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2013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监测国家报告
定价:120.00元
作者:国家林业局
出版社:中国林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3-01
ISBN:9787503874178
字数:260000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国家林业局编写的《2013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监测国家报告》以6个重点省份为样本,从实物量和价值量等方面对6个省份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进行了监测和评价,为工程管理部门科学有效地制定成果巩固措施提供了有力科学依据。主要的章节也是基于6个重点省份,包括河北、云南、湖南、贵州等。
目录
序
前言
章 退耕还林工程生态连清体系
1.1 退耕还林工程生态连清的基础
1.2 退耕还林工程生态连清体系理论及框架
1.2.1 退耕还林工程监测站布局与建设
1.2.2 观测标准体系
1.2.3 监测方法
1.2.4 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分布式测算体系
第二章 退耕还林工程资源状况
2.1 全国退耕还林工程资源概况
2.1.1 退耕还林工程实施的背景
2.1.2 退耕还林工程实施的范围
2.1.3 退耕还林工程实施的进展情况
2.2 退耕还林工程重点监测省份自然概况
2.2.1 地形地貌
2.2.2 降水条件
2.2.3 土壤条件
2.3 退耕还林工程重点监测省份资源概况
2.3.1 重点监测省份植被恢复类型及林种分析
2.3.2 重点监测省份退耕还林工程进展情况分析
2.3.3 退耕还林工程重点监测省份前期成果
第三章 退耕还林工程重点监测省份省级生态效益
3.1 退耕还林工程重点监测省份生态效益
3.1.1 物质量
3.1.2 价值量
3.2 退耕还林工程三种植被恢复类型生态效益
3.2.1 退耕地还林生态效益
3.2 12宜林荒山荒地造林生态效益
3.2 13封山育林生态效益
3.3 退耕还林工程不同林种类型生态效益
3.3.1 生态林生态效益
3.3.2 经济林生态效益
3.3.3 灌木林生态效益..
第四章 退耕还林工程重点监测省份地市级生态效益
4.1 河北省
4.1.1 河北省退耕还林工程概况
4.1.2 河北省地市级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
4.1.3 退耕还林工程三种植被恢复类型生态效益
4.1.4 退耕还林工程不同林种类型生态效益
4.2 辽宁省
4.2.1 辽宁省退耕还林工程资源概况
4.2.2 辽宁省地市级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
4.2.3 退耕还林工程三种植被恢复类型生态效益
4.2.4 退耕还林工程不同林种类型生态效益
4.3 湖北省
4.3.1 湖北省退耕还林工程资源概况
4.3.2 湖北省地市级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
4.3.3 退耕还林工程三种植被恢复类型生态效益
4.3.4 退耕还林工程不同林种类型生态效益
4.4 湖南省
4.4.1 湖南省退耕还林工程资源概况
4.4.2 湖南省地市级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
4.4.3 退耕还林工程三种植被恢复类型生态效益
4.4.4 退耕还林工程不同林种类型生态效益
4.5 云南省
4.5.1 云南省退耕还林工程资源概况
4.5.2 云南省地市级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
4.5.3 退耕还林工程三种植被恢复类型生态效益
4.5.4 退耕还林工程不同林种类型生态效益
4.6 甘肃省
4.6.1 甘肃省退耕还林工程资源概况
4.6.2 甘肃省地市级退耕还株工程生态效益
4.6.3 退耕还林工程三种植被恢复类型生态效益
4.6.4 退耕还林工程不同林种类型生态效益
第五章 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特征与应用展望
5.1 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的特征
5.2 与本省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对比分析
5.3 与经济社会发展关联度分析
5.4 评估结果的应用前景与展望
5.4.1 退耕还栋工程生态效益评估的应用
5.4.2 退耕还林工程亟待解决的问题
5.4.3 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评估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件1 名词术语
附表1 IPcc推荐使用的木材密度
附表2 IPCC推荐使用的生物量转换因子
附表3 各树种组单木生物量模型及参数
附表4 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评估社会公共数据表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题目,"2013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监测国家报告",立刻勾起了我对中国大规模生态修复项目的好奇心。退耕还林工程,在我看来,是国家为应对日益严峻的环境挑战所采取的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举措。而“生态效益监测”更是将这项工程的成效落到了实处,是对其投入和成果的科学评估。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关于2013年退耕还林工程在国家层面的具体生态效益数据。比如,在土壤保持方面,是否有量化的数据来显示水土流失减少的程度?在水源涵养方面,森林的增加是否对河流流量和地下水位产生了积极影响?生物多样性方面,是否能够看到物种数量或种类上的增长,特别是那些曾经受到威胁的物种?作为一个对环境科学略有了解的读者,我尤其关注报告中可能包含的监测方法和技术,例如遥感技术、野外调查、以及数据分析模型的使用。此外,“国家报告”的身份也意味着这份资料应该具有相当的全面性和权威性,能够反映出全国范围内的普遍情况和区域差异。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对中国在生态恢复方面所付出的努力及其取得的成就有一个更清晰、更深入的认识。
评分当我看到《2013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监测国家报告》这个书名时,我脑海里立即浮现出一个宏大的画面:广袤的土地上,曾经耕作的田地被重新披上绿色的外衣,而这一切背后的科学监测和评估,被浓缩在这份国家报告之中。我热切地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关于2013年退耕还林工程的详细监测结果。例如,报告是否对土壤侵蚀的减缓程度进行了量化分析?在水源涵养方面,森林的增长是如何影响当地的水文循环和水质的?对于生物多样性,这本书是否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物种的出现频率、栖息地范围的扩张等数据?我尤其好奇,这份“国家报告”是如何整合来自全国各地的监测信息,又是如何评估这些信息背后的生态效益的。我希望书中能够包含一些详细的案例研究,展示不同地区在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后,其生态环境发生的积极变化。同时,我也想知道,这份报告是否对工程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比如管理上的挑战、资金投入的效益分析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这本书,对我而言,是理解中国大规模生态修复工程实际成效的宝贵资料。
评分读到这本书的标题,首先映入脑海的是对“2013退耕还林工程”这一历史性环保行动的关注。退耕还林,这项关系到中国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平衡的宏大战略,其长期效益的评估是至关重要的。这本书以“国家报告”的形式呈现,足见其分量和权威性。我最想了解的是,在2013年,这项工程在不同区域究竟带来了哪些具体的生态改善。例如,报告是否量化了森林覆盖率的变化?植被恢复对土壤质量和肥力的影响如何?是否存在关于水土流失治理的详细数据?我尤其关注的是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退耕还林是否为濒危物种提供了更适宜的栖息环境?是否有案例分析了特定区域的生态系统在工程实施后的恢复情况?作为一名普通读者,我希望这份报告能够清晰地展示这项工程在改善环境、提升生态服务功能方面的具体成效,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政策层面的描述。而且,我想知道报告在评估过程中,是否考虑了社会经济因素的潜在影响,比如对当地居民生计的影响,以及这些因素如何与生态效益监测相结合。
评分这是一本关于环境保护的报告,看起来内容非常扎实,涵盖了2013年退耕还林工程的生态效益监测。我一直对生态恢复和林业发展非常感兴趣,尤其是国家层面的大型工程,其影响和成效往往是复杂而深远的。这本书的标题就直指核心,"退耕还林工程"是重要的生态建设举措,而"生态效益监测"更是检验其成败的关键。我想了解的是,这项工程在2013年那个时间节点,究竟取得了哪些具体的生态改善?比如,土壤侵蚀是否得到有效控制?生物多样性是否有所恢复,有哪些物种因此受益?水源涵养能力是否提升,对下游地区的水资源供应有何影响?此外,报告中提及的“国家报告”字样,也让我对内容的权威性和全面性充满期待,这可能意味着它不仅仅是某个区域的案例分析,而是全国范围内的综合评估,包含了不同地区、不同地理条件的监测数据和分析结果。对于任何关心中国生态环境现状和未来发展的人来说,这样一份详实的国家级报告,无疑是了解实情、评估政策、甚至参与到未来生态建设规划中的重要参考。我特别好奇报告是如何定义和量化“生态效益”的,是否涉及到一些科学的监测方法和指标体系,这些细节对我理解这项工程的科学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2013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监测国家报告》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一份严肃、权威且数据详实的学术或政策性文件。对于我这样关注环境可持续发展和国家战略实施的读者而言,这绝对是一本值得深入研究的书籍。我最感兴趣的是,在2013年,这项巨大的退耕还林工程,在全国范围内到底带来了哪些实实在在的生态改善?这份“国家报告”是否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可量化的数据来支撑其结论?例如,在改善空气质量方面,新增的森林是否有效减少了PM2.5等污染物?在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方面,例如固碳能力、释氧能力、气候调节能力等方面,报告有没有给出量化的评估?我特别希望看到一些具体的案例分析,能够展现不同地区在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后,其生态环境发生的显著变化。同时,作为一份“国家报告”,它应该能够反映出工程在不同地理区域、不同生态类型下的实施效果差异,以及可能遇到的挑战和问题。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份报告,更可能是一扇了解中国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所取得成就和面临挑战的窗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