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手机维修一线资料速查速用
定价:45.00元
售价:30.6元,便宜14.4元,折扣68
作者:张新德,张泽宁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07-01
ISBN:9787111240518
字数:
页码:435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58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全书共分七大部分,主要介绍手机维修良方问答(易损元器件、故障特征、易开焊点等),手机常用和专用元器件参数、器件实物图、器件内部结构、器件封装图及说明(重点体现手机专用的新型元器件),手机维修实例速查,手机密码代码,手机品牌电路原理图和手机拆机技巧。书末还附录了手机常用英语的英汉对照。本书是手机维修的实用工具书。
本书适用于手机专业维修技术人员、初学维修人员、业余维修人员、售后服务人员、职业培训学校师生、新农村建设技能培训学院及手机维修爱好者。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对“维修的智慧”的提炼和总结。很多时候,真正区分优秀维修技师和普通技师的,不是技术知识的多少,而是处理那些不常见的、模糊的故障时的经验和判断力。这本书在很多关键的维修节点后,都加入了一个“经验之谈”或“陷阱警示”的侧边栏。这些内容往往篇幅不长,但信息密度极高。比如,在处理触摸IC进水腐蚀时,它不仅仅告诉你如何清洗,还警告了特定区域的PCB板在加热后容易产生微裂纹的风险,建议使用更温和的清洁剂和更低的温度。这些看似是“软性”的建议,实际上是作者团队在无数次实践中踩过的“坑”的结晶。它教会我们如何“安全地”进行维修,如何识别那些看似正常,实则隐藏着二次损坏风险的操作。这种对细节经验的传承,比单纯的技术手册更有价值,它真正提升了维修人员的职业素养和故障判断的准确性。
评分这本书的实用性和时效性方面,也做得非常出色。我留意到其中收录了很多针对近两年发布的主流旗舰机型的维修资料,这在同类书籍中是相当难得的。通常,技术资料的更新速度很难跟上手机行业的迭代速度,很多书籍内容可能还没焐热就过时了。但这本书似乎建立了一个高效的内容收集和验证体系。举个例子,我最近接手的一台折叠屏手机,其独特的铰链和柔性屏连接器的维修难点非常突出。书里专门辟了一个章节,详细描述了如何安全地拆卸和重新连接这些高敏感部件,包括对特定胶水和屏蔽罩的处理方法,甚至还提到了供应商对这些新材料的官方维护建议。这些信息绝不是随便在网上拼凑就能获得的,它们带有很强的“一手”痕迹。对于我们维修人员来说,时间就是金钱,能够快速获取到最新的、经过验证的维修路径,直接关系到接单效率和客户满意度,这本书在这方面提供了极大的助力。
评分从阅读体验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编排逻辑非常符合一线维修人员的日常工作习惯。它不是按照手机的硬件模块顺序来组织内容的,而是按照“故障现象”来构建索引和章节。比如,如果你遇到客户抱怨“听筒无声”,你不需要先搞清楚听筒电路图在哪里,而是直接翻到“音频子系统故障排查”部分,里面会按照从最简单到最复杂的顺序给出排查步骤:首先是软件设置和测试,然后是音频解码IC到听筒的线路检测,再到功放电路的供电检查。这种以问题为导向的组织结构,极大地减少了查找信息的时间成本。而且,每一步的排查都对应着不同的维修等级和工具要求,清晰地标明了“需要示波器”、“仅需万用表电压档位”等,让维修师傅能根据手头的资源,立即决定下一步的操作,避免了不必要的工具准备和时间浪费。
评分我必须得说,这本书的内容深度完全超出了我对“速查速用”这类标题的预期。很多市面上的速查手册,往往只停留在故障代码查询和基本的功能介绍层面,治标不治本。但这本书深入到了底层逻辑和硬件设计哲学层面。它花了相当大的篇幅去解析现代智能手机SoC(系统级芯片)的工作原理,尤其是涉及到电源完整性、射频信号的路径阻抗匹配等高阶概念。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讲解具体维修流程时,总是会先铺垫相关的原理知识。例如,在讲解屏幕驱动IC(DDIC)故障维修时,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换掉这个IC”,而是分析了DDIC与CPU、内存之间的数据交换协议,以及驱动时序的时钟信号要求。这使得维修不再是简单的“替换零件”,而是基于对系统运行机制的深刻理解。这种知识结构,让我在面对跨品牌、跨代际的疑难杂症时,能够快速迁移已有的知识体系,举一反三地去推测潜在的故障源头,而不是被固定的维修流程所束缚。这种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的深度,让这本书的价值远远超过了一本普通的工具书。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真是让人眼前一亮,特别是那些复杂的电路图和元件布局图,居然能做得如此清晰直观。我过去看过的很多维修手册,图文总是挤在一起,看着就头疼。但这本书不一样,它似乎深谙“大道至简”的道理,每一张图都经过精心设计,关键的信号路径、测量点都用醒目的颜色或符号标出来了,即便是初次接触某个特定型号手机维修的人,也能很快找到重点。而且,它不仅仅是展示图,还配有非常详尽的文字说明,解释了为什么某个测试点是关键,出现哪种异常波形需要关注哪个模块。比如在处理主板虚焊或者IC虚焊导致的间歇性故障时,书里给出的热成像参考图和相应的电阻/电容值对比,简直是现场救星。我记得上次为一个客户修一个非常棘手的电源管理芯片虚焊问题,翻遍了网上的各种论坛都没有找到明确的参考点,最后就是靠这本书里关于某型号电源IC的“拐点检测”章节,让我准确锁定了故障点。这种对细节的把控和对实操的尊重,绝对是专业人士必备的工具书,而不是那种泛泛而谈的入门教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