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体验,中医入门之道 6
DY讲 初识中医 7
一、中医学都讲了什么 8
(一)关于生理 8
(二)关于病理 9
(三)关于治疗 10
二、中医是如何看病的 11
三、学习中医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12
(一)古今思维方式的关系 13
(二)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13
(三)自学与求师的关系 14
第二讲 中医思想之谜——阴阳五行 15
一、体验阴阳五行 15
(一)体验阴阳 15
(二)体验五行 17
二、阴阳五行与中医学 19
(一)阴阳五行与人体 19
(二)阴阳五行与疾病 20
第三讲 人体生理之谜——脏腑经络 22
一、脏腑 22
(一)五脏 22
(二)六腑 24
二、气血 26
三、经络 27
第四讲 人体病理之谜——正邪之争 29
一、对正气的解说 29
二、对邪气的解说 30
(一)外感之邪 30
(二)内生之邪 33
三、正邪之争 34
四、关于体质 36
第五讲 中医诊法之谜——望闻问切 37
一、望诊 38
(一)望神 38
(二)望色 38
(三)望形 39
(四)望态 39
(五)望舌 39
二、闻诊 41
三、问诊 41
(一)系统问诊 41
(二)特定问诊 42
四、切诊 43
(一)脉诊的基础知识 44
(二)中医诊脉,诊什么 44
(三)脉诊的价值 45
(四)诊脉的基本步骤 46
第六讲 中医辨证之谜——八纲脏腑 47
一、八纲辨证 47
(一)辨表里 47
(二)辨寒热 48
二、脏腑辨证 49
(一)辨病性 49
(二)辨病位 51
三、体质辨证 52
(一)什么是体质 53
(二)体质是怎样形成的 53
(三)判断体质的方法 53
(四)如何改善体质 54
第七讲 中药性情之谜——四气五味 56
一、四气 57
(一)寒性药说 57
(二)凉性药说 58
(三)热性药说 58
(四)温性药说 59
二、五味 60
(一)辛味药 61
(二)酸味药 61
(三)苦味药 61
(四)甘味药 62
(五)咸味药 62
三、常用中药100味 63
(一)实证用药 63
(二)虚证用药 66
(三)五脏用药示例 66
第八讲 中药配伍之谜——君臣佐使 68
一、实证用方 70
(一) 治风剂 70
(二) 祛寒剂 72
(三) 清热剂 72
(四) 祛痰湿剂 73
(五) 祛暑剂 74
(六) 理气剂 75
(七) 理血剂 75
(八) 消食剂 75
二、虚证用方 76
(一) 补气剂 76
(二) 补血剂 76
(三) 补阴剂 76
(四) 补阳剂 77
三、五脏用方示例 78
(一)治肺剂 78
(二)治心剂 78
(三)治脾剂 79
(四)治肝剂 80
(五)补肾剂 80
第九讲 名医成就之谜——医案解读 81
一、学医案,学什么 82
(一)中医诊断思路 82
(二)中医治疗思路 82
(三)处方用药思路 84
二、学医案,怎么学 85
(一)兴趣DY的原则 85
(二)广开途径,搜罗医案 85
(三)正确看待失误案 86
三、循序渐进 86
(一)初级识证阶段 86
(二)中级辨证阶段 87
(三)高级论治阶段 87
第十讲 针灸奇效之谜——经脉原理 88
一、经脉设立原理 89
二、经络脏腑相合原理 89
三、经脉功用原理 90
四、经络诊治原理 91
五、十二经脉概要 92
第十一讲 针灸奇效之谜Ⅱ——经络辨治 96
一、胸部要穴 97
二、腹部要穴 97
三、背部要穴 99
四、针灸医案解读 99
第十二讲 再识中医 103
一、学贵有恒 103
二、通经致用 103
三、三医并重 103
四、漫话门派 105
五、学院中医 106
六、重视经典 107
七、读懂疾病 107
附一 自学中医入门B读 108
附二 辨证练习之参考答案 113
附三 网友学习感言 115
附四 论医学与科学 116
后记 120
显示全部信息我一直对传统文化和养生之道很感兴趣,但市面上中医类的书籍,要么过于学术化,充斥着我看不懂的古文和复杂的理论;要么就是一些泛泛而谈的养生秘籍,缺乏科学的依据和系统性的指导。《零起点学中医》则恰恰填补了我的需求。它像一位耐心细致的向导,带领我一步步探索中医的奥秘。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讲解“阴阳五行”这些核心概念时,并没有直接抛出复杂的理论模型,而是通过类比自然界的变化、人体的生理功能等,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让我能够很容易地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书中的辨证思路也是我学习的重点,它教会我如何观察人体的表象,通过“望闻问切”的原理,去分析身体内部的失衡。这种“由表及里”的思维方式,让我觉得中医的诊断逻辑非常严谨和科学,也让我对自己的身体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评分我抱着尝试的心态翻开了《零起点学中医》,原本以为会是一本枯燥乏味的教科书,没想到它给我带来了巨大的惊喜。这本书最大的优点在于,它能够将中医那些听起来很“玄”的概念,用非常接地气的方式讲解清楚。比如,关于“湿邪”的描述,作者不仅仅告诉我们湿邪是什么,还会形象地比喻它就像阴雨天里的潮湿空气,黏腻不爽,容易滞留,并进一步分析湿邪是如何影响我们的身体,比如让人感到头重、乏力、食欲不振等。这样的讲解方式,让我能够立刻联想到自己生活中曾经有过的相似感受,从而加深了对理论的理解。而且,书中并没有回避中医的复杂性,而是循序渐进地引导读者去认识,比如在介绍一些基础的药食同源的食材时,也会简单提及它们在中医里的性味归经,为后续更深入的学习打下了基础。总而言之,这本书让我对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激发了我进一步探索中医知识的动力。
评分作为一名对健康生活方式有追求但又缺乏专业知识的普通上班族,我一直在寻找一本既能让我了解中医,又能指导我实际操作的书。《零起点学中医》简直就是为我量身定做的!它没有一开始就灌输复杂的穴位和方剂,而是从最贴近我们生活的“情志”和“起居”入手,分析它们如何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比如,书中会讲到,焦虑、愤怒等情绪是如何损伤肝脏的,而不良的作息习惯又会对脾胃造成怎样的负担。这些内容让我感觉中医并非高不可攀,而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更重要的是,书中提供的一些简便易行的养生方法,比如按摩特定穴位、调整饮食结构、练习简单的中医功法等,都非常适合在忙碌的生活中实践。我尝试了几种方法后,确实感觉身体有一些积极的变化,这极大地增强了我继续深入学习中医的信心。
评分说实话,我一直对中医的“治未病”理念很推崇,但总觉得学习门槛太高,不好入门。接触了《零起点学中医》之后,我才发现原来中医的智慧可以如此平易近人。《零起点学中医》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在讲解一些基础理论时,会穿插很多案例故事,有的是古代医家治疗疑难杂症的传奇,有的是作者亲身经历的、因为调理得当而改善健康的小故事。这些故事让我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中医的魅力和人情味。它让我明白,中医不仅仅是治疗疾病的手段,更是一种生活哲学,一种与身体和谐相处的方式。书里对于“体质”的讲解也让我茅塞顿开,原来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体质倾向,了解自己的体质,才能更好地进行个性化的调理。这让我觉得学习中医不再是为了成为一名医生,而是为了更好地爱护自己和家人。
评分这本书真的帮我打开了中医世界的大门!以前总觉得中医玄而又玄,离普通人太远,很多专业术语更是听都没听过,感觉学习门槛很高。但《零起点学中医》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作者用极其浅显易懂的语言,从最基础的概念讲起,比如什么是“气”、“血”、“津液”,它们在我们身体里扮演着怎样的角色,为什么会失衡,以及失衡后会带来哪些我们日常生活中常遇到的不适,比如疲劳、头痛、消化不良等等。书中还配有大量生动的插图和生活化的例子,就像老师在身边手把手教你一样,一点点地剥开中医的神秘面纱。最让我惊喜的是,它并没有枯燥地罗列理论,而是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告诉我如何从最简单的症状入手,初步判断身体的状况,并给出一些非常实用的日常调理方法。感觉学完之后,看待身体和健康的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疾病,而是能够主动地去理解和调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