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宝宝辅食营养全书
定价:49.80元
作者:王宛如
出版社: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9-01
ISBN:978755763494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应该从何时开始给宝宝吃辅食?”“宝宝需要什么的营养?”“哪些食材对宝宝有益?”“哪些会宝宝过敏?”从宝宝吃辅食开始,身为父母的我们就得认真地思考孩子的饮食。譬如:4个多月的宝宝以吃食物泥为主;宝宝开始长牙了,就要为培养咀嚼与消化能力而设计菜单;宝宝渐渐长大了,味蕾也开始挑剔了,就要搭配多样化的食材,以简单调味突显食物的原味,让他们吃到真食物。爸爸妈妈们可以通过亲手为宝宝制作食物,一起上桌分享美味,与宝宝建立更好的亲子关系,帮助宝宝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另外,不同阶段的宝宝所需要的营养量、采用的烹调方式是不一样的,希望新手爸爸妈妈能从这本书中学到正确的科学喂养知识和各式辅食制作方法。宝宝吃得好,父母才放心,让宝宝在美食中健康成长吧!
目录
Part1 观念篇
何时开始吃辅食?每个孩子都一样吗?
0~3岁宝宝每天必需的营养是什么?
哪些食材会让宝宝过敏?
哪些食材会对宝宝有益?
辅食各时期食物形态
婴幼儿饮食建议量
认识六大类食物与分量
各类食材的处理与保存
辅食冰砖制作
高汤处理与保存
辅食烹调用具与食器
Part2~1岁宝宝篇
1~12个月宝宝饮食建议
阶段一 5~6个月
宝宝饮食前线
超级食物:米汤、米糊、糙米、燕麦、苹果
5~6个月饮食建议表
5~6个月一餐设计分量
一周买菜计划
16道食谱与做法
阶段二 7~9个月
宝宝饮食前线
超级食物:南瓜、蛋黄、猪肝
7~9个月饮食建议表
7~9个月三餐设计分量
一周买菜计划
32道食谱与做法
阶段三 10~12个月
宝宝饮食前线
超级食物:豆类、番茄、洋葱
10~12个月饮食建议表
10~12个月三餐设计分量
一周买菜计划
30道食谱与做法
Part3 1~3岁宝宝篇
1~3岁幼儿饮食建议
阶段四 13~18个月
宝宝饮食前线
超级食物:猪肉、菠菜、鲑鱼
13~18个月饮食建议表
13~18个月三餐设计分量
一周买菜计划
30道食谱与做法
阶段五 19~36个月
宝宝饮食前线
超级食物:奶制品、黑芝麻、豆干
19~36个月饮食建议表
19~36个月三餐设计分量
一周买菜计划
30道食谱与做法
Part4 生病饮食篇
发烧感冒
营养建议
4道食谱与做法
食物过敏
营养建议
4道食谱与做法
口腔溃疡
营养建议
4道食谱与做法
腹泻(拉肚子)
营养建议
4道食谱与做法
便祕
营养建议
4道食谱与做法
Part5 附录篇
婴幼儿辅食Q&A;
宝宝辅食饮食记录表
辅食周间买菜计划表
作者介绍
王婉如:营养师,毕业于辅仁大学食品营养系营养组、台北医学大学生物技术研究所。
飨在家厨师团队:本书菜单由林庆华主厨亲自率领飨在家厨师团队共同研发。飨在家为飨宾餐饮事业旗下品牌,和飨食天堂、果然汇、开饭川食堂等餐厅为姊妹品牌。书中的158道食谱由林庆华主厨率领料理团队研发设计,食材天然、营养均衡、造型美观,让宝宝吃得健康又开心。
文摘
序言
这本育儿书真是把我从迷雾中解救出来了,最近刚开始给宝宝添加辅食,各种焦虑涌上心头,网上信息碎片化,看得我眼花缭乱,不知道该信谁的。这本书的出现简直就像一盏明灯,让我找到了清晰的指引。作者的文笔非常亲切,读起来完全没有那种枯燥的专业术语感,更像是邻家有经验的妈妈在手把手教你。从最基础的如何判断宝宝是否准备好辅食,到每种食材的处理方法,都讲得特别细致。我尤其喜欢它对于食材营养价值的解析,不是简单地罗列,而是结合宝宝的生长发育阶段来讲解,让我能更明白为什么要在这个时间点引入某种食物。它不是那种只讲理论的书,里面大量的实用操作指南,比如辅食制作的工具推荐,不同月龄的食谱示例,甚至连如何应对宝宝“拒食”都有提及,真的非常贴心。我按照书里的建议开始尝试,宝宝的接受度明显提高,这让我信心倍增。这本书真正做到了把科学喂养和日常操作完美结合,让我这个新手妈妈感觉踏实多了。
评分我一直觉得给孩子做辅食是个技术活,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更重要的是一份耐心和科学的态度。这本书的结构安排得很有逻辑性,从宏观的喂养理念到微观的操作细节,层层递进,让人很容易吸收。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过敏源”的介绍部分,写得非常严谨和细致,提供了非常实用的“试敏”流程和观察要点,这对于我们担心宝宝出现不良反应的家长来说,无疑是定心丸。而且,这本书不光关注“吃什么”,更关注“怎么吃”的体验感,比如食物的质地、温度的控制,这些看似微小的细节,作者都一一强调了对宝宝味觉和咀嚼能力发展的重要性,这一点真的非常高明,很多其他书都会忽略这些。我尝试着改变了以往的喂食方式,加入了更多“手指食物”的尝试,宝宝自己抓着吃,不仅锻炼了手眼协调能力,吃饭的积极性也高了不少。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教会你如何建立一套适合自己宝宝的喂养体系,而不是死板地照搬食谱。
评分坦白说,市面上关于宝宝辅食的书汗牛充栋,但很多都流于表面或者过于推销某种理念。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散发出的那种基于多年实践的沉稳和智慧。我特别欣赏它在处理“误区”和“常见问题”时的那种从容不迫,不像有些书那样把小问题无限放大,制造不必要的恐慌。相反,它用非常平和的语气解释了为什么会发生这些情况,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比如,关于如何平衡铁、锌等微量元素的补充,这本书给出的建议非常中肯,既强调了食物来源的重要性,又指出了何时需要咨询专业人士。它鼓励家长相信自己的直觉,同时用科学知识武装头脑,这种平衡感把握得非常好。书中的图片和插画也很有帮助,虽然不是那种华丽的摄影作品,但那些清晰的手绘图解,能让你一眼就明白某个步骤的操作要领,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为“时间紧张型”父母量身定做的!我本来还担心,要给宝宝吃得健康营养,是不是意味着我每天都要在厨房里耗上好几个小时?这本书彻底打消了我的顾虑。它里面介绍了很多“批量准备”和“冷冻储存”的技巧,非常高效实用。比如,它详细介绍了如何一次性制作一周的辅食泥,并且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分装和保鲜,确保营养不流失。这对于我们这些需要平衡工作和育儿的家长来说,简直是救星。更重要的是,它也考虑到了“餐桌多样性”的问题,即使是批量准备的食物,也能通过不同的搭配和二次加工,让宝宝吃得不腻烦。我发现,自从用了书里的方法后,我周末花两个小时准备好的食材,能支撑我工作日轻松应对早餐和午餐,晚餐再现做一些简单的蔬菜泥或肉糜,效率提升了不止一个档次。这本书的实用性已经远远超出了食谱的范畴,更像是一本育儿时间管理手册。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最大感触是“尊重天性”。它并不强求所有的宝宝都要在某一个时间点达到某个标准,而是非常强调个体差异。作者反复提到,每个宝宝的肠胃消化能力、咀嚼意愿都是不一样的,父母需要像侦探一样去观察和记录自家宝宝的反应。这种鼓励家长深入观察、个性化调整的理念,让我感觉自己不再是教育机器下的一个执行者,而是真正参与到宝宝成长的定制化过程中。书中关于如何循序渐进地从泥状过渡到碎末状食物,再到手指食物的描述,充满了对宝宝身心发展的尊重,每一步都留有余地和缓冲时间。它没有制造“必须赶上同龄人”的压力,而是让我们安心地陪伴宝宝以他自己的节奏成长。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宝宝的哭声、拒绝进食的信号都有了更深的理解,这种建立在爱与科学基础上的喂养关系,才是育儿路上最宝贵的财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