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你的1岁孩子 |
| 作者 | (美)埃姆斯,(美)伊尔克,(美)哈柏,崔运帷 |
| 定价 | 25.00元 |
| 出版社 | 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 ISBN | 9787539045016 |
| 出版日期 | 2012-03-01 |
| 字数 | |
| 页码 |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16开 |
| 商品重量 | 0.381Kg |
| 内容简介 | |
当孩子表现出教养的困难和麻烦时,如果父母知道这不是个别行为,而是这个年龄阶段孩子共有的暂时现象,心里就会踏实很多。同样,对于大多数父母而言,如果了解孩子在某个年龄阶段的特点,就可以减少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的盲目性。 |
| 作者简介 | |
| 路易丝·埃姆斯(1908~1996),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吉塞尔儿童发展学院的创始人之一。她毕业于耶鲁大学,毕生致力于儿童发展、儿童养育实践研究,其教育理念影响了美国两代年轻父母。 |
| 目录 | |
| 暂无相关内容 |
| 编辑推荐 | |
| 全球阶梯教养系列:《你的2岁孩子》:product../product.aspxproduct_id=22559996《你的3岁孩子》:product../product.aspxproduct_id=22612559《你的4岁孩子》:product../product.aspxproduct_id=22786815你想知道的关于1岁孩子的一切,本书都将告诉你…… 本书特点: 1.全球阶梯教养 耶鲁大学20年研究成果 2.上千位孩子真实成长跟踪,两代父母,3亿家长的信赖选择 |
| 文摘 | |
| 暂无相关内容 |
| 序言 | |
| 暂无相关内容 |
天哪,这本书简直是育儿书架上的一个宝藏!我最初只是随便翻翻,没想到一下子就被那种深入骨髓的理解和体贴给抓住了。我印象最深的是它对“一岁”这个模糊阶段的精妙拆解。它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理论说教,而是像一个经验丰富、跟你一同经历过无数个不眠之夜的邻家阿姨在跟你聊天。举个例子,它讨论到宝宝开始走路的那段时间,描述了那种既兴奋又紧张,手心冒汗的感觉,简直是神还原!我当时就想,对啊,我就是那样过来的!而且,它提供的建议不是那种“你必须这样做”的教条,而是“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可以试试这个角度”,充满了灵活性和对父母个体差异的尊重。我尤其欣赏它对日常小细节的关注,比如如何巧妙地在换尿布时转移注意力,或者如何利用玩玩具的碎片时间进行高效的亲子互动。这本书让我感到前所未有的放松,因为它让我明白,养育孩子不是一场需要满分通过的考试,而是一场需要用心体验的旅程。它让我从一个焦虑的新手妈妈,变成了一个更从容、更享受当下瞬间的陪伴者。书里的插图也特别温馨,虽然简单,但那种色彩的运用和人物的表情,都让人感到一股暖流。我强烈推荐给所有正在或即将步入“一岁”阶段的父母,它绝对能帮你度过那个看似混乱实则充满奇迹的时期。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方式,用我朋友的话说,简直是“反套路”的典范。它完全避开了那些充斥着专业术语和复杂图表的传统育儿书籍的窠臼。我是一个追求逻辑和实证的读者,起初还担心它会过于“感性”,但事实证明,它的“感性”建立在对儿童发展心理学极其扎实的理解之上。比如,它对“分离焦虑”的描述,不是简单地告诉你“要安抚”,而是深入分析了宝宝大脑中“客体永存性”建立的过程,然后顺理成章地引出了“短时高质量告别”的实用策略。这种“知其所以然,然后才能知其所以然”的写作风格,对我这种喜欢刨根问底的家长来说,简直是醍醐灌顶。我喜欢它用非常生活化的场景来阐述复杂的概念,比如用“藏猫猫”来解释安全感。更让我惊艳的是,它对父母自我关怀的强调。它用一种非常直白甚至略带幽默的口吻提醒我们,疲惫的父母不可能带出快乐的孩子,并提供了一些“偷懒”的艺术——不是指不负责任,而是指如何聪明地分配精力和资源。读完后,我感觉自己不是被塞了一堆“任务”,而是被赋予了一种更强大、更具弹性的育儿“心法”。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教你如何“控制”孩子,而在于教你如何“理解”孩子,并最终学会如何“放手”和“信任”。
评分我必须说,这本书在“处理”一岁宝宝的“固执”方面,简直是高手中的高手。我之前试过几本强调“正面管教”的书,但当我面对一个已经能用“不”字表达强烈意志的奶娃时,那些理论往往显得苍白无力。而这本《你的1岁孩子》则提供了一种非常务实且富有同理心的应对框架。它没有把宝宝的“反抗”视为挑战,而是将其视为能力发展的自然副产品。我特别赞赏它提出的一套“三步情绪调适法”,它详细说明了在孩子情绪爆发时,父母应该如何保持冷静、确认情绪、最后再引导解决问题的顺序。我试着在孩子拒绝吃辅食的时候应用了这一套方法,效果立竿见影——我们双方的压力都小了很多。这本书最让我感动的是它对“边界设定”的探讨。它没有要求父母成为机器人,而是教导我们如何用温柔而坚定的方式,在满足孩子探索欲的同时,确保他们的安全和规则的建立。这种边界不是一堵墙,而更像是一条河流的堤岸,既能引导河流奔腾,又防止它泛滥成灾。它教会我的,是如何在爱与规矩之间找到那个微妙的平衡点,这对于我重建育儿自信心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评分与其他强调“早教”和“智力开发”的书籍相比,这本书的侧重点简直是一股清流。它花了好大篇幅去探讨“感官的盛宴”与“无聊的必要性”。我们这个时代的父母太容易陷入“军备竞赛”的焦虑中,总觉得孩子的时间必须被各种“益智玩具”填满。然而,这本书却旗帜鲜明地指出,对于一岁的孩子而言,单纯的、开放式的体验——比如在泥巴里玩、观察一片落叶的飘落、或者只是单纯地“发呆”——对他们神经系统的健康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提供了一系列“低科技,高参与度”的活动建议,这些活动大多只需要家里的现有物品,极大地降低了我的“育儿成本”和“执行难度”。更重要的是,它让我开始重新审视“学习”的定义。学习不仅仅是识字认数,更是通过身体去感知世界、理解物理规律的过程。这本书让我有勇气放下那些昂贵的早教卡片,转而去户外陪孩子观察蚂蚁搬家。它真正做到了把育儿的重心放回到了“人”本身,而不是围绕着一堆“产品”和“指标”打转。这是一本真正鼓励父母慢下来、用心去观察和陪伴的指南。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设计也极具巧思,它不像是一本正襟危坐的教材,而更像是一本可以随时翻阅、随时做笔记的私人日记本。我特别喜欢它在每一章末尾设置的“快速回顾清单”和“父母心语”板块。那些“父母心语”常常是一些简短的、充满哲理的句子,比如“孩子成长的速度,永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快,也比我们希望的要慢”,这些话语总能在关键时刻给我带来精神上的慰藉和方向感。此外,书中关于“睡眠倒退”的章节处理得尤其细致入微。它没有给出任何包治百病的承诺,而是基于对宝宝生理周期的理解,提供了一套循序渐进的应对策略,并反复强调耐心和一致性的重要性。我发现,当我知道每一次睡眠不安背后都有其发展的原因时,我就不再那么恐惧了,因为我知道这只是一个“阶段”。这本书的整体基调是积极、充满希望,同时又脚踏实地。它让我感觉自己不再是一个孤独的战士,而是加入了一个理解和支持我的“育儿部落”。它不仅仅是一本育儿书,它更像是一份伴随孩子成长的“精神拐杖”,在我需要支撑的时候,总能递给我恰到好处的力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