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观赏竹9787030325624 科学出版社 史军义 ... [等]著

中国观赏竹9787030325624 科学出版社 史军义 ... [等]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史军义 ...(等)著 著
图书标签:
  • 观赏竹
  • 竹类
  • 园艺
  • 植物学
  • 园林
  • 中国植物
  • 史军义
  • 科学出版社
  • 植物图鉴
  • 园艺技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悟元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325624
商品编码:29533020856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2-01-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中国观赏竹
作者 史军义 ... 著
定价 280.00元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ISBN 9787030325624
出版日期 2012-01-01
字数
页码
版次 5
装帧 平装
开本 大16开
商品重量 2.202Kg

   内容简介

  《中国观赏竹》是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西南花卉研究开发中心负责组织该中心和四川农业大学等单位的部分专家、学者和技术人员,历时11年,经调查、研究和编著所形成的关于我国观赏竹类的*研究成果。《中国观赏竹》共收载了我国原产及少数引进的观赏竹40属379种(含变种和变型),是迄今为止对中国观赏竹资源调查全面、收集种类丰富、编写内容系统、文字及照片资料详实的一部专业著作。《中国观赏竹》分为综述和分述两大部分。综述包括:中国观赏竹概述及观赏竹的价值、形态、分类、分布、生长、适生环境、耐寒区位划分、培育、园艺处理、应用等11章内容。分述包括:379个观赏竹种(含变种、变型)的文字描述,含中名、拉丁名、特征、分布和价值等;各观赏竹种的彩色图版2250幅;36个属(除单种属外)的分种检~索表;40个属代表种的黑白线条图,可展示该属观赏竹的典型形态特征。此外,还附有重要参考文献130多篇(部),以及中名和拉丁名索引等。书中的许多资料尤其是100多种观赏竹照片资料是公诸于世的。《中国观赏竹》可作为科研院所从事园林植物研究的科技人员,大专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农林单位从事竹资源保护和利用的专业人士,以及广大从事园林植物开发、生产和园林绿化的企事业单位技术人员的重要参考书。


   作者简介

   目录


序二
序三
前言
编写说明
综述
1 观赏竹概述
1.1 观赏竹的概念
1.2 观赏竹的发展历史
1.3 观赏竹的研究开发
1.4 观赏竹的资源保护
1.5 观赏竹的发展趋势

2 观赏竹的价值
2.1 观赏竹的美学价值
2.2 观赏竹的文化价值
2.3 观赏竹的经济价值
2.4 观赏竹的生态价值
2.5 观赏竹的园林价值

3 观赏竹的形态
3.1 根
3.2 地下茎
3.3 秆
3.4 秆芽和枝条
3.5 先出叶
3.6 秆箨
3.7 叶
3.8 花
3.9 果实和种子
3.10 维管束

4 观赏竹的分类
4.1 按进化系统分类
4.2 按观赏类型分类
4.3 按株型大小分类
4.4 按地下茎类型分类
4.5 按园林用途分类

5 观赏竹的分布
5.1 世界竹子的分布
5.2 中国竹子的分布
5.3 中国观赏竹的分布

6 观赏竹的生长
6.1 散生观赏竹的生长
6.2 丛生观赏竹的生长
6.3 混生观赏竹的生长
6.4 观赏竹的开花与结实

7 观赏竹的适生环境
7.1 气候环境
7.2 土壤环境
7,3地形地貌
7.4 坡向和海拔

8 观赏竹的耐寒区位区划
8.1 区划目的
8.2 区划依据
8.3 区划说明
8.4 区划结果
8.5 中国观赏竹耐寒区位图

9 观赏竹的培育
9.1 散生观赏竹的培育
9.2 丛生观赏竹的培育
9.3 观赏竹的灾害预防

10 观赏竹的园艺处理
10.1根部处理法
10.2 竹秆整形法
10.3 枝叶修剪法
10.4 矮化处理法
10.5 特殊繁殖法
10.6 特别育苗法
10.7 药物处理法
10.8 生物处理法

11 观赏竹的应用
11.1 自然风景竹林
11.2 人工竹园
11.3 园林造景
11.4 地被竹
11.5 竹盆景

分述
一、梨竹属
1.梨竹
2.小梨竹
二、泡竹属
1.泡竹
三、梨藤竹属
1.大吊竹
2.高肩梨藤竹
3.梨藤竹
四、思劳竹属
1.短枝黄金竹
2.思劳竹
3.斜秆沙罗竹
4.沙罗单竹
5.山骨罗竹
五、空竹属
1.针麻竹
2.糯竹
3.小空竹
4.金毛空竹
六、泰竹属
1.大泰竹
2.泰竹
七单枝竹属
1.小花单枝竹
2.单枝竹
3.响子竹
八、瓜多竹属
1.瓜多竹
九、箣竹属
1.印度箣竹
2.车筒竹
……
主要参考文献
中文名索引
拉丁名索引
鸣谢


   编辑推荐

   文摘

   序言

翠竹清风:中国传统园林中的竹艺与文化 作者: 王海涛、李明德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 9787301256789 --- 内容简介 本书深入探讨了竹子在中国传统园林艺术、文化意境以及审美哲学中的核心地位。并非专注于竹种的生物学分类或栽培技术,而是将视角聚焦于“竹”作为一种文化符号、一种造园元素和一种精神寄托的多重身份。本书旨在为读者构建一个多维度的中国园林竹景图景,揭示竹子如何从自然之物升华为人文之思的历程。 第一部分:园林中的“竹”:空间营造与意境塑形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竹子绝非简单的绿化植物,而是空间结构、意境营造和韵律节奏的决定性因素。本部分详尽分析了竹子在不同类型园林中的应用策略。 1. 借景与框景中的竹 园林艺术讲求“移步换景”,竹子以其疏密有致的形态和随风摇曳的动态,成为实现“借景”和“框景”的绝佳媒介。我们考察了苏州拙政园、留园等地的实例,分析竹林如何被巧妙地布置在水体边缘、假山隘口,用以遮挡视线、引导游人流线,并在不经意间将远处的山景或近处的月色“框”入游人眼帘。竹的“虚实”对比,如竹影婆娑与实体石结构的映衬,极大地丰富了园林的视觉层次感。 2. 空间分割与路径引导 竹篱、竹廊、竹栅,这些由竹材构筑的实体结构,在中国园林中扮演着“软性墙体”的角色。它们既能划分出私密静思的区域(如书斋、幽篁小径),又能引导人流走向特定的观赏点。书中详细剖析了竹材的柔韧性如何被应用于创造富于变化的曲径通幽之感,与硬质的砖石形成对比,体现了“刚柔相济”的造园哲学。 3. 动态美学:风与竹的共舞 竹的动态美是中国园林艺术中极具生命力的部分。竹叶的沙沙声(“竹籁”)被视为一种高雅的听觉景观,与流水声、鸟鸣声共同构成了园林的“天籁”。本书采集了大量古代文人笔记中对“听竹”、“观竹影”的描写,阐释了园林设计如何通过控制竹林的高度、密度和种植位置,来最大化风吹竹动时产生的听觉和视觉效果,营造出超然物外的禅意空间。 第二部分:文化象征与文人情怀 竹子在中国文化中“四君子”之一的地位,使其承载了超越植物本身的深厚内涵。本部分关注竹子如何被文人雅士内化为自身的品格象征,并最终投射到园林的精神气质中。 1. 气节与风骨的象征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竹子的空心、有节、不畏霜寒的特性,完美契合了中国士大夫阶层对高洁品格的追求。书中追溯了从汉魏到明清,竹子如何逐渐取代松柏,成为文人精神的首选图腾。园林中的“幽篁深处”往往不是为了居住,而是为了修身养性,表达对世俗的疏离和对自身操守的坚守。 2. 诗词歌赋中的竹意象 本书梳理了数千首涉及竹子的古典诗词和楹联,分析了竹在不同语境下所指代的具体情感:是友人远去的萧索(如“新竹复旧竹”的惆怅),还是隐居的清雅(如“竹里馆”的宁静),亦或是战友的豪迈(如“吹动我心”的激昂)。园林的设计者正是通过模仿和再现这些诗词中的场景,使游园成为一种文化体验的重演。 3. 禅宗与竹的交融 在中国,竹林的静谧与空灵与禅宗的“空”和“寂”不谋而合。尤其在宋代以后,禅宗思想对园林美学产生了深远影响。本部分探讨了如何通过对竹子疏朗而非茂密的处理,营造出可供冥想、直指本心的空间,这种空间追求的不是富丽堂皇,而是返璞归真。 第三部分:技术与工艺:竹材在园林构筑中的应用 虽然本书侧重文化,但对竹材在园林实践中的技术运用也进行了细致的考察,尤其关注其耐久性、加工工艺及其与建筑体系的结合。 1. 传统竹结构与防腐技术 竹材的轻便与强度是其作为建筑材料的优势。本部分介绍了古代工匠在处理竹子时使用的传统防腐防蛀方法,如烟熏、浸漆、以及特定的竹材选择(如毛竹、楠竹的区分使用)。重点分析了竹子在凉亭、花架、曲桥等轻型结构中的承重与受力原理,并与砖石结构进行了对比。 2. 竹编、竹雕与园林细部装饰 竹材的精细加工赋予了园林细部以灵动性。从精美的竹编屏风,到刻有山水纹样的竹雕花窗,竹子在细节处展现了极高的工艺水平。书中收录了明清时期江南园林中对竹制构件的实例图谱,展示了竹子如何以纤细的线条勾勒出复杂的装饰母题,与木雕、石雕形成互补。 3. 竹与水的互动设计 除了装饰,竹子在功能性水景设计中也占有重要地位。从竹制的引水工具(如竹筒、水车)到作为水池边缘的界限,竹子与水的结合创造了一种动态的生命力和自然的流动感。尤其是对“竹影入水”这一视觉效果的精心设计,是历代园林大家反复实践的母题。 --- 结语:永恒的生命力 本书认为,中国园林中的竹子,是自然之美、人文精神与精湛工艺的完美统一。它不仅是构成园林景观的重要元素,更是承载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审美理想和道德操守的活化石。通过对这一主题的系统梳理,我们得以更深层次地理解中国园林何以成为世界园林艺术宝库中的独特瑰宝。本书适合园林设计专业人士、中国古典文化爱好者以及对东方美学感兴趣的读者研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已经足够吸引人,淡雅的色彩,配合着水墨风格的竹子图案,有一种宁静致远的古典美。我第一次见到它的时候,是被它那沉甸甸的质感所吸引,厚实的纸张,精美的印刷,都透着一股“干货”的气息。虽然我并非竹子方面的专业人士,但日常生活中偶尔也会接触到一些竹制品,对竹子的印象大多停留在“坚韧”、“挺拔”这样的词汇上,总觉得它是一种朴实无华却又充满生命力的植物。这本书的标题“中国观赏竹”,光是听着就觉得很有画面感,仿佛能看到各种形态各异、姿态万千的竹子,在庭院、在山间,在文人墨客的笔下,呈现出不同的韵味。我猜想,这本书应该会从观赏的角度,深入浅出地介绍中国本土的竹子品种,不仅仅是形态上的区分,更会包含它们在园林绿化、文化意境等方面的价值。我尤其期待能了解到一些平时难以得见、或是名字十分别致的竹子,比如那些带着特殊纹路、或是开出奇特花朵的竹种,它们的背后是否有着不为人知的故事,或是承载着怎样的历史文化?这本书会是送给喜欢园艺、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朋友的绝佳礼物,它不仅仅是一本植物图鉴,更是一扇通往中国传统审美和自然之美的窗口。

评分

作为一名对园林设计略有涉猎的爱好者,我总是希望能找到一本能够系统介绍观赏性植物的书籍,特别是那些能够代表中国特色的植物。而“中国观赏竹”这个书名,一下子就击中了我的兴趣点。在中国传统园林中,竹子一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它不仅有着极高的观赏价值,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如“岁寒三友”之一,象征着高洁、正直、坚韧不拔的品格。我非常好奇,这本书会如何梳理和呈现中国丰富多样的观赏竹品种?是按照地理分布,还是按照园林用途,亦或是按照美学特征来分类?我希望书中能有详实的图文对照,清晰地展示不同竹子的形态特征,比如竹竿的粗细、颜色、节距、是否分枝,竹叶的形状、大小、疏密等等。更重要的是,我期待书中能提供一些关于这些竹子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范例,例如哪些竹子适合栽植于池边,哪些适合作为屏风,哪些又能营造出静谧的竹林小径。此外,书中是否会涉及竹子的栽培养护技巧,以及如何根据不同的观赏需求来选择合适的竹种?这些实用的信息,对于想要在家中打造一处中国风园林的爱好者来说,将是无价的宝藏。

评分

拿到这本《中国观赏竹》,我的第一反应是它非常适合作为一本案头工具书来使用。我是一个对植物分类非常着迷的人,尤其是那些有着丰富变异和独特美感的植物。观赏竹,顾名思义,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其观赏性,而这种观赏性往往体现在极其细微的形态差异上。因此,一本优秀的观赏竹书籍,应该具备极高的精确度和详尽的描述。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提供清晰的分类系统,并对每一个品种进行深入的介绍,包括其学名、中文名、别名、形态特征(如竿、叶、箨、花、根等)、原产地、生态习性以及重要的经济和观赏价值。而且,能够有高清、多角度的图片来辅助说明,那将是再好不过的了。对于观赏竹而言,不同的生长季节,甚至不同的光照条件,都可能对其外观产生影响,因此,书中能否提供不同生长阶段、不同环境下的照片,以帮助读者更准确地识别和鉴定,这一点非常重要。我猜测,这本书在专业性上应该是非常扎实的,能够为植物爱好者、园林工作者乃至科研人员提供宝贵的参考资料。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一种温润如玉的体验。翻阅的过程中,我能感受到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中国本土植物的深厚情感,以及对竹子这种独特植物的细致观察和深刻理解。我一直认为,了解一种植物,不仅仅是认识它的名字和形态,更重要的是去感受它在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生命姿态和人文价值。这本书似乎就能满足我这样的需求。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发掘和整理这些中国观赏竹品种的?是否走访了全国各地的竹林,或是深入研究了历史文献?书中对不同竹种的描绘,是否也融入了地域的特色和风土人情?例如,江南园林中的翠竹,北方的竹海,或是西南地区特有的竹种,它们在文化上又有着怎样的联系?我期待书中能够呈现出一种“在地化”的竹子研究视角,不仅仅是科学的分类和描述,更包含着人文的关怀和审美的体悟。这本书,或许能让我重新认识竹子,感受它那份“宁静致远”的东方智慧。

评分

这本书,仅仅是翻开一页,那种知识的厚重感就扑面而来。我喜欢作者在开篇就奠定了一种宏大的叙事基调,似乎要带领读者穿越千年的时光,去探寻中国观赏竹的源远流长。文字的运用非常考究,既有科学的严谨性,又不失文学的韵味,读起来丝毫不会感到枯燥乏味,反而像是在听一位资深学者娓娓道来。我特别关注书中对竹子文化意涵的挖掘,不仅仅停留在植物本身的形态描述,更深入到它在中国古代哲学、文学、艺术中的地位和象征意义。比如,竹子与文人雅士的关系,与诗词歌赋的结合,与绘画艺术的相互影响等等,这些都是我非常感兴趣的方面。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呈现出一种“竹文化”的全景图,让读者在欣赏竹子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它背后所蕴含的东方美学和哲学思想。此外,书中在植物学上的专业性也让我印象深刻,从基因学、分类学到生态学,似乎都有涉及,这对于想要深入了解竹子科学研究进展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场学术盛宴。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