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孩子為什麼會這樣
定價:49.80元
作者:李顯文
齣版社:安徽文藝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7-01
ISBN:9787539657592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1、生活習慣、紀律管教、情緒溝通,三大生活中常見的教養問題,非常實用。
2、高效能五大教養步驟 同理接納四大句型,一目瞭然,簡便易學。
3、48個教養案例 15個親子互動案例分析錶,輕鬆快速判斷“為什麼會這樣”,讓教養難題迎刃而解。
內容提要
養兒育女是世上辛苦也幸福的事,但在教養這條路上,每個父母都曾遇到過這樣那樣的問題。
為什麼一到睡覺時間,孩子就“毛病”一大堆?
孩子總是講不聽,越教越生氣?
兄弟之間整天吵架,父母打罵都沒用?
孩子每到寫功課,挫摺、情緒一大堆?
不讓孩子玩手機,他就化身小惡魔?
孩子怎麼講不聽、教不會?為什麼會這樣?
其實,父母麵對的是兩個孩子——任性的“嬰兒自我”與懂事的額“成熟自我”。孩子令人頭痛的行為,99%是任性的“嬰兒自我”惹的禍!同理接納做得好,80%的孩子教養問題將迎刃而解!
本書從生活習慣、紀律管教和情緒溝通三大常見問題齣發,教父母們正確麵對孩子的“嬰兒自我”,輕鬆解決三大教養問題。通過實際案例的具體分析,讓父母們掌握並運用高效能的教養五大步驟,15個親子互動案例錶一目瞭然,非常實用。目錄
目錄
〔推薦〕孩子為什麼會這樣? 001
〔推薦〕一起成為高效能父母吧! 003
〔作者序〕搞懂孩子為什麼會這樣,教養一點也不難! 006
1Part
孩子講不聽、打不怕,為什麼會這樣? 021
孩子令人頭痛的行為,99%是嬰兒自我惹的禍! 022
為什麼一到睡覺時間,孩子就“毛病”一大堆? 022
嬰兒自我總是為瞭反抗而反抗 023
其實父母麵對的是兩個孩子 ─嬰兒自我與成熟自我 024
先退卻嬰兒自我,再教養成熟自我 024
瞭解嬰兒自我與成熟自我/嬰兒自我VS成熟自我 026
孩子講不聽,讓父母愈教愈生氣 029
親子共處時,雙方嬰兒自我容易茁壯! 030
為什麼孩子總是和我唱反調? 031
孩子和父母唱反調,是為瞭凸顯自己的重要性 032
小心!你的迴應會讓孩子再次吵鬧 058
負麵情緒反復齣現,父母不勝其擾? ─暫停同理接納,給孩子空間更有效 060
彆讓孩子覺得父母該為他的壞心情負責 062
正確應對嬰兒自我:同理接納→給予空間→親子分離 064
孩子玩不到手機,就化身小惡魔 064
不帶負麵情緒,做好親子分離 066
試著暫時不當父母,隻是孩子倚靠的維尼熊! 067
管教要挑對時機,纔能事半功倍! 069
Part2
正確麵對嬰兒自我 071
實踐“高效能父母學”,親子互動更良好同理接納做得好,搞定80%教養問題 072
為什麼一到睡覺時間,孩子就“毛病”一大堆? 073
“為什麼我得睡覺而你們卻可以開心聊天?” 073
嬰兒自我到底想要什麼?父母總是想太多,孩子想要的隻是“彆人的關注” 034
早就預知的結果,怎麼說都不聽 034
因被忽視而有危機感,嬰兒自我要贏迴注意! 035
兄弟整天吵不完,父母打罵都沒用 036
不要搞錯教養的真正對象 038
時間糾正“嬰兒自我”,等於鼓勵孩子的負麵行為 039
麵對孩子強大嬰兒自我,應該怎麼做? 040
孩子每天寫功課,挫摺、情緒一大堆 040
告訴自己:嬰兒自我會有情緒與反應是正常的 043
站在孩子的高度,理解他的情緒與行為 044
真正的同理接納是全盤接受並讓孩子知道 048
四個句型,讓同理接納變成父母的反射行為 050
彆讓同理接納變成孩子操控父母的武器 056
一坐安全座椅,總是哭鬧不休 056
同理接納孩子的情緒,忽視孩子的滋事行為! 075
教養五大步驟 076
判斷孩子的行為目的→決定應該忽視,還是親子分離? 處理父母的情緒→纔能理性執行高效能教養 判斷問題所有權→屬於親子選擇處理策略並執行教養動作→教養孩子的成熟自我 隨時贊賞、肯定孩子的正麵行為→讓孩子的成熟自我更茁壯 高效能父母學專傢看問題/四項建議,讓孩子乖乖睡覺 087
孩子講不聽,讓父母愈教愈生氣 092
“為什麼我做不到?真討厭!氣死人!” 092
不要刺激嬰兒自我,先同理接納孩子的情緒 094
管教的關鍵 ─判斷問題所有權 095
先協助孩子釋放負麵情緒,再鼓勵他麵對問題、承擔責任 101
為什麼孩子總是和我唱反調? 104
“我可不想麵對選擇壓力,隻想彆人來揣摩我的心意!” 104
父母要有彈性,有時堅持,有時卻需要改變 105
區分狀況,判斷問題屬於誰 107
從隻會找孩子的碴,改為去看孩子的好 115
順應孩子的選擇,讓他學到教訓、學會自我負責 117
早就預知的結果,怎麼說都不聽 117
“我就是要堅持己見,你隻能聽我的!” 117
父母越想改變孩子,孩子越不會輕言妥協 118
讓孩子做決定並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119
切勿利用贊賞、肯定來控製孩子的錶現 125
兄弟整天吵不完,父母打罵都沒用 126
“不能讓爸媽隻關心哥哥,我也要” 126
為什麼孩子寜願挨罵,也不願意乖一點? 127
無法判定問題屬於誰,都先判為孩子的問題 129
“有你真好! ”教孩子瞭解手足的珍貴 137
反映傾聽孩子的感受,讓他學會情緒管理 139
孩子每天寫功課,挫摺、情緒一大堆 139
“掌控不瞭功課,但能掌控住媽媽也很好!” 139
彆被孩子的負麵情緒綁架 140
從旁協助,但要讓孩子做自己的主人 141
贊賞、肯定孩子的正麵行為,扭轉他的負麵感受 150
高效能父母學專傢看問題/結束做功課的時間纔是重點! 152
善用同理接納、忽視、不迴應、親子分離 讓孩子學會“雖然不喜歡,還是要去做” 156
一坐安全座椅,總是哭鬧不休 156
“這次哭鬧達到目的,下次就繼續這樣做!” 156
同理接納、忽視、不迴應、親子分離 157
先消退嬰兒自我,再教養成熟自我 158
保持心情正能量,觀察並肯定孩子 162
高效能父母學專傢看問題/動動腦!和孩子在車上玩益智小遊戲 165
不和嬰兒自我講道理,讓孩子學會接受“被拒絕”! 167
孩子玩不到手機,就化身小惡魔 167
“我就是要這個!我就是要把你綁在我身邊!” 167
嬰兒自我強大時,避免太多親子互動 168
言齣必行!少用“”這樣的字眼 170
感謝孩子,就是肯定孩子做齣正確的行為 171
Part3
是孩子太難搞,還是父母想太多? 173
5大高效能教養步驟解決3大類常見教養問題
掌握教養態度,循序漸進地處理親子問題 175
吃飯時間到瞭,孩子總是拖拖拉拉? 176
讓孩子願意配閤傢庭時間 ─親子雙贏策略 176
教養五大步驟 177
遇到問題,父母怎麼做,孩子怎麼想? 182
孩子一迴到傢,“大解放”地亂丟東西 183
傢中的規矩、限製要更有彈性、更寬容 183
教養五大步驟 184
遇到問題,父母怎麼做,孩子怎麼想? 189
孩子罵一下纔動一下,壞習慣甚至變本加厲 190
要影響孩子,隻能閤營良好關係 190
遇到問題,父母怎麼做,孩子怎麼想? 225
教養五大步驟 191
孩子習慣要父母為他的考試及成績負責 226
遇到問題,父母怎麼做,孩子怎麼想? 197
關心則亂,不要把自己睏在負麵情緒裏 226
教養五大步驟 228
媽媽=全能秘書?寫功課、整理書包 都不乾我的事 198
退居一旁,將“責任”交還給孩子自己承擔 198
遇到問題,父母怎麼做,孩子怎麼想? 232
教養五大步驟 199
孩子在校受欺負,我該齣麵嗎? 233
遇到問題,父母怎麼做,孩子怎麼想? 204
感恩那些讓孩子“吃苦”的人 233
教養五大步驟 234
孩子學纔藝是為自己,還是為爸媽? 205
學什麼纔藝,讓孩子自己做決定 205
遇到問題,父母怎麼做,孩子怎麼想? 240
教養五大步驟 206
案例 10孩子功課寫不好,爸媽要插手? 241
遇到問題,父母怎麼做,孩子怎麼想? 211
處理孩子問題前,“設身處地”感受孩子的情緒反應 241
孩子學習老是三分鍾熱度,怎麼辦? 212
教養五大步驟 242
讓孩子體會具體的後果 ─浪費錢就自己付 212
遇到問題,父母怎麼做,孩子怎麼想? 247教養五大步驟 214
案例 11孩子剛上幼兒園,哭哭啼啼地抓著父母不放 248
遇到問題,父母怎麼做,孩子怎麼想? 218
不必過於焦慮孩子的情緒反應 248
孩子調皮、在校狀況連連,真的無法管嗎? 219
教養五大步驟 249
處理孩子學校問題,先取得孩子同意再介入 219
遇到問題,父母怎麼做,孩子怎麼想? 254
教養五大步驟 220
案例 12孩子的脾氣拗,怎麼也改變不瞭 255
處理孩子問題,應多思考可能衍生齣的狀況 255
教養五大步驟 258遇到問題,父母怎麼做,孩子怎麼想? 263
案例 13稚齡的孩子不肯好好吃飯,完全聽不懂、講不通 264
將吃飯的責任交迴給孩子自己負責 264
教養五大步驟 265
遇到問題,父母怎麼做,孩子怎麼想? 268
案例 14和弟妹爭寵,隻會哭鬧爸媽不愛他 269
細心覺察孩子行為背後的目的 269
教養五大步驟 270
遇到問題,父母怎麼做,孩子怎麼想? 274
案例 15孩子想要的東西不買給他,就和爸媽冷戰 275
父母隻負責孩子“需要”而非“想要”的東西 275
教養五大步驟 277
遇到問題,父母怎麼做,孩子怎麼想? 281
教養沒有標準答案,練習成為更好的父母! 281
建議父母這樣做:先判斷問題所有權屬於誰?
→再規劃如何處理→進一步思考、理清問題與方嚮 284
四歲的孩子在火車月颱上跑來跑去 284
五歲的孩子直接插隊搶玩溜滑梯 284
四歲的孩子錶示自己吃飽瞭,可是父母卻覺得他吃得太少 285
八年級的孩子對於學校的成績、功課都得過且過地敷衍瞭事 285
六年級的孩子總是不收拾房間,又亂又髒 286
三歲半的孩子堅持要在地鐵車廂內吃糖果 286
三年級的孩子,要求父母讓她放學後和同學一起走路迴傢 287
四歲的孩子看到喜歡的東西,要吵鬧到父母買給他纔肯罷休 288
青春期的孩子和傢人之間總是口角衝突不斷 288
高二的孩子和同學齣遊,經常逾時不歸又聯絡不上 289
九年級的孩子每次洗完澡都不清理浴室 289
父母開車時,兄弟經常為瞭一些小事在車上爭吵不休 290
青春期的孩子因為不滿意自己的外錶,而經常情緒低落 290
讀大學的孩子總是忘瞭幫自己飼養的狗洗澡 291
四年級的孩子老是喜歡在父母的床上,一邊吃東西一邊看電視 292
青春期的孩子對父母言辭攻擊,講話也很沒禮貌 292
小學的孩子和鄰居友伴亂按附近住戶傢的門鈴 293
已經關燈就寢,高二的孩子經常不睡覺,還在床上偷偷玩手機 293
孩子令人頭痛的行為,99%是嬰兒自我惹的禍!
五歲的孩子不小心弄壞瞭心愛的玩具而傷心哭泣 294
九年級的孩子因為所設定的鬧鍾沒響而導緻上學遲到 295
六歲的孩子在客廳沙發上跳上跳下地玩耍 295
四年級的孩子放學後經常買高熱量的垃圾食物來吃 296
五年級的孩子和朋友在靠近馬路的地方踢球 296
一年級的孩子手拿銳利的東西奔跑 297
八年級的孩子因為父母拒絕他的要求而生氣 298
作者介紹
李顯文:
15年親子職業谘詢經驗,協助韆百位華人父母解決教養難題
中國颱灣輔仁大學企業管理係畢業,17年谘詢輔導經驗。曾任:吉隆坡關懷輔導中心、怡保心燈輔導中心谘商協助員,現任“父母效能係統訓練課程”領導員。
1997年開始電話谘詢工作;1999年開始帶領父母效能訓練課程;2009年起在颱灣大颱北地區鬆山、新生、仁愛、文湖、實踐、國北教實小、公館、明倫、復興等10多所小學的讀書會、老師或誌工媽媽團,以及新意象美術教室、鍥而生態讀書會、媽媽play教室、關心幼兒美語教室等團體,進行父母效能課程、父母成長課程、老師輔導課程及親職講座的工作。另著有《高效能父母學》。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排版和文字選擇,都透露著一種冷靜、剋製的知識分子氣質,這在如今充斥著浮躁育兒口號的市場中,顯得尤為珍貴。它很少使用感性的、煽動性的語言,而是用一種近乎學術報告的嚴謹性來闡述觀點,但這種嚴謹絲毫不影響它的可讀性。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處理“規矩與彈性”這一永恒難題時的平衡藝術。他清晰地界定瞭哪些是底綫原則,必須堅守,比如安全和尊重;而哪些是可以通過協商和時間來調整的彈性區域。這種清晰的框架,極大地緩解瞭我在日常執行中的不確定感。以前,我常常因為“今天該不該堅持”而糾結不已,導緻執行標準搖擺不定,反而讓孩子感到無所適從。這本書提供瞭一個清晰的判斷標準,幫助我建立起一個穩定、可預測的傢庭環境。它讓我明白,真正的權威不是靠聲調的高低來體現,而是靠行為的一緻性和內在邏輯的自洽性來構建的。這不僅改變瞭我的育兒方式,甚至潛移默化地影響瞭我處理工作關係和伴侶關係的方式。它是一本真正意義上的“生活哲學”書籍,教育的本質,最終指嚮的是如何更好地生活。
評分與其說這是一本育兒書,不如說它是一本關於“如何保持人性中柔軟與堅韌”的指南。作者的筆觸非常細膩,他似乎能感知到,當代父母在育兒過程中承受的巨大心理壓力——來自外界的比較、對未來的焦慮,以及自身童年未愈閤的創傷如何投射到下一代身上。書中有一段論述,關於“父母的代際創傷循環”,讓我看得手心直冒汗。它精準地描繪瞭我自己的一些行為模式——比如,我極度排斥孩子錶現齣我童年時被壓抑的某種情緒,因此會不自覺地進行過度乾預。作者沒有指責,而是引導我們去探索:這種強烈的反應,究竟是孩子的行為引發的,還是它觸動瞭我們內心深處的“未完成事件”?這種內觀的引導,是這本書最具有變革性的力量。它將育兒的焦點,從“如何管教孩子”徹底拉迴到瞭“如何療愈自己”。很多教育方法之所以失敗,根本原因在於父母沒有處理好自己的情緒賬戶。這本書有效地教會瞭我如何“先照顧好自己”,纔能更有能力去接納那個不完美的、正在成長的孩子。每次感到煩躁時,我都會翻閱其中關於“情緒急救包”的那一小節,那裏麵提供的不是空泛的口號,而是切實可行的自我降溫步驟。
評分這本書的文字密度高得驚人,但讀起來卻一點也不費勁,這是一種很奇妙的平衡。它仿佛一本精裝的工具書,但內核卻是一部感人至深的傢庭關係觀察錄。我最欣賞它沒有迴避那些“難堪”的親子瞬間,比如嫉妒、撒謊、固執己見。很多育兒書要麼美化親子關係,要麼隻提供簡單粗暴的糾正方法。但這本書不同,它直麵瞭人性中復雜和陰暗的一麵,並告訴我們,這些“負麵特質”其實是孩子在探索自我邊界、建立身份認同過程中的必然産物。我記得有一章專門講“控製欲”的形成,作者引用瞭幾個跨文化的研究,對比瞭不同環境下孩子對“自主權”的爭取方式。這讓我意識到,我所認為的“不聽話”,很可能隻是孩子在用他們僅有的工具箱,來爭取被尊重的權利。這種理論的深度和廣度,讓我感覺不僅僅是在解決眼前的育兒問題,更是在進行一場關於“如何與另一個獨立個體和諧共存”的哲學探討。讀完後,我將它推薦給瞭好幾位朋友,他們反饋的焦點各不相同,這正說明瞭這本書的普適性和多維度解讀的可能性。它不是一套死闆的教條,而是一麵能照齣不同人心中不同疑惑的鏡子。
評分翻開這本書,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對“共情”這個詞的重新定義。它不是讓你一味地遷就孩子,而是要求父母先進入孩子的世界,用他們的視角去看待問題。我曾經以為,愛就是滿足孩子的一切要求,但這本書讓我明白瞭,真正的愛,有時是需要設立清晰的界限,並在界限內給予充分的理解和支持。書中有大量生動的案例,比如孩子因為玩具壞瞭而産生的巨大悲傷,成年人可能覺得小題大做,但作者卻細緻地描繪瞭這種“失落感”對孩子認知發展的影響。我特彆喜歡那種抽絲剝繭的分析過程,它不放過任何一個細微的錶情、一次無意的肢體語言。作者擅長將那些我們習以為常的育兒場景,用一種近乎人類學研究的嚴謹性去解構。這使得我的閱讀體驗從單純的“學習育兒技巧”轉變為“理解人性發展規律”。我開始有意識地去觀察我女兒的日常,嘗試去捕捉她那些轉瞬即逝的情緒信號,而不是被她錶麵的“哭鬧”所迷惑。這種轉變,讓我們的親子溝通效率提升瞭不止一個檔次。現在,當我感覺她快要爆發時,我不再急著製止,而是先蹲下來,用非常平和的語氣問:“你現在是不是很生氣/難過?”往往隻需要這一句話,衝突的烈度就會立刻下降。這完全是拜這本書裏那種深入骨髓的洞察力所賜。
評分這書拿到手的時候,就感覺特彆踏實,封麵設計樸實,沒有花裏鬍哨的圖案,讓人一下子就能沉靜下來。我一直是個對“為什麼”特彆好奇的人,尤其是在麵對孩子那些看似無理取鬧的行為時,心裏總有一萬個問號。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親切,就像一個經驗豐富、充滿智慧的長輩坐在你身邊,娓娓道來。它沒有那種高高在上的教育理論腔調,更多的是基於生活中的真實觀察和細膩體察。記得有一次,我兒子突然對著一個完全不認識的人大喊大叫,我當時氣得不行,覺得他太不懂事瞭。讀到書裏關於“情緒的原始錶達”那一部分時,我一下子豁然開朗。作者並沒有簡單地批判孩子的行為,而是深入挖掘瞭隱藏在這些行為背後的需求和感受。這讓我開始反思,是不是我太快地用成人的邏輯去評判一個尚在發展中的心智?整本書的結構安排得很巧妙,從孩子最常見的衝突場景入手,逐步深入到心理發展和傢庭互動模式的剖析。讀完第一部分,我感覺自己像經曆瞭一次深度自我對話,重新審視瞭自己作為父母的盲點和慣性思維。它提供的不是“標準答案”,而是一套讓你自己去尋找答案的工具和視角,這點非常寶貴。那種“原來如此”的感覺,比直接告訴我該怎麼做要有效得多。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