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学习指导与解题指南
:32.20元
售价:21.9元,便宜10.3元,折扣68
作者:杨拴科,赵进全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07-01
ISBN:978704014551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00kg
本书是作者按照“高等工业学校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针对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编写的。它是作者主编的《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材的教学参考书,章次按主教材的章次安排,包括半导体二极管及其应用、晶体管及放大电路基础、场效应晶体管及其放大电路、集成运算放大器、反馈和负反馈放大电路、集成运放组成的运算电路、信号检测与处理电路、信号发展生器、功率放大电路、直流稳压电源等。各章内容均包含:教学要求、基本概念与分析计算的依据、基本概念自检题与典型题举例、课后习题及其解答。书中通过典型题分析扩充了主教材中的部分内容,附录为西安交通大学近年来本科生的“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期末考试题及研究生入学考试题。
本书可作为本、专科生学习“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辅导教材,也可作为有关专业硕士研究生报考人员的复习参考书。
1 半导体二极管及其应用
1.1 教学要求
1.2 基本概念与分析计算的依据
1.3 基本概念自检题与典型题举例
1.4 课后习题及其解答
2 晶体管及放大电路基础
2.1 教学要求
2.2 基本概念与分析计算的依据
2.3 基本概念自检题与典型题举例
2.4 课后习题及其解答
3 场效应晶体管及其放大电路
3.1 教学要求
3.2 基本概念与分析计算的依据
3.3 基本概念自检题与典型题举例
3.4 课后习题及其解答
4 集成运算放大器
4.1 教学要求
4.2 基本概念与分析计算的依据
4.3 基本概念自检题与典型题举例
4.4 课后习题及其解答
5 反馈和负反馈放大电路
5.1 教学要求
5.2 基本概念与分析计算的依据
5.3 基本概念自检题与典型题举例
5.4 课后习题及其解答
6 集成运放组成的运算电路
6.1 教学要求
6.2 基本概念与分析计算的依据
6.3 基本概念自检题与典型题举例
6.4 课后习题及其解答
7 信号检测与处理电路
7.1 教学要求
7.2 基本概念与分析计算的依据
7.3 基本概念自检题与典型题举例
7.4 课后习题及其解答
8 信号发生器
8.1 教学要求
8.2 基本概念与分析计算的依据
8.3 基本概念自检题与典型题举例
8.4 课后习题及其解答
9 功率放大电路
9.1 教学要求
9.2 基本概念与分析计算的依据
9.3 基本概念自检题与典型题举例
9.4 课后习题及其解答
10 直流稳压电源
10.1 教学要求
10.2 基本概念与分析计算的依据
10.3 基本概念自检题与典型题举例
10.4 课后习题及其解答
附录1 西安交通大学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考试题(2001年12月)
附录2 西安交通大学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考试题(2002年12月)
附录3 西安交通大学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考试题(2003年12月)
附录4 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题(2002年)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
附录5 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题(2003年)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
附录6 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题(2004年)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
从装帧和整体的阅读体验来看,这本书的排版是比较传统的,虽然信息密度很高,但布局清晰,不会让人感到拥挤。纸张的韧性也很好,反复翻阅和折叠标记也不会轻易损坏。关于内容上,我最大的感受是它非常扎实地聚焦于“模拟电子技术”这个核心领域,对数字电路或者微处理器接口等跨学科内容几乎没有涉及,这对于想要系统梳理模拟基础的人来说是专注的体现。不过,也正因为这种高度的聚焦,我在尝试将书中的理论知识应用到我正在接触的低功耗设计项目中时,发现书中对于噪声分析、失真分析(如谐波失真、互调失真)的深入讨论篇幅相对较少。这些在实际电路设计中至关重要的“非理想因素”的处理,似乎只是点到为止,并没有深入展开到可以指导设计优化的层面。因此,这本书更像是打地基的砖石,坚固无比,但要盖起一座现代化的摩天大楼,读者可能还需要在其他更前沿或更侧重实践的文献中寻找更精细的“装饰和设备说明书”。
评分我注意到这本书的习题部分是它的核心卖点,设计得非常有层次感。前面对基础概念的巩固题,通常是直接套用书本例题的变体,旨在确保你对基本公式的记忆和应用是熟练的;中等难度的习题则开始要求综合运用不同章节的知识点进行分析;而后面的挑战性题目,确实能让人伤一番脑筋,它们往往需要一些巧妙的转换思路才能找到切入点。这种阶梯式的难度设计,对于备考来说是极好的训练。但这里有一个细节让我有些困惑:对于那些难度较高的题目,解答部分往往直接给出了最终答案或关键步骤的推导,缺少了对“陷阱”的警示或者对不同解法的横向比较。电子技术领域常常存在多种解题路径,如果能对那些容易混淆或容易出错的步骤进行专门的注解说明,比如“注意此处相移的变化”,或者“另一种常见的错误思路是……”,那么这本书的指导价值将不再局限于“解题”本身,而是提升到“避免犯错”的层面,这对于提高实战能力非常有帮助。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挺朴实的,一看就知道是那种实打实的教材辅导类的书籍,没有太多花哨的装饰。拿到手里能感觉到纸张质量不错,摸起来挺光滑的,印刷清晰,字迹也很工整,看起来比较舒服。我特别关注了目录,感觉编排得很有逻辑性,从基础概念到复杂的电路分析,层次分明,这点对于初学者来说非常重要。尤其是一些重点章节,作者似乎用了不同的字体或者加粗来强调,能让人一眼看出哪里是核心知识点。不过,说实话,我更期待的是它在内容上能提供更深入的视角,比如在每个章节后面能否增加一些实际应用案例的分析,这样理论结合实践,学习起来会更有代入感。比如,在讲解放大电路时,如果能结合一些常见的音频放大器或者电源稳压电路的实际设计思路,那就更好了。目前的这个版本,看起来更像是一个扎实的复习工具书,对于打牢基础知识框架很有帮助,但如果能再增加一些激发思考的“为什么”和“怎么办”的探讨,那就更完美了。总体来说,外观和结构上给人一种可靠、专业的印象,值得信赖。
评分这本书的章节划分和知识点的铺陈方式,确实是按照经典的教学大纲来的,非常循规蹈矩,这一点既是优点也是一种局限。优点在于,它覆盖的知识点非常全面,几乎涵盖了我们专业课考试中会涉及到的所有基础概念和计算方法,公式推导过程也写得比较详尽,即便是自学遇到瓶颈时,也能通过反复研读这些推导步骤找到思路。但是,我个人希望在讲解一些非线性元件的特性,比如二极管和三极管的动态特性分析时,能引入更多现代仿真软件(如Spice)的截图或操作流程作为辅助说明。现在的文字描述虽然准确,但在直观感受上还是缺少了那么一点“动感”。我试着按照书中的例题去手动计算了好几个复杂的晶体管偏置电路,步骤是严谨的,但耗时较长,如果能有一个快速验证的软件辅助参考,学习效率可能会大大提高。它更像是一本传统意义上的“题海战术”准备材料,对于巩固计算能力很有价值,但对于培养现代电子工程师的实践思维,还有提升空间。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总体来说偏向于学术和严谨,用词精准,很少有模棱两可的表达,这对于需要精确理解定义的理工科学习者来说是件好事。我尤其欣赏它在概念引入时所使用的那种不厌其烦的解释方式,它不像某些参考书那样上来就抛出结论,而是先从物理本质开始铺垫,比如讲解负反馈的引入对系统稳定性和带宽的影响时,那种层层递进的论述,让我对反馈理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而不是仅仅记住几个公式。然而,这种严谨性在某些需要启发性的地方,反而显得有些刻板了。例如,在讲解运算放大器的输入级设计时,如果能穿插一些大师级的电路设计哲学,或者引用一些经典论文中的观点来佐证,这本书的厚度感和权威性会更强。现在读起来,感觉就像是在跟一个非常博学但略显严肃的老师在学习,知识点掌握得很好,但学习的“乐趣”和“启发性”稍微欠缺了一点,更侧重于“教你如何解题”而非“教你如何思考问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