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聪明人 鬼点子:获得更多利润
定价:15.00元
售价:11.0元,便宜4.0元,折扣73
作者:(英)大卫·李 ,徐海虹,徐玮
出版社:中国宇航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06-01
ISBN:9787801441874
字数:110000
页码:17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增收节支,多种途径创造原始财富。开源节流,点滴之间积累丰厚利润。
利润是企业经营的目的之所在,成功之所依。利润的来源不外乎开源与节流:开源即增加收入,节流即降低成本。
本书教给你101种获得更多利润的方法,有些已经为人所熟知,但你可能还没有采用;有些可能让你茅塞顿开,问自己以前怎么没有想到;有些可能令你只想明天就用你的公司中去。
增加利润很不容易,本书想让那些中小型企业的经理们确保自己的辛勤工作转化成实实在在的利润。
赚钱不容易,想多赚钱就更难了。事实上,“利润”出现在“任务”之前的惟一地方是字典。本书写给那些中小型企业的经理和业主们。是他们想确保自己的辛勤工作转化成实实在在的利润。
本书像导游带团一样,指给你那些显易见的提高利润的途径——增加和降低成本。同时本书涉及一些不很明显的方面,包括如何制定价格,如何管理资产,如何尽可能地从专家那里获益,以及如何取得一些免费的服务和帮助。
尽管本书涉及的办法仅是101种,但它们无疑是成百上千种办法的精选部分。有些是让震惊的,有些已经为人熟知,而有些简直就是明摆着的,你甚至会问自己为什么以前没想到过。但它们都值得你思索。读过之后你应该问问自己:我们现在做什么?如何做得更好?什么时候开始?
再版中加入了很多*内容,包括8种新方法和30种全新的观点来帮助你多多获利。
章 增加销售和扩大市场
招 满足客户的一切需求
第2招 注意力集中在现有客户上
第3招 从介绍人那儿获得好处
第4招 充分利用每一次机会
第5招 佣金计划,成败与否
第6招 出口不是“方金油”
第7招 出口商的诀窍
第8招 完美地运用“2比8定律”
第9招 修剪花园
0招 从杂草中拣选鲜花
1招 质量、质量、质量
2招 把投诉视为一次机遇,而非威胁
3招 广告预算“加倍”
4招 广告有什么问题
5招 什么是新闻
6招 新闻发布
7招 广告的对象——谁会来读
8招 成为一名作家
9招 找一只号,吹响它
第二章 获得利润的定价
第20招 价格的重要性
第21招 获得利润的价格
第22招 怎样提高价格
第23招 “不能”这个词不存在
第24招 究竟是谁的价格
第25招 折扣——被遗忘的成本
第26招 折扣的金色规则
第27招 策略地利用折扣
第28招 克服折扣的惯性
第29招 结算中的折扣
第三章 降低成本
第30招 首要原则
第31招 选择产品
第32招 选择供应商
第33招 收起你的傲慢,促成一笔交易
第34招 小字也要读
第35招 订购单系统
第36招 货到即验
第37招 验发票
第38招 节约成本的简易办法
第39招 外援
第40招 买之前先试试看
第41招 付款
第42招 如果你陷入困境……
第四章 降低税收
第五章 运用时间
第六章 管理员工
第七章 管理你的库存
第八章 管理你的应收账款
第九章 商业威胁
第十章 充分利用专业性建议
第十一章 充分利用银行
第十二章 一些免费的服务项目
结束语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确实很吸引人,那种带着点神秘感的深色调,配上跳脱的字体,让人一眼看上去就觉得内容不一般。我一开始是冲着这个视觉效果去的,希望能看到一些不同于市面上那些传统商业书籍的视角。翻开内页,排版也很舒服,阅读起来不会有压迫感,这对于需要消化比较“硬核”内容的读者来说是个加分项。虽然书名听起来有点像那种“野路子”的心法秘籍,但实际内容触及的却是商业逻辑中最核心的那些痛点。它没有过多地纠缠于那些宏大的理论框架,而是更侧重于在实际操作层面,如何通过细微的观察和调整,撬动巨大的价值杠杆。我特别欣赏作者在描述一些案例时,那种抽丝剥茧的分析能力,他似乎总能看到别人忽略掉的那个“临界点”,然后精准地给出建议。读完后,我感觉自己的思维方式被稍微地“重塑”了一下,不再满足于看到事物的表面,而是开始主动去探究其背后的驱动机制,这对于任何需要做决策的人来说,都是一种宝贵的训练。
评分我是在一个行业交流会上偶然听到别人提到这本书的,当时那人只说了几句关于“非对称性优势”的看法,立刻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市面上的成功学书籍大多宣扬“勤奋是万能钥匙”,读起来热血沸腾,但实操起来往往收效甚微,因为它们忽略了资源禀赋和市场结构差异。然而,这本书似乎完全避开了这种窠臼,它更像是一本教你如何“借力打力”的武功秘籍。作者对市场中存在的那些结构性失衡现象观察得极其入微,他不是教你如何把蛋糕做大,而是教你如何在现有蛋糕的分配规则中,为自己争取到不成比例的份额。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信息壁垒的瓦解与重建”那一章节的论述,它揭示了在数字化时代,传统的信息垄断是如何被侵蚀,以及新进入者如何利用信息的不对称性快速实现弯道超车。对于我这种一直在传统行业摸爬滚打的人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战略思维框架,让我开始重新审视我们公司赖以生存的那些“护城河”是否已经开始锈蚀。
评分坦白说,一开始我对这类标题带点“投机”意味的书籍是持保留态度的,总担心内容空泛,辞藻华丽却毫无干货。但这本书真正让我改观的是它对“机会成本”的定义和应用。作者没有给出任何保证你一定能赚大钱的承诺,而是反复强调,真正的“聪明”不在于你抓住了多少机会,而在于你拒绝了多少看似诱人实则陷阱的机会。书中很多篇幅都在探讨如何科学地计算放弃的价值,以及如何设置清晰的“退出机制”,这在强调“坚持”的文化氛围中,显得尤为清醒和实用。我个人认为,这种冷静的风险评估和策略性撤退的智慧,比盲目冲锋陷阵更有价值。它让我开始思考,我们团队过去的一些失败,并非因为不够努力,而是因为我们没有在正确的时机,果断地止损或转向。这本书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将,在战场边缘冷静地告诉你,哪些旗帜是该插上去的,哪些旗帜是该烧掉的。
评分我是在一位资深投资人那里看到他书架上有这本书的,当时我很好奇,一个身居高位的人为什么会推荐这样一本看起来不太“正统”的书。阅读过程中,我发现作者的叙事风格非常具有画面感,他擅长用一些看似毫不相关的日常场景,来类比复杂的商业博弈。比如,他用“餐馆服务员的定价策略”来解释“锚定效应”在B2B采购中的应用,这种跨领域的类比,极大地降低了理解门槛,使得那些原本晦涩的经济学概念变得鲜活起来。这本书的语言很有“味道”,不矫揉造作,直击要害,读起来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仿佛在听一位高明的棋手为你讲解当前的棋局。它不是那种帮你解决具体问题的工具手册,而更像是一套帮你提升“内功心法”的训练指南,让你在面对任何突发状况时,都能基于一套坚实的逻辑体系去快速做出反应。
评分从技术角度来看,这本书的结构组织非常精妙,它不像很多商业书籍那样堆砌概念,而是采用了一种螺旋上升的结构,前面提出的观点,都会在后面通过更深层次的案例得到印证和深化。我特别关注了其中关于“需求侧的逆向工程”的讨论,作者非常犀利地指出了当前很多产品开发中的一个常见误区:沉迷于技术创新本身,却忘记了技术是为了解决某一个特定的、尚未被满足的用户痛点。他提供了一套严谨的、可操作的流程图,教你如何从一个模糊的市场需求出发,反推出最有可能带来高额回报的技术路径。这套逻辑体系,让我重新审视了我们部门正在进行的一个新项目,立刻发现了其中一个隐藏的“价值洼地”,那个洼地正是因为我们前期过度关注了“能做什么”,而没有充分思考“用户真正愿意为什么付费”。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是告诉你下一步该怎么走,而是让你学会如何自己绘制出地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