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适合万众创新的思维方法—心理观察
:29.00元
售价:21.2元,便宜7.8元,折扣73
作者:石有斐
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1-01
ISBN:9787504670441
字数:130
页码:12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本书围绕创新的思维方法
心理观察是在心理暗示的作用下关注事物并运行既定的思维程序,从而达到提出问题和想法的一种新型创新思维方法。对于创新来说,提出问题和想法极为重要,而这却是许多人所缺的。人们通过心理观察学习和训练可以在大脑中形成模式思维,就像给大脑这个“硬件设备”安装了一个心理观察的“软件程序”,随时“点击”就可提出无数问题和想法,然后筛选出好的想法得以实现,这就是心理观察的魅力所在。本书是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号召“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写成的,希望通过对此创新方法传播,为提高国民的创新能力助一臂之力。
石有斐,男,汉族,博士,副教授。1976年10月出生,内蒙古锡盟人。于2007年毕业于内蒙古农业大学,获农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兽医药理学与毒理学。2007年9月至今于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工作。目前在Pak J Pharm Sci,Journal of Veterinary Medical Science,《中国药理学通报》等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共发表论文10余篇,获授权发明2项。主持和参加国家和省级等科研项目6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牛磺鹅去氧胆酸对小鼠的抗热应作用及其与免疫调节的耦联机制”(项目批准号:30800837),发现了牛磺鹅去氧胆酸的强大抗应激作用。
我一直认为,我们所处的时代,最不缺的就是信息,最缺乏的恰恰是能够从海量信息中提炼出有价值观点、并将其转化为行动的能力。而“创新”正是这种能力的核心体现。《适合万众创新的思维方法—心理观察》这个书名,瞬间就点燃了我对知识的渴望。我设想,这本书绝非那种流于表面的“成功学”书籍,它一定有其深刻的理论根基和严谨的逻辑推理。我非常好奇,作者将如何把“心理观察”这个看似柔软的学科,与“万众创新”这样宏大而务实的议题相结合。是否会从人类认知偏差的角度出发,解释为什么我们常常会固步自封,难以产生颠覆性的想法?是否会深入探讨情感、动机、潜意识等心理因素,对创新思维的积极或消极影响?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工具箱”,例如,如何通过一些心理学的小技巧,来激发团队成员的创造力,或者如何在个人层面,构建一个更开放、更具创新精神的思维模式。总而言之,我期待这本书能为我提供一套全新的视角,让我能够更深层次地理解“创新”的本质,并掌握一套有效的方法,去拥抱这个充满变革的时代。
评分这本《适合万众创新的思维方法—心理观察》光是书名就足够吸引我了,我一直对“万众创新”这个概念很感兴趣,觉得它不仅仅是技术上的革新,更深层次地需要我们思维方式的转变。而“心理观察”更是点睛之笔,我深信很多创新想法的萌芽都来自于对人内心世界、行为模式的敏锐洞察。想象一下,当作者能够将心理学的专业知识融汇到创新的方法论中,这该是多么令人期待的视角啊!我非常好奇这本书会如何解析普通人的思维定势,以及如何引导读者打破固有的认知枷锁,从而激发那些隐藏在日常生活中的创新火花。是会从行为经济学角度切入,还是会深入到认知偏差的研究?它是否会提供一些具体的心理实验或者案例分析,来佐证其提出的思维方法?我特别希望它能教会我如何在团队协作中,通过理解不同个体的心理特质,来促进创意的碰撞和融合。毕竟,创新往往不是单打独斗,而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这本书如果能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心理学工具,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人、理解自己,进而实现“人人皆可创新”,那绝对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那些看似平凡的日常现象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心理学奥秘,又该如何转化为具有颠覆性的创新思路。
评分拿到这本书,我首先被它的封面设计所吸引,那种简约而富有深度的视觉语言,似乎已经预示了书中内容的非凡。我一直觉得,真正的创新,往往不是凭空出现的灵感,而是建立在对事物深刻理解的基础之上,而这种理解,很大程度上离不开对“人”的洞察。这本书的题目《适合万众创新的思维方法—心理观察》,恰恰击中了我的 G 点。我设想,作者一定是一位对心理学有深入研究,又对创新实践有着独到见解的专家。他/她会如何将那些抽象的心理学理论,转化为具体可行的创新方法论呢?我特别好奇书中是否会探讨“同理心”在创新过程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心理学的手段,来提升我们的同理心水平。或许,它会引导我们去观察那些被忽视的细节,去倾听那些未被说出的需求,去感受那些隐藏在行为背后的情感动机。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套系统的“心理观察”训练方法,让我们能够像侦探一样,在日常生活中捕捉到创新的线索。例如,它是否会讲解如何通过非语言信号来判断他人的真实想法,或者如何通过对群体行为模式的分析,来预测未来的市场趋势?这些都让我充满期待。
评分对于《适合万众创新的思维方法—心理观察》这本书,我充满了好奇。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有些人似乎总能抓住创新的机会,而有些人却显得束手无策?“心理观察”这个词,让我觉得这本书可能会触及到创新的深层原因,而不仅仅是停留在表面技巧的层面。我猜想,作者一定是一位非常善于洞察人心的人,他/她会如何将心理学原理与创新思维相结合呢?我希望书中能够探讨诸如“认知失调”、“从众效应”、“心流”等心理学概念,并解释它们是如何影响我们的创新能力。我尤其想知道,这本书是否能提供一套系统的“心理观察”训练方法,让我们能够更清晰地看到自己和他人的思维模式,从而发现潜在的创新机会。也许,它会教我们如何识别那些阻碍创新的心理障碍,例如恐惧、固执、缺乏自信等,并提供相应的克服策略。我期待这本书能给我带来一种全新的视角,让我明白,真正的创新,源于对人性的深刻理解,而这种理解,正是通过细致入微的心理观察来实现的。
评分不得不说,《适合万众创新的思维方法—心理观察》这个书名,勾起了我内心深处对“如何才能成为一个更具创造力的人”的思考。我总觉得,很多时候,我们被困住,并不是因为缺乏想法,而是因为思维方式的局限。而“心理观察”这个词,则暗示了这本书将从一个非常独特的角度切入,去探究创新的源头。我脑海中浮现出无数种可能性:作者是否会解析我们大脑在接收信息、处理问题时的惯性思维模式?是否会深入到情绪、欲望、动机等心理层面,来揭示它们是如何影响我们的创新潜能的?我特别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实用的练习,帮助我们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去发现生活中那些被忽略的细节,去理解他人行为背后的深层原因。比如,书中是否会介绍一些心理学实验,来帮助我们认识到自己的认知偏见,以及如何克服这些偏见?或者,它是否会提供一套系统的方法,让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团队成员的心理需求,从而营造一个更有利于创新的协作环境?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为我打开一扇新的大门,让我看到创新不仅仅是智力活动,更是对人性的深刻理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