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UMTS中的WCDMA – HSPA演进及LTE(原书第5版)
定价:158.00元
售价:107.4元,便宜50.6元,折扣67
作者:(芬)霍玛,(芬)托斯卡拉,杨大成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3-01
ISBN:978711136685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763kg
编辑推荐
点击查看:
内容提要
《UMTS中的WCDMA:HSPA演进及LTE(原书第5版)》是一本非常和的WCDMA技术方面的参考书,主要介绍了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WCDMA无线传输技术,重点是WCDMA的技术特点和演进。具体内容为:WCDMA技术及其标准化、WCDMA无线接入网络结构、物理层与无线接口协议、无线网络规划与无线资源管理、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HSDPA)、高速上行链路分组接入(HSUPA)、WCDMA新业务与性能分析、高速分组接入技术的演进(HSPA )、UTRAN的长期演进(LTE)、基于TDD的TDSCDMA、家庭基站以及终端射频的设计等。
本书可供从事电信工作,特别是从事移动通信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阅读;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或从事相关课题研究的本科生、研究生的重要参考书。
目录
译者序
原书前言
原书致谢
章 导言
第2章 UMTS业务
第3章 WCDMA导论
第4章 WCDMA的产生背景及标准化
第5章 无线接入网结构
第6章 物理层
第7章 无线接口协议
第8章 无线网络规划
第9章 无线资源管理
0章 分组调度
1章 物理层性能
2章 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
3章 高速上行链路分组接入
4章 多媒体广播多播业务
5章 HSPA的演进
6章 HSPA多载波方式的演进
7章 UTRAN的长期演进
8章 TDSCDMA
9章 家用Node B和Femto小区(Femtocell)
第20章 终端的射频设计难点
本书缩略语表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设计,虽然简单,但极大地提升了阅读体验,特别是那些用于展示波形和帧结构的示意图,线条清晰、层次分明,即便是初次接触OFDM或SC-FDMA复杂时频结构的读者,也能迅速抓住核心概念。我个人认为,一本技术著作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能否将复杂性转化为清晰的视觉信息,而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不是那种堆砌大量公式和枯燥文字的教科书,而是更像是一份精心准备的、可以随时翻阅的工程参考手册。对于我这种需要在不同项目间切换、快速回顾某个特定协议参数的工程师来说,清晰的索引和章节划分显得尤为重要,这本书在这方面考虑得很周到。它确保了读者在需要快速定位某个特定的RRC信令流程或物理层配置参数时,能够毫不费力地找到答案,这种实用主义的编写风格,是衡量一本优秀工程书籍的重要标准。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远超出了单纯的技术手册范畴,它更像是一本关于移动通信“生态系统”演变的深度报告。在阅读关于HSPA演进的部分时,我注意到了作者对网络侧的资源调度策略进行了非常深入的剖析。这不再是孤立地看单个小区性能,而是将视角提升到整个蜂窝网络的宏观管理层面。例如,如何平衡不同业务流的QoS需求,如何在低负载和高负载场景下动态调整传输块大小和调制编码方案(MCS)。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将这些软性管理策略和底层硬件实现联系起来的资料,而这本书恰好填补了我的空白。它清晰地展示了,从WCDMA的固定带宽分配向HSPA的灵活速率匹配演进,不仅仅是芯片能力的提升,更是整个网管系统思维模式的转变。这种对系统级优化的关注,体现了作者对整个移动通信产业生命周期的深刻理解,让读者在学习技术的同时,也能培养出系统架构师的思维模式。
评分阅读这本书的过程,更像是一次穿越时空的通信技术发展史的考察之旅。我发现作者在处理技术细节时,展现出了一种近乎苛刻的严谨性,这一点对于我们这些需要将理论转化为实际部署方案的从业者来说至关重要。例如,在讨论到LTE的OFDMA接入技术时,它并没有止步于介绍原理,而是深入探讨了如何在高频段和复杂多径环境下保证系统的正交性,以及在上下行链路中功率控制的精妙设计。书中对物理层协议栈的层层剥开,让我对数据包如何在空口高效传输有了更立体的认识。我特别欣赏它在对比WCDMA和LTE核心网架构时的细腻之处,那种“承前启后”的叙事方式,使得读者能够清晰地把握每一次技术飞跃背后的驱动力——是带宽需求的压力,还是延迟指标的挑战。我感觉作者不仅是技术的专家,更是一位出色的教育家,他懂得如何用最恰当的类比来解释那些原本晦涩难懂的参数集和信道编码方案,极大地降低了学习曲线的陡峭程度。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虽然朴实,但那种沉稳中透着专业的气息,让我对即将翻开的内容充满了期待。我个人对移动通信领域,特别是3G到4G过渡阶段的技术演进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这本书的标题直接点明了核心——WCDMA到HSPA的升级路径,以及LTE的崛起。老实说,市面上关于这些技术的教材汗牛充栋,但很多要么过于偏向理论的数学推导,让人望而却步;要么就是流于表面的概念介绍,缺乏深度。我希望这本书能在两者之间找到一个绝佳的平衡点,尤其是在实际应用案例和系统架构分析上能多下功夫。我特别关注那些关于射频前端优化、干扰抑制算法以及切换流程(Handover)的详细描述,因为这些是支撑网络稳定运行的关键。如果它能清晰地梳理出从UMTS基本架构出发,每一步演进(如HSDPA、HSUPA、HSPA+)带来的性能增益和技术壁垒,并用清晰的图表来佐证,那么这本书就绝对是工程师案头不可或缺的参考手册。我期待它能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工程师在给我做一对一的辅导,深入浅出地剖析每一个技术细节的来龙去脉。
评分坦白讲,第一次接触到这本书时,我有些担心它过于侧重于理论的“陈旧”部分,毕竟现在5G和6G已经在路上。然而,事实证明,对WCDMA和HSPA演进的透彻理解,是真正掌握LTE和未来技术基石的关键所在。这本书在讲解LTE的MIMO技术时,其引入的视角非常独特,它不是直接跳到复杂的预编码算法,而是先回顾了在WCDMA/HSPA时代,多天线技术是如何被初步尝试和局限的。这种“追本溯源”的叙述方式,使得读者能够真正理解为什么LTE需要引入更先进的多用户MIMO(MU-MIMO)的概念,以及这些技术对频谱效率的革命性影响。此外,书中对网络协同和异构网络(HetNets)的早期讨论也相当有见地,预示了后续网络部署的复杂性。它提醒我们,任何新的技术都不是真空产生的,而是建立在对前一代系统局限性的深刻反思之上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