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现代社区概论(第二版)
:39.00元
售价:26.5元,便宜12.5元,折扣67
作者:黎熙元
出版社:中山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8-03-01
ISBN:978730602903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本书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之一。该书主要介绍了社区的概念、基本类型和原理、研究方法以及社区的基本结构和变迁过程。其特点是在参考国外专著的基础上,尽量结合本国的资料和特殊情况来阐明。
绪论
章 社区概念和理论
节 社区概念
一、出现众多社区定义的原因
二、社区定义
三、社区的四个要素
四、社区的分类
第二节 社区研究的发展
一、社区研究的起源和兴盛阶段
二、社区研究的衰落和复兴阶段
三、欧洲各国的社区研究
四、中国解放前的社区研究
第三节 社区理论
一、类型学理论
二、区位学理论
三、社会行动理论
四、社区与社会网络理论
术语解释
思考题
第二章 社区的静态系统
节 社区的生态系统
一、自然环境与社区
二、社区的生态平衡
第二节 社区的人口
一、人口是社区的要素
二、影响社区的人口因素
第三节 社区组织
一、社区组织的意义
二、组织的类型
三、社区组织管理
四、社区组织体系
第四节 社区文化
一、什么是社区文化
二、语言
三、规范
四、社区文化的变迁
五、社区文化的功能
术语解释
思考题
第三章 社区的动态系统
节 社区动态系统的基础——社区中的互动过程
一、合作
二、竞争
三、冲突
四、协调
五、同化
六、社区的整合和分化
第二节 社区的变迁
一、社区变迁
二、社区变迁的一般性质
三、影响社区变迁的因素
四、中国传统乡村社区的变迁分析
第三节 社区的发展
一、社区发展的理论模式
二、社区发展的原则
三、社区发展过程
第四节 社区空间形态的转变及其理论挑战
一、社会变迁与社区结构形态转变
二、社区转变的理论挑战
术语解释
思考题
第四章 农村社区
第五章 集镇社区
第六章 城市社区
第七章 社区研究方法
附录一 社区工作
附录二 社区诊断量表
参考文献
后记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很有意思,封面那种略带磨砂质感的纸张摸起来很舒服,初版的时候我就注意到他们在这方面挺用心的,这一版在色彩搭配上做了更现代化的调整,比老版本更贴近当下人们对“社区”这个概念的审美。翻开内页,你会发现排版真的很讲究,字号和行距处理得恰到好处,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让人感到眼睛疲劳。我尤其欣赏他们对于案例研究部分的图文展示方式,不只是干巴巴的照片堆砌,而是通过精心设计的流程图和信息图表,把复杂的数据和规划理念变得一目了然。比如讲到老旧小区的微改造时,那些‘改造前’和‘改造后’的对比图,简直就像一本高质量的城市设计杂志,让人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能获得视觉上的享受和灵感启发。而且,这本书的纸张质量非常高,即使用荧光笔做了很多标记,也没有出现渗透到下一页的情况,这对于我们这种需要反复研读的专业书籍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细节。
评分这本书的学术深度和广度,说实话,比我预期的要扎实得多。它没有停留在浮于表面的概念介绍,而是深入剖析了城市化进程中,社区结构、社会资本积累以及基层治理体系是如何相互作用、彼此塑造的。书中对几种主要的社区发展模式进行了非常细致的比较分析,尤其是在探讨‘韧性社区’和‘智慧社区’这一块时,引用了大量的国际前沿研究成果和实证数据。我特别喜欢它讨论的那个关于‘社区参与度’的章节,作者不仅量化了不同参与机制的有效性,还引入了社会学中的‘社会网络理论’来解释为什么有些社区即使硬件条件很好,居民的归属感依然不高。这种跨学科的视角,让这本书超越了单纯的规划教材,更像是一本社会科学的深度研究报告,对于想深入理解社区运行底层逻辑的人来说,绝对是宝藏。
评分作为一名在一线工作了多年的规划师,我发现这本书最宝贵的地方在于其极强的“实操指导性”。它没有局限于宏观理论,而是大量篇幅放在了具体的操作层面上。书中详细拆解了从社区需求调研、利益相关者协调到项目落地的全过程,简直可以作为项目经理的手册来使用。举个例子,书中关于‘多方利益平衡’的章节,针对开发商、政府部门和居民三方利益冲突的常见场景,提供了多套可供选择的谈判策略和冲突解决模型,这些都是课堂上学不到的。甚至连一些行政审批流程的‘痛点’分析都写得非常到位,让人读起来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感觉手头这本就是一本能直接带到工地上去翻阅的工具书,而不是束之高阁的理论经典。
评分这本书的更新速度和对新趋势的捕捉能力令人印象深刻。作为一个已经出到第二版的教材,它明显吸收了过去几年间社区治理领域出现的新变化。我注意到,相较于旧版,这一版显著增加了对数字化工具在社区管理中应用的讨论,比如移动应用在信息发布和意见收集中的作用,以及大数据在人口流动和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上的潜在影响。更重要的是,它没有盲目追捧技术,而是批判性地分析了‘数字鸿沟’可能带来的新的社区不平等问题。这种审慎而全面的态度,使得这本书读起来既有前瞻性,又不失稳健。它成功地架起了传统社区建设理念和新兴技术浪潮之间的桥梁,对于我们这些需要将新概念融入旧体系的从业者来说,提供了非常及时的指引。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具有感染力,读起来丝毫没有一般专业书籍那种枯燥乏味的感觉。作者似乎很擅长讲故事,总能把原本抽象的治理原则,通过生动的小区故事或历史沿革串联起来。特别是开篇部分对‘邻里’概念的哲学探讨,那种带有温度的文字,一下子就拉近了读者与‘社区’的距离,让人立刻感受到这个话题的重要性不仅仅在于规划蓝图,更在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结。我发现自己不是在‘啃’书,而是在和一位经验丰富的长者进行一次深入的、充满智慧的对话。这种流畅且富有洞察力的叙事方式,让我在夜深人静时也愿意捧起它来读上几章,那种潜移默化的知识吸收效果,远胜过死记硬背公式和条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