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设计基础(全国高等学校美术专业课程教材教学版)/21世纪美术教育丛书
定价:46.00元
售价:31.3元,便宜14.7元,折扣68
作者:王芃,曾俊著
出版社: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2-01
ISBN:978756211580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558kg
为了系统、深入地研究造型基础的构成学,本书针对不同的侧重点,把有关平面的、立体的和色彩的三个主要问题,分别由“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色彩构成”三大构成来进行研究。本书为21世纪美术教育丛书之一。
为了系统、深入地研究造型基础的构成学,本书针对不同的侧重点,把有关平面的、立体的和色彩的三个主要问题,分别由“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色彩构成”三大构成来进行研究。本书为21世纪美术教育丛书之一。
序
一、作为应用美术基础学科的构成学及其地位
二、构成学研究的内容
三、构成课的目的特点
平面构成
章 平面造型的要素及其构成的展开
节 造型要素——点
一、点的概念
二、点的特性
三、点的构成
四、练习
第二节 造型要素——线
一、线的概念
二、线的特性
三、线的构成
四、练习
第三节 造型要素——面
一、面的概念
二、面的特性
三、面的构成
四、练习
第二章 创新图形的构成
节 悖理图形的构成
一、远近反转图形
二、移位演变图形
三、共存图形
四、迷藏图形
五、练习
第二节 偶然图形的构成
一、偶然图形在材料和技法上的开发
二、偶然图形在工具运用上的开发
三、练习
第三章 平面画面构成
节 画面的分割构成
一、画面的规则分割构成
二、画面的不规则分割构成
三、练习
第二节 画面的自由构成
一、平衡的画面构成
二、对比的画面构成
三、调和的画面构成
四、练习
立体构成
章 形态、材料和技术意识
一、形态的意识
二、材料和技术的意识
第二章 从半立体到立体的全过程
节 从破坏到构成
一、破坏构成的形态
二、肌理构成
三、切线构成
四、练习
第二节 半立体的浮雕构成
一、抽象浮雕
二、具象浮雕
三、练习
第三节 柱体结构
一、练习
第四节 球体结构
一、练习
第三章 多体组合构成
一、块立体的组合
二、线立体的组合
三、板立体的组合
四、块、线、板的综合构成
五、练习
色彩的构成
章 色彩现象及其本质
节 色彩现象
第二节 色彩的本质
一、色彩的来源
二、光线和色彩的关系
三、色彩与视觉的关系
四、色彩与颜料
五、练习
第二章 色彩的表现
节 色彩的分类
一、无彩色
二、有彩色
第二节 色彩的属性
一、色相
二、明度
三、纯度
四、练习
第三节 色彩的体系
第四节 色彩表现的规律
一、色彩的混合
二、色彩对比的规律
三、色彩调和的规律
四、练习
第三章 色彩的知觉
节 色彩的感觉
一、色彩的温暖与寒冷感
二、色彩的前进与后退感
三、色彩的兴奋与冷静感
四、色彩的轻与重感
五、色彩的强与弱感
六、色彩的柔软与坚硬感
七、色彩的华丽与朴素感
八、色彩的明朗与阴郁感
九、色彩的易视性
十、练习
第二节 色彩的心理
一、色彩与音乐
二、色彩与味党
三、色彩与形状
四、色彩与个性
五、色彩与爱好
六、练习
第四章 色彩的搭配
节 以色相为依据的色彩搭配方案
一、同色相的配色
二、类似色相的配色
三、对比色相的配色
四、互补色相的配色
五、多色相的配色
六、练习
第二节 以明度为依据的色彩搭配方案
一、不同明度调子的配色
二、不同明度差的配色
三、明度调子与明度差的综合配色方案
四、练习
第三节 以纯度为依据的色彩搭配方案
一、弱纯度对比配色
二、强纯度对比配色
三、练习
第四节 以色调为依据的配色方案
一、练习
第五章 色彩构成法则
一、均衡的法则
二、律动的法则
三、强调的法则
四、渐进和晕退的法则
五、反复的法则
六、比例的法则
七、间隔的法则
八、空间混合的法则
九、流行的法则
十、练习
附图
基础构成法则在应用
设计中的体现
这次翻开这本《设计基础》,纯粹是出于好奇。我平时对设计这块接触不多,但“基础”两个字,总觉得是万物之始,或许能从中窥见些门道。拿到书后,第一感觉是它的分量,厚实,沉甸甸的,仿佛承载着不少知识。翻开目录,看到里面涉及的章节,比如“点、线、面”、“色彩构成”、“图形设计”等等,这些名词听起来都挺基础的,但具体怎么去“构成”,怎么去“设计”,我脑子里还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我一直觉得,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做不出好的东西,并不是因为缺乏创意,而是基础不扎实,不知道如何将脑海里的想法落地。这本书,我想就是来解决这个问题的。我希望它能像一位耐心细致的老师,一步一步地引导我,告诉我如何观察,如何分析,如何将那些看似简单的元素,通过巧妙的组合,变成具有视觉冲击力和意义的表达。我特别想知道,书中是如何讲解“负空间”的概念的,因为我总觉得,有时候留白比填满更能体现设计的高明之处。这本书的装帧也很朴素,没有过多花哨的装饰,给人一种严谨、专业的印象,这倒让我觉得更值得信赖。我希望能通过阅读这本书,不仅仅是了解设计理论,更能培养一种设计思维,一种对美的感知能力,以及一种将想法转化为视觉语言的实践能力。
评分说实话,我拿到这本书时,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我是一个对设计完全陌生的“小白”,平时接触的都是一些通俗易懂的读物,这类专业教材我通常会望而却步。但是,《设计基础》这本书,却给了我意想不到的惊喜。它从最基础的“点”开始讲起,然后过渡到“线”、“面”,再到更复杂的“色彩”、“图形”,循序渐进,逻辑清晰。书中没有使用过于专业的术语,或者说,即使有,也会在前面进行详细的解释,让我这个初学者也能理解。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关于“色彩心理学”的讲解。我之前一直以为颜色只是好看不好看的问题,看完书才知道,原来不同的颜色能引发人们不同的情感联想,比如蓝色代表冷静、信任,红色代表热情、警告。书中还举了很多实际应用的例子,比如在广告设计、室内设计中,如何巧妙运用色彩来影响消费者的情绪和购买欲望。这本书让我明白了,设计并不是凭空想象,而是一门有理可循、有法可依的学问。它不仅仅是教我怎么“画”,更是教我怎么“想”,怎么用视觉语言去沟通,去表达。
评分我是一位已经从业多年的平面设计师,平时工作主要以实际操作为主,对于一些理论知识,虽然知道有,但很少去深入研究。这次拿到《设计基础》,更多的是想从一个更专业的角度,来审视一下自己的设计理念和技巧。这本书的内容,果然没有让我失望。它对于“视觉语言”的阐述,非常深刻,我尤其对“负空间”和“视觉引导”这两个概念的分析,印象深刻。书中通过大量经典案例,详细拆解了优秀设计作品是如何巧妙运用这些原理,来达到吸引观众注意力、传递信息、引导视线流动的目的。我之前在工作中,也无意识地运用过这些技巧,但看完这本书,我才有了更系统、更深刻的理解。它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认为的“直觉”或者“经验”,其实都蕴含在这些基本的设计原理之中。这本书不仅适合初学者,对于有一定基础的设计师来说,也是一本很好的“回炉”教材,能够帮助我们巩固和深化理论知识,提升专业素养。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设计伦理”的讨论,这部分内容在很多同类书籍中都比较少见,但对于一个成熟的设计师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思考。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我一直以来都对艺术设计充满热情,但总觉得自己在理论层面有些欠缺,尤其是到了实际创作的时候,总是感觉抓不住核心,灵感来了也无法有效地组织和表达。这本书的内容,简直是把我脑子里那些零散的想法,一点一点地梳理清楚了。它讲到的“构成”原理,不只是生硬的理论灌输,而是通过大量的图例和案例分析,让我能直观地理解。比如,关于“对比”的章节,书中不仅列举了各种对比手法,还详细解释了它们在视觉传达中的作用,以及如何运用对比来突出重点、增强节奏感。我印象最深的是“统一与变化”这一部分,我之前总是把这两个概念分开理解,看完书才明白,原来它们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统一的基础上求变化,才能让设计既有整体感又不失新意。这本书的语言也很流畅,不像一些学术著作那样晦涩难懂,读起来很轻松,但又能学到很多东西。我尤其喜欢书中的一些小练习和思考题,能让我及时地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巩固理解。感觉读完这本书,我不仅在理论上得到了升华,在实践操作上也有了更明确的方向和方法。
评分这次阅读《设计基础》,让我对“设计”这个词有了全新的认识。我一直以为设计就是美学,就是把东西弄得好看就行。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想法。它让我明白,设计不仅仅是关于“美”,更是关于“功能”、“沟通”和“解决问题”。书中关于“用户体验”和“可读性”的讲解,让我受益匪浅。我尤其对“信息层级”的构建方法印象深刻。我之前在制作PPT或者海报的时候,总是把所有信息一股脑地堆上去,结果往往是杂乱无章,让人不知所云。看完这本书,我才明白,原来要根据信息的重要性,进行合理的划分和排布,用不同的字体、大小、颜色来区分,让观众能一眼看出重点,快速获取所需信息。这本书的内容非常实用,它不仅仅是理论的讲解,更充满了实践的指导。我感觉,它就像一本“设计武功秘籍”,把各种精妙的招式都传授给了我,让我能够运用这些“招式”,去创作出更具说服力、更有效的作品。这本书的编写风格也很独特,它不枯燥,反而像在听一位经验丰富的设计师娓娓道来,充满了智慧和启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