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立方·育儿智慧分享者:找对天赋,是给孩子好的礼物 (韩)金龙燮

爱立方·育儿智慧分享者:找对天赋,是给孩子好的礼物 (韩)金龙燮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韩金龙燮 著
图书标签:
  • 育儿
  • 亲子关系
  • 天赋发现
  • 教育方法
  • 韩国育儿
  • 儿童教育
  • 成长心理学
  • 金龙燮
  • 好父母
  • 家庭教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久点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8217583
商品编码:29517180715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6-04-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爱立方·育儿智慧分享者:找对天赋,是给孩子好的礼物

定价:30.00元

作者:(韩)金龙燮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4-01

ISBN:978756821758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找对天赋,是给孩子好的礼物》的作者金龙燮 ,是韩国知名的全球趋势专家,他既是大学教授,又是作家。被三星、LG、GS、SK、现代等大企业争相聘请。作为分析趋势和预测未来的专家,作者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站在研究者角度推测孩子将要生活的未来,提出“未来得用‘天赋’找定位,用‘创造力’扭转局面”,“别人偷不走的‘能力’,将是孩子的生存关键!作者在详细分析未来工作趋势的基础上,指导父母如何培养孩子的生存力,将天赋变为生存工具。父母对孩子的爱,从古至今不曾改变。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家长们费尽心血让孩子们学这学那,没完没了地参加各种课外辅导班、培训班,却很少有家长会结合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去教养孩子。孩子的未来是成功或失败,取决于父母的认知。而本书正是为广大家长们指明了培养孩子的正确方向,让孩子在健康成长的同时,结合自身的天赋,提升自己的才智及生存能力,为未来的成功之路及时夯实基础。本书(繁体版)受到台湾“教育部次长”陈德华、鸡排博士宋耿郎的肯定推荐。

内容提要


医生、律师、公务员……孩子未来的职业,如何定位?韩国知名全球趋势专家金龙燮以自己丰富的经验和敏锐的视角,预测未来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提出“未来得用‘天赋’找定位,用‘创造力’扭转局面”,“别人偷不走的‘能力’,将是孩子的生存关键!”建议家长们及时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发挥孩子的天赋,使其适应未来世界的发展变化。并在详细分析未来工作趋势的基础上,指导父母如何培养孩子的生存力,将天赋变为生存工具。从现在开始,找对孩子的天赋,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发挥孩子的潜能,及早为明天做准备。

目录


Chapter 1 关于工作趋势,父母要知道的10件事懂这些,不怕孩子的饭碗拿不稳!1. 10年内,80%的职业消失 / 0043. 律师、药剂师、医生真的是铁饭碗? / 0105. 升学主义让孩子只会抄答案 / 0227. 学历不能当筹码,能力才是生存关键 / 0319. 工作只会减少,甚至遇缺不补 / 037Chapter 2 14个观念,教出孩子的生存力如何找到天赋,拿出实力?1. 错误的价值观让孩子的梦想越来越小 / 0483. 钱少事多风险高,医生已不再是金饭碗 / 0545. 废校、停招,老师的失业时代来临了 / 0607. 敢放手的父母,成就孩子的未来 / 0709. 学什么好?3D打印是未来趋势 / 07711. 看起来热门的科系,可能只是招生伎俩 / 08713. 非主流的行业,机会、待遇比你想象的多 / 092Chapter 3 16个方法,让孩子把天赋变生存工具如何找出孩子的亮点,拒当烂草莓,拥有竞争力?2. 停止死读书,是改变孩子的步 / 1064. 发现孩子的亮点,培养偷不走的能力 / 1126. 让孩子发挥所长,成为个人品牌 / 1178. 保有好奇心,“放胆做”能开创新局面 / 12610. 放手让孩子去做,激发无限创意 / 13612. 阅读,决定孩子未来的高度 / 14314. 做别人不敢做的!没挑战,何来成功? / 15316. 会得越多越吃香,全方位人才抢手 / 161参考资料 / 166

作者介绍


金龙燮,趋势研究专家、大学讲师、专栏作家、敏锐创造力研究所所长。曾在韩国三星、LG、GS、SK、现代等知名大企业及机关举办过七百余次演讲及企业研讨会,负责过韩华集团、现代百货、KISTI、首尔鹰医院等机构一百余个企划咨询案件。具备多项专业能力,并在各领域都取得了成就。著有《青春内力》《思考的种子》《敏锐想象力》《消费者进化论》等多部作品。

文摘


序言



开启孩子内在无限可能:发掘天赋,点亮人生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宇宙,拥有着我们尚未完全解读的潜能。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里,如何才能帮助我们的孩子找到那颗闪耀着独特光芒的星辰?《爱立方·育儿智慧分享者:找对天赋,是给孩子好的礼物》这本书,并非直接告诉你“你的孩子天赋是什么”,而是以一种温和而深刻的方式,引导家长走进一个全新的育儿视野。它倡导的并非一套僵化的“天赋探测器”,而是一种育儿哲学的转变,一种与孩子共同成长的艺术。 本书的核心理念在于,天赋并非是某个特定领域超越常人的技能,而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倾向、兴趣、以及独特观察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它潜藏在孩子好奇的眼神里,沉浸在他们专注的玩耍中,流淌在他们不经意间的表达里。作为父母,我们的首要任务,不是去“发现”天赋,而是去“创造”一个能够让天赋自然萌芽、茁壮成长的土壤。 打破“标准答案”的束缚:看见孩子的“不一样”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很容易被各种“成功学”、“成才指南”所裹挟,不自觉地将孩子置于一个“标准答案”的框架内。然而,正是这种对“标准”的过度追求,可能扼杀了孩子最宝贵的那份“不一样”。本书将带领我们挣脱这种思维模式,学会用心去观察、去倾听,去理解每一个孩子细微之处的独特表达。 它会启发我们思考: 好奇心是天赋的火种: 孩子对什么事物表现出持续的兴趣?他们会刨根问底地询问什么?这种好奇心背后,往往隐藏着他们最有可能深入探索的领域。是关于恐龙的每一个细节?是关于宇宙的奥秘?还是关于小小的昆虫如何运作? 专注力是天赋的放大镜: 当孩子沉浸在一件事物中,忘记了时间和周围的一切时,那是什么?是搭建积木的精巧结构?是描绘图画的色彩斑斓?是组装模型时的耐心细致?这种高度的专注力,是他们能够在这个领域达到更高层次的天然优势。 解决问题的方式是天赋的指纹: 面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孩子会采用不同的策略。有的孩子善于逻辑分析,有的孩子偏爱创意想象,有的孩子则擅长沟通协调。观察孩子解决问题的独特方式,能帮助我们洞察他们潜在的思维模式和优势。 情绪的流动是天赋的低语: 孩子在做什么事情时会感到快乐、充满活力?又在做什么事情时会感到沮丧、失去兴致?这些情绪的起伏,是他们内在需求和兴趣的重要信号。 本书不会提供一份详尽的“天赋测试题”,因为真正的天赋,往往在真实的生活体验中,在与世界的互动中,在一次次尝试与失败中,慢慢显露出轮廓。它鼓励家长成为一个敏锐的“解读师”,而非被动的“评判者”。 营造“鼓励与探索”的环境:给天赋自由呼吸的空间 发掘天赋,绝非一蹴而就,更不是一次性的“判定”。它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家长付出耐心、爱心和智慧。本书强调,创造一个有利于天赋生长的环境,比直接“找到”天赋更为重要。 这种环境包括: 提供丰富的探索机会: 孩子接触到的世界越广阔,他们发现内在兴趣的可能性就越大。这意味着为孩子提供多样化的体验,无论是艺术、科学、运动、音乐,还是社会交往。不设限地让他们去尝试,去感受。 鼓励试错,容忍不完美: 任何伟大的成就,都离不开无数次的尝试和失败。当孩子在尝试新事物时遇到挫折,给予的是理解、支持和鼓励,而不是苛责和否定。让孩子明白,失败是学习的一部分,是通往成功的必经之路。 尊重孩子的节奏和选择: 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节奏,都有自己独特的发展轨迹。我们不能用成人的标准去衡量孩子的进度,更不能强加自己的意愿。给予孩子选择的权利,让他们在安全和支持的范围内,去探索自己真正热爱的东西。 成为孩子的榜样和同行者: 孩子最直接的学习对象就是父母。如果我们自己对生活充满热情,对学习保持好奇,对探索充满勇气,这种精神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与孩子一同成长,一同探索,成为他们最坚实的后盾。 本书所倡导的“找对天赋”,并非是要将孩子塑造成某个领域的“天才”,而是要帮助他们找到那个能够让他们感到快乐、有意义、并且能够发挥自己独特价值的道路。这是一种对生命潜能的尊重,是对个体独特性的珍视。 天赋的“礼物”:不仅仅是技能,更是生命的力量 当孩子找到了自己热爱并擅长的领域,这不仅仅是获得了一项技能,更重要的是,他们获得了一种内在的力量。这种力量体现在: 内在的驱动力: 当孩子做自己热爱的事情时,他们会爆发出惊人的能量和毅力,这种驱动力是任何外部的奖励都无法比拟的。 高度的自信心: 在擅长的领域里获得成就感,会极大地提升孩子的自信心,这种自信心会辐射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积极的人生态度: 拥有明确的目标和热爱的事业,会让孩子对生活充满希望,积极面对挑战。 对社会贡献的可能: 当个体找到了自己的独特价值,他们更有可能在这个世界上找到自己的位置,并为社会做出贡献。 《爱立方·育儿智慧分享者:找对天赋,是给孩子好的礼物》这本书,将带领我们重新审视育儿的本质。它不是一本“速成指南”,而是一场关于爱、关于理解、关于陪伴的深刻对话。它邀请我们放下焦虑,敞开心扉,用全新的视角去看见、去滋养、去守护孩子身上那份最宝贵的“天赋之光”,让这份礼物,伴随孩子一生,绽放属于他们自己的独特色彩。 本书将通过一系列的案例分析、专家见解以及可行的实践建议,帮助家长们: 认识“天赋”的多样性: 抛开对传统意义上“聪明”的狭隘定义,理解天赋可以体现在逻辑思维、空间想象、语言表达、人际交往、艺术创造、运动天赋、情感细腻等诸多方面。 学习观察与倾听的技巧: 掌握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捕捉孩子闪光的瞬间,如何通过有效的沟通理解他们的内心需求和兴趣点。 构建支持性的家庭氛围: 了解如何通过家庭环境的创设,鼓励孩子自由探索,勇于尝试,并在过程中给予恰当的引导和支持。 平衡“天赋”与“教育”的关系: 探讨如何在尊重孩子天赋的同时,兼顾基础教育的要求,帮助孩子找到发展的最佳路径。 认识到“天赋”的动态性: 理解天赋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可能随着孩子的成长和经历而发展变化,需要我们持续的关注和调整。 阅读这本书,将是一次与孩子共同成长的心灵之旅。它提醒我们,给孩子最好的礼物,不是堆砌物质,不是预设未来,而是帮助他们找到自己内在的力量,点亮他们的人生航灯。这是一种深沉而长远的爱,一种真正能够赋能孩子,让他们一生受益的爱。

用户评价

评分

阅读体验上,我最反感的就是那种长篇大论却缺乏实际案例支撑的理论灌输。那些动辄引用一些抽象的心理学名词,却拿不出几个真实可信的、能让我在自家客厅里复现的场景来佐证观点的书籍,读起来非常费劲。我总是在想,作者是否真的深入一线,体会过孩子在学习新事物时那种由不耐烦到豁然开朗的微妙过程?真正有价值的育儿心得,往往藏在那些看似不起眼的“怎么做”里,比如,当孩子坚持要用左手拿筷子,而传统观念认为应该用右手时,该如何接纳和引导?如果一本书只是告诉你“尊重天赋”,却没告诉你如何在具体情境下巧妙周旋,那它提供的指导未免过于轻飘了。我更看重的是那种“手把手”的经验传授,那种即便带着作者的个人偏见,也依旧能提供一个思考框架的深度分析,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你应该相信你的孩子”这种人人都知道的口号上。

评分

说实话,我对任何声称能提供“终极答案”的育儿书籍都有天然的免疫力。生活远比书本上的逻辑严谨复杂得多。我更喜欢阅读那些探讨“如何提问”而非“给出答案”的教育哲学读物。比如,如何构建一个开放式的家庭环境,让孩子敢于表达“我不知道”或者“我做错了”的勇气,远比提前锁定他们的“天赋领域”来得重要。如果这本书的重点在于如何精准地用测试或观察来“定位”孩子,我可能会感到一阵寒意。因为在我看来,孩子的天赋,很多时候是在他们全情投入、忘记时间的时候偶然显现的,它是流动的、多维的,而不是一个固定的靶子。过早地将目标锁定,反而会扼杀掉他们探索其他可能性的好奇心。我期待的是那种能启发我反思自身教育观念的深度作品,而不是一份详尽的“天赋说明书”。

评分

这本所谓的“育儿智慧分享者”系列,光是书名里“找对天赋,是给孩子好的礼物”这种论调,就让我这个在育儿路上摸爬滚打多年的老母亲感到一丝丝的警惕。现在市面上充斥着各种声称能“解锁孩子潜力”的指南,读起来头头是道,但真正应用到自家那个活泼好动、兴趣点跳跃得比兔子还快的孩子身上,却往往显得水土不服。我更倾向于相信,孩子的成长是一个自然而然、充满探索和试错的过程,父母的角色更像是园丁,提供适宜的土壤和阳光,而不是拿着一把尺子去量化、去定义他们的“天赋”。那种急于给孩子贴上某种标签,然后按图索骥的教育方式,在我看来,更像是父母对自身焦虑的投射,而非对孩子本真的尊重。我更想知道的是,如何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那些贩卖焦虑的“智慧”所裹挟,而是沉下心来,真正看见孩子此刻的喜悦和困惑。那些关于如何制定完美成长路线图的章节,我敬而远之,因为我深知,孩子的成长路线图永远都是动态调整的,充满着意外之喜,也伴随着意想不到的挑战。

评分

翻开这本书的装帧,那种试图用过于精美的设计来包装其内容的企图心实在有点明显。我个人更偏爱那些内容扎实、文字朴素的书籍,它们往往更专注于核心的理念阐述,而不是花里胡哨的包装。市面上那些动辄强调“革命性发现”和“独家秘籍”的书籍,读起来往往是期望值越高,失望感越重。我对这种把育儿复杂性简化为一两个“万能钥匙”的论调向来持保留态度。育儿的真相在于琐碎、重复、大量的观察和无尽的耐心,它不是一个可以被瞬间掌握的技能包。我更关注的是那些关于如何处理亲子冲突、如何在日常琐事中建立信任、以及父母如何管理自身情绪的实用讨论。如果一本书只是空泛地谈论“天赋”的宏大叙事,却鲜少触及每日三餐、睡前故事、以及那些令人生气却又无可奈何的小瞬间,那么它的实用价值在我这里就大打折扣了。我需要的是能与我一同在泥泞中前行的伙伴,而不是在云端指点江山的导师。

评分

我希望一本好的育儿书能带来的是心灵上的放松和对现状的接纳,而不是带来新的焦虑和比较的压力。当我在书架上看到一本厚厚的、标题宏大的育儿书时,我的第一反应往往不是“我能学到什么”,而是“我肯定还有哪里做得不够好”。这种由书本引发的自我怀疑,恰恰是育儿过程中最不需要的负能量。我更欣赏那些能用幽默、自嘲的笔调,描绘出育儿日常的狼狈与美好相结合的文字。真正的智慧,不是高高在上地指导,而是俯下身子,和你一起笑对生活中的不完美。如果这本书的语气是居高临下的,充满了“你应该”的教条,那么它在我心中的价值就会大打折扣。我寻找的是一种共鸣,一种“原来大家都这么不容易”的安慰,而不是一份额外的、必须完成的“育儿任务清单”。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