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稻田养殖蛙鳖
定价:25.00元
售价:18.8元,便宜6.2元,折扣75
作者:占家智,羊茜
出版社: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6-01
ISBN:9787518926466
字数:
页码:22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稻田养殖蛙鳖》从稻田养殖方面系统地介绍了蛙鳖的发展历史、养殖技巧、饲养管理、病害防治、饲料投喂等内容,旨在为蛙鳖养殖经营者在稻田生态养殖上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及蛙鳖养殖产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帮助。
《稻田养殖蛙鳖》从实际应用出发,内容丰富翔实,语言简洁通俗,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都很强,无论是对蛙鳖养殖专业户,还是有关科研部门,都是一本极好的科技读物和辅助资料。
《稻田养殖蛙鳖》:
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鳖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在这个时期,东南亚各国都对鳖的养殖与研究给予了高度重视,走在科研前列的当属日本。日本率先进行的加温至恒温养鳖(日本中华鳖)技术获得成功。我国也慢慢地借鉴这种温室养殖技术,同时也在室外进行了大塘养殖鳖,都取得了很高的产量和很好的经济效益,我们称这个时期为人工养殖期。
养殖鳖产业的发展,对国内经济、市场供应有很大促进。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养殖鳖已经成为我国水产养殖行业中的热门行业。这时我国养殖鳖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规模已居世界先进水平。按当时的市场价格,鳖是效果好的养殖对象,是人人都向往品尝的淡水珍品。作为养殖者,在这个时期只要有池塘、有苗种、有养殖技术,就有丰厚的养殖利润。当时的鳖苗需求是供不应求,只要有苗种,甚至小苗还在鳖蛋里没有孵化出来,就已经被养殖户高价预订了。在高峰期,一只鳖苗的售价竞高达十来元,我们称这段时间为养殖高潮期,也被人称为养殖疯狂期。
我国的鳖养殖业受限于鳖的生态习性,一开始就以集约化方式为起点。随着生产的大发展,其集约化程度日益提高、日趋完善,管理上更加科学.这为提高我国鳖养殖的集约化程度奠定了基础。由于高利润的驱逐,使人们过度地追逐鳖的养殖,也不管当时的一些具体情况。如技术上的一些问题、养殖场设备配置不当、养殖工艺不完善和不规范等,还由于生态环境调控不好,导致病害严重。同时,由于人工高密度养殖鳖时,已经打破了鳖自然的生活规律,尤其是它们的食物来源已经不能由自然界直接提供,而人工配制的饲料加工问题很多,如营养配方、微量元素的添加量等问题,加时宣传上的误导,人们在引种方面存在乱引种、滥引种,不经检疫,往往会引发疾病的传播。因此到了20世纪90年代后期,鳖养殖的病害频发、暴发,养殖场的经营日益困难。鳖价格大幅回落,加上人工养殖的鳖口感不好,市场认可度也不断下降。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给我国的鳖养殖业造成了短期的毁灭性打击,这个时期我们称之为养殖低谷期。
随着人们对生态养殖(如在稻田里养鳖)、标准化养殖(池塘标准化养鳖)及对鳖仿生态养殖(仿野生养殖)等技术的研究与推广,目前鳖的养殖热潮渐趋稳定与正常,使商品价值与市场价格逐渐吻合。投入产出比为1:2.5-1:1.4,这是养殖效益好的品种之一,高于其他淡水养殖种类,我们称现在为养殖稳定期。这个时期,我们如果能提高鳖的精深加工档次与水平,努力开拓国际市场,使鳖的消费在国内外市场实现大众化,鳖养殖业的前景是乐观的。
……
翻开《稻田养殖蛙鳖》这本书,我立刻被它所传递的实用价值和科学精神所吸引。这本书的作者显然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实践者,他将多年的宝贵经验毫无保留地分享了出来。 书中关于蛙和鳖的生理习性、生长周期以及疾病防治的介绍,都非常详尽且易于理解。作者并没有回避养殖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挑战,而是积极地提供了解决方案,这让我在阅读时感到非常安心。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科学投喂”的章节,它详细地列出了不同生长阶段的饲料配方和投喂量,这对于新手来说,无疑是极其重要的指导。同时,作者还强调了观察的重要性,引导我们学会通过观察蛙和鳖的行为来判断它们的健康状况,这种“授人以渔”的教学方式,让我受益匪浅。
评分作为一名渴望绿色发展的农户,我在阅读《稻田养殖蛙鳖》这本书时,被其中蕴含的创新思维深深吸引。它不仅仅提供了一种新的养殖模式,更展现了一种全新的农业发展理念。作者没有局限于传统的养殖观念,而是积极探索将不同物种的优势结合起来,创造出1+1>2的效果。 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生态循环”的章节。它详细地描述了蛙和鳖在稻田中的角色,以及它们如何通过捕食稻田中的害虫,以及排泄物转化为水稻的养分,从而实现稻米和水产品的双丰收。这种“变废为宝”的思路,不仅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也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这种绿色、可持续的发展模式,是我一直以来所追求的。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朴实,但字里行间透露出的却是深厚的实践经验和科学严谨的态度。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讲解技术要点时,总是能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解释复杂的生物学原理。比如,在讲到蛙和鳖的养殖密度控制时,作者会用形象的比喻来帮助读者理解,而不是直接抛出枯燥的数字。这让我这个非专业读者也能轻松掌握核心要领。 书中关于不同季节的养殖管理策略,更是让我感觉仿佛置身于真实的稻田之中。从春季的育苗,到夏季的生长管理,再到秋季的捕捞,每一个环节都描绘得细致入微。我甚至能想象到作者在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以及他们是如何通过反复试验和观察来找到最佳解决方案的。这种“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写作方式,让这本书充满了生命力,也给了我极大的信心,让我觉得这种模式并非遥不可及,而是可以通过努力学习和实践来达成的。
评分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指导书,更像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常常忽略了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稻田养殖蛙鳖》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稻田生态系统的生机勃勃,以及蛙和鳖在其中扮演的不可或缺的角色。 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天人合一”思想的体现。它不仅仅强调技术层面的操作,更注重引导读者理解自然规律,并顺应自然,实现与自然的共生共荣。这种哲学层面的思考,让我对农业生产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也让我意识到,真正的绿色农业,是建立在对自然的敬畏和尊重之上的。
评分读完《稻田养殖蛙鳖》这本书,我真的非常惊喜!作为一名一直对生态农业充满好奇,但又缺乏具体实践经验的读者,我常常在想,如何才能在传统农耕的基础上,找到一条更可持续、更具经济效益的发展道路。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这个愿望。它不仅仅是关于稻田里养殖蛙和鳖的技术手册,更像是一本充满智慧的指南,带领我一步步理解了这种模式背后的生态逻辑。 书中关于稻田环境营造的章节,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它详尽地阐述了如何通过优化稻田的水质、土壤肥力以及微生态系统,来为蛙和鳖提供一个最适宜的生长环境。作者没有泛泛而谈,而是给出了非常具体的建议,比如如何科学地施肥、如何合理灌溉,甚至是如何利用稻田本身的优势来抑制病虫害,从而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生物链构建”的讨论,它让我明白了稻田养殖蛙鳖并非简单的“加法”,而是通过引入蛙和鳖,形成一个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微型生态系统,这种“借力打力”的智慧,让我茅塞顿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