带领读者理解从“大哥大”到GSM手机的跨越式发展。 第三部分:现代通信的基石 第三代(3G)与第四代(4G)移动通信: 深入解析3G技术,如WCDMA、CDMA2000等,如何引入了更高速的数据传输能力,使得移动互联网成为可能。我们将探讨数据调制解调技术、多址接入技术(如OFDMA)在3G和4G中的应用,以及它们如何支撑起视频通话、移动上网等丰富多彩的应用。4G LTE技术的出现,更是将移动通信的速率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为后来的智能手机普及奠定了基础。 卫星通信的宏伟蓝图: 介绍卫星通信的基本概念,包括地球同步轨道卫星、低地球轨道卫星等,以及它们在全球通信、电视广播、导航定位等领域的关键作用。我们将解释卫星通信的信号上行、下行过程,以及如何利用转发器放大和重发信号。本书还将简要提及GPS、北斗等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原理,以及它们如何依赖于精确的电磁信号传输。 光纤通信的革命: 深入探讨光纤通信的原理,解释光信号如何在玻璃纤维中以全反射的方式传输。我们将介绍光纤的结构、光源(如激光器、LED)、光探测器等关键组件,以及其在信息传输中具有的超高带宽、低损耗等优势。本书将强调光纤通信如何成为现代互联网骨干网的主要传输介质,并支撑起海量数据的传输需求。 第四部分:未来展望与挑战 第五代(5G)及 beyond: 展望5G移动通信的特点,包括更高的速率、更低的延迟、更广的连接,以及其在物联网、自动驾驶、远程医疗等领域的巨大潜力。我们将简要介绍5G采用的新技术,如毫米波、大规模MIMO等。同时,本书也将对未来的通信技术进行初步的探讨,例如6G的概念和可能的发展方向。 电磁兼容性(EMC)与信息安全: 探讨电磁波在现代社会中日益增长的干扰问题,即电磁兼容性(EMC)。我们将介绍EMC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设计和测试来解决设备之间的电磁干扰,确保通信系统的稳定可靠运行。此外,本书还将提及电磁波在信息安全方面的潜在威胁,例如电磁窃听,以及相应的防护措施。 可持续通信的挑战: 关注通信技术发展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实现更加绿色、低能耗的通信。我们将讨论如何优化频谱利用率,发展低功耗通信技术,以及如何回收和再利用通信设备等。 《电磁波谱与现代通信》旨在为读者构建一个清晰、连贯的知识体系,从基础的科学原理出发,逐步深入到现代通信技术的各个层面。本书力求语言通俗易懂,结合丰富的实例和图片,让抽象的科学概念变得鲜活可感。希望通过阅读本书,读者能够深刻理解电磁波在塑造我们今日世界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并对未来的通信技术发展充满好奇与洞察。

用户评价

评分

让我感到惊喜的是,这本书在安全规范和故障排除方面的着墨之重。在进行任何高压或高功耗实验时,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这本书对此的强调达到了近乎偏执的程度,但这种“偏执”却是极其负责任的表现。它不仅罗列了通用的安全条例,还针对特定电路结构(比如使用线性电源和开关电源时需要注意的不同接地方式)给出了具体的警示。更贴心的是,书中为每一个核心实验都设计了一个专门的“常见错误与对策”章节。我记得有一次我连接了一个桥式传感器电路,发现输出信号总是有很大直流偏置,百思不得其解。翻到那一节,赫然写着“检查电桥的四个臂阻值是否一致,或是否存在温度漂移”,一下就点醒了我。这种预判读者可能遇到的所有“坑”并提前给出解决方案的做法,极大地节省了我的调试时间,减少了因反复试错带来的挫败感,让整个学习路径变得异常顺畅和高效。

评分

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令人印象深刻,它绝非泛泛而谈的入门读物,而是对实验技术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作者显然对现代电子测量仪器有着深刻的理解和丰富的实战经验。书中关于示波器、函数发生器和万用表等核心设备的“高级用法”部分的论述,尤其让我受益匪浅。很多教材只会教你怎么看波形,但这本书却深入讲解了如何利用示波器的探头衰减系数进行准确的阻抗匹配计算,以及如何通过调整触发源来捕捉瞬态信号中的微小毛刺。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体现了作者对“精确测量”这一核心概念的尊重。此外,它对不同类型传感器(如应变片、光敏电阻)的噪声抑制和信号调理技术也进行了详尽的讨论,这些内容在很多同类书籍中常常被草草带过。阅读这些章节时,我明显感觉到我的实验设计思维正在从“能跑起来”的初级阶段,向“数据可靠”的高级阶段迈进,它教会了我如何像一名真正的工程师那样去思考实验的严谨性。

评分

我必须得说,这本书的叙事逻辑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作者并没有采用传统的“先理论后实践”的僵硬结构,而是巧妙地将理论知识点融入到每一个具体的实验步骤讲解之中。这种“做中学”的编排方式,极大地激发了我动手实践的欲望。比如,在讲解晶体管的饱和区和截止区时,它没有直接给出那堆晦涩的数学边界条件,而是先设计了一个非常直观的小实验——用一个简单的开关电路来控制LED的亮灭,让你在亲手搭建和观察现象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感受到不同工作状态对电流和电压的影响。然后,作者才水到渠成地引出背后的物理原理和数学模型。这种循序渐进、环环相扣的结构,使得知识的吸收不再是被动的记忆,而是一种主动的探索和发现。而且,书中对实验器材的选择和替代方案的探讨也非常实用,考虑到很多实验室资源有限,作者提供了一些非常接地气的建议,告诉我哪些参数是可以稍微浮动的,哪些是绝对不能触碰的红线,这对于资源受限的个人学习者来说,提供了极大的灵活性和信心。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和印刷质量绝对是顶级的,纸张厚实,墨水浓郁,看起来非常舒服。我特别喜欢它在章节过渡和图表绘制上的处理方式,清晰明了,没有任何多余的干扰信息。作为一名对电子工程有浓厚兴趣的爱好者,我通常会被一些过于学术化或者过于口语化的教材劝退,但这本书的平衡感把握得恰到好处。它在介绍基础理论时,会非常耐心地铺垫背景知识,确保即便是初学者也能跟上思路,但绝不是那种干巴巴的理论堆砌。更值得称赞的是,书中的每一个插图和示意图都标注得极其精确,能让人一眼就理解复杂的电路连接或者信号流向,这对于进行实际操作的实验来说简直是救命稻草。我记得有一次,我在调试一个滤波器时遇到了相位失真问题,回去翻阅了这本书里关于频率响应特性的那一部分,书中用生动的类比解释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而不是简单地抛出一个复杂的公式。这种以读者体验为中心的编辑思路,让阅读过程变成了一种享受,而不是负担。每一次翻开它,都感觉自己是在和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进行深入的交流,而不是在啃一本枯燥的教科书。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它既有学术著作的严谨性,又流露着一种老一辈工程师特有的那种务实和幽默感。作者在讲解复杂的数学推导时,偶尔会穿插一些他早年间在工厂或实验室里遇到的“奇葩”故障案例,这些故事性强的叙述不仅放松了阅读的紧绷感,更关键的是,它们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具象化了,让人更容易记住。例如,在解释反馈回路的稳定性问题时,他没有直接抛出奈奎斯特图,而是讲述了一个他如何因为一个小的负反馈失误导致整个系统振荡失控的“惨痛教训”。这种“现身说法”的方式,比任何理论说教都要来得有力。整本书读下来,我感觉不仅仅是学到了技术,更是领悟了一种对待实验的严谨态度和解决问题的哲学,它培养的是一种“工匠精神”,而不是仅仅传授一套操作手册。这使得这本书的价值远远超出了单纯的技术参考书的范畴。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