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立方·育儿智慧分享者:莱曼博士的熊孩子教养手册·孩子不听话,父母怎么办 〔美〕凯文莱曼

爱立方·育儿智慧分享者:莱曼博士的熊孩子教养手册·孩子不听话,父母怎么办 〔美〕凯文莱曼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育儿
  • 教养
  • 亲子关系
  • 行为管理
  • 儿童心理
  • 莱曼博士
  • 熊孩子
  • 家庭教育
  • 沟通技巧
  • 情绪管理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久点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8214568
商品编码:29517197152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5-0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爱立方·育儿智慧分享者:莱曼博士的熊孩子教养手册·孩子不听话,父母怎么办

定价:30.00元

作者:〔美〕凯文莱曼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1-01

ISBN:978756821456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畅销书作家、心理学博士凯文莱曼,根据自己几十年的实践经验,倾力创作。
★一本专“治”不听话的熊孩子,却能使熊孩子也喜欢读的书。
★有效沟通,用对方式。不再任性、自律、独立、有责任感……孩子的转变带给父母
惊喜与感动。
明明是为孩子好,为什么孩子就是不听话,非要和父母对抗?家有熊孩子的父母,很多都会有这样的困惑。打不得、骂不得,道理又讲不通,简直不知道如何是好……家有熊孩子不必苦恼,莱曼博士以几十年心理学研究成果、丰富的行医经验,指出父母只需要下定决心,做一些改变,就能使熊孩子发生很大变化,未来的某一天也许他们会带给父母惊喜与感动。
通过本书,你将学会引导孩子将旺盛的精力用到恰当的地方,发挥其积极的作用,使孩子成长为身心健康、有责任感的人。通过书中这些简单但卓有成效的方法,你可以结束与孩子的战斗,使往日时不时像战场一样的家变成安宁祥和、和谐融洽的地方。

内容提要


别让那些胖嘟嘟的小脸了你!
你的那些聪明的小孩正打着小算盘呢——而且他们已经行动了!
熊孩子可不是天生的。他们是被塑造出来的,厉害之处不尽相同。不管这小孩是嗓门大还是喜怒无常,安静还是敏感,固执还是好指使人,熊孩子总会让你觉得和他们生活是一种乱战。但生活并不非得这样。
在本书中,凯文·莱曼博士给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案。你将学会重新把孩子源源不绝的战斗力引向积极的一面,让他学会为将来成功的、快乐的和富有成效的大人生活做准备。有了这些简单但有效的技巧,你可以把像战场一样的家变成一个安全和充满和平的地方。你只需下一点点的决心,并做一些小小改变,就可以让家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你是否已经准备好结束这场力量决斗?

目录


你家的淘气包精力旺盛吗 001
是时候“降服”他们了。
对闹腾孩子的剖析(家有熊孩子) 005
闹腾孩子不是碰巧出现的,他们是被创造出来的。
冲动行为的各种来源 018
你的冲动常常是因为言辞不当,孩子也跟你一样。
聒噪、好斗、喜怒无常的淘气包 030
要分辨哪个是淘气包,再容易不过——你和你的老邻居们隔着院墙就能听到他们吵闹的声音。
安静、害羞、敏感的谨言慎行者 041
这种淘气包一眼是看不出来的,他们静静地攥着所有的牌,直到你开始出牌。
固执、拖沓的淘气包 048
这些孩子的任性是有原因的。
基因会带来什么影响 056
观察孩子们在幼儿园里的表现,你可以预言孩子们在5年或者10年后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环境会带来什么影响 066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人生剧本,从他们18个月大后,他们成长着、适应着。
抚养淘气包 081
为什么不知不觉中父母们培养出了淘气包,应该怎样来教育他们?
为什么孩子们要胡作非为 099
不要被那些可爱的脸庞蒙蔽,他们准有淘气的目的。
引人注目的小家伙 109
如何减轻你(和孩子们)的压力。
冲动还是有目的的淘气 122
怎么去分辨他淘气的动机,你可以在家里成功地控制他的任性和冲动。
你是成年人,他们是孩子 135
淘气包们离不开你、你的背景、你的养育。
你想要什么样的宝贝 147
双赢的建议,帮助你的宝贝变成你希望的样子。
优雅的教育方式 166
对生活中不羁的孩子的教育。
重塑你的家庭 176
你说过的话,如果你知道孩子们的策略,你又将会怎么说?
引导孩子们的注意力 195
如何用积极的目标鼓励孩子们,并让孩子们知道这些目标是有益的。
你可以的 211
不要忘了乐趣,全家人享受在一起的乐趣。

作者介绍


凯文·莱曼(Kevin Leman),心理学博士、咨询医生、畅销书作家、演讲家、电视名人。曾在美国心理协会、国家健康服务组织、北美阿德勒心理学会担任研究员,拥有丰富的心理治疗经验,创立了帮助夫妻保持幸福婚姻的“夫妻承诺(Couples of Promise)”组织。撰写了《出生顺序》《让孩子不要失去心灵》等40多本关于婚姻和家庭教育问题的书,不仅畅销,有些还获得各类奖项。他还和儿子小凯文莱曼合著了一系列关于孩子的书籍。
莱曼博士和妻子珊蒂居住在亚利桑那州的图森,育有五个孩子,已有两个孙子。

文摘


序言



当孩子的情绪如同狂风骤雨,当他们的行为挑战着父母的底线,你是否感到束手无策,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一位合格的父母? 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味道。而育儿,或许比巧克力更加难以预测,充满了惊喜,也常常伴随着挑战。从孩子呱呱坠地那一刻起,父母们便踏上了一条充满爱与责任的奇妙旅程。这条旅程,既有看着孩子蹒跚学步的欣慰,也有第一次开口叫“妈妈”的喜悦,更有面对他们每一次跌倒后的心疼。然而,当孩子步入一个全新的阶段,他们的独立意识逐渐萌发,好奇心像野草一样疯长,随之而来的,还有那让无数父母头疼的“不听话”。 “不听话”,这是一个多么普遍又多么令人焦虑的词汇。它可能表现为对父母指令的阳奉阴违,也可能是对规则的公然挑战,抑或是突如其来的情绪爆发,让我们措手不及。当孩子将玩具扔得满地都是,当他们拒绝按时睡觉,当他们在公共场合大声哭闹,当他们执拗地坚持自己的想法,甚至当他们表现出明显的叛逆,我们不禁会问:“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是我做得不够好吗?是我太严厉,还是太纵容?” 这种自我怀疑,常常比孩子的不听话本身更令人煎熬。 在育儿的海洋中,我们常常感到孤立无援。网络上的信息良莠不齐,各种育儿理论层出不穷,有人说要“放养”,有人强调“规矩”,有人推崇“正面管教”,有人主张“爱与自由”。面对如此多的声音,我们很容易迷失方向,不知道该采信哪一种。更有甚者,一些看似“聪明”的建议,一旦付诸实践,却发现与自家孩子的真实情况南辕北辙,反而加剧了亲子间的冲突。 父母们渴望的是一套切实可行、能够真正帮助自己理解孩子、引导孩子的方法。我们需要的,不是一套僵化的理论,而是一种智慧,一种能够让我们在瞬息万变的亲子关系中,保持冷静、充满爱意、并能有效解决问题的智慧。我们希望能够读懂孩子每一个不听话行为背后的原因,是寻求关注,是表达不满,是缺乏安全感,还是仅仅是成长过程中的自然探索?我们希望能够找到一种沟通方式,既能坚定地表达父母的界限,又能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和理解。 父母的内心,往往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他们既要扮演“严父慈母”的角色,又要努力成为孩子的朋友和榜样。他们需要平衡孩子的需求与家庭的现实,需要在无数个疲惫的夜晚,依然强打精神安抚哭闹的孩子。当孩子不听话时,这种压力只会成倍增加,随之而来的,可能是内疚、沮丧、愤怒,甚至绝望。父母们常常感到自己像是在与一个不断变化的对手进行一场永无止境的战争,而自己却缺乏足够的武器和策略。 然而,真正的育儿,并非一场战争,而是一段共同成长的旅程。孩子的不听话,与其说是“问题”,不如说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发出的信号,是他们尝试理解世界、探索自我的一种方式。他们用这样的方式来测试界限,来表达情感,来寻求独立。而父母的职责,恰恰在于如何解读这些信号,并以一种积极、有效的方式回应,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人格,培养良好的习惯,最终成长为独立、自信、有责任感的个体。 在育儿的道路上,我们需要的,是一位能够与我们并肩前行的伙伴,一位能够提供深刻洞察和实用建议的向导。我们渴望能够拥有应对孩子挑战的工具箱,但更重要的是,我们渴望能够提升自己的育儿智慧,学会如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不是仅仅“治标不治本”。我们希望能够建立一种健康、和谐的亲子关系,让家成为一个充满理解、支持和爱的港湾,而不是充满冲突和压力的战场。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成长轨迹也各不相同。因此,我们需要的育儿方法,不应该是千篇一律的模板,而应该是一种能够启发我们,让我们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和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和调整的智慧。我们希望能够从专业的视角,深入了解孩子的心理发展规律,从而更好地理解他们的行为,更有效地与他们沟通,更从容地应对育儿中的各种挑战。 那么,如何才能真正成为那个懂得孩子、能够引导孩子、又不至于被孩子“逼疯”的父母呢? 我们是否能够学会,在孩子每一次的“不听话”背后,看见他们内心的需求?是否能够找到一种不伤和气,却又能坚定执行规则的方法?是否能够让孩子在被管教的同时,感受到被爱和被尊重?这些都不是不可能实现的。育儿,与其说是“管教”,不如说是“引导”;与其说是“解决问题”,不如说是“创造机会”。 在接下来的篇章中,我们将一同深入探索,那些隐藏在孩子“不听话”行为背后的秘密。我们将学习如何理解孩子看似“糟糕”的行为,如何建立有效的沟通桥梁,如何在不牺牲原则的前提下,给孩子更多的爱与空间。我们将一起寻找那些能够帮助我们,从容应对孩子挑战的智慧,让育儿之路,不再充满焦虑和迷茫,而是充满信心、智慧和无尽的爱。 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如何应对孩子不听话的书,更是一次关于理解、连接和成长的深刻对话。它将帮助你重新审视自己的育儿方式,发现隐藏的能量,解锁更美好的亲子关系。 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一起踏上这段探索之旅,成为更智慧、更从容的育儿者。

用户评价

评分

在阅读过程中,我发现这本书在强调“理解”和“接纳”方面下了很大功夫,这与市面上很多强调“管教”和“规则”的书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它似乎更关注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对结果进行奖惩。我记得其中有一段落,非常细腻地描绘了孩子在感到被忽视时,可能会采取的某种“反抗”行为,并提出了一个非常温柔的应对策略,要求父母先放下自己的情绪,真正去“看”到孩子在表达什么。这对我触动很大,因为我之前很多时候都是被孩子的表象行为激怒,而忽略了深层需求。这本书提供了一种“慢下来”的视角,引导我们去挖掘这些小小的、看似无理取闹的背后,隐藏着怎样一个需要被看见和安抚的内心世界。这种由内而外的转变,远比学习一套新的口令要深刻得多。

评分

这本书的收尾部分的处理,我个人认为是非常高明的。它没有用一个宏大的结论草草收场,而是像一个真诚的导师在分别前,给你最后几句充满力量的叮咛。我特别欣赏它强调的“父母的自我成长”的重要性。很多育儿书都在教我们怎么改造孩子,但这本书却巧妙地把焦点拉回到了我们自己身上,提醒我们,养育孩子的过程,其实是父母重新认识自己、疗愈自己童年创伤的一个绝佳机会。它告诉我,一个平静、自信的父母,才是给孩子最好的榜样,远胜过一百条贴在冰箱上的行为准则。这种强调“内在修炼”的收尾,让我感觉这本书的价值是长期的,它不仅仅是解决了眼前的冲突,更是在构建我未来十几年亲子关系的一个稳固基石。每次合上它,都有一种被重新赋能的感觉,充满了继续前行的勇气。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真是太抓人了,那种明亮又带着点童趣的色彩搭配,一下子就让人心情愉悦起来。我记得当时在书店里看到它,就被那一抹清新的黄色吸引住了,感觉像夏日里的一杯柠檬水,瞬间就能赶走心头的烦躁。书名本身也挺有意思,“爱立方”这个词组合起来,让人联想到结构化、有逻辑的育儿方法,但紧接着的“育儿智慧分享者”又注入了一股温暖和人性化的气息,好像作者不是高高在上的专家,而是愿意坐下来跟你一起聊天的老朋友。排版上,字体选择也很舒服,大小适中,段落间距合理,阅读起来完全没有压力感,即使是连续看上一两个小时,眼睛也不会觉得疲惫。而且,书本的纸张质感相当不错,拿在手里沉甸甸的,能感觉到制作的用心。这种注重细节的品质感,从书的外部就已经开始建立起我对内容本身的期待了,仿佛在告诉我,这本书的内容也一定会像它的外表一样,精致而富有价值。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哦,简直是太接地气了,一点都不像那种高高在上、充满学术术语的育儿指南。作者的叙事方式非常口语化,读起来就像是听一位经验丰富、风趣幽默的邻家长辈在跟你分享他的人生感悟。我尤其喜欢他时不时穿插进去的那些小故事或者案例,那些场景描述得极其生动,让我立刻就能联想到自家沙发上的“战场”或者周末公园里的“拉锯战”。这种共鸣感是阅读体验中非常关键的一部分。它让我感到自己并不孤单,原来其他家庭也经历着同样的挣扎和欢乐。这种人情味,使得那些看似严肃的育儿原则,也变得柔软而易于接受。它没有给我施加额外的压力去成为一个“完美父母”,反而鼓励我去拥抱育儿过程中的不完美,这对我来说,比任何生硬的教条都管用得多。

评分

这本书的目录结构安排得非常有条理,简直就是为我这种时间碎片化的父母量身定做的。我特别欣赏那种模块化的设计,每一个章节的主题都清晰明确,直击父母们在日常育儿中最常遇到的痛点。比如,关于“如何有效沟通”那一块,我一眼扫过去就看到了好几个小标题,每一个都像是对我最近一次失败的沟通尝试的精准剖析。这种感觉很奇妙,就像是有人提前知道你正在为什么而苦恼,然后把解决的钥匙就放在那里等你发现。我不需要从头读到尾,可以直接根据我当天遇到的具体问题,翻到对应的章节,快速找到一些可以立即应用的技巧。这种高度的实用性和即时反馈性,是我在很多育儿书里都很少找到的。它不是空泛的理论说教,而是更偏向于提供一套可以立刻上手的“工具箱”,让你在面对熊孩子突发的“挑战”时,心里有底,手上能动。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