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切斯特菲尔德教子信札:让在中国式教育体制下成长的孩子们得到西方贵族教养的文化熏陶
定价:39.00元
作者:(英)切斯特·菲尔德,褚律元
出版社:安徽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1-01
ISBN:978721206069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663kg
编辑推荐
一代代流传于英国上流社会的“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 “欧美各国家庭书”一部打磨气质风度、教人富有教养,善于在社会上处世以获得成就的杰作
(如果太长,放不下,就改为“欧美各国家庭书” 一部打磨气质风度、教人富有教养,善于在社会上处世以获得成就的杰作)
英国上流社会家庭教科书
世界励志读物
本书作者切斯特菲尔德是英国政治家、外交家兼作家,这是一本的父亲通过书信,把自己积累的宝贵人生经验传授给远方游学的儿子的书。
本书自出版200多年来长盛不衰,被誉为“不朽家书”“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一代代流传于英国上流社会,成为“绅士们的教科书”“欧美各国家庭的书”。
2008年,这本书再次成为《牛津古典系列》世界经典之一。
它的魅力永世不衰。
内容提要
儿子的少年时代,他的信函主要教育孩子如何健康成长。
儿子的青年时代,他的信函主要侧重学习方法和探索世界。
儿子成年开始,他的信函教导儿子如何成为合格的绅士。
儿子进入政界和外交界之后,他教授很多具体的政治外交经验。
《教子信札》是一部教人如何富有教养,善于在社会上处世以获得成就的杰作。它充满了人生宝贵的经验和智慧。广大青少年可以从中懂得许多人生的道理,得到非常有益的启示。书中有不少精辟的语言。如:教人如何珍惜光阴、积极上进、树立良好的美德;如何恰当地对待享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如何才能受人欢迎,避免不应该犯的错误;如何读书,如何讲话,才会取得较好的效果,等等。它是一本关于人生艺术的书,有理有据而不空谈,体现了一位家长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怀。通过阅读本书,青少年们必定能学到很多可贵的知识。
目录
部:1740年-1742年
23 宽恕是大的美德
26 读到的东西要经自己深思
31 要有别人的意志
第二部:1746-1747年
40 坚持不懈地追求知识与美德修养
54 外表形象是一封“介绍信”
59 说谎是愚蠢的事情
71 怎样旅游才有意义
第三部:1748年
85 每个人都有长处值得学习
92 做事务求
100 抛弃陈腔滥调
116 要认识到人性的复杂
第四部:1749年
156 参加高尚的娱乐活动
181 品质决定风度
210 要认识到人的两面性
第五部:1750年
234 为人谨慎的名声比才华更重要
237 贪慕虚荣是年轻人的大敌
255 勿被花里胡哨所迷惑
第六部:1751年
264 世界是一部巨著
277 有见识的人更应谦虚
291 怀着爱心看待别人的缺陷
314 旅行勿学庸碌之辈
第七部:1752年
336 应读经典作品的原著
355 积累足够知识,早日接触社会
第八部:1753-1754年
373 适时引退是明智之举
作者介绍
切斯特·菲尔德,英国政治家、外交家兼作家P.D.切斯特菲尔德(1694—1773)伯爵(第四世)。他曾任英国驻荷兰大使、国会议员、爱尔兰总督等职,其教子书信被广为流传。
褚律元,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西欧研究所副所长,《欧洲研究》杂志主编。已出版的译著有《意识形态与美国外交政策》、《涡轮资本主义》、《秘密与民主》、《欧洲历史上的战争》、《杰克伦敦传》、《法国印象派画家毕沙罗传(合译)》、《美国首富发家实录》、《霍桑小品与散文》、《我们怎样死》、《一个艺妓的回忆》、《的男人》等,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历史、军事、文艺、传记、医学共四百余万字。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简直是为我们这些身处应试教育洪流中的家长们开了一扇窗!我原以为传统的西方贵族教育无非就是些陈旧的说教,但读完之后,才发现那种润物细无声的熏陶才是最打动人的。它没有直接给出“如何做”的僵硬指令,更多的是提供了一种思考的框架,让我们这些受着应试教育熏陶长大的父母,能够跳脱出唯分数论的怪圈,重新审视我们与孩子的关系。特别是对于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健全的人格方面,书中的智慧简直是及时雨。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言传身教”的阐述,它不像我们常挂在嘴边的“你要怎么做”,而是通过细微之处展现出对孩子的尊重与期待。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远比我们嗓门提高八度后的吼叫要有效得多。我最近尝试着在家里引入一些书里提到的“慢下来”的仪式感,比如晚餐时的“今日分享”,虽然刚开始孩子有些不适应,但慢慢地,我们家的交流质量真的有了质的飞跃。这不仅仅是一本教育指南,更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自身教育观念中的盲点和急躁。
评分说实话,刚拿到这本书时,我还有点担心它的“贵族”标签会不会过于高冷,脱离我们普通家庭的实际情况。毕竟,我们面对的是升学压力、课外辅导班的排队,哪有那么多闲情逸致去搞什么古典礼仪?然而,深入阅读后,我发现那些所谓的“贵族教养”内核,其实是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和对生活艺术的追求。它教会的不是如何穿西装打领带,而是如何保持内心的优雅和从容,如何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比如,书中对于阅读习惯的培养,没有强调读什么“名著”,而是强调阅读过程中的专注与沉浸,这对于我们这些手机不离手的现代人来说,简直是醍醐灌顶。我开始学着减少对孩子电子产品的控制时间,转而引导他去享受“无聊”带来的创造力。这种从“控制”到“引导”的转变,是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收获。它并非教我们如何把孩子塑造成一个完美的孩子,而是如何让我们自己先成为一个更值得孩子学习的榜样。这种由内而外的改变,远比任何技巧性的训练都要深刻持久。
评分这本书的文笔和结构设计也值得称赞,它读起来完全不像一本枯燥的理论书籍,更像一位睿智的长者在耳边娓娓道来。阅读体验非常流畅,字里行间透露出的那种沉淀了时光的韵味,让人忍不住一页接一页地读下去。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作者并没有过度美化教育的艰辛,他坦诚地指出了教养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冲突与挫折。这种真实感,极大地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我尤其欣赏其中关于“挫折教育”的论述,它没有采取简单粗暴的“放手”方式,而是强调在孩子跌倒时,父母应扮演的“安全网”角色,既不溺爱,也不过度推开。这与我们现在社会中常常出现的两种极端——要么过度保护,要么过度放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本书提供了一种中庸而充满智慧的平衡点。它让我明白,真正的教养,是在允许孩子犯错的空间里,铺设好通往成熟的阶梯。
评分我周围的很多父母都在焦虑如何让孩子在国际化的竞争中不落下风,但我们往往只关注了技能和知识的堆砌,却忽略了根基——品格和情商。这套信札的价值恰恰在于它把教育的焦点拉回到了“人”本身。它不是空谈虚无缥缈的“贵族精神”,而是具体到日常生活的点滴——如何优雅地表达感谢,如何真诚地倾听,如何面对失败时的坦荡。对于生活在强调功利性回报的文化氛围中的我们来说,这种对内在品质的打磨,显得尤为珍贵。我发现,自从开始关注这些细节后,我与孩子之间那些无谓的争吵明显减少了。很多时候,冲突的根源并非孩子故意反抗,而是我们作为父母,在无意中忽略了对他们情感的尊重。这本书像一个温柔的提醒者,时时校正我们跑偏的方向,让我们想起教育的初心:培养一个幸福、完整的人,而非仅仅是一个考试机器。
评分我敢说,这本书对我个人成长的启发,甚至超过了对孩子教育的影响。它迫使我反思自己作为父母的局限性。我们往往在教育孩子时,不自觉地将自己未竟的梦想和焦虑投射到他们身上。而书中的教诲,充满了对孩子个体差异的尊重和对他们未来人生的信任。那种深沉的、跨越时空的父爱(或者说长者之爱),让人感到无比温暖。它没有给我们提供一个“万能公式”,而是提供了一套“内省工具”。比如,当我感到愤怒时,书中的某个片段总能让我停下来,问自己:我的反应是出于教育的需要,还是仅仅出于我个人情绪的失控?这种自我觉察的能力,才是这本书送给成年人最好的礼物。它提醒我们,教育是一个双向成长的过程,我们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首先,我们自己要努力朝着那个方向靠近。读完后,我不再急于给孩子贴上各种标签,而是选择更耐心、更具同理心地去陪伴他探索这个复杂的世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