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电路基础与应用
定价:20.00元
售价:13.6元,便宜6.4元,折扣68
作者:郭亚红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9-01
ISBN:978703031732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0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是根据高职高专的教学特点,为实现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教学目标编写的。本书共9章,内容包括:电路的基本概念及其基本定律、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单相交流电路、三相交流电路、电路的暂态过程、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互感耦合电路、磁路与铁心线圈电路以及安全用电。每章都有要点和难点提示,章后有精选实训和习题,书末附有习题答案。
本书概念清晰、重点突出、通俗易懂、内容精简。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的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应用电子、电气控制以及机电、计算机应用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职工大学、函授大学相关专业学生的教材,还可供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前言
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及其基本定律
1.1 电路及其组成
1.1.1 电路及其组成
1.1.2 电路的功能
1.2 电路的基本物理量和参考方向
1.2.1 电路的基本物理量和参考方向
1.2.2 元件的伏安关系
1.3 电气设备的额定值及电路的工作状态
1.3.1 电气设备的额定值
1.3.2 电路的3种工作状态
1.4 电路的基本定律
1.4.1 欧姆定律
1.4.2 基尔霍夫定律
1.5 电路中电位的计算
1.6 电源
1.6.1 独立源
1.6.2 实际电源模型及等效变换
1.6.3 受控电压源和电流源
1.7 实训一电路中电位的测量和基尔霍夫定律的验证
1.7.1 电路中电位的测量
1.7.2 基尔霍夫定律的验证
习题一
第2章 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2.1 电阻电路的等效
2.1.1 等效及等效化简
2.1.2 星形和三角形电阻网络的等效变换
2.2 支路电流法
2.3 结点电压法
2.4 叠加定理
2.5 等效电源定理
2.5.1 戴维宁定理
2.5.2 诺顿定理
2.6 大功率传输定理
2.7 实训二戴维宁定理的验证
习题二
第3章 单相交流电路
3.1 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
3.1.1 正弦量的三要素
3.1.2 复数的相关知识
3.1.3 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
3.2 单一元件的交流电路
3.2.1 电阻元件的交流电路
3.2.2 电感元件的交流电路
3.2.3 电容元件的交流电路
3.3 简单正弦交流电路的分析
3.3.1 RLC串联交流电路和串联谐振
3.3.2 RLC并联交流电路和并联谐振
3.3.3 功率因数及其提高的方法
3.4 实训三日光灯电路的联接及功率因数的提高
习题三
第4章 三相交流电路
4.1 三相正弦交流电源
4.1.1 三相正弦交流电动势的产生
4.1.2 三相电源的联接
4.2 三相电路的计算
4.2.1 负载星形联接三相电路的计算
4.2.2 负载三角形联接三相电路的计算
4.3 三相电路的功率
4.4 实训四三相电路及其仿真研究
4.4.1 三相电路的研究
4.4.2 三相电路的仿真研究
……
第5章 电路的暂态过程
第6章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
第7章 磁路与铁心线圈电路
第8章 安全用电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坦率地说,我很少能在一本技术书籍中找到如此出色的图文排版和视觉设计。这本关于电子电路的书籍,其内容质量自然不必多言,但其呈现方式也达到了专业级别的水准。大量的示意图、原理图和实物照片穿插得恰到好处,极大地缓解了纯文本阅读带来的疲劳感。举例来说,在讲解多层PCB设计时的信号完整性问题时,书中不仅配上了理论模型,还展示了实际的过孔和走线结构图,甚至连阻抗匹配的示意图都做到了三维立体化,这对于理解电磁效应在实际布线中的体现至关重要。此外,书中的术语表做得非常详尽,索引系统也做得极其人性化,当我需要回顾某个特定的公式或定义时,总能迅速定位。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体现了出版方和作者对读者体验的尊重,使得原本枯燥的学习过程变成了一种享受。这不仅仅是一本教科书,更像是一部精美的工具手册。
评分我对这本厚重的技术专著的阅读体验可以用“渐入佳境”来形容。起初,面对密集的公式和复杂的拓扑结构图,确实感到一丝压力,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发现作者的叙事节奏掌控得非常老道。它没有急于抛出复杂的概念,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教授在循循善诱。书中对特定电路模块的分析,比如运算放大器的应用,层次分明,从理想模型到引入非理想因素,再到具体的应用电路(如积分器、比较器等),每一步的过渡都显得水到渠成,毫无生硬感。特别是关于反馈理论的部分,作者巧妙地引入了波特图和根轨迹法,这些在其他教材中往往被简化或跳过的难点,在这里得到了详尽的解析,配合着清晰的坐标轴标注和曲线走向分析,复杂的稳定性问题也变得可以直观把握。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知识的传授,更在于它构建了一种严谨的、自洽的分析体系,让我学会了如何“像工程师一样思考”——即在面对一个未知电路时,能够迅速判断其核心功能、工作状态和潜在的限制。
评分这本关于电子工程的经典教材,其深度和广度都令人印象深刻。从最基础的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讲起,作者并没有满足于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通过大量的实际案例和仿真分析,将抽象的电路概念具象化。例如,书中对RLC电路的暂态分析部分,讲解得极其透彻,不仅给出了数学推导,还结合了示波器的实际波形图进行对比,让初学者也能清晰地理解阻尼振荡的物理意义。尤其值得称赞的是,它对半导体器件的介绍,从PN结的形成到二极管和三极管的工作原理,逻辑清晰,图示精美,仿佛每一个载流子的运动轨迹都展现在眼前。相比于其他一些只侧重理论推导的书籍,这本更注重工程实践的培养,许多章节后面附带的“设计挑战”环节,极大地激发了我主动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我感觉自己不再仅仅是一个知识的被动接收者,而是一个正在构建自己工程思维的实践者。对于希望系统学习电子学,并为后续的嵌入式系统、信号处理打下坚实基础的理工科学生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块不可或缺的敲门砖。
评分与其他晦涩难懂的电路书相比,这本教材最难能可贵之处在于它对“为什么”的解释,而非仅仅停留在“是什么”和“怎么做”。作者在讲解傅里叶分析在电路中的应用时,没有直接跳到积分和级数展开,而是通过类比——将复杂的周期信号分解成不同频率的正弦波的“叠加”过程——来建立直观的物理图像。这种从现象到本质的逆向思维引导,极大地帮助我克服了对高等数学工具的畏惧心理。阅读过程中,我时常会停下来,思考作者是如何设计这个教学路径的。它似乎深谙学习者的认知规律,总是在关键点设置“知识桥梁”,确保读者不会在某一处知识断层而掉队。这本书的行文风格沉稳而富有启发性,它教会我的不仅仅是电路分析的技巧,更是一种面对复杂系统时,拆解问题、层层剥茧的科学方法论。读完它,我不仅掌握了电路知识,更重要的是,我培养了一种更加自信和系统的工程思维模式。
评分这本书在处理高级主题时的前瞻性和实用性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它并没有止步于传统的模拟和线性电路理论,而是勇敢地将视野投向了现代电子系统的前沿。例如,书中关于开关电源(SMPS)的章节,对Buck、Boost、Buck-Boost等拓扑结构的推导清晰且深入,不仅分析了理想状态下的效率,更详尽地探讨了纹波抑制、环路补偿等实际设计中的核心难题,这在很多初级或中级教材中是缺失的。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加入了对现代传感器接口电路和低功耗设计原则的介绍,这明显是紧跟行业脉搏的体现。我感觉自己手中握着的不是一本停留在上个世纪的经典,而是一本实时更新的、面向未来工程挑战的指南。对于那些准备进入电源管理、消费电子或物联网(IoT)领域深造的读者而言,这本书提供的这些“超纲”知识,无疑是宝贵的竞争优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