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发现母亲:推动世界的手是摇摇篮的手 |
| 作者 | 王东华 |
| 定价 | 49.80元 |
| 出版社 | 中国妇女出版社 |
| ISBN | 9787512708068 |
| 出版日期 | 2014-01-01 |
| 字数 | |
| 页码 | |
| 版次 | 2 |
| 装帧 | 软精装 |
| 开本 | 16开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本书是作者殚精竭虑磨砺十年而成的一部母亲教育专著。作者从母亲的角度对人类社会的一些核质问题进行了严肃而深入地思考,提出了一系列关乎整个人类命运的重大命题。其研究的体系化、前瞻性、深刻内蕴以及对世纪更迭人类文化的建设上,都会使本书在百年文化浪潮中具有的启蒙地位。这是一个我们不得不需要静心倾听的独特声音。而本书详尽的范例,细腻真情的说理,也会将读者领进一个崭新的母性境界。 |
| 作者简介 | |
| 王东华,家庭教育专家,华东交通大学母亲教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其研究当代大学生的教育专著《新大学人》,为93深圳(中国)文稿公开竞价首部成交著作。其致力于人类文化启蒙的另一教育专著《发现母亲》,1999年一经推出,即在社会上产生广泛影响,并获第14届中国图书奖。由于其在母亲教育研究及普及方面的突出成绩,2000年被全国妇联授予“助西爱心大使”称号,2001年入选《中国青年》“可能影响21世纪中国的100位青年人物”。 |
| 目录 | |
| 暂无相关内容 |
| 编辑推荐 | |
| 暂无相关内容 |
| 文摘 | |
| 暂无相关内容 |
| 序言 | |
| 暂无相关内容 |
坦白说,一开始我对这种题材的书籍抱持着一丝审慎的态度,总觉得容易流于空泛的说教。然而,这本书完全打破了我的固有印象。它的力量不在于宏大的口号,而在于对日常细节的深刻捕捉。作者擅长安插一些看似不经意的生活片段,但这些片段往往是撬动整个理论框架的关键支点。比如,某处对于一个微小习惯如何演变成群体规范的描述,其精妙程度,堪比一幅微缩的社会切片图。这种“以小见大”的叙事策略,极大地增强了文本的可信度和亲切感。它让我们意识到,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似乎无关紧要的日常动作,可能正孕育着改变世界的巨大能量。阅读此书,就像是进行了一次对自身生活习惯和周遭环境的“解构性”审视,非常具有启发性。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装帧设计也令人称道,体现出出版方对内容的尊重。纸张的质感和字体的选择,都营造出一种沉静、适合深度阅读的氛围,这在如今快餐文化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从内容上来说,作者展现出的那种不受既有范式束缚的批判精神,是我非常推崇的。他敢于挑战那些被社会普遍接受的“真理”,并试图从一个全新的、往往更具人性关怀的角度去重新定义它们。这种颠覆性的思维方式,使得阅读过程充满了智力上的“惊喜”——每一次思想的碰撞,都可能带来豁然开朗的感受。虽然某些论点的推进速度略显跳跃,需要读者主动去填补中间的逻辑链条,但这反而促成了更主动的思考,使得这本书的价值得以最大化。
评分这本厚重的文集,初翻时便被其深邃的内涵所吸引。作者以一种近乎哲学的思辨,探讨了那些隐藏在历史宏大叙事背后的微观力量。阅读过程中,我时常感到一种智力上的挑战,仿佛作者总能在我以为理解透彻时,抛出一个更精妙的视角。尤其是在探讨个体意志与时代洪流的交汇点时,那些细腻入微的笔触,描绘出无数普通人在时代剧变中的挣扎与坚守。它不是那种读来轻松愉快的读物,更像是一次精神上的长途跋扎,需要全神贯注,方能体会到其中蕴含的磅礴气势。书中的引经据典极为丰富,从古老的典籍到近代的思想脉络,作者的知识储备令人叹服,每一次引述都像是为论证添上了一块坚实的基石。合卷沉思良久,我意识到,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某个特定主题的书,它更像是一部关于“存在”与“影响”的深度访谈录,引人深思,余味无穷。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极好,像是一部精心编排的交响乐,时而激昂,时而低回,引人入胜。我尤其欣赏作者处理复杂议题时所展现出的那种克制而又充满力量的笔法。它没有落入情绪化的窠臼,而是用冷静的分析和富有洞察力的观察,层层剥开现象的表皮,直抵核心的肌理。阅读体验非常流畅,即便是面对一些较为艰涩的概念,作者也能通过生动的案例或巧妙的比喻,将其阐释得清晰易懂。读到某些段落时,我甚至会停下来,反复咀嚼其中的词句,感受其韵律和张力。这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让人感觉自己不是在被动接受信息,而是在与作者进行一场高质量的、心领神会的对话。它成功地将学术的严谨性与文学的感染力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实属难得。
评分读完最后一页,心中涌起一股难以名状的激动,这绝非仅仅因为“读完了一本书”的成就感,而是一种认知边界被拓宽后的舒展与释然。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它提供了明确的答案,而在于它精准地提出了那些我们此前未能察觉到的、却至关重要的问题。作者对人类心理的复杂性有着近乎病态的敏锐度,能够洞察到那些驱动行为的隐秘动机和潜意识的力量。这种对“人性之底色”的探求,使得全书的论述都具有了超越时空的普适性。它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过往的某些行为逻辑,并对未来可能面对的挑战有了更具弹性的应对准备。这是一部需要反复品味、值得在书架上占据重要位置的作品,每一次重温,想必都会有新的体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