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心理类型:如何把人分类?
定价:58.00元
售价:43.5元,便宜14.5元,折扣75
作者:(瑞士)荣格
出版社: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6-01
ISBN:978751391054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章 古代和中世纪思想史中有关类型的问题 / 1
节 古代心理学 / 1
第二节 古代教会中的神学争论 / 16
第三节 关于化体说的争论 / 19
第四节 唯名论和唯实论之争 / 23
第五节 路德与兹温格利关于圣餐礼的论战 / 66
第二章 席勒关于类型问题的讨论 / 69
节 席勒的《美育书简》 / 69
第二节 论素朴的诗和感伤的诗 / 140
第三章 太阳神精神与酒神精神 / 147
第四章 人类性格区分中的类型问题 / 160
节 乔丹类型学概述 / 160
第二节 乔丹类型学的专门描述与批判 / 166
第五章 诗中的类型问题:斯比特勒的《普罗米修斯与 埃庇米修斯》 / 181
读完这本书的某个章节,我感觉自己被一股前所未有的力量所鼓舞。作者的文字充满了智慧和洞察力,她不仅仅是在介绍心理学理论,更是在引导我们去探索人类心灵的深处。我一直对“成长型思维”和“固定型思维”的概念很感兴趣,这本书在这方面给了我非常深刻的启示。作者详细地阐述了这两种思维模式的差异,以及它们如何影响我们在学习、工作和人际关系中的表现。我开始反思自己过去的经历,那些曾经让我感到挫败和无力的时候,是不是因为我陷入了固定型思维的泥沼?这本书给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我看到了改变的可能性。它告诉我,思维模式是可以改变的,通过有意识的调整和练习,我们都可以培养出更积极、更具韧性的成长型思维。我非常喜欢作者在讲述这些概念时,所流露出的那种鼓励和支持的力量,让我觉得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是有无数的先驱者和同行者在指引我前进。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分类”,更是关于“赋能”和“超越”。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全新的看待世界的方式。作者在剖析不同“类型”的人时,并没有流露出任何的评判或偏见,而是以一种客观、包容的态度,展现了人类的多样性。我尤其被书中关于“依恋类型”的讨论所吸引。作者非常细致地描述了安全型、焦虑型和回避型依恋的特征,以及它们对我们亲密关系的影响。我开始意识到,自己在亲密关系中的一些困惑和不安,可能与我的依恋类型有关。这本书让我看到了自己行为模式的根源,也让我能够以更理解和宽容的心态去面对伴侣的反应。它教会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成长背景和情感需求,而理解这些差异,是建立健康、稳定关系的关键。我不再盲目地去要求别人按照自己的方式来,而是开始尝试去理解对方的“语言”。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分类”,更是关于“共情”和“连接”。
评分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不仅仅局限于理论的阐述,更是充满了实践性的指导。作者在介绍完各种心理类型后,并没有就此打住,而是提供了很多切实可行的方法,帮助我们去应用这些知识,改善我们的生活。我特别喜欢书中有关于“沟通技巧”的章节,作者列举了很多实用的对话范例,教我们如何在不同的情境下,更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以及如何倾听和理解他人。我尝试着在与同事的交流中运用这些技巧,惊喜地发现,原本有些棘手的沟通变得更加顺畅了。这本书让我明白,了解心理类型,并不是为了去“操纵”别人,而是为了更好地与人互动,建立更和谐的人际关系。它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良师益友,用最温和而坚定的方式,指引我们走向更成熟、更智慧的自我。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分类”,更是关于“成长”和“幸福”。
评分这本书,我刚翻了几页,就被里面的内容深深吸引了。作者似乎有一种神奇的笔触,能够将那些难以捉摸的人类心理,用一种清晰易懂的方式呈现出来。我一直觉得,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着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但我们又常常会发现,有些人似乎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仿佛被归入了某种“类型”。这本书,正是试图去揭示这种“类型”背后的秘密。它不是简单地将人贴标签,而是深入挖掘,分析我们在面对不同情境时,是如何思考、感受和反应的。我特别喜欢作者在描述不同心理类型时,所举的那些生动的例子,仿佛就在描绘我身边的人,甚至我自己。读着读着,我开始不由自主地在脑海中对照、分析,试图去理解那些曾经让我感到困惑的人的行为。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分类”的书,它更像是一把钥匙,帮助我们打开认识自己和他人的大门,让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人性的复杂与美妙。我迫不及待地想继续深入阅读,去探索更多关于心理类型的奥秘,相信这本书一定会为我带来新的视角和启发,让我对这个世界以及生活中的人际关系有更深刻的认识。
评分不得不说,这本书的设计真的非常用心。从封面到内页的排版,都透露着一种严谨而又不失亲切的风格。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解释复杂的心理学概念时,所使用的那些形象的比喻和贴切的类比。很多时候,我们会被一些专业术语吓退,觉得心理学离我们很遥远,但这本书却巧妙地将这些概念“接地气”,让我们能够轻松地理解。我记得书中有提到一些关于“认知偏差”的内容,作者用了一些非常有趣的例子,比如“锚定效应”和“确认偏误”,让我一下子就明白了这些概念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这不仅仅是理论的讲解,更是对我们自身思维方式的深刻反思。我开始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做出的决定,并不是完全理性的,而是受到了各种心理因素的影响。这本书就像一个“透视镜”,让我们看到自己行为背后隐藏的逻辑,从而有机会去纠正那些不合理的思维模式。它不仅仅是关于“分类”,更是关于“理解”和“成长”。我真心推荐这本书给任何想要更了解自己和他人的人,它一定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