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数字信号处理学习指导与习题精解
:23.90元
售价:16.3元,便宜7.6元,折扣68
作者:陈后金,薛健,胡健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11-01
ISBN:978704017749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本书是陈后金等编写的《数字信号处理》主教材的配套参考书,是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百门精品课程教材建设计划”精品项目的研究成果。
主教材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五”*规划教材,自2004年推出以来,受到读者的欢迎。考虑到这门课程是电气信息专业学生的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并且是很多专业的考研课程,作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编写了这本学习指导,以期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本书共分9章,具体内容是:离散信号与系统分析基础、离散傅里叶变换、快速傅里叶变换、IIR数字滤波器的设计、FIR数字滤波器的设计、功率谱估计、数字系统的结构、多速率信号处理基础、信号时频分析与小波分析。每章包括基本知识与重要公式、学习要求、重点和难点提示、思考题、习题精解五部分。另外附录收录了北京交通大学2001年至2005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及详解。
本书可供讲授、学习“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的师生作为教材配套参考书使用,也可供准备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学生作为考前辅导书使用。
这本书的理论深度和覆盖范围,着实让人眼前一亮,感觉作者在编写时是下了大功夫的。它没有仅仅停留在概念的罗列上,而是非常深入地探讨了傅里叶变换、Z变换这些核心工具的数学推导过程。我特别欣赏它在阐述离散时间系统和模拟系统之间的联系时所展现出的严谨性,这对于我这种需要打牢基础的初学者来说,简直是及时雨。它并没有像某些书籍那样,一上来就抛出公式然后要求死记硬背,而是花了大量的篇幅去解释每一个假设背后的物理意义和数学逻辑。我花了很长时间去啃那些关于窗函数设计的部分,作者的描述层层递进,从理想滤波器的问题引入,逐步过渡到实际工程中的有限长序列处理,这种由浅入深的讲解方式,极大地降低了理解门槛。总而言之,它提供了一个非常扎实、可以说是硬核的理论框架。
评分关于习题部分的设置和解析,我感觉它更偏向于“精解”而非“精选”。我浏览了一下后面的练习题,发现它们更像是对书中理论知识点进行验证和巩固的工具,难度设置上总体偏向于中等,对于那些已经掌握了基础概念的读者来说,可能深度略显不足。但它的亮点完全体现在“精解”二字上——每一道例题的解答过程都极其详尽,几乎是手把手地展示了计算的每一步骤,这一点对于自我学习者来说是无价的。很多时候,我们不是不会做,而是卡在了中间某一步的代数化简或者概念应用上。这本书的解析部分,就精准地指出了这些“卡点”,甚至会用不同的方法来验证同一个结论,展现了解决问题的多样性思维。如果能增加一些更贴近实际工程应用场景的综合性大题,那就更完美了。
评分这本书在工具应用和软件实现方面的结合度,是我认为它相较于纯理论著作最突出的优势之一。虽然它主要聚焦于理论和习题,但在介绍某些关键算法(比如快速傅里叶变换FFT)时,作者会适当地穿插一些关于如何使用标准工具包来验证这些理论结果的简短说明。虽然没有深入到具体的编程代码层面,但这种“理论指导实践”的暗示性描述,对于打算将知识应用于实际项目中的读者非常友好。它成功地搭建了一座理论与工程之间的桥梁,让你知道书本上的这些抽象公式,在实际的DSP芯片或者MATLAB环境中是如何被映射和实现的。这种务实的态度,让这本书的价值远超一本普通的教科书,更像是一份高质量的实践参考手册的理论基础部分。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装帧设计,说实话,初拿到手的时候我有点小小的失望。封面设计得相当朴素,那种感觉就像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教材,配色也比较沉闷,缺乏现代科技书籍应有的那种灵动感和视觉吸引力。我本来期待看到一些更具现代感的图形元素,比如一些频谱图的抽象表达或者更鲜明的色彩对比来烘托“数字”和“信号”的主题。内页的纸张质量中规中矩,不算特别精良,长时间阅读的话,眼睛容易感到疲劳。不过,进入正文部分后,这种初步的视觉上的遗憾就被迅速冲淡了。字体选择清晰易读,行距安排得当,至少保证了信息传递的效率。如果能在这方面多下点功夫,比如增加一些彩色插图来辅助解释复杂的算法流程,这本书的整体体验感会提升一个档次,毕竟面对的是一个技术性这么强的领域,直观的视觉辅助是多么重要啊。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严谨到近乎古板”。作者的叙述方式极其书面化,用词精准,几乎没有出现任何非正式的、口语化的表达。这在传达精确的数学概念时是极大的优点,保证了信息传递的无歧义性。然而,对于习惯了网络化、轻松阅读体验的当代读者而言,这种风格在初期可能会带来一定的阅读阻力。比如,某些章节的过渡显得有些生硬,从一个概念突然跳到另一个相关但略有区别的概念,中间缺乏柔和的引导。阅读过程中,我感觉自己像是在啃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需要付出额外的注意力去梳理作者的逻辑链条。它要求读者必须保持高度的专注力,否则很容易在密集的公式和严谨的定义中迷失方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