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小基站(Small Cell)无线网络规划与设计 |
| 作者 | 姚岳 |
| 定价 | 59.00元 |
| 出版社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 ISBN | 9787115393616 |
| 出版日期 | 2015-12-01 |
| 字数 | |
| 页码 |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16开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本书共包含10章,首先介绍了小基站(Small Cell)的概念及引入背景、技术标准及产业发展、网络结构及关键技术、回传解决方案等基础理论;在此基础上重点介绍了Small Cell的网络规划、工程建设、网络规划实务、工程建设实务、商业模式和业务;书末尾对全书进行了总结,展望了Small Cell的未来发展趋势。本书适合电信运营商、电信设备供应商、电信咨询业的相关工程技术人员阅读参考。 |
| 作者简介 | |
| 李新:先后参与完成了国家自然资金项目“基于MPLS的Ad-hoc无线移动网络关键技术的研究”和教育部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Inter流量工程综合实现的关键技术研究”等各级项目。先后在《中国邮电高校学报(英文版)》、《IEEMobilityConference2005》等外学术刊物和会议上发表论文10余篇。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移动通信网络规划设计。 |
| 目录 | |
| 目 录 章 概述 1 1.1 移动通信技术发展历程 1 1.2 移动通信基站发展历程 3 1.3 Small Cell概念 4 1.4 Small Cell引入背景 5 1.5 Small Cell应用场景 7 1.6 Small Cell面临的挑战 10 1.7 小结 10 第2章 Small Cell标准及产业发展 11 2.1 Small Cell Forum 11 2.2 外标准化情况 16 2.3 全球商用进展 22 2.4 全球产业发展 27 2.5 小结 30 第3章 Small Cell网络结构及关键技术 31 3.1 FemtoCell 31 3.2 LightRadio 47 3.3 NanoCell 51 3.4 AtomCell 52 3.5 小结 52 第4章 Small Cell回传解决方案 54 4.1 回传技术要求 54 4.2 有线回传解决方案 58 4.3 无线回传解决方案 66 4.4 小结 77 第5章 Small Cell网络规划与部署 78 5.1 无线网络规划基础 78 5.2 Small Cell网络规划特点 89 5.3 Small Cell部署原则及要点 91 5.4 SON 95 5.5 小结 96 第6章 Small Cell网络工程建设 97 6.1 Small Cell站址勘察 97 6.2 室外网络设计 103 6.3 天馈系统安装 115 6.4 分布系统设计 118 6.5 基站配套设计 135 6.6 基站防雷与接地 137 6.7 小结 139 第7章 Small Cell网络规划实务 141 7.1 项目概况 141 7.2 网络现状 141 7.3 网络规划 143 7.4 规划设计实例 163 7.5 小结 177 第8章 Small Cell网络工程建设实务 178 8.1 室外站点设计实例 178 8.2 室内站点设计实例 196 8.3 小结 209 第9章 Small Cell商业模式和业务 211 9.1 商业模式分析 211 9.2 用户分析 213 9.3 传统业务与特色业务 216 9.4 小结 219 0章 总结及展望 220 缩略语 222 参考文献 226 |
| 编辑推荐 | |
| 小基站是运营商、厂家等产业链各方都非常关注的热点,本书具有技术先进性和发展的前瞻性,在LTE作为运营商网络建设重中之重的现在,对于通信行业相关人士了解小基站、开展相关工作有的作用。 |
| 文摘 | |
| 序言 | |
作为一名在行业内摸爬滚打多年的技术顾问,我对市面上所有关于无线网络优化的书籍都有所涉猎。很多书籍在介绍新技术时,往往过于偏向某一厂商的技术栈,使得内容缺乏普适性。然而,这部关于小基站的著作,展现出了一种罕见的、宏观的、跨标准的视野。它没有深陷于特定供应商的私有协议细节中,而是聚焦于基础的物理层原理、网络架构的演进趋势,以及国际标准(如3GPP)是如何指导这些微小节点的部署的。这使得我能够将其中的设计思想和优化策略,灵活地应用到我目前负责的多个不同技术代际和设备品牌的复杂网络环境中。更难得的是,它对频谱效率和能耗管理这两大当前热点问题的探讨,分析得鞭辟入里,让我对未来网络运营的成本控制有了更清晰的预判。
评分我关注到,这本书对“异构网络融合”的讨论是相当深入的。在当今网络架构中,小基站的引入,使得网络层面的复杂性大大增加,如何保证宏站与微站之间的无缝切换、负荷均衡以及干扰协调,是业界长期面临的难题。这本书没有回避这些技术难点,而是系统地梳理了干扰抑制技术(如功率控制、波束赋形在小基站场景下的特殊应用)的演进路径和现有解决方案的优缺点。我特别喜欢它对未来趋势的展望部分,作者对毫米波小基站的潜力、边缘计算与小基站的结合潜力进行了富有洞察力的分析,这不仅仅是对现有技术的总结,更是对未来五年内行业发展走向的一次高屋建瓴的预测。阅读完毕后,我感觉自己对整个无线网络生态系统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全新的层次,不再仅仅关注于单个节点的性能,而是着眼于整个网络层面的优化与协同。
评分我是一名刚入职的无线通信工程师,手头的工作就涉及到某个老旧办公楼的室内深度覆盖优化项目,手头资料零散,很多标准手册看得我头大。坦率地说,我之前看过的几本相关书籍,要么太侧重理论推导,公式多到让人望而却步;要么就是过于简略,只停留在概念层面,缺乏实操指导。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的“落地性”。我尤其欣赏其中关于选址评估和功率设定的章节。它详细列举了不同场景(如商场、地铁、高密度住宅)下,需要重点考量的干扰因素和衰减模型,并且给出了不少具体的参数建议和优化步骤。书中穿插的那些案例分析,虽然我没经历过,但通过阅读,我仿佛也参与了整个设计决策过程,学到了如何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做出最优的权衡。这种“手把手”的指导风格,对于我们这些急需在实践中快速成长的技术人员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图表质量给我留下了极佳的印象。在学习涉及空间分布和信号传播的章节时,清晰的二维和三维示意图是理解复杂几何关系的关键。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无论是扇区覆盖的示意图,还是多径效应的图形化解释,都准确而美观。我注意到,作者在引用专业术语时,总会辅以清晰的脚注或简短的解释,这大大降低了非专业背景读者进入这一领域的门槛。我曾尝试向几位非通信专业的同事推荐这本书,以便他们了解公司网络架构的变化,他们反馈说,虽然一些高级章节仍需专注阅读,但基础概念的讲解清晰到足以让他们抓住核心要点。这种对读者群体的包容性,使得这本书的价值超越了纯粹的技术手册范畴。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和排版确实是吸引我的第一要素。那种深蓝与科技灰的搭配,立刻给人一种专业、严谨的感觉。我原本对“小基站”这个概念只是处于一个模糊的理解阶段,知道它和我们日常使用的手机信号息息相关,但具体技术细节一窍不通。翻开这本书,我惊喜地发现,作者并没有一上来就抛出复杂的数学公式和晦涩难懂的行业术语。相反,开篇的导论部分,像是领着一个新手走进了这个全新的领域,用非常直观的类比解释了宏站与小基站的功能差异、应用场景的互补性。特别是关于室内覆盖挑战的描述,那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让我立刻联想到了自己在家中角落里信号不佳的体验,作者精准地捕捉到了用户的痛点,并以此为切入点,自然地引出了后续系统学习的必要性。从内容编排的逻辑来看,作者显然是下了苦功去打磨阅读体验的,绝非那种枯燥的教科书式堆砌,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在耐心授业解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