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电路实验技术
定价:14.00元
售价:9.5元,便宜4.5元,折扣67
作者:薛同泽,李翠英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08-01
ISBN:978711511465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本书共分两部分。部分为实验内容,主要包括直流电路、交流电路、系统时域分析、系统频域分析及可编程控制器等方面的综合性实验。第二部分为仪器仪表及使用,主要包括常用电工电子仪器仪表的原理及使用方法。
本书可作为《电路》、《电工技术》的配套实验教材,也可作为《电路实验》独立设课教材。
部分 实验内容 1
实验课须知 1
实验一 电路元件的伏安特性 3
实验二 受控源 6
实验三 基尔霍夫定律和叠加定理 10
实验四 电阻电路的故障检查 13
实验五 万用表电路的设计 16
实验六 线性含源二端网络 22
实验七 特勒根定理和互易定理 26
实验八 示波器的使用 30
实验九(1) 一阶电路的研究 35
实验九(2) 一阶电路的研究 39
实验十 二阶电路的研究 43
实验十一 交流元件参数的测定 46
实验十二 感应式单相电度表的校验 50
实验十三 感性电路功率因数的提高 53
实验十四 串联谐振电路 56
实验十五 RC选频网络特性测试 60
实验十六 互感电路 63
实验十七 单相变压器 68
实验十八 三相交流电路电压和电流的测量 72
实验十九 三相功率的测量 75
实验二十 负阻抗变换器及其应用 79
实验二十一 回转器及其应用 84
实验二十二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电路 88
实验二十三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Y-△启动 90
实验二十四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能耗制动 92
实验二十五 磁滞回线的测定 94
实验二十六 可编程控制器的应用设计 96
第二部分 仪器仪表及使用 109
一、DG01型电源控制屏 109
二、DG04-1型稳压电源、恒流源 110
三、D31-2型存储式智能直流电压、毫安、安培表 111
四、MF500-B型万用电表 113
五、MF47F型万用电表 116
六、D37型存储式智能真有效值电流表 119
七、D38型存储式智能真有效值电压表 121
八、D82型双单相交流电参数智能测试仪 122
九、DG03型多功能数控智能函数信号发生器 124
十、CA1640P-02型函数信号发生器 126
十一、D83-1型真有效值交流毫伏表 128
十二、6502型示波器 128
十三、CA8020型示波器 134
十四、可编程控制器 137
参考文献 143
让我感到惊喜的是,这本书在安全规范和故障排除方面的着墨之重。在进行任何高压或高功耗实验时,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这本书对此的强调达到了近乎偏执的程度,但这种“偏执”却是极其负责任的表现。它不仅罗列了通用的安全条例,还针对特定电路结构(比如使用线性电源和开关电源时需要注意的不同接地方式)给出了具体的警示。更贴心的是,书中为每一个核心实验都设计了一个专门的“常见错误与对策”章节。我记得有一次我连接了一个桥式传感器电路,发现输出信号总是有很大直流偏置,百思不得其解。翻到那一节,赫然写着“检查电桥的四个臂阻值是否一致,或是否存在温度漂移”,一下就点醒了我。这种预判读者可能遇到的所有“坑”并提前给出解决方案的做法,极大地节省了我的调试时间,减少了因反复试错带来的挫败感,让整个学习路径变得异常顺畅和高效。
评分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令人印象深刻,它绝非泛泛而谈的入门读物,而是对实验技术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作者显然对现代电子测量仪器有着深刻的理解和丰富的实战经验。书中关于示波器、函数发生器和万用表等核心设备的“高级用法”部分的论述,尤其让我受益匪浅。很多教材只会教你怎么看波形,但这本书却深入讲解了如何利用示波器的探头衰减系数进行准确的阻抗匹配计算,以及如何通过调整触发源来捕捉瞬态信号中的微小毛刺。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体现了作者对“精确测量”这一核心概念的尊重。此外,它对不同类型传感器(如应变片、光敏电阻)的噪声抑制和信号调理技术也进行了详尽的讨论,这些内容在很多同类书籍中常常被草草带过。阅读这些章节时,我明显感觉到我的实验设计思维正在从“能跑起来”的初级阶段,向“数据可靠”的高级阶段迈进,它教会了我如何像一名真正的工程师那样去思考实验的严谨性。
评分我必须得说,这本书的叙事逻辑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作者并没有采用传统的“先理论后实践”的僵硬结构,而是巧妙地将理论知识点融入到每一个具体的实验步骤讲解之中。这种“做中学”的编排方式,极大地激发了我动手实践的欲望。比如,在讲解晶体管的饱和区和截止区时,它没有直接给出那堆晦涩的数学边界条件,而是先设计了一个非常直观的小实验——用一个简单的开关电路来控制LED的亮灭,让你在亲手搭建和观察现象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感受到不同工作状态对电流和电压的影响。然后,作者才水到渠成地引出背后的物理原理和数学模型。这种循序渐进、环环相扣的结构,使得知识的吸收不再是被动的记忆,而是一种主动的探索和发现。而且,书中对实验器材的选择和替代方案的探讨也非常实用,考虑到很多实验室资源有限,作者提供了一些非常接地气的建议,告诉我哪些参数是可以稍微浮动的,哪些是绝对不能触碰的红线,这对于资源受限的个人学习者来说,提供了极大的灵活性和信心。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印刷质量绝对是顶级的,纸张厚实,墨水浓郁,看起来非常舒服。我特别喜欢它在章节过渡和图表绘制上的处理方式,清晰明了,没有任何多余的干扰信息。作为一名对电子工程有浓厚兴趣的爱好者,我通常会被一些过于学术化或者过于口语化的教材劝退,但这本书的平衡感把握得恰到好处。它在介绍基础理论时,会非常耐心地铺垫背景知识,确保即便是初学者也能跟上思路,但绝不是那种干巴巴的理论堆砌。更值得称赞的是,书中的每一个插图和示意图都标注得极其精确,能让人一眼就理解复杂的电路连接或者信号流向,这对于进行实际操作的实验来说简直是救命稻草。我记得有一次,我在调试一个滤波器时遇到了相位失真问题,回去翻阅了这本书里关于频率响应特性的那一部分,书中用生动的类比解释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而不是简单地抛出一个复杂的公式。这种以读者体验为中心的编辑思路,让阅读过程变成了一种享受,而不是负担。每一次翻开它,都感觉自己是在和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进行深入的交流,而不是在啃一本枯燥的教科书。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它既有学术著作的严谨性,又流露着一种老一辈工程师特有的那种务实和幽默感。作者在讲解复杂的数学推导时,偶尔会穿插一些他早年间在工厂或实验室里遇到的“奇葩”故障案例,这些故事性强的叙述不仅放松了阅读的紧绷感,更关键的是,它们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具象化了,让人更容易记住。例如,在解释反馈回路的稳定性问题时,他没有直接抛出奈奎斯特图,而是讲述了一个他如何因为一个小的负反馈失误导致整个系统振荡失控的“惨痛教训”。这种“现身说法”的方式,比任何理论说教都要来得有力。整本书读下来,我感觉不仅仅是学到了技术,更是领悟了一种对待实验的严谨态度和解决问题的哲学,它培养的是一种“工匠精神”,而不是仅仅传授一套操作手册。这使得这本书的价值远远超出了单纯的技术参考书的范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