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推荐理由1:“美国教育出版奖”金奖得主×博弈论专家,首次突破性地将博弈思维用于儿童教育,自如应对各种情境,大人孩子都欢迎!
推荐理由2:9大博弈策略×*教育研究成果,运用于不同情境,让孩子获得受用一生的能力! 内容简介
首次突破性地将博弈思维用于儿童教育
自如应对各种情境,大人孩子都欢迎!
孩子总是想要大的、多的、好的,不愿意吃亏,应该怎么办?
孩子把小妹妹逗得哇哇大哭,自己却觉得很有趣,还对你发出的制止话语完全不加理会。
孩子眼巴巴地看着猫儿,央求你把猫抱回家,还承诺将喂猫的活儿全包了,该答应他吗?
孩子担任足球队队长,正发愁怎样为自己的球队挑到*好的球员,父母该如何支招?
相信天下父母有一个共识:每个孩子都是极度聪明的谈判专家!如何才能使孩子与家人、伙伴融洽相处,化解纷争,实现双赢呢?本书的两位作者经过大量的实践与案例分析,突破性地将博弈思维用于教育,成功打破了“争吵— 无效调解”的死循环,找到了能灵活应对各种情境的实用而有效的策略,令孩子与家人、伙伴之间的相处更轻松、快乐!
本书有助于大人更深入地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给出的方法也更具针对性。书中提供的各种策略可引导孩子自己思考并解决问题,令他们以灵活的方式应对各种情境,帮他们及早建立更好的人际关系和主动学习、冷思考等行为习惯,养成一生受用的协作、利他、公正等良好的品德,快乐、健康地成长。
本书语言诙谐幽默,将博弈思维应用于教育中的方法令人耳目一新。如果你付诸行动,相信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保罗?雷伯恩(Paul Raeburn)
l资深老爸
资深科普作家
教养书金奖得主
保罗?雷伯恩是5 个孩子的父亲、屡获殊荣的作家,已出版了4本著作,其中《爸爸很重要吗?》(Do Fathers Matter?)获得了 “美国教育出版奖”(National Parenting Publications Award)金奖。他是《纽约时报》《发现》《科学美国人》等权威媒体的科学栏目记者,麻省理工学院《骑士科学新闻学》评论家,常为《今日心理学》之《关于父亲》栏目撰文,也是美国公共广播电台《科学星期五》栏目的常客。
凯文·佐尔曼(Kevin Zollman)
凯文·佐尔曼是卡内基梅隆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弈论专家,长期研究语言演进和社会行为背后的数学法则。他的作品常刊载于《华尔街日报》《纽约客》《科学美国人》等刊物上。 目 录前 言 与孩子一起成长 1
第1 章 合理分配:我切,你挑 1
蛋糕、糖果、玩具,样样都是孩子们的心头好,怎样才能分得妥妥帖帖,既公平又不引起嫉妒?孩子们都想看自己喜欢的电视频道,听从了妹妹的意思,哥哥就受了委屈,应当怎么办?爸爸和妈妈谁该喊孩子们起床,谁该哄孩子们睡觉?应该怎样分配家务?……热闹的大家庭里,考验家长智慧的事情还真不少,且看博弈论专家为你巧妙支招。
博弈论,你和孩子都可以玩转! 2
“我切,你挑”法:既公平切分,又免除嫉妒 6
妙用零和博弈中的极小—极大原则 8
效用度:羞答答的大人和坦率的孩子 12
考虑偏好:1/4 块蛋糕更好! 14
修整法,让蛋糕变成渣 15
选球员,就用轮流法 18
平衡交替法搞定看电视之争 21
第2 章 归属难题:别把孩子切成两半! 25
崭新的游戏机买来了,谁应当先玩?漂亮的房间装修好了,应该先给谁住?家里领养的狗狗该用谁起的名字?这可实在太难了!只要稍有不慎,必然引来孩子们“不公平”的大叫……别着急,博弈论专家为你祭出各式“拍卖”大招,总有一款适合你。
分配难题再升级:谁先玩? 26
所罗门王的智慧:真假母亲 28
抛硬币法:简单粗暴但有用 29
竞价拍卖法:只为最想要的你 31
抛硬币VS 拍卖 35
各式拍卖大法,总有一款适合你 37
以家务替代拍卖要付的钱 39
第3 章 事关公平:他有一套乐高积木?这不公平! 45
孩子们动不动就会大喊:这不公平!那么,“公平”到底是什么意思?和“公正”有何区别?孩子们的公平意识又是如何发展的?他们什么时候才会主动放弃对己有利的分配方式呢?家长们又有哪些方法,可以促进公平的实现?
积木事件引发的公平问题 46
“公平”的新定义:必须实现帕累托最优 48
最后通牒博弈:行动不得不比思维更公平 51
厌恶不公平:卷尾猴实验 53
将独裁者博弈变成最后通牒博弈 57
8 岁孩子的神奇举动 59
从严格交替法、平衡交替法到调整赢家法 66
不同国家的孩子对公平的理解 70
第4 章 有效奖惩:你不会是说真的吧? 73
面对熊孩子的各种行为,是时候给他们一点威胁了。可是,你的威胁竟然被熊孩子无视?因为,他早已看清你的威胁根本不可信!那么,来点“可信威胁”吧!甚至必要时,要建造“末日武器”。有时候,你不必真的实施惩罚,就能达到目的。
“不可信威胁”吓不倒熊孩子 74
连锁店博弈中的无奈结局 77
“可信威胁”改变故事走向 80
建造“末日武器” 82
如何让威胁更有说服力? 87
实施有效惩罚 88
惩罚与奖励,同一枚硬币的正反面 90
第5 章 诚实与谎言:狗狗吃了我的作业 97
孩子们常常会撒谎,这与你的教子方针可谓水火不容。然而事实上,家长们制定的很多规则会引诱孩子们撒谎……如何识别孩子的谎言?如何培养孩子的诚实品质?博弈论专家从对动物的研究中获得了有益的启示。
有些规则会引诱孩子撒谎 98
女巫萤的诱食法:竞争导致欺骗 99
父母和孩子之间冲突的根源 101
妙用索引法,识破孩子的谎言 105
家雀的徽章:撒谎带来惩罚 107
海燕的喂养安排:改变博弈,鼓励诚实 110
雄孔雀累赘的大尾巴:不利条件原则 113
第6 章 走向合作:是他先开始的! 121
如果孩子们学会了合作,身为家长的你必然心中乐开了花——不但家中的冲突大大减少,而且合作精神也将作为孩子们身上的优秀品质,为他们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孩子们怎样才能学会合作?在什么样的情境下才愿意合作?博弈论同样在此大显身手。
化冲突为合作 122
孩子们能学会合作吗?当然可以! 126
重复囚徒困境:“以牙还牙”带来合作 130
合作的开启需要引导 137
“宽容性以牙还牙”策略 140
恶意可能扼杀合作 141
第7 章 不要“道德伤害”:为什么不该买的单千万不能买? 145
孩子在学校的学习尽力了吗?这真是一个让家长们头痛的千古谜题!怎样让孩子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怎样的奖惩措施既不挫伤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又能鼓励他们发挥最大潜力?在奖励孩子时,怎样避免“道德伤害”?通过委托—代理模型,博弈论专家为你寻找并设计最好的激励机制。
孩子学习尽力了吗? 146
委托—代理模型 147
赛马:信息不对称导致的离奇结果 149
合理的制度设计 151
恰到好处的激励机制 155
角色互换:孩子们也在聘请我们 158
道德伤害:好心办坏事 160
第8 章 执行协议:你是说,你不相信我吗? 167
如果让你家孩子参加“棉花糖测试”,结果会怎样?你会不会战战兢兢,生怕孩子在测试中“落败”?别担心,博弈论专家对这件事有着贴心的解读!他们还会为你支招,培养孩子的长远目光,助你在家中设计无需外力就能自动执行的协议。
难以兑现的承诺 168
有了纳什均衡,协议自动执行 171
如何在家中设计自执行契约? 178
孩子们可没有那么高瞻远瞩 181
棉花糖测试:热思考,冷思考,未来回报 183
教孩子学会换位思考 189
第9 章 玩转投票:我怎么做不用你教! 193
关于一家人去哪家餐厅吃饭、去哪儿度假,你想要全家人投票决定?别急,先了解一下投票箱的运行原则,再学习一下“孔多塞悖论”吧!如果你玩得不好,孩子们可能会识破你的“内定”伎俩,甚至还会直接操纵投票!让无所不能的博弈论专家来解救你吧!
“民主”投票带来的“悲惨”结果 194
投票箱的运行原则 197
有内定选项?不公平! 199
孔多塞悖论:多选?太难了! 201
波尔达计数:勉强达成一致 207
引入选项,操纵投票 209
“随机选择”和“随机独裁者” 212
尾 声 离开安乐窝 217
致 谢 227这本书的结构设计非常巧妙,叙事线索流畅自然,高潮迭起却又毫不突兀,读起来有一种行云流水般的顺畅感。作者在情节推进的过程中,非常懂得如何拿捏读者的情绪,时而让人屏住呼吸,充满好奇,时而又让人会心一笑,感到无比的熨帖。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处理人物内心活动时的那种细腻刻画,即便是很小的角色,也被赋予了鲜明的个性和可信的动机,让人印象深刻。那种对细节的执着和对人物情感的深度挖掘,让整个故事的质感一下子提升了好几个层次,绝不是那种肤浅的、一目了然的作品。每次读完一个章节,我都会忍不住停下来,细细回味刚才发生的一切,琢磨作者是如何不动声色地埋下伏笔,又是如何巧妙地将它们一一揭开的。这种智力上的参与感,让阅读体验变得更加充实和有意义,绝对值得反复品读,去挖掘那些初读时可能忽略的深层含义。
评分这本书在装帧设计和版式编排上也下足了功夫,处处体现出出版社对品质的坚持。纸张的手感非常舒服,油墨的印刷质量清晰细腻,即便是对印刷细节不太在意的人,也会被这种高标准的制作工艺所打动。排版布局上,字体的选择、行距的把握都体现出极高的专业水准,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这对于沉浸式的阅读体验来说至关重要。而且,很多细节的处理,比如章节之间的过渡页或者特别设计的插页,都像是在悄悄地引导读者的情绪起伏,让阅读体验更具仪式感。这本书拿在手里,分量感和质感都恰到好处,完全不是那种可以随意对待的“快餐式”读物,而是值得珍藏、可以经常翻阅的精品。这种对物理载体的尊重,也反过来提升了读者对内容本身的重视程度,让人更加珍惜阅读的每一分钟。
评分天哪,这本书简直像是一场温暖的梦境,让我完全沉浸在那些细腻的情感和充满想象力的画面里。我特别喜欢作者对细节的捕捉,那种日常生活中的小确幸,被描绘得如此生动,仿佛我就是那个故事里的小主角,踮着脚尖,满心期待地看着那些五彩斑斓的世界。每一页都充满了童真和对生活的热爱,读起来的时候,嘴角就不自觉地上扬。它不仅仅是讲了一个故事,更像是在提醒我们,要用孩子的眼睛去看待这个世界,去发现那些隐藏在平凡之中的奇妙。书中的插图也绝对是加分项,色彩的运用大胆又和谐,每一幅画都有自己的生命力,让人忍不住想要把它们都收藏起来。我感觉自己仿佛被施了魔法,暂时忘记了现实中的烦恼,完全被那种纯粹的快乐所感染。这本书的文字节奏感很强,读起来朗朗上口,即使是大人读,也能从中品味出一种久违的放松和慰藉,真心推荐给所有需要一点“甜头”来治愈心灵的朋友们。
评分从整体的艺术构建来看,这本书展现出了一种难得的成熟与大气。它似乎在探讨一些看似宏大却又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主题,但处理得非常克制和得体,没有丝毫说教的意味,而是通过故事的自然发展,让读者自己去领悟其中的哲理。我感觉作者对人性的洞察力非常敏锐,他笔下的人物,即使是配角,也绝非扁平化的符号,他们有缺点,有挣扎,有成长的轨迹,这让整个故事的世界观显得无比真实和立体。尤其是在处理冲突和转折时,那种张弛有度的掌控力,让人对作者的创作功力深感敬佩。这本书的后劲很大,合上书本后,故事的余韵仍然在脑海中萦绕不去,引发了我对很多事情的新思考。它不仅提供了片刻的娱乐,更像是一次精神上的滋养,让我在喧嚣的生活中找到了一片宁静的港湾,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自我对话。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示范,它既有文学作品的深度和韵味,又保持了极高的可读性和亲近感,找到了一个近乎完美的平衡点。我尤其钟爱那些富有画面感的词汇和比喻,它们不是那种故作高深的堆砌,而是恰到好处地服务于叙事,瞬间将场景“定格”在了读者的脑海中。阅读过程中,我多次被作者精准的表达方式所折服,有些复杂的感受,竟然被他用几句看似简单的话语描摹得淋漓尽致,这种“化繁为简”的功力实在令人叹服。它不像某些作品那样需要费力去解码,而是自然而然地将读者引入作者构建的世界观中。对于追求文字美感和阅读舒适度的人来说,这本书绝对是一场听觉与视觉的双重盛宴,每一个句子的背后似乎都藏着作者对生活细微观察的心得体会,读起来真是身心愉悦,收获良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