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无线通信中的极化信息处理 |
| 作者 | 郭彩丽,刘芳芳,冯春燕,曾志民 |
| 定价 | 89.0元 |
| 出版社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 ISBN | 9787115376855 |
| 出版日期 | 2015-07-01 |
| 字数 | 478千字 |
| 页码 |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16开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极化作为电磁波的固有性质,是无线通信可资利用的重要信息。但在无线通信中,对这一信息资源研究开发的深度和广度还远远不能与其重要性相称。本书围绕无线通信中极化信息处理的理论与技术展开,共分为7章。~2章介绍了极化信息处理概况及极化基础理论;第3~6章深入探讨了无线通信中极化信息处理的理论和方法,包括极化信道建模,极化调制/解调,极化频谱感知,极化频谱共享等;第7章展示了实验验证平台在极化频谱共享方面的功能和成果。 |
| 作者简介 | |
| 郭彩丽, 2008年6月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现在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IEEE WCM ,IEEE ICC, IEEE Globle等通信领域期刊和会议审稿人,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信号与信息处理专家委员会委员。 |
| 目录 | |
| 编辑推荐 | |
| 1.在国际上率先深入开展了无线极化信道建模,无线信号极化调制,无线信号极化感知,无线极化频谱共享等一系列新理论和新方法的研究. 2.本书的研究均来自作者从事的实际研究工作,部分内容汇总了所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认知与极化信号处理的功放能效研究”(项目编号:61271177)和“极化域频谱感知理论与技术研究”(项目编号:60902047)等项目的突出研究成果. 3.该书成果将开创无线通信极化信息处理的新的理论体系,并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极化信息处理基础理论。 4.该书的出版有望填补外关于无线通信领域极化信号处理研究的空白。 |
| 文摘 | |
| 序言 | |
这部关于信息论的著作,在探讨信息如何在介质中高效、可靠地传输方面,展现了极为深厚的学术功底。作者并未直接陷入到特定通信技术(如我们熟悉的5G或Wi-Fi)的细节中,而是选择了一个更为宏大和基础的视角。书中详尽地剖析了香农-哈特利定理的各种应用场景,特别是在面对有限带宽和噪声信道时的理论极限。我印象尤其深刻的是关于信源编码和信道编码独立性的论述,它清晰地阐明了信息论的基石。例如,关于算术编码和Turbo码的性能对比分析,虽然没有直接提及具体硬件实现,但那种对信息压缩效率和纠错能力的数学推导,读起来简直像在欣赏一场精密的数学舞蹈。对于任何希望从根本上理解现代通信系统设计哲学的人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无与伦比的理论框架,让你明白为什么某些设计是“最优”的,而不是仅仅“有效”的。它迫使读者跳出应用层面,去思考信息本身的本质属性。
评分我特别欣赏这本书在描述现代网络架构时所展现出的分层结构思想。它将复杂的通信系统分解成了独立但相互协作的层次,每一个层次都有其特定的信息处理目标和优化准则。关于网络编码的章节,更是全书的点睛之笔,它展示了如何在网络层面上引入冗余以提高传输效率,这与传统点对点信道编码的思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和互补。书中对路由算法和拥塞控制的数学模型分析,非常贴合实际网络运营中的挑战。它所提供的不仅仅是理论模型,更是一种系统工程学的思维框架,教会我们如何看待一个多跳、多用户、高动态的网络系统,并为其设计出健壮且高效的内生机制。
评分这是一本非常侧重于系统优化和资源分配的教材,其核心脉络围绕着如何最大化系统的吞吐量与最小化系统延迟之间的权衡。书中对资源调度的讨论极为深入,尤其是在多用户接入场景下的资源竞争与合作机制。作者似乎对运筹学和控制论的交叉领域有着深厚的兴趣,书中关于动态功率控制和频率选择性衰落信道下的资源块分配算法,用大量的凸优化理论进行了详尽的论证。阅读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大型电信运营商的规划部门,需要权衡覆盖范围、用户满意度和能耗三大指标。它教导的不是如何编写代码实现某个功能,而是如何从全局最优的角度设计一个高效的资源分配策略,其严谨的数学推导过程,让人对“优化”二字有了全新的、更深层次的理解。
评分这本书在讲解信息处理的物理极限方面,表现出了令人惊叹的广度和深度。它并没有停留于传统的通信理论,而是大胆地将讨论延伸到了量子信息和热力学。书中对Landauer原理的讨论令人深思,它探讨了信息擦除与能量耗散之间的不可分割的联系,将抽象的信息概念与具体的物理定律紧密地结合起来。对于信息论基础的重述,采用了更加基于物理实在的视角,例如对比特的能量下限的探讨,这种跨学科的视野极大地拓宽了读者的认知边界。它不仅仅是一本工程书,更像是一本哲学导论,引导读者思考信息在宇宙中的终极地位和它所必须遵循的物理约束。
评分这本书的视角极为独特,它似乎将焦点集中在了“信号的表征”而非“信号的传输”上。我发现它大量篇幅用于探讨随机过程在系统建模中的作用,特别是马尔可夫随机场在描述复杂时间序列数据时的优雅性。书中对于高斯过程、维纳过程以及布朗运动的随机轨迹分析,详尽得令人咋舌。它构建了一个严谨的数学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任何随机信号都可以被分解、预测和重构。虽然内容略显抽象,但它为理解任何涉及不确定性和随机性的工程领域——无论是金融建模还是天气预报——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于我个人而言,它提供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看待不确定性的全新思维方式,那种将混沌转化为有序的数学力量感,是其他教材难以给予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